第一百九十四節 冷衙門
字數:3134 加入書籤
要說周琅對傳統官府的六部設置一點都不清楚,那是他失職,其實還是研究過的。
隻是沒有那麽深,因為周琅能接觸到得,不過是縣衙的六房,這是按照六部設立的,他以為是一樣的架構。
誰知道上層權力設計,完全走了另一個套路,是經過博弈後的分工。
周琅知道縣衙裏的工房,是一個管理各種營建工作的部門,地方上修堤岸了,修水塘了,開荒了,工房都能找到合適的人才做指導,誰知道北京的工部的權力和資源反而被擠壓的很小。
當然縣衙的工房地位也是六房中最低的,老百姓用威武富貴貧賤來形容縣衙六房,威,形容的是刑房,管一個州縣的司法刑訊;武,說的是兵房,負責當地的軍事、安保等;富,指的是戶房,不僅管民政,還收稅;貴,說的是吏房,掌握當地的人事;貧,形容的是禮房,管旌表、禮儀等。
形容工房,用的是一個“賤”字!
地方上,工房掌管城牆、官廨、橋梁、道路等的修建整治,有時候用自己的工匠,有時候招募工匠,所以周琅一直以為工部就是一個主管全國建築施工的部門,理所應當的將所有大型工程的權力都歸結到了工部。
誰知道老百姓形容的真的不錯,北京的工部真的就是一個字,賤!
工部最初的設計,是隋唐時期,整合了以前主管山川河流、礦產器物的所有部門而來。
可由於缺乏其他方麵的強權力,比如刑部司法權力,兵部的軍權,也沒有戶部的財權,吏部的人事管理權,甚至禮部主管教育的權力都比工部的權力要重要。
沒有權力,在權力的傾軋中就成了弱者,無法保護自己,更導致權力的衰弱。一步步將最重要的權力喪失,比如管理水利的權力,被漕運和河道衙門搶走了,這兩個部門甚至比工部權勢還重。
治理河道重要職能和管理漕運的肥水被人搶走了,開礦、伐木等經營性部門,也被人搶走了,明朝的太監四出地方,監控礦產;清朝的內務府,機構龐雜,以皇家名義掌管山林行宮,製作經營商品。
這種情況不是清朝才有,宋朝時候就有了,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了當時輿論對六部冷熱的評價:尚書省複二十四曹,繁簡絕異。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勳封考,筆頭不倒。戶度金倉,日夜窮忙。禮祠主膳,不識判硯。兵職駕庫,典了祓褲。刑都比門,總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陸遊用“工屯虞水,白日見鬼”八字來描寫工部的四個司,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衡司,形容工部的冷清,同時也創造了白日見鬼這個成語。
但工部總不能什麽權力都沒有吧,什麽事情都不用做吧,既然是一個弱小部門,是一個古時傳承下來的機構,總得讓他有事做,所以一些別人看不上的權力,別人不願意管的苦差事,就交給了工部。
清朝工部主體也是由四個司組成,分別為營繕司、虞衡司、都水司和屯田司,基本上是由唐宋部門名字演化過來的。
大型工程的權力被搶走了,工部負責宮殿建造等工程,可被嚴格控製,每種工程,都必須循例,也就是依照舊慣例來進行建造,明朝人建了一座宮殿用了十萬兩,你就不能超過這個前例;如果是明朝人沒建過的工程,建造時不能由工部自己設計,必須經過六部會商。而且超過一千兩的開支,必須經過皇帝批準。
僅有的一點建造工程的權力,也無法榨出油水來。
為了撈油水,工部的官員倒是想盡了各種歪點子,營繕司以儲蓄工料的名義,大建木料場、琉璃窯;其他三個司紛紛效仿,建造了冰窖、船場、塗料場等。一些犄角旮旯的稅收,工部也弄到手了,營繕司可以征收部分木稅和北方沿海的葦稅,前者的征稅對象是木材,後者是蘆葦,都和工程沾得上邊。一年下來,營繕司能征收兩萬多兩銀子的稅收。可那些真正有油水的,比如製鹽,別說收鹽稅了,連製鹽都不讓工部管。
虞衡司的本職工作,是掌管天下的度量衡和山澤物產。可根本爭不過內務府,實利收歸皇家所有,虞衡司不敢染指。虞衡司保留下的權力,有管理京城各衙門的建築裝飾和辦公用品供應,但地方上管不著。還插手京師駐軍的軍械、旗幟、服裝供應,但卻要和兵部會同辦理。山澤物產是虞衡司的本職,每年東北進貢的“東珠”它可以管管,但也由內務府和虞衡司會同評定等級,辦理進貢事務。
都水司是一個古老的衙門,雅稱“水部”,掌管天下江河水利。實際上,都水司根本管不了江河水利,河道、漕運等專門衙門早把這些事務收入囊中。後者的級別都比都水司要高得多。都水司保留下來的權力,也不過是一點船稅和木稅,這個船稅可不是關稅,而是造船的稅,可片板不得入海時代,造船業真的給不來他們多少稅收。
屯田司是一個苦差事,可因為田地產出是重要的財富來源,結果不是被軍隊管著,就是被地方官府管著,屯田司空有一個名字,卻沒有屯田可以管。然後又不能白養著這個部門,結果攤派了一個活兒,他們負責皇室陵寢和王公大臣墳墓的修建,本官掌管天下屯田的大部門,最後淪落成了一個挖墳的。屯田司也征收少部分木稅和船稅,年收入有萬兩白銀,這算是六部其他部門施舍的剩飯。
總之重要權力幾乎都被拿走,隻剩下一些邊緣權力,連那些能工巧匠都管不了,那些工匠歸內務府管。
周琅了解到這些之後,當然從其他部門哪裏立刻將自己看重的資產保護起來,比如內務府管理的能工巧匠,這些人放在後世堪稱藝術家了,周琅先養活起來,以免他們發生危險,或者困於生計而轉行;那些搞水利的技術人員,不管是老工匠,還是吏員都保護起來,這些人值得重用。
但工部的問題,周琅卻一直沒有忘記,他覺得這個已經被挖空了所有權力的部門,可以充當一下自己現代化改革的試點。
好吧,還是因為工部賤,周琅才敢試試。
但隻要周琅試驗成功了,工部就徹底翻身了,因為周琅打算將工部改造成一個管理各種工程技術,包括製定技術標準,監督施工質量的一個專業技術部門。(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