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節 歐洲之外的影響力(2)

字數:3835   加入書籤

A+A-




    第150票更加。

    ————————————

    隨著鋼的普及,一些載重鐵路、大型鋼橋開始使用鋼材。最大的價值,依然在軍事上,軍隊終於淘汰了用了半個多世紀之久的鑄鐵大炮,開始普及鋼炮。現在的炮管,已經不是鑄造出來,而是直接在一整根鋼棒上鑽出來的。同時新式步槍,也開始采用鋼材,用專用鑽床將鐵棒鑽成槍管。

    軍用開始全麵鋼材化,民用也開始普及化,讓鋼的產量激增。盡管澳大利亞因為勞動力緊缺,采礦又是一種向來不太受歡迎的工作,因此澳洲鐵礦的開采成本極高,這裏的鐵礦坑口價格,是國內的十倍以上。但依然受到歡迎,因為新的冶煉方法讓鋼的生產成本下降了十倍,鋼鐵行業完全可以承擔原材料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因為生產成本中,原料成本隻是一個部分。在其他人工成本、設備成本都不變的情況下,其實最後的鋼材成本上漲在五倍一下。這讓新式鋼廠可以以一半的市場價格銷售產品,且能做到盈利。

    澳洲礦工享受到了新技術帶來的利益中的最大一塊,讓澳大利亞的工資水平,迅速超過了北美洲,成為全世界平均工資最高的地區。高工資迫使資本家大量采用新技術,讓一個工人的生產率大幅度提高。許多世界上最新的采礦機器和設備,被引入澳洲,而且他們自己也在快速改進和發明新技術。

    礦業帶來了澳洲的工業革命,同時高工資也吸引來了大量自由移民。澳洲的人口增長速度開始超過美洲地區。

    以澳洲為中心,中國牢牢控製著南太平洋上有價值的土地,包括新西蘭都納入了統治。但周邊小島實在是統治不過來,當地有較為強力土著部落的島嶼,則跟其簽訂保護協議,成為中國保護國,有通商條件的,直接去通商,沒什麽通商價值的,委托給澳洲公司管理,他們定期去巡航一下,宣示主權即可。這些島嶼,即便不納入統治,也不能讓西方勢力立足,讓他們在太平洋擁有基地。那些沒什麽人,但又有開發價值的土地,招商開發,將其租給一個個商業公司開發。有的島嶼或者有鳥糞,有的島嶼或者有礦藏,多少有一些經濟價值,甚至島嶼本身就是價值,那些租借了島嶼的公司,就控製了一處法外之地,形成了一個個公司領土。

    這些年在某些島嶼上曝光出一些醜聞,有將有人居住的島嶼,勾結澳洲公司,登記為無人島嶼,然後騙取開發權。有的跟黑幫勾結,做一些非法拘禁的事情,騙人到這裏做奴工。有的使用黑奴,有的抓捕南洋一些土著。各種見不得人的事,都可能在這些法外之地出現。隨著暴漏的事情越來越多,開始引起了公憤,一開始官府是責成澳洲公司嚴加管理。後來矛頭都指向了澳洲公司這個海外巨頭,要求將澳洲公司領土收歸官府管轄的呼聲越來越高。

    歐洲公司的總督,這些年一直在周官家族流轉,已經傳到了老周官的孫子手裏。周家在公司根深蒂固,公司的利潤也越來越可觀,他們自然不願意失去這些領地,進行了大量的公關工作。

    相比澳洲公司,非洲公司的名聲反而要好一些。這家公司連續五十年,在非洲經營,一方麵得到官府的支持,幫政府持續管理流放事務,向非洲輸送的流放犯人總計超過五百萬,平均下來每年都有十萬人。其中四百萬流入了南非帝國,一百萬流入了後來才納入公司領地的剛果河和尼日爾河流域。但非洲公司早期掌握在謝清高手裏,此人不是一個重利的人,他提拔的官員大多也是這種類型的人才,他們熱衷於探索而不是獲利。

    這些年非洲公司探索了非洲的各條河流,論起對非洲的了解,全世界無出其右者。而他們經營非洲的手段,一直都是商業管理,加農業開拓為主。對待當地土著較為寬厚,在非洲興建了學校和醫館,建立了無數的城市,教會了許多十分原始的土著部落農耕生產,這種文明輸出被看作是教化蠻夷的仁政。

    名聲好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有對比,相比澳洲天高皇帝遠,澳洲公司一家獨大,在非洲除了非洲公司在經營之外,歐洲許多公司也在開拓,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四大實力在這裏經營,英國人廢除了奴隸貿易,但英國政府采取的壓榨政策,讓他們不願意多投入改善土著的生活,更沒有興趣數十年如一日的教化土著,他們扶持土著首領,作為他們的傀儡,幫他們管理土著居民,壟斷土著商品貿易,謀取暴利;法國人做的也不好,法國是一個小農國家,他們這些年在非洲建立了兩百五十萬個農業中心,其實就是殖民點,法國移民了五百多萬人,興建了數百萬座農場,這些農場比美國的農場為小,但比國內的農場要大。法國人看重的是土著的土地,因此存在著大量驅逐土著部落,掠奪土地的現象。西班牙和葡萄牙甚至還在偷偷走私黑奴,將黑奴送到加勒比海一帶,然後再走私進入美國。

    歐洲人在非洲的開發,普遍形象不好,甚至比澳洲公司猶有過之。相比之下,歐洲人自己也在誇獎非洲公司的行為,更何況中國呢。

    美洲公司在南美進行的則是大農場作業,沒什麽大惡,也沒有大善,就是一個典型的殖民開拓公司。

    以除了歐洲公司之外的三大海外公司的擴張,讓中國在歐洲之外的美洲西岸,建立了絕對的影響力;在太平洋地區,處於統治地位,澳洲、新西蘭和婆羅洲、新幾內亞等南太平洋島嶼處於直接管轄之下,夏威夷等島國是中國的保護國;在非洲地區,南非王國這些年在花沙納這個文人國王的統治下,文化發展很快,但軍事持續衰微,擴張無力,甚至全靠非洲公司支持才能不被邊境地區大量的雇傭兵勢力顛覆;非洲中部則是公司直轄領地,在赤道兩邊建立起了麵積廣大的熱帶種植園基地,讓非洲人從原始時代,奴隸製時代,一躍進入資本商業時代;歐洲公司對埃及的影響力巨大。

    遍覽全世界,歐洲地區之外,隻有美洲東部地區、印度和南洋,屬於中國和歐洲勢力的爭奪地區。

    美洲東部,北方有美國這個獨立的歐洲文化國家,有加拿大這個英屬北美殖民地,有法國統治的魁北克;中美洲加勒比海上,則基本上都是西班牙殖民地,英美共同支持西班牙維護這裏的統治;南美地區,也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這個曆史上,除了巴西之後,南美的獨立運動徹底失敗,被西班牙鎮壓之後,由西班牙政府和卡洛斯反對派勢力瓜分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這兩個勢力的爭奪,可以看作是中國和英美在美洲爭奪的影子。

    印度地區,以恒河為界,恒河以北、以東,印度河流域屬於非洲公司,基本上形成了中國控製後世的巴基斯坦、孟加拉東部和恒河以北和喜馬拉雅山之間地區。非洲公司勢力對英屬印度形成了包圍之勢。

    由於非洲公司經營不重利,他們在印度做的,更多的是文明的輸出。主要是政治文化的嫁接,在這裏建立了中央集權式的行政體係,采用科舉的辦法選拔官員,除了總督之外,絕大多數官員都是從印度人中挑選。

    印度的財富,尤其是農業財富,絕大多數落入了印度人的腰包。而且公司逐步開始進行壓製豪強的政策,讓財富更平衡的分配到底層民眾手中,在公司勢力強大的時候,豪強很難反抗,漸漸形成了中國式的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的效率不高,但相對平均,這讓廣大底層民眾更容易生存,造成的結果就是人口持續增多。由於有效的管理,規避了英屬印度出現的大量瘟疫高發、饑荒不斷的情況,在英屬印度人口從1億8千萬緩慢增長到兩億的同時,印度河流域人口從四千萬增長到了六千萬,東孟加拉地區人口也增加到了兩千五百多萬,北印度平原地區,兩千萬人以上,總人口超過了一億人。

    非洲公司在統治區內,建設了大大小小無數的灌溉水渠,新增了數億畝良田,總耕地麵積超過了十億畝。以印度的水利條件,養活一億人口是不成問題的,但是人口到了上億的層級,貧富分化不可避免的出現,大量社會問題開始爆發。當然比英屬印度要好的多,而且非洲公司也沒有采取限製性政策,限製印度的的工業發展。而且他們管理印度的商業,大量中國公司湧入這裏,帶來了技術、資本和管理方式。基於豐富的農場品生產,這裏形成了碾米業、麵粉工業、紡紗、造紙等一大批擁有競爭力的工業。盡管隻是一些初級工業,但相比近鄰英屬印度,已經不是一個社會發展階段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