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節 大家壓力都很大
字數:4376 加入書籤
皇太子對兒媳婦提出的要求一概不答應。
要麽俄國對等的開放國內市場,要麽對俄國關閉中國市場,這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沒有談判的餘地。
不是皇太子不想通過撒錢的方式拉攏俄國,實在是他也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跟他爹感覺城市化停滯的憂慮不同,皇太子更擔心的是三分之一人口住在城市,跟農村關係越來越遠,在朝堂上,還有高官習慣管這些在城裏落籍,沒有農村跟腳的人叫流民。
流民,在統治者眼中,永遠是不安定因素。現在這種不安定因素有兩億人,這讓皇太子如何能過的踏實。
城市化停滯的原因,可觀上來講,還是生產力開始過剩,中國的工業生產,已經滿足了中國的需求,如果不能給廣大工人提供生計,兩億人的生存壓力,能夠撕碎任何帝國。
這幾年城市裏的治安持續惡化,幫會之間的火並,工人霸占工廠等等。跟西方不同,雖然法律中也有保護私產的內容,但麵對這種大規模群體事件,還是有法不責眾的情況。
尤其是皇太子執政後,對這些群體性事件,沒有他爹那麽有魄力。主要是他缺乏威望,麵對同一件事情,周琅可以強硬,他不敢。因為他做就會出事,好比同樣的統治製度,秦始皇時代就是鐵桶江山,到了秦二世手裏,就會天下大亂。
因此在麵對工人霸占工廠這種事件,官府往往不會上升到叛亂高度,不敢像以前那樣,將為首者流放,而是由地方官出麵,采取和稀泥態度,讓資本家做出損失,逼迫商人讓步,提高工資,減少工作時間,改善工作環境等等。但這治標不治本,緩和了勞資矛盾,但卻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反而讓大量資本家經營陷入困境,尤其是棉紡織工業、皮革工業、運輸業等低端產業,許多工廠在看到持續虧損的情況後,降低工資,工人擺工,官府也不支持,所幸關閉工廠。有的資本家將資本投入其他領域,比如房地產,金融業等。有的資本家則輸出資本,他們向勞動力更廉價的地區投資,紡紗廠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量遷入公司統治下的印度,甚至遷入日本。
日本的商船開始越來越活躍的出現在中國港口,不但做中日貿易,還做中國國內貿易,他們在中國國內做轉口,利用更加低廉的日本工人,讓中國航運業經營困難。日本和印度棉紗,讓大量紡紗女工失業。女人不會造反,但大量日本航運公司的經營,則讓中國的碼頭工人失業,讓水手失業,這些人沒什麽專業技能,受教育程度低,隻能靠出賣最廉價的勞動力為生。
他們在城市裏生活困難,東家如果降低工資,他們就生計艱難,所以在幫會、工會的帶領下,跟資本家開始做鬥爭,但不降低工資,資本家就經營不下去,隻能關閉工廠、貨棧。結果工人大量失業。
如果按照經濟學來解釋,這是產業發展到了新階段,開始要求向更高層麵攀登,然後高新產業取代落後產業,落後產業向外轉移。但帶來的是巨大的社會問題,後世在中國衝擊下,連歐美這些發達國家都很痛苦,更何況現在的中國。
工會、幫會們很快就發現,他們逼迫資本家是沒用的,官府迫於壓力隻能支持他們,資本家反而成了弱勢群體,動輒在幫會開的香堂上痛哭流涕,被逼的跳河的小工廠主頻頻出現。官府認識到,像過去那樣,一味的逼迫商人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大商業公司也不是那麽容易壓迫的,他們開始雇傭文人幫他們搖旗呐喊,通過輿論向官府施壓。認為是過於寬厚的關稅政策,讓中國工商業凋敝,最後讓窮人生計困難。
而且工商業集團,也終於開始了呼籲建立議會等西方製度的聲音,當然還是通過一批禦用文人在搖旗呐喊,這些文人未必就是拿錢辦事,他們很多是真的抱有這種思想,認為西方那一套製度更加公平,但能讓他們的聲音刊登在報紙上,這卻是受到資本勢力控製的。隻要他們的思想符合資本的需求,資本控製的報紙就會大肆報道,甚至幫他們買版麵。
商業勢力開始向官府要權,底層民眾開始向官府要生計,這些都逼迫皇太子不得不做出改變,他身邊的工商業顧問也告訴他,除非一些西方國家願意開放市場,否則中國商品很難擴大出口,國內已經飽和,養活不了更多的人,長此以往必然出現動亂。
於是皇太子開始采取強力措施,一改過去以國內市場為主的政策,開始大力挖掘國際市場的潛力。
對外宣傳上,也統一口徑,就是為小民找生計,借此平息越來越嚴重的勞資對立問題,以及因為這些問題,開始轉移到官府身上的民怨。
盡管誰也不敢保證逼迫外國開放市場,能對中國產業有多大的改善,但至少可以畫一個大餅,告訴大家,隻要國外開放了市場,中國市麵行情就會好轉,大家就都有活幹,有飯吃了,讓貧苦百姓有一個盼頭。也讓老百姓看到官府是在做事的,讓他們對官府的怨念平息。
所以哪怕是自己兒媳婦執政的俄國也不能例外。
女沙皇感到事態嚴重,她來之前已經讓議會進行過討論,資產階級為主的國民議院和貴族組成的貴族議院這次態度極為一致,堅持不能按照中國人的要求降低關稅。在產業上,貴族終於完成了向工商業轉型的過程,他們成為了像英國那樣的,以工商業獲利的新貴族。國民議院的議員,本就是一些資產階級和富農。開放市場對俄國資產階層的衝擊是巨大的,他們聯合起來反對。
如果女沙皇在中國外交失敗,那麽回國之後,將失去貴族和平民兩股政治力量的支持,讓她跟康斯坦丁等皇族的博弈中,陷入劣勢。
如此就隻能選擇對抗了,對抗的成本可能更大,但不會失分,而且能夠得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將矛盾轉向對中國的仇恨。反正俄國民間對東方人始終充滿仇視,把現在的中國,視作東方韃靼的後繼者。回國之後,可以將談判失敗的責任全都推到中國人的傲慢上,展現出俄國女沙皇毫不妥協的強硬姿態。之後是貿易戰,俄國失去向中國出口毛紡織品和生鐵等初級工業品的市場,然後這些產業開始陷入困境。但贏得廣大民族主義者的擁護,大家的日子過的越苦,隻會越痛恨中國政府,而不是怨恨女沙皇。
俄國都這樣選擇,普魯士更不會冒著得罪容克階層的風險,俾斯麥本身就是容克階層出身,他跟國王和軍隊的關係都不好,卻能在普魯士這個君權和軍權都很重的國家長期執政,沒有容克集團的支持,那是不可想象的。至於克虜伯等重工業集團的利益,就隻能暫時放在一邊了,而且這些重工業集團,更依賴本國政府和軍隊的訂單,俾斯麥通過承諾給他們更多的國家采購,足以平息這些勢力的怨念。
有俄國、普魯士在前,其他歐洲國家都選擇了對抗,奧地利拒絕降低關稅,法國拒絕降低關稅,隻有一些小國選擇了妥協,北歐的荷蘭、瑞典,南歐的撒丁王國和巴爾幹帝國。荷蘭在南洋占有大量殖民地,依賴向中國出口維持,本土也沒有優勢工業,不需要保護;瑞典過於依賴優質鐵礦的出口,中國是其中最大的進口國之一,瑞典鐵礦砂被中國大量用於武器生產,用瑞典鐵礦砂冶煉成鋼材,然後製作出來的武器,比用澳大利亞的鐵礦更加精良。
撒丁王國已經建立了意大利王國,他們的主要利益不在商業上,而在統一國家上。但他們的外交能量基本上用完了,之前趁著普奧戰爭,他們參戰希望統一意大利,加富爾成功取得了拿破侖的支持,但拿破侖出爾反爾,最後斡旋的時候,隻同意意大利獲得倫巴第,卻不同意他們吞並威尼斯。軍事上國王親征也一敗塗地,見好就收,引起了加富爾的不滿。他辭去了首相職務,通過他跟馬誌尼領導的意大利獨立統一協會進行政治活動,他成功的讓托斯卡納,帕爾馬,羅馬涅和莫德納先後通過公投加入意大利,北意大利除威尼斯外完成統一。
但因為加富爾將薩沃伊和尼斯割讓給法國,導致統一協會中的加裏波第不滿,加裏波第是尼斯人,於是他帶領自己的紅衫軍,開始遠征南方,希望一統整個意大利半島。加富爾堅決不肯給加裏波第援助,還忽悠國王說加裏波第打算進行革命,但國王更新任加裏波第。
意大利又擔心列強幹涉他們的統一,又強烈的渴望統一,自己國內的上層都在內鬥,這時候絕不願意招惹中國這樣的強國。
由希臘、保加利亞和瓦拉幾亞組成的巴爾幹帝國,基本上是依靠黑海貿易發展的,他們更不敢得罪中國。加上地利關係,巴爾幹帝國不太擔心中國的紡織品衝擊,他們本身就擁有較為發達的紡織工業,而在鋼鐵、煤炭等重工業領域,又依賴進口,並不跟中國商品競爭,所以他們答應了降低關稅的要求。
基本上形成大國對抗,小國妥協的局麵。
英國人這次依然上竄下跳,政治上的對抗,讓皇太子采取了製裁措施,宣布對英國商品征收高額關稅,英國開始進行報複,兩大經濟強國也卷入了貿易戰。
結果在這個各國工業開始過剩的時代,一場經濟危機的寒流席卷了全世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