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節 不一樣的倒幕派

字數:4385   加入書籤

A+A-




    日本的倒幕運動,教科書上往往描述為,資本經濟發達的西南蕃閥聯合對抗封建幕府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鬥爭。

    這純粹有些附會,因為要說資本經濟發達,全日本最發達的地方在江戶,也就是後世的東京,就好像中國的辛亥革命沒有爆發在上海而是武漢一樣,並不是因為武漢經濟發達,而是因為這裏防守薄弱。

    討幕運動之所以從西南爆發,是因為這裏是幕府統治薄弱的地區,大名是幕府建立時候反對幕府的蕃閥為主,當地統治階層對幕府向來沒有什麽好印象。

    曆史上,最早的倒幕運動,甚至發生在鴉片戰爭之前,發起者是身為下級武士的大鹽平八郎,在1837年的大阪,他率領幾百個人參與了反對幕府政府暴政的起義,一天之內便被鎮壓。這顯然不可能受到什麽西方資本主義的影響。而是破產的下級武士,對於統治者不滿而發生的暴動而已。他們早期的口號也不是什麽工業化、現代化,而是尊王攘夷,打著尊崇天皇的大旗,極力排外,希望驅逐西方勢力,而不是進行西方的資產階級革命。

    不過西方人狠狠教訓了他們一下,在洋槍洋炮下,倒幕派武士發現,他們的武士刀完全沒有對抗的能力,深受刺激,明白西方比他們更強大,幕府不攘夷,不是幕府軟弱,而是幕府攘不動。於是他們開始轉變口號,變成了開港倒幕,隻把鬥爭方向衝向幕府。

    所以倒幕運動,本質上,其實是一場王朝末期,對社會不滿者對政府的一次集體反抗行為。隻是因為夾在了現代化的曆史大背景下,恰好被一群開明派政客領導,借此機會讓日本走上了現代化進程。

    因此內因是農業經濟崩潰下的社會秩序崩潰,跟中國的農民起義王朝更替沒什麽區別,但機緣巧合領袖們及時轉身,轉向了西化過程。因此可以說是一場受到現代資本思想衝擊的封建政權更替運動。

    因為中國這頭鯨魚躍入大海,導致日本這個小蝦米不可能跟曆史上一樣發展,所以現在的倒幕派和幕府也跟曆史上不一樣。

    曆史上倒幕運動的發生,起因是幕府迫於壓力,跟美國簽訂了通商協議,但當時天皇不肯接受,是幕府大老擅自簽訂的條約,引起了下級武士廣泛的不滿,或者說這是一個導火索,讓他們長久積壓的不滿找到了一個宣泄的渠道,最終形成了倒幕運動。

    這個曆史上,倒幕派的出現,更多是受到中國商品衝擊,導致日本自然經濟解體,新經濟製度重新架構,過程中不同利益集團的權力不平衡引發的。

    因為經濟凋敝,西南強藩率先開始從海貿中獲利,而幕府一直堅持封閉,導致西南強藩對幕府的不滿,中國走私集團,為西南強藩帶去了先進武器,助長了他們的信心,於是跟曆史上一樣,地理關係讓西南強藩率先受到資本經濟的衝擊。但由於衝擊來自中國,引起了心理反感不同於洋人的衝擊,他們更容易接受一些,在利益驅使下,西南強藩暗中保護走私,就好像曆史上他們保護汪直、鄭芝龍這樣的走私商人一樣。

    幕府對此十分不滿,一度責罰過西南強藩的藩主,但這些藩主由於長時間居住在江戶,對藩地的控製不夠緊密,早就被掌握藩政的藩士架空。他們跟藩士的關係,是通過傳統的封建文化和道德維係的。

    但這些文化和道德在利益的衝擊下已經破碎,於是長州藩、薩摩藩率先出現了藩士公然違抗幕府命令的情況。

    一度幕府打算討伐這兩個強藩,但中國當時介入調停,讓戰爭沒有爆發。並且說服日本漸漸開國。

    總的來說,中國的態度是支持幕府的,給幕府帶去了大量的新技術,派去了大量的技術顧問。

    但日本四分五裂的政治形態,並沒有因為引入新技術而變得更強,反而是經濟越發展,幕府的控製力越弱。繼西南強藩之後,東北強藩借助開發礦產、山林強盛起來,因為幕府壟斷礦產開發權跟幕府產生了衝突。

    另外還有築前國這種依靠新的礦產資源起家的強藩,也漸漸甩開了跟其他藩國的差距,成為獨秀於林的強藩。

    中國一直支持幕府,所有的外交往來,都是直接跟幕府進行。表達的態度也很明確,支持幕府掌管日本政局。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得到幕府的感激的。也同樣讓強藩不滿,雖然中國事實上也保護了他們,讓他們沒有在弱小的時候,遭受幕府的鎮壓。可隨著他們越來越強,中國就成了幫助幕府壓迫他們的邪惡勢力。

    英國人趁虛而入,他們無法從幕府哪裏打開缺口,但卻在這些反對幕府的勢力中,找到了盟友。由於比曆史上開放更早,而且通過中國,他們對西方的了解很多。都知道英國是一個西夷強國,可以跟中國爭鋒。於是他們跟英國一拍即合,英國給予軍事援助,提供先進武器,西南強藩反抗幕府,奪取政權之後,他們會給予英國貿易優惠,向英國開放日本港口,而不是現在這樣,幕府隻對中國開放。

    在中國強大的情況下,倒幕派盡管有怨言,也隻能壓在肚子裏,表麵上還要繼續對幕府保持效忠,可一旦中國遇到麻煩,他們馬上就要行動。

    經濟危機期間,中國內部不穩,東部沿海地區,幾乎都爆發了大大小小的工人運動,中國官府焦頭爛額,無心關注日本。

    同時經濟危機也對剛剛不如工業化的日本造成了重大打擊,這幾年,中國工人運動,讓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移入了日本。

    日本出現了一批紡紗工廠,一些繅絲工廠,和各種礦產、林產公司。這些資本產業,其實大多數不是幕府控製,就是幕府領地上的產業,但強藩手裏也控製了一部分,不過經營方向都一樣,那就是向中國出口。

    日本從印度和美國進口棉花,紡紗之後出口中國,賺取一點微薄的加工費。利用本土的桑蠶,繅絲後出口中國。日本的金銀銅礦,木材最大出口國都是中國。結果中國經濟危機了,不管是幕府還是強藩,經濟瞬間都遭受了重創。工人失業,財政緊張,社會危機爆發。

    相比經濟上,已經開始出現一批現代工業,日本政治上還處在唐化時期,類似唐朝時候的藩鎮割據,但幕府對藩國的控製較好,幕府通過剝奪外樣大名的封地,讓幕府的領地,跟大名形成犬牙交錯形勢,同時勒令大名長期居住江戶,沒有給大名反叛的機會。幕府對國家的控製力,介於中央集權和諸侯割據之間。

    這樣的政治形態和經濟水平,明顯是不匹配的,遲早要出事。

    於是在中國搞議會製,無暇他顧的時候,日本的倒幕派勢力聯合了起來。西南強藩之間的聯盟,已經形成了十年之久,東北強藩也聯合在了一起,中部強藩則才剛剛形成。在經濟危機之下,更多的下層民眾破產,或者生計陷入困頓,市民和農民起義不斷,下層武士主要是對政治腐朽和不公感到憤慨,經濟上則通過為中國海外公司服役,變得優渥起來,為他們的妻子女兒購置漂亮和服的收入是有的,糊口在日本這個生活成本低廉的國家,就更不用說了。

    倒幕派就是被這樣一群,並不是出於對自己現狀的不滿,而是帶有某種使命感的人領導著。

    其中的主力,還是倒幕最早的長州藩和薩摩藩,兩藩藩主都推崇蘭學,也就是從荷蘭人哪裏引入日本的西方知識,所以他們很早就開始引入西方技術,讓周琅一度對日本人的學習能力十分驚歎,也跟他們基礎更好,對西方認識更深有關。

    這兩藩之所以能夠率先興起,其實也是被逼的,兩藩都靠海,而且都貧瘠。

    以長州藩為例,祖上本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大名,戰國時期,毛利元就以安藝郡吉田城為據點,領有中國(日本中國)地方十國120萬石領地,其孫毛利輝元與織田信長對抗。信長死後與豐臣秀吉妥協,參加執政,為五大老之一,地位跟德川家康平齊。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為爭奪權位,跟豐臣舊部發生的關原之戰中,長州藩為西軍總大將,而且是石高最高的西軍大名。關原戰敗後被德川減封,從120萬石減到了17萬石。領土從十國減為周防、長門兩國。由於大減封,長州藩經濟陷入困境,開始重新丈量土地,甚至把年供外的雜稅小物成,楮木、鹽田等都算入村高,以增加總收入,實行商品專賣製,補充財政。還屢次發布《節儉令》,削減藩士的俸祿。

    即便采取了大量改革措施,增加了藩財政收入,但依然維持困難,無法解決財政虧空,藩債不斷增加,造成農民窮困,不斷發生農民起義。通過支持地方商人實現各種商品專賣製度,雖然增加了財政,但小部分商人大發橫財,引起市民的普遍不滿,引發反對專賣製度的大暴動。

    所以不改革隻有死路一條,因此當中國開始變革,轉向工商業之後,他們是十分歡迎跟中國通商的。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