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節 南非廢奴(2)
字數:4062 加入書籤
南非早期發展期間,主要就是華人征服時期,這一時期盡管不斷的戰爭,但都是征服戰爭,反而沒多少內部矛盾,國家急速擴張,秩序穩定。
從中國帶去的,即便是有些退步的包衣製度,依然比當地的氏族部落更加嚴密,組織力更強,說白了就是有先進性。
於是奴隸主不斷購買奴隸,開辟新的莊園。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華人,他們帶來了農業技術,將這些技術在非洲推廣,對當地經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提升和發展。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創造出來的財富,是非洲曆史上無法想像的。
這個擴張期維持了三十年,到花沙納執政時期,擴張漸漸結束,花沙納開始更多的采用傳統的編戶齊民政策來管理國家,此時的南非王國擴張期停止,但發展速度並不慢。隻是從對外擴張轉向了對內開發,國內有大量無主的皇帝,連綿的非洲大草原,熱帶雨林,原始森林,都需要開發。
但這個對內開發,並不僅僅是農業的開發,以金礦為主,工礦業技術引入,工業也在同步發展。時至今日,南非依然有大片土地未經開發。廣袤的草原上,野生動物成群。這怎麽看,也不能說是一個完全開發起來的國家。雖然南非有一億人口,但有一千多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依然可以說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農業問題自不用說,花沙納以及大量湧入的華人,他們必然會打造一個農耕社會,結合南非的奴隸製,一家家大莊園麵積廣闊,即便是敗家的富貴子弟,也有一兩百畝祖宗傳下來,並且歸入祭祀產業,受法律保護,即便官府抄家都不會動的祖產。
但慢慢出現了一些自耕農,小地主加佃戶,自耕農兼佃戶,自耕農兼地主的分化。這樣的農業經濟,必然是要求自由農業勞動力的,客觀上對奴隸製造成衝擊。即便不是有意的,窩藏逃奴,或者誤用逃奴情況也是有的。
工礦業的發展,比如南非的金礦,因為主要是非洲公司在經營,早期謝清高在的時候,道德水準較高,他雖然迫於無奈也隻能購買奴隸采礦,可謝清高往往很快就把奴隸解放,對奴隸采礦給予工資,並且工資還不算低,光是一個金礦,這些年製造出的自由黑人就高達三五百萬之多。
另外在老南非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形成了規模相當大的初級加工業。當年遭到流放的許多犯人,他們中有工人,甚至是技術工人和管理層,他們既不肯在南非政府的有意幫助下去拿著資助開發荒地,然後購買奴隸做奴隸主,也不願去做補奴生意,許多從小生意做起,最後開辦各種工廠。
南非王國土地廣大,種植園經濟往往更追求效益,羊毛棉麻等經濟作物產量巨大,對這些原材料進行初加工,然後出口的生意有利可圖,沿海、沿河、沿交通要道形成了連片的工業區。
可以說,南非管理相對粗放的社會,反而比森嚴的滿清工業發展要好的多。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他們長期缺乏商業管理能力,許多商業政策幹脆都是被非洲公司管理,海關、鐵路、礦產,大都被非洲公司控製和經營,或者由非洲公司拍賣給其他商業公司經營,收取管理費。
這些工礦業發展起來後,他們對自由勞工的需求更加迫切,購買奴隸的一次性投入太高,讓利潤率不高的初級加工業很難支撐,所以他們才是最大量使用逃奴的產業群體,跟奴隸主階層矛盾很深。
即便如此,在一個擁有廣袤的可開發土地,農業開發還沒有飽和的情況下,非洲公司能說服南非王國廢奴,還是因為他對這個國家的影響力太大,甚至可以說,隨時可以顛覆這個龐大的國家。
非洲公司不但建造並掌握著南非王國鐵路網,港口碼頭,重要礦產,而且還提供了南非王國近三分之一的稅收,其中一半是來自於金礦。南非金礦每年產量一千萬兩,折合四百多噸,其中利潤就高達五六百萬兩,非洲公司一直按照協議,分給南非政府一半利潤。
非洲公司還利用這些黃金,建立了銀行,非洲銀行已經成為世界上黃金儲備最大的銀行之一,壟斷了南非的紙幣發行,為南非政府持續提供貸款。利用金礦利潤,貸款利潤,又在南非開發其他礦產,經營其他產業;最重要的是,修建了一條以南非京師三羊城為中心的鐵路網,總長度已經超過了十萬公裏,是世界排名前三的鐵路網,僅次於中國、美國,甚至比英國鐵路都長,隻可惜南非麵積太大,如此長度的鐵路線灑在南非的國土上,也相對稀疏,隻能將重要城市和港口連接起來。
如此程度的控製力,加上中國的影響力,當然能夠說服南非廢奴。
畢竟花沙納國王心裏很清楚,他的家族能在南非享國,是靠著誰。花沙納家族脫胎於嘉慶時候的蒙八旗權貴階層,但很快就跟滿清決裂,之後戰戰兢兢,一直是非洲公司風雨同舟幫助他們走到了今天,中國人都念舊。
在政治上,他們依附於中國,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年年節禮不斷,相當謙恭。由於擴張過快,過大,又過於輕巧,始終都沒有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政權。花沙納政令能夠強力執行的區域,僅限於老南非。國內大量的礦業巨頭,商業勢力,種植園主,這些經濟勢力跟自主部落勾結,讓國王投鼠忌器,不敢動。邊境地區甚至一直存在著各種補奴隊演化來的軍閥,這些大軍閥占據著十萬百萬畝的土地,擁有礦山、農田、奴隸,私蓄著成千上萬的軍隊,在國際上繼黑森傭兵之後,成為新的雇傭兵勢力,一旦國王要動他們,串聯起來,就是百萬大軍。
邊境傭兵集團控製著上百萬私人武裝,腹地部落勢力控製著兩千萬自由黑人,都是國王壓製不住的勢力,內憂外患之下,更大家了南非政權的凝聚力,讓他們隻能依附於外力,其實也就是中國的代表非洲公司。
所以盡管歐洲各國因為南非龐大的規模,都想南非派遣了外交代表,跟南非進行通商,但南非卻一直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普通的藩屬國,將外交權委托給了中國,這才讓他們在世界上的聲音很小,沒什麽國際影響力。
即便這樣,周勃能說服花沙納廢奴,也是給了對方大量的保證,否則不是花沙納不想廢奴,而是無力廢奴。老南非地區還好說,有一個大一統的官府機構,有官僚集團管理。但部落地區,邊境地區,一定會叛亂。沒有非洲公司的保證,花沙納絕不敢走出這一步。
可一旦有非洲公司的保證,花沙納不但敢做這件事,而且是積極的想要做這件事,因為內地的部落,邊疆的軍閥,早就是他的心腹之患了。正好借非洲公司之手,除掉這些勢力。
但非洲公司的目的是廢奴,而不是打仗,因此他不願意把奴隸主階層逼急了。花沙納的目的是削藩,也不是打仗,能不打仗而削弱部落和軍閥的勢力當然更好。非洲公司提供的方案,恰好有可能不流血而達到目的。
廢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一次所有十八歲以下的未成年黑奴;這一部分,因為沒有完全勞動能力,基本上奴隸主在養奴隸,因此解放這批奴隸奴隸主的反對聲音更小;第二部分,政府一次性贖買五十歲以下有勞動能力的黑奴,這部分黑奴處於壯年,不給錢,奴隸主是不可能交人的;第三部分,是解決五十歲以上老年黑奴生計問題,政府要求這些黑奴繼續按照原來的方式生活在主人家中。
可以說這種廢奴方式,是救贖一部分,犧牲一部分,贖買一部分。政府承擔的是青壯年黑奴的成本,奴隸主承擔的是老年黑奴的成本,廢奴的成本由政府和奴隸主分擔。
最難的,其實並不是廢奴的程序,而是如何保證廢奴後的社會治安,核心是切實解決奴隸的生存問題,否則解放後的奴隸會是一個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炸。
政府給予奴隸主十年期的免稅政策,這不僅僅是對於奴隸主的安撫,減少奴隸主壓力,也是減少奴隸壓力,如果奴隸主破產,自然沒能力養活數以百萬計的老年黑奴。政府接過來安置的話,成本高不說,效率也低。另外這些老年奴隸,已經在奴隸主的家庭生活了大半輩子,隻要奴隸主不是冷血,多少都有些香火情,在給他們免稅的情況下,要求他們負擔養活這些人的義務也是能接受的。
同時要求,解放後的奴隸,在找到工作,能夠自力更生之前,依然留在奴隸主家中,奴隸主有監護義務,可以讓他們按照舊有方式勞動,但要保證他們的生活。這是為了保證突然脫離主人和舊有社會關係後,奴隸變成了流民,造成社會動蕩。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