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節 印加國王的棋子

字數:4341   加入書籤

A+A-




    這是一個開放的棋局,皇帝可以將天下人當棋子。天下人也都可以當棋手,將別人推上棋盤進行博弈。

    印加國王雖然操控不了正副棋局,但他也絕對不是有進無退的過河卒子,他覺得自己至少是一個縱橫馳騁的駿馬,甚至可以是一個居於帷幕之後的宮相。

    美洲這一畝三分地,就是他的九宮格,足夠他輾轉騰挪。他可資利用的,絕不僅僅是自己的國家。

    美國內戰之前,南北美洲合在一起,最強大的勢力,除了中英兩大巨頭之外,美國是當之無愧的第三霸主。中英兩巨頭在全球博弈的大背景,注定雙方都不會投入絕對的力量在美洲,這讓美國的地位格外有利,他們幾乎就是決定美洲平衡的秤砣,可現在這個沉甸甸的秤砣自己斷裂了,變成了兩部分,分量就有些不夠了。

    美國這個秤砣的分量下降,中英兩巨頭的分量沒有消減,但也沒有增加,變化的,隻能是其他秤砣,在這些新變化中,最大的一個是印加王國的成立,另一個就是德國控製墨西哥。

    所以朱永很清楚的意識到,在拆解美國的問題上,他不是孤立的,德國人更願意拆解美國。

    德國人控製墨西哥之後,盡管控製的不是一帆風順,可在強大的軍事力量壓製下,大局已經穩定了。而且德國人已經開始在墨西哥嚐到甜頭,美國內戰爆發後,美國棉花對外輸出中斷,全世界棉紡織工業重傷。中英兩國都在一年之內找到了替代產地,而且主要都是自己控製勢力範圍內的產區,英國依靠印度,中國則從印度河、孟加拉、南非等地更廣泛的進口棉花和棉紗。

    兩國的紡織工業危機隻持續了一年多,就漸漸穩定下來,盡管棉布價格上漲了近一倍,但還談不上崩潰。而德國受到的影響反而更小,戰前他們就開始縮減從美國進口棉花,轉而向墨西哥進口。

    墨西哥的棉花生產,無論是規模上,還是效益上,都趕不上美國。但並不是因為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村落和農民的生產成本更高,印第安人過著十分簡樸或者說貧窮的生活,他們的生產成本上,並不比美國的奴隸製種植園高多少,問題主要出在管理方麵。

    過去墨西哥的印第安農民種植的棉花,要先在集市上出售,然後在大城市集散,最後從港口出口。不管是西班牙殖民政府,還是卡洛斯政權,他們都采取壓榨政策,集市上征稅,城市裏征稅,港口上還征稅,僅僅一個棉花的流通環節,就要麵臨三道征稅,另外還向農民攤派稅賦,可以說墨西哥棉花價格更高,主要出自賦稅問題上。

    德國人改變了這些,他們對墨西哥的行政采取了全麵的普魯士化,精簡了大量機構,裁撤了大量冗員,也簡並了大量稅收。而且還引入了更新的商業模式,加速物流中轉。同樣的鐵路運輸,在德國人管理下,不但火車能夠提速,還更加準點,運費還能降低。

    過去的三道流轉稅,德國裁掉了,隻有出口還有一道關稅,內地的流通稅全麵取消;在棉花產區建立了大量棉花交易所,方便棉花交易,讓交易的中間環節大大減少;改善交通運輸,對鐵路進行了合理的規劃,盡管大量鐵路掌握在中國公司手裏,但墨西哥政府強製通過標準的鐵路運輸表,讓墨西哥的鐵路網跟德國的鐵路網一樣,盡管在不同公司手中運營,卻能基於同一個時間表運轉。

    這些製度性建設,都大大提高了效率。結果墨西哥的棉花出口價格下降了近三成,戰前跟美國棉花的價格相比,已經相差不大,美國內戰爆發後,國際棉價暴漲,墨西哥棉花行業大大獲利。但德國人通過關稅調節,盡量讓漲價後的墨西哥棉花進入德國市場,而不是他國市場。這讓本就脆弱的德國棉紡織工業得到了續命的原料,甚至日子過的比英國還要好。

    與德國相比十分鮮明的是法國,法國人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很少有,或者說沒有建設成棉花產地,法國棉紡織工業隻能從國際市場上高價采購棉花,結果還很難采購到足夠數量的原料。這次棉花饑荒,讓法國棉紡織工業遭受了毀滅性打擊。

    隨著這次棉花饑荒,各大強國紛紛開始謀求自己的安全的原料產地,但麵對的卻是一個已經瓜分殆盡的世界。法國開始大力在北非推行棉花種植,英國在印度推行特別關稅,加大了棉花出口的關稅,但出口英國本土的,並不收關稅,等於讓印度棉花保留給了英國。德國當然繼續重點經營墨西哥,墨西哥的棉花產區迅速擴大,隻過了兩年時間,就已經可以滿足德國的需求,將德國的棉花進口價格,壓縮到了比戰前略高的水平。

    中國自不用說,勢力範圍內能種植棉花的地區多了去了,四大海外公司的領地中,除了澳洲公司之外,有的是人口眾多,土地肥沃,日照良好,水利豐沛適合種植棉花的土地,印度河流域、孟加拉地區、南非王國、剛果河尼日爾河流域、南美洲這都是適宜棉花種植的地區,本土的鬆江、山東、伊犁、中亞也有大量的棉田,海外領地上的美洲西岸地區,密西西比河流域,也都有龐大的棉花產區。美國內戰前,中國對美國棉花的依賴,就已經下降到了一成左右,對外棉花進口,總共也隻占本國總進口量的兩成。中國比英國更有能力快速替代美棉。

    真正受到毀滅性打擊的,其實是希臘、奧匈帝國這些新興的工業國。

    鑒於這種局麵,各國政界其實已經很清楚,海外領地對本國經濟的重要性。

    而美國不但戰前對德國控製墨西哥處處設防,即便德國已經實際上控製了墨西哥,美國依然進行抵製,他們控製了加勒比海上的西班牙領地,而且依然跟德國打貿易戰。

    現在美國發生了內戰,德國可能會重新支持一個統一的美國出現嗎?

    絕不可能,不但因為戰前的關係,即便是戰爭中,德國跟美國的關係也日益緊張。

    多艘德國進出墨西哥的商船被美國北方聯邦的海軍扣押,美國人的解釋是,這些商船上裝載著大量軍火。德國人則強調這些軍火是送到墨西哥的,用於給墨西哥駐軍換裝,是墨西哥王國采購的。

    這種情況很顯然,德國人在做利潤豐厚的軍火走私,但這們生意很多國家都在做,英國人在做,法國人在做,中國人在做,但英國和法國商船美國聯邦海軍很少扣押,中國商船甚至能直接開進密西西比河,就隻有德國商船不斷遭到扣押。相比中英法三國,美國聯邦為了杜絕南方得到三國的軍火,不斷向三**火商下達海量訂單,一方麵是滿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麵是組織南方得到軍火,而且不惜大幅度提高采購價格,目的就是讓南方即便能夠買到軍火,那價格也難以承受。

    但北方聯邦對德**火卻一直排斥,不但北方自己不進口德國企業的武器彈藥,他們還用封鎖的辦法組織德國軍火商賣給南方。北方不買德國的軍火,不是克虜伯的大炮不夠優良,不是毛瑟的步槍不夠優良,阻擋德國賣給南方軍火,也不是真的因為德國違反了國際公法,原因都隻有一個,隻因為德國的海軍不行,讓德國在歐洲大陸空有強大的陸軍力量,卻無力維持在海外的影響力。說白了,就是美國得罪不起中英法這樣的大流氓,但得罪的起德國。

    隨著德國資本對墨西哥的高效開發,首先壯大起來的,就是德國的航運業,德美航運公司迅速成為歐洲到美洲最大的一個航運勢力之一,僅次於英法兩國。借助航運業的發展,德國重工業迅速助推造船工業發展起來。

    海運、造船工業代表的海洋利益集團越是發展,德國向海外擴張的動機也就越大,德國工業的外向型特征十分明顯,缺乏自給自足的基礎。原料不能集資自足,市場也無法消耗本國工業品,輕工業一直落後,重工業僅次於英國,甚至有趕超之勢。越來越呈現出原料依賴進口,工業品依賴出口的模式。

    在這種形勢下,他們其實已經沒有回頭的餘地,隻能悶頭向外擴張。但還有一個俾斯麥在壓製這種傾向。姑且不說俾斯麥能不能壓製的住,但對於墨西哥的既得利益,德國絕對無法割舍。但在美國掌控著古巴、牙買加、波多黎各的情況下,墨西哥通向大西洋的海域,無論是墨西哥灣還是加勒比海,其實都是一個封閉的海域,受製於美國。

    而美國北方的工業實力雄厚,輕重工業都相當發達,輕工業不弱於法國,重工業不弱於德國,一旦讓美國南北統一,回到戰前的形勢,德國控製的墨西哥,勢必遭到美國的封鎖。要麽德國選擇以後屈服於美國,要麽就隻能對抗。

    權衡之下,以俾斯麥的才華,絕不會看不到,讓美國保持分裂,讓南方控製加勒比海諸島比南北一統,讓北方勢力控製加勒比海更有利。

    所以占據墨西哥的勢力,阻撓美國統一的動機,其實比印加王國更大。至少印加王國主要是麵向太平洋的,主要利益方向是中國,這個方向是美國幹涉不到的,因此墨西哥注定是一顆印加國王可以利用的棋子。

    可印加王國本身,又何嚐不是德國可以利用的棋子呢?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