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節 俾斯麥斡旋
字數:4179 加入書籤
1863年春,戰爭已經持續到了第三年。
戰爭已經呈現出一邊倒的局勢,北方聯邦占據了全麵的優勢,不但在戰場上開始壓製南方,在葛底斯堡戰勝了南方之後,北方開始在陸地上進行全麵反攻,北軍全線進入南方境內作戰。大海上,已經基本消滅了南方海軍主力,北方自造的鐵甲艦,無論是設計上,還是質量上,都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而且戰爭中進行了大量的改進,南方的造船工業卻最多隻能進行改裝。
在龐大的戰爭經費支撐下,北方聯邦的鐵甲艦已經達到了110艘,主力艦甚至已經超過了英國,並且艦齡很新,設計最先進,火炮威力更大,可以說北方海軍已經是事實上的世界第二海軍。在優勢海軍的作用下,北方牢牢控製了製海權,從弗吉尼亞到波多黎各的南方海域,都遭到了封鎖。
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北方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這次戰爭,將北方的戰爭潛力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蘇必利爾湖的鐵礦、阿拉巴契亞的煤田,結合出了龐大的重工業,為美國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戰爭動力。他們基本上能夠自產一切戰爭物資,雖然也在進行大量的進口,但相比南方占據絕對優勢,因為進口對北方隻是補充,對南方卻是主力來源。
雄厚經濟基礎上超前發展的是金融業,美國的金融業一直比其他產業更加發達,這源於紐約從荷蘭人時代就繼承的商業文化,之後英國統治延續了下來。紐約的金融家見縫插針,他們或許沒有英國銀行家那麽講究,沒有中國金融集團資本雄厚,但他們極為靈活。
盡管北方聯邦跟南方一樣,為了戰爭融資,無所不用其極,出現了富人隻要肯花錢,就可以不服兵役,出現了印刷沒有黃金支撐的綠背紙幣,但北方的金融依然穩定,綠背紙幣的匯率依然具有票麵價值的一半,而南方印刷的無黃金保證的灰背美元卻隻有票麵價值的百分之一,相對應的是,北方物價隻上漲了60%,而南方物價上漲了4000%。
出現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就是紐約屬於北方,紐約銀行家以前主要為貿易服務,而最大宗的貿易是南方的棉花,戰爭後,他們生意緊縮,很快找到了替代的國債業務,最厲害的金融家傑伊庫克,開創性的開始發行小額債券,他讓北方5%的人群購買了聯邦債券,結果他賣國債的速度,甚至比林肯花錢的速度還快。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南方的失敗是注定的。
但林肯在全麵優勢下,卻越來越憂慮,外部的隱患越來越大。
戰前南方在歐洲的影響力,一直大於北方,因為南方向歐洲提供原料和市場,而北方試圖提高關稅保護工業。英法自然親和南方,可在奴隸製問題上,歐洲主流輿論是支持北方的,林肯也通過廢除奴隸法案,贏得了輿論界的支持。並且在各國的報紙上進行宣傳,購買大副版麵進行輿論戰,可以說輿論戰場上,林肯也取得了全麵勝利。
但他發現,隨著北方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外交環境反而越來越惡劣。北方海軍的快速擴張,引起了英國的不安。英國海軍和航運勢力開始發出美國威脅論,他們認為美國海軍的真正實力已經超過了英國,逼迫英國政府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繼續大規模推行海軍擴張政策。法國棉紡織工業處於崩潰狀態,對聯邦海軍的封鎖越來越不滿,跟南方代表的聯係越來越頻繁,而且法國是南方外來資金的主要提供者,一旦南方戰敗,法國金融界損失巨大。
德國自不用說,墨西哥問題上,德國不可能跟美國有什麽共同利益。
其他歐洲國家,不管是俄國、奧地利這樣的大國,還是希臘、意大利這樣的弱國,但凡有紡織工業的,都是一片哀鴻遍野,歐洲輿論界靠一個奴隸製問題,已經越來越無法支持北方了。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呼籲歐洲幹涉美國內戰,讓美國盡快恢複和平。因為對大多數國家來說,美國棉花是不可替代的。
林肯已經收到情報,英法兩國已經開始接觸,多次討論過美國問題了。
林肯最擔心的,一直是中國,傻子都看得出來,維持美國的分裂,對北美地區第一大勢力中國最為有利。所以林肯之前在中國進行了大量的公關,光投入的公關經費就高達百萬。中國官方的態度也一直很含混,一直唱著期待和平的高調,而且也一直在公開對南方施壓,要求南方廢除奴隸製。似乎不缺乏棉花供應渠道的中國,更在乎道義上的勝利。這讓林肯稍微有些放心,可一旦中國介入,問題就會變得棘手。
可最近,中國開始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讓林肯感到事態變化的趨勢。主要問題是難民引起的。隨著北方軍隊全麵進入南方境內,北軍的軍紀問題開始出現。南北方的仇恨,在戰前根本就不像一個國家,更像是世仇一樣。這種仇恨情緒,加上五花八門的兵員來源,導致軍紀很混亂。
當北軍進入南方後,他們的軍官解放奴隸莊園,這本是好事。可是士兵的劫掠行為,奴隸釋放後的發泄情緒,讓南方的秩序瞬間蕩然無存。北軍有組織的燒毀所有支持奴隸製的奴隸主莊園,房屋,拿走裏麵的財產,有的是直接沒收作為聯邦財產,更多的是中飽私囊。這是1860年代,一個士兵劫掠還是合法的時代,很難阻止這種情況。更何況大量貧窮的歐洲移民參與的北方軍隊,以及大量帶著偏見和仇恨的北方士兵。
而那些解放後失去了經濟來源和舊生活方式的黑人奴隸,更加迷茫,他們中的幸運者,可以在北方軍隊中找到一份工作,幫忙運輸物資,更幸運的,可以受到招募進入軍隊服役,但盡管兵員缺乏,可軍隊普遍不願意接受黑人,不是黑人不能打仗,而是種族偏見。一個諷刺的現象是,北方聯邦是打著解放奴隸製的旗號參戰的,可北方對黑人的其實不下於南方。他們承認奴隸製是罪惡,但同樣歧視黑人,兩者並行不悖,殊為奇怪。因此能真的在北方軍隊中找到生計的南方黑奴是少之又少,他們大多數依然留在莊園中,但莊園被破壞了,莊園本身的經濟環節更是崩斷了,他們無法生產棉花換取糧食,黑人不可能餓死,加上對奴隸主的新仇舊恨,他們對奴隸主更加仇視,於是軍隊破壞了莊園,他們開始報複莊園主。
秩序的的混亂,是難民的溫床,距離南方最近的避風港,自然而然的就是密西西比河對岸的中國領土。大量奴隸主或者富裕白人階層,摩肩接踵的向西逃難,他們有的甚至帶著自家的奴隸一起逃難,趕在北方軍隊到來之前,或者被占領後迅速離開。
中國擁有豐富的安置難民的經驗,這還要拜南方各州所賜,他們長期推行驅逐印第安人的政策,當地政府都擁有大量安置印第安人的經驗。盡管一般隻會短暫安置,最後還是驅逐回去。可安置的經驗確實很豐富,於是這些難民就得到了安置。一旦得到安置,反而讓更多的難民湧入。已經不限於富人,大量破產的中產階層,甚至底層白人也向這裏逃難。
首先是中國美洲各省開始報道這種戰亂情況,並且將責任推給北方軍隊的紀律,開始批評北方的軍紀。美洲的報道很快傳回中國,中國影響力巨大,如同一個擴音器,將這些不良行為迅速傳遍全世界。批評北方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呼籲和平的聲音也更大了。
5月,一份戰報送到了林肯麵前,北軍西線主力攻占了南方交通樞紐亞特蘭大,幾乎將南方東西分割,這是一場重要的勝利,可林肯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根據中國人的報道,逃亡中國一側的難民已經多達五十萬了。中國外交部(理藩院)已經發來了照會,要求美國聯邦約束軍隊紀律。
這讓林肯十分頭痛,如果現在開始整肅軍紀,是否會影響戰鬥力,引起軍隊不滿,造成軍事行動停滯,如果不約束,是否能讓軍隊繼續保持高昂的戰鬥意誌,更快取得勝利。
到底是顧慮外界的輿論,還是以盡早結束戰爭的大原則為考量,林肯難以抉擇。
隨著北軍攻占亞特蘭大,南方奴隸紛紛逃亡,種植場經濟瀕於瓦解。北方海軍實行的海上封鎖,斷絕南方貿易。南方內部開始出現反對派,許多自耕農加入聯邦派從事反戰活動。南方逃兵與日俱增。糧食及日用品匱乏。
南方戰敗恐怕在一年之內就會到來,但大勢尚未徹底崩壞,因為首都裏士滿依然在南方手裏,此時救援還來得及。
這時候終於有人忍不住動手了。
印加國王朱永跟墨西哥國王利奧波德聯係,商討如何避免美國內戰的慘劇繼續擴大。
這是一個信號,這個信號發出後,俾斯麥動手了,他公開向歐洲國家發出調停美國戰爭的呼籲。
俾斯麥為什麽要等這樣一個信號發出之後,才會動手,自有他老謀深算的原因。(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