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節 停滯時代
字數:4333 加入書籤
城市化的發展,電力隻是一方麵,甚至不是主要原因。城市吸引人居住的最大原因,隻能是城市比農村更舒適。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解決許多城市頑疾,比如為生問題,醫療問題,教育問題等等。而這些問題,都在這二三十年中得到了解決,城市的下水道排汙技術,自來水供應技術走向成熟。城市天然的醫療資源和教育資源更加集中,城市創造知識的速度遠超封閉的農村。
當城市的這些優勢都開始出現之後,城市才變得有吸引力起來。以前人口從鄉村往城市流動,主要是生活的壓力所迫,鄉村無法為越來越多的人口提供工作,而城市可以,所以人們湧入城市是為了生計,而不是為了生活。現在他們覺得城市生活更舒適,不但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就連一些地主老財都開始在城裏買房安居,城市化自然而然的就加快了。
除了這些公共管理,城市管理也變得正規且嚴格。跟農村一樣,城市也建立了兵役製度等相關製度。
城市居民也像村農居民一樣,需要服兵役。中國的人口數量,就算城市人不服役,事實上也足以應付所有的戰爭危機。但城市居民遠離紀律部隊的危害是,一旦社會出現問題,城市會很容易失控。城市服役製度,更像是一種應急預案,當經濟危機或者其他問題出現的時候,可以將城裏人組織起來。
但城市全日製的工作方式,很難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體係,所以城市兵役製度,抽丁比例比農村更低,隻有十丁抽一。這是建立在曆次經濟危機的數據上的,因為經濟危機中,帶來嚴重社會危機的,就是失業問題,而失業率在經濟危機期間,其實也就一成左右人口突然失業,將這一成人口武裝起來,就足以應付嚴重的經濟危機了。到時候經濟體能夠吸納其他勞動力更好,無法吸納,失業率也不足以顛覆社會秩序。救濟的人群更少,而武裝起來的軍隊,又是維護秩序的力量。
為了在城市中建立動員體係,跟農村一樣,建立了戶籍製度,鑒於萬惡的戶籍製度帶來的不利影響,現行的戶籍製度相對自由,更換戶籍十分容易,基本上隻需要去當地縣衙戶科進行登記即可。
隨著戶籍的建立,其實城市秩序的威脅,已經不是無組織的流民問題了,而是有組織的對抗勢力,工會問題是這個時代的世界難題。中國的議會製度運行之後,也慢慢磨合成熟,比西方的議會權力要小,但比之前中國的強權政府一家獨大的局麵也不相同,議會是有一定權力的,在立法權、批準預算的權力上,跟西方類似,但官府為自己爭取到了更高的執政自由,官府幾乎可以做以前能做的任何事情,事後隻需要向議會進行解釋即可,就是所謂的先斬後奏之權。
這並不是周琅有意打造的製度,而是權力博弈的結果,隻能說中國的議會還不太懂得如何跟政府博弈,或者說在使用權力的方式上,政府裏那群精英更擅長。
議會鬥爭依然激烈,但議會變得有序,鬥爭的雙方都不是多數派,商會和工會勢力,依然比不上士紳力量,士紳議員的數量一直維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因此議會一直是士紳主導,不過工會代表的數量已經遠遠超越了商會力量。
自然利益關係,依托同鄉會組織工人的商會,漸漸在對工人的影響力上,比不上工會,工會也滲透進入了商會旗下的工廠,甚至主要的工會成員就是是參與商會的工廠主的工人。商會控製的宗族性質的同鄉會工人數量,已經下降到了城市工人的三分之一。
同樣的,工會管理的工團資本運行開始出現問題,他們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之後,開始出現經營問題。工會領袖的腐敗問題頻發,工會資產的管理效率低下。有好領導的工會資產,將大量利潤用來改善工人的居住環境,給工會成員發福利,卻忽視了改善生產條件,機器設備陳舊,工團資本的工人工作也很是問題,由於工團不怎麽開除工人,工人的工作壓力不大,很多人消極怠工。
這些人類自身的劣根性,讓看起來很美的工團資本發展受阻,債台高築,不斷破產。
有一些偏激的工會勢力,希望為工團資本爭取更有利的政策,他們要求政府給予工團資本減稅,理由是工團資本是對工人最好的,但這遭到了商會的強硬反對,士紳勢力也不支持他們,認為這不合理。沒道理因為工人懶惰,管理不良造成的損失,讓官府來買單。
因為這些問題,時不時發生擺工,城市生活越來越有吸引力,但城市秩序,也越來越讓人頭痛。不過一切都能在非暴力的範圍內進行,也說明城市社會開始成熟起來。
隻是工團資本、擺工無度,讓中國的工業競爭力開始下降,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再也找不到了。工人工資在一次次擺工中不斷提高,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工資水平,已經開始成為世界最高工資水平之一,在中國境內,僅次於美洲西岸的月薪30貫,平均月薪高達18貫錢以上。中部地區的工資較低,隻有沿海地區的一半不到,西部地區隻有三分之一,可是中西部的工業發展並不順利,因為這裏依然有麻煩的工會勢力。
這些問題導致大量企業寧可轉移到更容易壓榨勞工的日本、朝鮮甚至越南,主要轉移地區還是日本,日本分為三部勢力之後,各自平穩發展,工業化加快,大量中國資本助推了這裏的工業發展。日本人學習的很快,日本工人的維權意識還很薄弱,最重要的是日本人口過剩,這意味著工資低廉,日本人的工資水平隻有中國東部沿海的十分之一,兩國間的關稅又很低,這讓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日本加工後進入中國市場,比中國本地加工更劃算,尤其是一些需要海外原料的產業。
於是棉紡織工業這種最適合轉移的產業,率先大量向日本轉移,中國海外領地,不管是北美還是印度的棉花,都直接運輸到日本,加工成棉紗,甚至直接紡織成棉布後,出口到中國市場,價格還比中國生產的低許多。
這導致大量東部落後產業,很難向內陸地區轉移,而是向國外轉移。
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產業,主要圍繞加工當地原料上,比如采礦業,農產品加工業等。
如果是西方國家,則會出現大量中西部人口向東部轉移,追求高工資,但中國隻會出現大量的流動性勞工,逢年過節的春運現象相應出現了。
維持中西部地區的貿易平衡的,往往是這些勞工匯回去的工資,而不是當地的產業。
而維持中西部地區公共福利的,則主要東部地區的財政劃撥,一個強勢政府的好處,在這個龐大的,發展不平衡的國家體現出來,中央政府可以通過財政傾斜,不斷向中西部輸血,讓中西部至少在教育上能夠維持一定的水平。
中國巨大的產業轉移,讓日本、朝鮮的發展呈現出跳躍性質,中國積累了半個多世紀的資本、知識和經驗,短時間內湧入這兩個體量不在一個級別上的小國,讓他們發展迅猛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快速漢化,兩國懂得說漢語,寫中文的人口極多,甚至都在學校中推廣漢語教學,甚至兩國中最好的學校,是全漢語教學。日本文字在日本叫做假名,中文才被稱之為真名。朝鮮人的官方文件一直都是漢字記錄,他們的精英一直進行漢字教育,現在有條件的富人,都讓子女接受這種中國式的精英教育。
日本兩國近兩年財政增長速度迅猛,每年都有超過十個百分點的增長,財政的改善,讓他們可以大規模改善交通設施和教育條件,兩國在快速步入現代化。
有失必有得,東部大量產業的轉移,對東部來說,並不是損失,因為東部開始轉向更高的經濟層麵,輕工業比例下降,附加值更高,技術要求更高的重工業、電力工業,化學工業快速增長,東部的發展並不慢,但廣大中西部幾乎陷於停滯,要資金沒資金,要人才沒人才,資金和人才都向東部匯聚,除了沿江、沿河地區發展是跟東部一體的之外,純粹內陸的省份,比如陝甘地區,雲貴地區發展緩慢。即便是有大江大河相通的湖南、江西也發展疲弱。
內陸地區發展較好的,不過是煤炭資源豐富的山西,金屬礦藏豐厚的雲南而已。
由於大量內陸地區的發展停滯,導致整個國家的發展速度下降,漸漸從一個快速增長國家,變成了一個緩慢發展的國家。中國的經濟增長水平,整體上已經比不上歐洲一些小國,甚至落後英法這樣的大國。
這種情況讓人憂慮,至少在蒸汽工業時代,看不到好轉的跡象。
低速增長,往往會積累社會焦慮,焦慮往往會伴隨躁動,躁動是需要發泄的,不是對內,就是對外,中國人越來越失去耐心,新一代人失去勃勃生機,變得迷茫,看不到前途。
這十分危險,不是對中國,就是對世界!
而這個世界,卻又很不安分。
中國的某些鄰國尤其不安分,美國內戰結束一年之後,俄國爆發了政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