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節 中國創新

字數:4505   加入書籤

A+A-




    南北戰爭之後,作為工業重要原料的棉花價格大幅度下降,不但恢複了戰前的價格,而且比戰前下降了三成左右。因為戰爭中,美國棉花生產中斷,其他國家迅速填補了美國的空缺。印度、非洲這樣的人力和自然條件都合適的地區形成了龐大的產棉區,巴西、埃及這些小國的棉花生產也大幅度擴大。此時美國棉花突然再次殺回市場,可以說棉花生產是大大過剩的。

    低廉的棉價,讓各國工業成本下降,棉紡織工業再次步入擴張周期,帶動的機械製造,交通運輸和金融業加速發展。

    新技術也開始密集推廣,發展最快速的兩大新技術來源於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德國。

    德國人在化學領域突飛猛進,利用本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德國人發明出了化學染料,廉價、印染效果又更好的化學染料,快速替代生產成本高,容易褪色的天然染料,為德國經濟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中國和英國是德國染料的最大進口國,德國從英國進口煤焦油,合成染料之後,又返銷英國,讓英國人感慨在經濟上,他們快要成為德國殖民地了。

    除了染料之外,德國還誕生出了化肥工業,讓德國的糧食單產開始大幅度增加。並且大量出口到法國、東歐地區。

    中國主要在推動電力技術上,功不可沒。

    主要原因,一個是中國新時代的技術人員已經成長起來。經過周琅的教育建設,中國的普及教育在三十年前就做到了八成學生入學,如今公立學校已經能夠覆蓋全國,就學率超過95%,可以說已經完成了義務教育,新一代人中極少不識字的。

    普及教育提供了龐大的人才基數,加上中國的人口數量,誕生人才的可能極大。即便中國人更熱衷於考科舉做官,但工程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的數量,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不能出新技術,就隻能說中國人都是蠢材。

    如此龐大的技術人才數量,其實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經奠定基礎,原創性技術雖然一直稀少,但改進型技術數量龐大,中國幾乎在所有領域都有技術貢獻,基於對歐洲技術的改進,中國生產的蒸汽機、機床、機械製品質量,已經是世界一流,不輸給任何國家。

    但在電力技術上大量原創性技術湧現,皇帝的推動功不可沒,因為早在十幾年前,皇帝就開始對電力技術的研究進行重點資助。

    皇帝為什麽要資助電力技術的研究,源於周琅對中國工業革命的憂慮,他發現中國工業發展水平,在二十年前就開始停滯不前,盡管新技術還在推廣,但總量上不再增加了,反應的是城市化率開始停滯,如今過去了二十年,城市化率也不過從三成緩慢增長到四成,僅僅增加了百分之七的樣子。

    周琅對比分析之後,有這樣一個猜想,那就是在蒸汽動力時代,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極限,基於蒸汽動力的工業革命,無法讓中國徹底完成工業化。

    中國是一個體量巨大的國家,曆史上真正完成工業化,其實還要推到2000年以後,那時候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才算初步完成了工業化,工業完全取代手工業,工業產出超過農業產出,工業人口超過農業人口,但城市化率也不過達到百分之五十而已。

    要讓中國成為一個城市化率七成以上的國家,蒸汽動力做不到。那麽就隻能尋求更強勁的動力,也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誌是電力的使用和內燃機的應用。

    電力工業自不用說,基於電力的使用,動力來源更加簡單,拉根電線一整個城鎮就能使用電動機,而不像蒸汽機,如果工廠要安裝的話,還得自己采辦煤炭,這對於交通不夠便利的地區,是災難性的。內燃機的應用,看看龐大的汽車工業就知道了,後世汽車工業消耗了世界鋼產量的三四成,在中國僅次於房地產對其他產業的拉動作用。

    所以周琅重點資助了電力和內燃機的研究。

    周琅拿出了1000萬兩黃金的巨額財富,建立了一個未來基金,並且設立了兩個獎項,一個叫做電子學獎,一個叫做動力學獎,對全世界範圍內在這兩個領域做出貢獻的科學家進行獎勵和資助,每年評獎一次,獲獎者可以得到高達一萬兩黃金的巨額獎勵。

    未來基金每年還拿出超過十萬兩黃金的巨額資金,用於支持中國皇家學會甚至全世界範圍內的著名發明家的研究,各種研究組織和個人都可以向未來基金提出申請,基金下設的科學家團隊會對申請者的資格進行審查,認定對方的能力後,會給予他們的研究進行資助。

    作為發起國,中國的科學團隊和個人得到了最多的資助,而且許多西方人也因為中國更容易研究,甚至移民到中國,對這些頂級學者的到來,中國政府是歡迎的。

    於是大量新技術開始在中國湧現,不但有外國學者做出的貢獻,中國技術人員做出的貢獻是主要的。

    皇帝百忙之中還常常參與各種學者的研究討論工作,他不惜大開金手指,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設想,比如電燈的概念,電力驅動的火車等設想。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皇帝的啟發,一個年輕上海聞姓大學生,真的在實驗室裏鼓搗出了電燈。

    其實電燈的初始技術早就有了,早在1809年,英國皇家研究院教授漢弗萊·戴維爵士(法拉第的老師)就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燈產生的光線太強,隻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移民到美洲的德國鍾表匠哥伯爾,在1854年,就發明了燈泡。

    隻是這些技術都還欠缺實用性以及發明人不懂得推廣和沒有持續改進的意願,讓發明隻是一種曇花一現的技術,直到愛迪生的出現,電燈才開始應用。愛迪生在哥伯爾之後大約20年,才發明了類似的燈泡,在1860年做了一顆燈泡,但之後一直改良到1878年才有了實用性。

    中國這個大學生是在十多年前弄出第一顆燈泡的,但他跟其他天才發明家不一樣的是,他執著於可以通過燈泡發財,他以燈泡技術得到未來基金的支持,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改進,終於改進出了可以實用的燈泡。

    當他的燈泡在博覽會上展示之後,皇帝從報紙上看到後,甚至主動召見了他,讓他在皇宮進行了一次掩飾,然後立刻跟他簽訂合同,讓他幫皇宮生產電燈,取代所有房間的油燈和屋外的燈籠。

    來自皇宮的訂單,不但讓他的生意開張,更是瞬間讓他大名鼎鼎,合作者蜂擁上門,之後他組建公司,推廣技術,水到渠成。

    電力技術中,什麽最重要,其實就是這盞不起眼的燈泡最重要。因為燈泡是第一個可以大規模推廣的實用性電力商品,隻有燈泡的推廣,才讓電力供應變得有利可圖,才讓覆蓋性電網成為可能,否則就算有技術,也沒有辦法推廣。

    但電燈是一種消費品,電力技術中創造價值的,應該是電動機,他是取代蒸汽動力的唯一方式,電動機的出現,才讓運輸煤炭到每一家工廠變成曆史。這讓以前隻有一定規模的工廠才有能力承擔的機械動力變得更容易獲得,小工廠,甚至是一家小作坊,一戶家庭,買一台馬達,通上電之後也能帶動小型機器。這就是電力革命比蒸汽動力革命覆蓋更廣的原因。

    讓電動機技術走向實用的,是德國的西門子,這是一家以生產電報機起家的小公司,但創始人西門子兄弟同樣是發明家,在電力行業進行了許多項發明。他們改進出了實用性的電動機,然後在全世界範圍內申請了專利。已經變得有錢的風雷電燈公司收購了這個專利,然後進行進一步的研發,接著推向市場。

    電力快速實用,讓中國湧現了一批電力工業企業,有的專注於製造和改進發電機,有的生產電動機,有的經營電網,還有生產電池的,中國的電力工業至少在這個時代,是全世界最齊全,技術最先進的國家。

    當然電力工業才剛剛起步,指望電力工業取代蒸汽動力,依然任重而道遠。因為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那就是遠距離傳輸問題,那得等另一個天才,特斯拉的出現才能夠解決。

    目前的電力應用,還局限在電燈,即便是最發達的鬆江府城市群,也主要是以供應電燈用電為主,有些大公司建立了覆蓋城市的電網,也向工廠供電,但主要是白天,夜間他們會禁止工廠用電,因為夜間他們的主要客戶電燈之後,如果工廠繼續開動電動機,有可能讓他們的電網超負荷而崩潰。

    但電力的出現,卻讓城市生活更加有趣,電影之類的娛樂節目還沒有出現,可電燈卻讓城市變成了不夜城,夜生活開始了,城市居民的戶外活動時間,開始超過農村居民。城市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漸漸超過了寧靜的鄉村,開始吸引崇尚潮流的年輕人湧入。

    中國的城市化才再一次加快。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