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節 海軍軍備競賽

字數:5002   加入書籤

A+A-




    美國南北戰爭之後,鐵甲艦發展就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旋轉炮台鐵甲艦成為了主流。

    中英兩國每年都下水至少八條鐵甲艦,而且一年比一年的噸位更大。

    第一年雙方鐵甲艦都在8000到10000噸,第二年就到了12000到15000噸之間,第三年就衝破了20000噸大關。

    可因為這時代的蒸汽機技術限製,在都裝備多級膨脹的蒸汽機的情況下,蒸汽機因受到潤滑油閃點的限製,蒸汽的最高溫度還無法超過200c,馬力很難突破5000馬力,為了保持一定的巡航速度,20000噸就成了一個節點,更大的噸位,就無法保持主力戰艦的速度。

    因此雙方的主力艦基本都保持10000馬力左右,20000噸級別,速度15節左右。

    而且主力艦也發展到了全裝甲時代,裝甲厚度達到了大炮口徑也進行了統一,英國選擇4門16英寸(406毫米)口徑的阿姆斯特朗鋼製前裝線膛炮和6門20磅鋼製後膛炮。中國選擇全305口徑的鋼製後膛炮,主力艦采用四連裝炮台設計,一艘戰艦安裝十六門巨炮。

    摸索到鐵甲艦的巔峰設計之後,軍備競賽的第一階段才告結束,這五年中,英國製造了42艘各型鐵甲艦,中國製造了60艘各型鐵甲艦。雙方花費的資金都高達5000萬英鎊。

    經過雙方的大規模建造之後,定型後的主力艦一艘造價已經大幅度下降,平均每艘造價可以壓低到80萬英鎊。

    德國人加入軍備競賽的時機很好,正好先驅者已經摸索清楚了蒸汽動力時代的極限,而且德國這幾年的造船工業已經發展起來,克虜伯等工業巨頭已經在造船業完成了布局,擁有了建造大型鋼製艦船的技術能力。

    於是德國立刻宣布了他們野心勃勃的造艦計劃,宣布在三年之內,撥款5000萬馬克,相當於2500萬英鎊,用於建造30艘一等鐵甲艦,相當於每年建造10艘。

    而這樣的一等鐵甲艦,英國才隻有16艘,中國不過20艘。英國立刻宣布跟進計劃,為大英帝國海軍新增40艘一等鐵甲艦,為了節約開支,之前計劃建造的10艘巡洋艦作廢,經費全部用來建造主力艦。

    中國早就放棄了建造巡洋艦等輔助戰艦,這些用來護航的快速戰艦,全都交給海外公司維持,規定四家海外公司的艦隊,必須保證20艘萬噸級巡洋艦和40艘萬噸以下的巡洋艦,用來維護航運安全,而本土艦隊則集中發展用於爭奪製海權的主力艦。

    英德雙雙宣布造艦計劃之後,中國海軍立刻宣布,同樣用三年時間,建造80艘一等鐵甲艦,同時淘汰一批艦齡還不到十年的鐵甲艦,這些鐵甲艦將半賣半送的給海外公司使用。用來節約海軍的維護成本。

    中國鐵了心要維持兩倍於英國的主力艦數量,這刺激了英國人,英國人這些年一直在海洋上被中國壓製,多次進行對抗的結果都是選擇了退縮,尤其是在中國占領西西裏島和在希臘占領阿爾巴尼亞時候的對峙,英國海軍恥辱的退讓,讓英國民眾已經失去了安全感。

    於是英國內閣提議,議會全票通過,要將主力艦數量至少維持在跟中國相對等的程度。英國人立刻修改造艦計劃,要求同樣建造80艘一等鐵甲艦,中國則宣布要建造160艘。英國人咬牙追加預算,將三年造艦計劃擴大到了120艘。

    現在已經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生產力的問題,造船業迎來了狂歡,各大造船廠都接到了各國海軍豪邁的訂單,凡是能建造大型船舶的船台上,都擺滿了海軍的軍艦。

    而在生產力的比拚下,英國終於輸了。英國人發現,搜空本國的大型船台,一年也隻能有四十艘大型戰艦同時建造,而中國的造船能力,則高達每年九十艘大型船舶。其中中國本土能建造五十艘,北美沿岸的造船能力在十五艘左右,美洲公司在南美有兩座能開建大型軍艦的基地,歐洲公司在黑海沿岸每年能建造十艘大型戰艦,非洲公司擁有建造四艘的能力。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大型軍事基地,比如新加坡、蘇伊士、剛果等地,都擁有大型造船廠,以前隻負責維修,經過改進設備,短時間內就能擁有造船能力。

    最大型的船台都用來生產軍艦,導致造船價格陡升,大型商船一度停建。

    兩國造船工業開始超速發育,各大船廠拿著海軍的定金,一邊生產軍艦,一邊擴大造船廠規模,提高造船能力。整個世界的造船工業都在擴張。帶動了鋼鐵冶煉,機械加工業跟著擴張。海軍競賽下,世界經濟竟然在增長。

    這種增長當然不是良性的,因為這是各國政府通過高負債,短期內提高了工業市場的結果。

    這種既不是消費型,也不是投資型的經濟增長,不但不可能持久,而且會給各國財政帶來越來越沉重的負擔。

    相對來說,中國的負擔其實更輕,因為中國是一個歐洲人無法想像的超級經濟體,中國人口總量是英國的二十倍,經濟規模是英國的十五倍,承擔一個隻有英國兩倍的軍費支出,並不是什麽難以承受的負擔。

    可是對於英國來說,就很難承受了。120艘一等鐵甲艦,而且因為軍備競賽,造船價格暴漲,每艘定價達到了100萬英鎊,總計超過1億英鎊的開支,以及日後需要用來維護這隻龐大艦隊的開支,讓英國人知道了什麽叫做勒緊褲腰帶。

    英國都開始無法承受,那些經濟遠不如英國的國家,就顯得更吃力了。德國人在英國追加造船計劃的刺激下,也宣布將本國造艦規模大大提高,三年造艦增加到了60艘,但德國人發現,就是這個規模,德國造船工業也吃不下來,因為才發展了沒幾年的德國造船業,規模跟英國相比實在不是一個級別。

    德國人甚至在波蘭的造船廠裏都塞滿了軍艦,每年最多也隻能同時建造12艘鐵甲艦。

    但德國工業不缺技術,也不缺技術工人,擴張能力極強。在海軍訂單的刺激下,克虜伯等巨頭紛紛開建新的造船廠,力爭用三五年時間,將德國的造船能力趕上英國。德國人有計劃的發展造船工業,效率驚人的快。

    但依然比不過中國,僅用了一年時間,中國就改擴建了大量造船廠,將造船能力提高到了每年能同時生產120艘一等鐵甲艦的水平,英國卻隻擴張到每年60艘的能力。

    各國的鐵甲艦如同下餃子一般進入大海,迅速海試,迅速武裝軍隊,密集進行演習,以期盡快形成戰鬥力。

    造艦能力大幅度提高之後,商船依然很難找到生產大型商船的造船廠,因為中國開始忽悠盟友加入軍備競賽。

    盡管保持英國雙倍的主力艦數量,但海軍認為應該全力以赴,但海軍軍費預算已經很難繼續無限製的擴大,那麽忽悠盟友就成了分擔壓力的必要辦法。

    在中國忽悠,或者說施壓之下,一些盟國開始加入海軍競賽中來。朝鮮接受裝備四艘一等鐵甲艦的建議;日本不甘示弱,幕府也決定裝備四艘一等鐵甲艦。幕府建造了,西南強藩一方麵出於巴結中國,一方麵擔憂幕府利用海軍優勢威脅西南強藩,他們也要裝備四艘一等鐵甲艦。東北強藩也要裝備四艘。

    東亞盟國加起來是十六艘一等鐵甲艦。

    安南國接受裝備八艘一等鐵甲艦的建議。安南國失去了北方紅河三角洲地區,但並不比後世的越南弱小,因為阮氏在中國的影響下,完成了工業革命之後,國立大增,他們轉手吞並了弱小的柬埔寨。柬埔寨的國土,比紅河三角洲更優越。所以安南國人口數量已經高達一千多萬,比立國之初增加了五倍,當然其中有大量移民湄公河三角洲開荒的中國移民,對這些唐人,安南國是采取積極吸引的態度的。

    對安南國吞並柬埔寨一直耿耿於懷的暹羅國,決定采購四艘鐵甲艦維護自身安全。

    越來越依賴中國,同時在地中海沿海跟法國有爭議的埃及,決定裝備十艘一等鐵甲艦,用來維護本國的海洋權益。同為地中海國家的巴爾幹帝國,在領土和國力雙雙膨脹之後,也決定繼續維持本國在地中海地區的話語權,雖然無法跟中英法相比,可對標一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還是可以的,因此以造船工業為國家戰略工業扶持的巴爾幹帝國,決定在希臘的造船廠中建造三十艘一等鐵甲艦。巴爾幹皇帝跟歐洲公司達成協議,歐洲公司將為希臘造船廠提供技術支持,幫他們升級造船技術和能力,並提供全套的軍艦圖紙,而希臘暫時不能生產的重型火炮等武器,則向歐洲公司采購。

    在中國的盟友或者準盟友中,力度最大的,其實是南非帝國。在非洲公司的影響下,南非帝國突然決定要成為一個海洋強國了,他們宣布要打造一支60艘一等鐵甲艦在內的,總計包括150艘各型軍艦的大艦隊。

    南非王國,法理上一直堅持做中國的附屬國,盡管中國並不太管這個附屬國的死活。

    雖然這個附屬國的國力,其實強大無比。人口超過兩億,擁有廣袤富饒的領土,盛產黃金和鑽石,每年生產著世界一半產量的黃金,而他們可以得到其中的一半。豐富的農產品,讓他們僅僅依靠農產品加工業,就成為一個半工業國家,全國三分之一人口脫離農業勞動。

    同時讓他們有能力維持一支不輸給歐洲任何國家的海軍。

    通過盟友、準盟友和附屬國的分擔,中國戰時可以動用的海軍力量,已經不是英國的兩倍,而是三倍。

    這讓英國人感到絕望。

    時間不站在他們一邊,繼續軍備競賽下去,要麽被無休無止的軍備競賽拖垮,要麽隻能接受丟失製海權的風險。

    繼續進行軍備競賽的成本,已經超過了戰爭的成本。

    那麽,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提前發動戰爭!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