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節 困獸
字數:4443 加入書籤
英國人還有一個唯一的選擇,那就是通過談判,讓各國約束海軍規模。
英國開始宣傳,這樣無休無止的軍備競賽,隻會拖垮各國的經濟,大家一起完蛋。
英國強大的話語權加上歐洲國家確實無力支撐軍備競賽,他們積極響應,英國提出要在倫敦進行一場關於海軍軍備限製的談判,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確定各國擁有維護本國海洋安全的軍備,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大家都在恐慌中拚命武裝自己。
法國、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希臘、俄國等等卷入軍備競賽的國家都願意參加倫敦海軍會議,但這時候中國卻拒絕參加,中國對此沒有任何興致,告訴英國人說,中國會按照自己的利益來建設自己的軍隊,不會接受任何限製。
對英國來說,軍備競賽是一場無法長期堅持的經濟災難,因為英國盡管已經開征了大量新稅種,將過去臨時性的個人所得稅、遺產稅都變成了常規稅種,但英國稅收每年也隻有一億英鎊,郵局、電報等非稅收收入隻有兩千萬英鎊。這筆財政收入,在全世界來說,都相當龐大,僅次於中國,可麵對海軍競賽,英國人不可能長期支撐。
總體來說,英國人的財政玩的相當不錯的,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堪稱一絕。他們能一步步擊敗所有對手,成長為世界霸主,他們的財政製度是居功至偉的。
曆史上,拿破侖戰爭之後,英國欠下了86000萬英鎊債務,通過戰爭時候的加稅等政策,他們將財政收入提高到了每年7100萬英鎊的水平,除英國之外,歐洲其他國家加起來,都沒有這麽多收入。但之後,英國不是繼續維持高稅收,而是逐步降低稅收,削減債務。1815年,拿破侖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英國每年光是償還債務利息的支出就高達3458萬英鎊。到了1827年,用了十二年時間,英國將債務償還到隻需要支付2900英鎊的水平,在降低債務的同時,還將稅收削減到了5100萬英鎊。
每年的財政赤字則高達500萬英鎊,到了1841年的時候,每年依然有200萬英鎊赤字,在1841年,英國皮爾首相引入個人所得稅後,基本上就平衡了財政。當然債務依然存在,可財政已經可以支撐,財政是平衡的。
可這個曆史上,1840年代,英國卻跟中國進行了一場世界大戰,不但戰爭中財政開支龐大,戰後更是為了保住印度和加拿大,賠付了中國十億英鎊賠款。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十年,英國人高明的財政手段,讓他們好容易重新平衡了財政。卻不想此時又爆發了軍備競賽,短期內英國還能支持,因為英國人實在有錢。
盡管中國在工業革命中表現不俗,但因為龐大的規模,蒸汽機動力革命,無法讓中國徹底工業化和城市化,但蒸汽動力,讓英國人完成現代化卻綽綽有餘,英國不但完成了工業化和城市化,工業收入遠遠超過農業收入,城市人口也超過了農村人口。而且在經濟上,他已經遠遠甩開了競爭對手們,甚至進化到了後工業時代,半步踏入了金融社會時代。
英國有相當龐大的富裕人口,不但不需要從事農業活動,甚至擺脫了任何生產行為,隻需要投資就能保證良好的生活,這些人被鄙夷的成為食利者,但卻是英國產業升級到全世界頂端的標誌。
19世紀早期,英國工業化進入收官階段的時候,英國持債人的數量還不足250000人,為英國人口的2%,這相比其他國家就已經很誇張,全世界除了荷蘭都老派商業資本國家,都達不到這個比例。而這2%的人口,擁有的財富是英國國民收入的兩倍還多。之所以出現財富如此聚集的情況,就是因為,英國雖然在戰爭中不斷的支出巨額財政,可這些支出,都以債務的形勢,最後通過政府稅收,富裕了這2%的投資者。
所以英國政府的每一次欠債,其實都富了本國的投資者。讓這些人越來越富裕,這批投資者的收入占到國民收入的7%左右,可以說投資,已經是英國最大的產業。他們不僅僅是向本國工商業投資,還大量投資德國、美國、瑞典等新興國家,讓這些國家為他們打工。這些後發工業國發展越快,他們的財富增長也就越快。
當然他們最主要的收入,還是來自英國政府向他們知府的債務利息,政府通過稅收從所有民眾手裏拿到的錢,最後都落入了他們的腰包。到了1822年,來自國債的利息收入大約占到了英國政府全部公共開支的一半,超過了該國非直接消費稅收的2/3。到了1870年,這個比例沒有多大變化,分別為1/3和超過一半。常用必需品都需要征稅,用以向少數人支付利息。
當然這種情況,肯定會引起社會強烈的不滿,尤其是在工人運動蓬勃發展的時代,一些批評者大肆抨擊這種財政政策,怒斥整個國家都會毀在“那些向民眾放貸以維持這個罪惡社會體製的人們……包括借貸股票經紀人和儲蓄經紀人……猶太人和所有征稅者”的手裏。
盡管遇到代表底層民眾的政治勢力和社會精英的抨擊,可這一套財政政策依然是全世界最先進的,財富集中到了金融家手裏,集中到了猶太人手裏,但財富並沒有消失,隻要他們這一套財政製度繼續存在,他們的財富就不是銀行賬本上的數據,而是能夠代表實實在在的財富。
因此英國人的財富始終存在,而且一直在增加,經濟積累的財富沒有消失,財富沒有消失,必然就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被政府利用,而造成這些財富積累的政策,正是英國的債務財政政策,所以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從富人手裏將這些財富再次借到政府手裏,英國政府是有這個能力的和方法的。
可問題是,一年兩年,可以通過借債維持,但軍備競賽似乎看不到頭一樣。
英國需要借債來進行軍備競賽,中國卻不需要。相比英國高負債的財政平衡狀態,中國的財政更加良性,由於中國打贏了每一場戰爭,所以他們的軍費支出最後都有人買單,政府本身就沒有太大的財政壓力,而保守的政府官員,卻一直在維持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這讓中國政府幾乎沒有長期外債,有的隻有短期的,用來平衡赤字的債務,總量一直低於一億英鎊,相對中國的財政收入,這筆錢節衣縮食一兩年其實就能還清。
相比英國人幾乎對所有能征稅的項目都征稅,才能維持一億英鎊的稅收收入,中國的稅率相對更低,但稅收收入超過英國十倍,每年高達兩億兩黃金,折合十一億英鎊。非稅收收入方麵,中國每年收入更多,因為中國占據了全世界陸地麵積的近一半,這些土地上,擁有龐大的礦產資源,每年通過拍賣礦產開發權,就能收入一千萬兩黃金左右,盡管這些非稅收入的比例,沒有英國那麽高,但總量依然龐大。
中國以十一億英鎊的財政收入,甚至不需要發行相關債券,從其他地方節約一些,就能維持跟英國的海軍競賽。雖然因為中國還需要維持龐大的陸軍兵役製度,但隻要將整體稅率提高到英國的水平,就能讓中國稅收增加到三億兩黃金,折合十五億英鎊,應付軍備競賽綽綽有餘。不過中國不需要這麽高的收入,隻稍微增加了十分之一的稅收水平,依然隻有英國稅率的三分之二多一些,讓財政收入達到12億英鎊,就足以長期維持軍備競賽了。
對英國來說,軍備競賽,是借債之下的孤注一擲,可對中國來說,這隻是常態化而已,讓英國如何跟中國競賽?
所以英國希望通過談判約束各國的海軍軍備水平,英國甚至願意接受本國海軍水平比中國低一些,隻要維持在中國的三分之二的水平,就足以保護英國的安全。可中國拒絕談判,讓英國徹底陷入了絕境。
要打仗,早打比晚打有利,但英國跟中國的海軍戰爭,是少有的在英國占劣勢的情況下的海戰,英國必須采取特別的措施,製定更合理的計劃,才能彌補這些差距。
英國內閣讓海軍部製定戰術,海軍送上來的戰術,讓內閣都很驚訝,因為在軍艦數量劣勢的情況下,海軍竟然選擇進攻,而不是防守。不是收縮到直布羅陀海峽,將中國海軍阻擋在地中海,而是主動出擊,摧毀中國在地中海的基地。
之後封鎖達達尼爾、博斯普魯斯海峽,以及蘇伊士運河,這樣就將中國海軍艦隊主力阻擋在了歐洲之外。隻需要很少的軍事力量,就能達到封鎖這些狹窄水道的目的,之後地中海重新成為大英帝國海軍的內海。還能讓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抽調兵力,在全世界對中國實施破交戰,摧毀對方的對外貿易,逼迫中國和談。
這個主動進攻的計劃,本就已經讓人驚訝,但內閣發現,這還是海軍最保守的計劃,英國海軍是一個進攻精神十分高漲的部隊,他們習慣了進攻進攻再進攻。其中激進的方案,其實是直接尋找中國海軍主力決戰。
英國海軍瘋狂的認為,他們可以摧毀中國海軍主力,奪取製海權,成為海洋霸主,直接讓中國投降,而不是讓他們接受談判。
內閣經過討論之後,將這些方案分為保守的A方案,激進的B方案,然後讓海軍進行相應的演習,完善這些方案,最後製定出更詳細的作戰計劃,最後把計劃封存,一旦開戰,就會立刻啟動這些作戰計劃。
與此同時,中國外洋水師,也有針對英國的作戰方案,這個方案的唯一目的,就是直接摧毀英國海軍,護送陸軍登陸英國本土,一勞永逸的摧毀英國這個唯一敢對抗中國的國家。(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