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節 法德爭奪西班牙
字數:4554 加入書籤
讓德璀琳意想不到的是,得到這批緊急軍火支持的南方卡洛斯勢力,不但迅速擊退了依然混亂中的政府軍的攻擊,而且跟剛剛攻占了比爾巴耶之後,軍力大大擴充的卡洛斯軍隊聯合夾擊加泰羅尼亞。
加泰羅尼亞地區,跟巴斯克地區一樣,都位於西班牙和法國邊境地區,也跟巴斯克地區一樣,曆史上因為法西之間的戰爭,有一部分加泰羅尼亞地區是割讓給了法國的,因此法國南部沿岸地區,有一片也是說加泰羅尼亞語的加泰羅尼亞人居住。
此時塞拉諾才剛剛穩定了政權,結果還沒有來得及救援加泰羅尼亞地區,這個地區就在卡洛斯派聯合夾擊,以及本地民族起義的三重打擊下丟失了。
卡洛斯宣布給予加泰羅尼亞人與巴斯克人一樣的高度自治權,允許加泰羅尼亞人建立自己的國家,加泰羅尼亞公國,他們自己製定自己的法律,自己建立自己的議會,自己建立自己的政府,同時加泰羅尼亞政府跟巴斯克政府一樣做出承諾,將承認卡洛斯對加泰羅尼亞的統治權,並支持卡洛斯進行這場戰爭,直到卡洛斯取得整個西班牙的統治權。
巴斯克和加泰羅尼亞紛紛被卡洛斯占據,整個西法邊境地區,都成了卡洛斯派的勢力。
此時德國跟英國協商,不如讓卡洛斯統治巴斯克和加泰羅尼亞這些一直鬧獨立的地區,跟西班牙政府分治。西班牙政府將繼續統治中部,卡斯蒂亞人居住的的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地區。而讓卡洛斯統治巴斯克人、加泰羅尼亞人居住區。
這樣的劃分,幾乎將西班牙最發達的東北、西北和東南等沿海地區都劃入了卡洛斯統治區,留給西班牙政府的隻是最落後的中部山區地帶。
不管這樣的劃分,西班牙內戰雙方能不能接受,一旦劃分成功,則德國支持的卡洛斯派勢力,將成為法國西部地區的親的力量,而且巴斯克、加泰羅尼亞都跟法國有領土爭端,將來必然會跟德國保持密切的關係,跟德國一起夾攻法國。
英國人出於盡快杜絕法德可能爆發的衝突,傾向於接受這種劃分,讓西班牙這顆地雷,盡快熄滅。
因此英國征求法國的態度,能否在確保法國領土不受威脅的情況下,支持卡洛斯統治巴斯克和加泰羅尼亞,法國人發現英國竟然在考慮如此危險的局勢之後,迅速采取了行動。
之前隨著加泰羅尼亞和巴斯克的獨立,法國西部邊境地區出現了不穩的情況,兩地先後出現了一些獨立分子,他們號召要跟巴斯克和加泰羅尼亞合並,脫離法國。
這給了法國政府借口,派遣軍隊進駐法國的巴斯克和加泰羅尼亞地區,結果跟當地民族勢力發生了衝突,法國借口加泰羅尼亞和巴斯克支持了這些法國叛亂勢力,因此直接派兵越過了邊界,在西班牙政府形勢危機,英國有可能支持一個對德國有利的方案的情況下,法國采取了果斷措施,直接派兵幹涉了。
此時卡洛斯主力已經開始跟穩定了局勢的塞拉諾軍隊進行決戰,後方十分空虛,法軍的入侵,讓卡洛斯勢力猝不及防,大量領土丟失,軍心開始不穩。
卡洛斯的後台,德國立刻發出了強烈抗議,要求法軍立刻從西班牙撤軍,停止幹涉西班牙內戰。
法國則表示,這不是入侵西班牙,也不是幹涉西班牙內戰,而是對巴斯克和加泰羅尼亞人在法國支持叛亂的報複行動。
眼看著卡洛斯形勢大好,占領了加泰羅尼亞之後,卡洛斯控製區已經連成一片,而且統治區較為富裕,人口稠密,已經在跟西班牙政府的內戰中漸漸占據優勢,有可能一統西班牙,至少也有能力割據這些跟法國接壤的邊境領土。
可這時候法國人不按套路出牌,不再站在背後支持,而是直接跳上了前台,讓德國如何能夠接受。
見法國不肯撤軍之後,德國向法國發出了最後通牒。
要求法國二十四小時之內撤軍,否則德國將進行動員,同時德國常備軍開始向德法邊境集結。
這二十四小時,是至關重要的二十四小時,戰爭還是和平,就在這二十四小時之內就能決定。
一旦跟德國開戰,法國認為單獨對抗德國非常吃力,所以法國緊急詢問列強的態度。
首先是這些年跟法國關係越來越密切的英國,法國明確表態,法國不能允許一個跟法國敵對,跟德國同盟的勢力統治西班牙,或者出現在法國西部邊境,法國為此不惜一戰,詢問英國,一旦法德之間爆發戰爭,英國是否能夠援助法國。
英國隻想緩和矛盾,大陸國家之間沒有矛盾,也不符合英國的利益,讓法德一直對抗,也是大陸平衡政策的需要。同時兼顧跟中國爭霸的政策,拉攏法德支持英國對抗中國。
所以之前英國也願意接受德國提出的卡洛斯割據巴斯克和加泰羅尼亞的建議,但在法國堅決反對的情況下,英國更願意支持法國,畢竟德國已經太強大了,破壞了平衡,英國需要支持法國維持平衡。
因此英國向法國承諾,將支持法國的態度,不支持卡洛斯割據,也不支持卡洛斯統治西班牙。而這段時間,塞拉諾已經從法國迎接回了伊莎貝拉二世的兒子,並迅速登基為西班牙國王,是為阿方索十二世。
英國表示願意承認阿方索十二世的合法地位。但希望法國還是能夠從西班牙撤軍,並且同時向德國施壓,讓德國停止對卡洛斯政權的支持。
西班牙新國王阿方索十二世表現的相當出色,采取了政治和軍事兩麵進攻,政治上宣布特赦卡洛斯派,並承認卡洛斯給予巴斯克和加泰羅尼亞的自治權力,瓦解這些地區對卡洛斯的支持,軍事上親臨前線,而大後方被法軍占據的卡洛斯軍隊軍心渙散,步步退卻。
隻要在占據一段時間,卡洛斯將徹底失敗,這種情況下,法國真的不甘心撤軍。
在跟英國接觸的同時,法國還在跟中國接觸,無法讓英國絕對支持法國的情況下,法國奢望能從中國得到支持。
但是法國失望了,中國表示在不影響中國利益的情況下,中國將保持中立。
此時在德國威脅之下,呼吸都感到困難的法國,不知道是否對當年放棄中法同盟感到後悔。他們放棄了承擔支持中國對抗英國的義務,同時也失去了中國對法國的保護。
法國國內,對是否屈服的態度也很不一致,一方認為法國目前的國力,還無法單獨對抗德國,一方認為,如此屈服,太過屈辱,法國將永遠背上屈服於日耳曼野蠻人的恥辱,一半內閣成員表示,一旦法軍在德國壓力下撤退,他們將宣布辭職,法國內閣就將倒台。
法國人複仇喊了那麽多年,真到了敵人要亮劍的時候,法國卻顯得異乎尋常的恐懼。
英國人始終不表態,其實目的不過是不想讓法國跟德國開戰,一旦法國戰敗的話,歐洲大陸就會更不平衡。英國將再也找不到抗衡德國的力量,所以最好是不要開戰。
因此英國在不給法國保證,並希望法國撤軍的同時,也在向德國秘密施壓,希望德國撤銷最後通牒。並且對德國強硬的表態,一旦德國進攻法國,英國將不會站在德國一邊。同時宣布調動英國地中海艦隊進入英吉利海峽,公開宣稱是要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實際上是向德國施壓。
這跟曆史上的形勢有些類似,曆史上,普法戰爭後,1875年,法國不但在民眾的愛國熱情下,籌集到了60億法郎巨款,迫使普魯士從法國撤軍,而且民眾認購的債券還有剩餘,法國政府決定加強軍備,計劃購買1萬匹軍馬,法國議會還通過了新的軍隊編製法。
這兩件事情匯集在一起,引發了俾斯麥的戒心,俾斯麥人認為法國人加強意在德國,他希望法國停止鼓動複仇主義情緒,減緩重新武裝的步伐。決定給法國施壓,發表反法言論,揚言要打擊法國,製造了著名的德法危機。這時候歐洲國家紛紛支持法國,尤其是英俄兩大強國旗幟鮮明的反對德國,連德國的盟友奧匈帝國都表示不希望危機升級,不肯支持德國。讓俾斯麥不得不退讓,公開聲明德國沒有攻擊法國的計劃。
這一次英國同樣在向德國施壓,不同的是,沒有了強國俄國的支持。讓英國也不敢太明顯的支持法國,另外一個因素則是,中國是世界最大強國。
英國向德國施壓,德國則詢問中國的態度,中國明確表示,如果德國與法國爆發戰爭,中國將保持中立,但如果英國進攻了德國,中國將向英國宣戰。
中德之間沒有同盟關係,之前在利奧波德爭奪西班牙王位期間,曾短暫的結成同盟,但那隻是關於利奧波德王位繼承權的短期同盟。締結長期的,公開的,針對英國的同盟,不是中國不願意,而是德國不想跟英國對抗。
這一次德國已經騎虎難下,要麽選擇抗爭到底,堅持對法國的最後通牒,支持卡洛斯勢力在西班牙取得勝利,要麽屈服於英國的壓力,宣布收回最後通牒。(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