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節 持久戰和消耗戰
字數:5942 加入書籤
一周之後,大選結束,保守黨大獲全勝,保守黨領袖迪斯累裏上台組閣。
如果說格萊斯頓這一時期英國最出色的政治家,那麽這個迪斯累裏就是唯一能在政治上抗衡格萊斯頓的人。
迪斯累裏是托利黨人,後來托利黨改名為保守黨,開始脫離貴族色彩,希望得到平民選民的支持。迪斯累裏對保守黨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在保守黨內部推行自由主義綱領。
所以在政治態度上,迪斯累裏跟格萊斯頓是相似的,都主張貿易自由。跟格萊斯頓不同的是,迪斯累裏主張對外擴張。
這是典型的帝國主義政策,對內妥協,對外擴張!對內提高民眾福祉,對外進行殖民掠奪。
但擴張的基礎是,保證自己的安全,迪斯累裏願意在非洲擴張,在美洲擴張,在印度擴張,但讓他在中國擴張,至少在這個時代,是不現實的。
所以曆史上這個巧取豪奪埃及的蘇伊士運河股票,發動阿富汗戰爭,布爾戰爭的擴張主義者,在麵對是否要卷入世界大戰的風險,同樣十分猶豫。
但對德國就沒必要那麽客氣了,對德國侵犯中立國比利時提出了強烈抗議,宣布對德國進行經濟製裁,凍結在英國的所有德國資產,包括官方的和非官方的。以英國安全為由,宣布關閉英吉利海峽,理由是防止出現比利時無端遭到入侵這樣的危險。規定任何經過英吉利海峽的商船,都需要經過英國海軍的檢查,嚴禁任何軍事物資通過海峽。
這其實就已經是對德國進行封鎖了,因為德國除了波羅的海貿易之外,絕大多數海外航線都要通過英吉利海峽,此舉等於切斷了德國從其他國家獲得資源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製造火藥至關重要的硝石原料,德國最大的硝石來源,是從南美的智利進口。
同時這也是對法國的保護,經過這幾年的軍備競賽,德國依靠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和經濟規模,德國海軍規模已經基本上跟老牌海軍強國法國比肩,在主力艦方麵,由於德國軍艦更新,設計更先進,對法國主力艦甚至處於絕對優勢。而且法國由於麵向大西洋和地中海有兩到海岸線,因此法國海軍一直分散駐紮在大西洋和地中海,而德國海軍就麵向北海,對法國大西洋艦隊擁有絕對優勢。
但現在英國宣布關閉英吉利海峽,讓德國海軍不能直接進攻法國大西洋一側沿海,對法國的海上安全是一個巨大的保護,而且也讓德國無法通過海上路線,為侵入法國北部海岸的陸軍提供支持。
英國的態度,當然引起德國的抗議,可在跟法國交戰過程中,德國也不想同時跟英國開戰,哪怕背後有中國的背書,但招惹了英國,德國受到的損失更大。所以德國的抗議,僅僅局限在口頭上。
一方麵打壓德國,另一方麵,英國加強了對法國的援助。禁止德國商船通過英吉利海峽運輸戰略物資,但英國商船卻將這裏當成了給法國輸送戰略物資的捷徑。大量武器裝備,軍事物資,原材料,源源不斷的運入法國。
加來、勒阿弗爾、布雷斯特、南特和波爾多這些有鐵路通往巴黎的港口,一片繁忙,英國製造的軍火物資作為無償援助,潮水一般湧入巴黎。
法國人完全不考慮經濟成本,對法國人力進行了最大限度的動員,十八歲以上,五十歲一下的法國男人,全都被要求進入軍隊服役,除了軍工生產、政府職員、鐵路員工之外,凡是跟軍工生產沒有關係的成年男性,都必須服役,這讓法國可以將軍隊擴大到五百萬人。
非這樣的極限動員,不能保衛巴黎,保衛法國。因為此時法國主力被拖在南部的德法邊境,而德國人卻用兩百萬波蘭軍隊,通過比利時,從法國北方向巴黎逼近。前鋒已經攻占了亞眠,並且沿著鐵路向前快速推進。可法國卻無法抽調足夠的兵力抵擋波蘭人,法軍主力近三百萬人被拖在洛林高原,分布在孚日山脈的貝爾福到默茲河的凡爾登一線,對麵是三百萬德軍主力。從前線抽調軍隊,則有可能讓正麵戰場突然崩潰。
因此法國隻能動員大量的後備軍,這些後備軍派往前線阻擋波蘭人,已經來不及了,隻能將他們向巴黎集結,利用巴黎周邊的馬恩河、塞納河等天然河流組建防禦陣地,同時留守巴黎周邊的有限軍隊,則派往前線,用他們的犧牲,來遲滯波蘭軍隊的推進速度,為後方組建新兵爭取時間。
英國武器和法國自己生產的武器裝備,不斷的武裝新兵,組建後的新兵不斷湧入巴黎,巴黎的兵力不斷加強,短短一個月,在兵臨城下的壓力下,做事拖拉的法國人,展現了難得的高效,他們往巴黎送來了一百萬新兵。而且在巴黎城外完成了防禦真的的修建,隻等著波蘭軍隊的進攻了,而波蘭人此時已經推進到了貢比涅。
波蘭人的推進不可謂不快,才僅僅一個月,他們就從進入比利時,挺進到了巴黎附近,可以說,連後方都沒有完全控製的情況下,他們就在不停行軍,此時比利時的反抗力量還在激烈抵抗。但毛奇還是覺得太慢,他現在需要的就是速度,最重要的就是時間。
他算是真正感受到了當年中國軍隊統帥迂回哈薩克時候的緊張情緒,當真是晚一天,甚至晚一個小時,都有可能造成計劃失敗。
但俾斯麥還是低估了進軍的難度,在行軍靠雙腿,補給靠牲口的時代,閃電戰真的是玩不起。如果後推一百年,還可以通過騎兵突進的方式,如果前推一百年,就可以利用車輛運輸的方式推進,但偏偏夾在這個機械化前的時代,最快的交通工具是火車的時代,在法國人大肆破壞鐵路,將機車全部調走的情況下,波蘭人前進的速度是有極限的。
當波蘭人推進到瓦茲河畔的貢比涅森林的時候,發現河對岸的法軍已經建立了工事,毛奇馬上意識到,北方大迂回的戰術失敗了。
在毛奇本來的設想中,他是計劃讓波蘭軍隊快速推進,直接攻占空虛的巴黎。但一方麵他高估的波蘭軍隊的推進速度,另一方麵,他低估了法國人在壓力下的動員能力。
波蘭軍隊到巴黎附近的時候,法國人已經成功建立了防線,毛奇知道,在這個守強攻弱的時代,要突破法軍的設防陣地,並不容易。
毛奇當機立斷,讓波蘭軍隊放棄向巴黎北方迂回進攻的計劃,轉而向東強渡瓦茲河,然後向馬恩河方向推進。
當法國人還將防禦中心放在巴黎的時候,訓練有素的波蘭軍隊強行突破了倉促建立的瓦茲河防線,從貢比涅地區度過了河流,巴黎一片恐慌。但很快他們就發現,波蘭軍隊並沒有向巴黎推進,而是向馬恩河方向快速推進。波蘭的後續軍隊,竟然沿著康布雷到蘭斯的鐵路前進,從貢比涅渡河的波軍則沿著埃納河前進,這時候法國人才驚訝的發現,波軍轉向了,他們的目標是蘭斯。
法軍從凡爾登和色當抽調了一部分預備隊,但沒來得及救援蘭斯,波軍占領了這裏。蘭斯是一個交通樞紐,鐵路從這裏通往四麵八方,連接巴黎跟凡爾登地區。
法國人馬上反應過來,德軍的戰略方向變了,他們放棄了直接攻占巴黎,而是想要切斷巴黎跟德法邊境主力的聯係,包圍法軍主力。法國人想要阻止德軍的圖謀,可是德軍主力在正麵戰場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前線不斷告急。波軍則從蘭斯繼續向近在咫尺的馬恩河推進,目標是馬恩河上的重鎮沙隆。
一旦讓德國人切斷了馬恩河,巴黎跟洛林高原的法軍主力將失去聯係,盡管法國的鐵路網已經形成,但馬恩河被切斷之後,就需要繞路,戰局將變得極為不利,況且德國人肯定還會繼續進攻。
保衛沙隆變得至關重要,法國政府開始向這裏派遣重兵,從巴黎抽調了三十萬人,乘坐火車開進這裏。南方新組建的軍隊,不要求開赴巴黎,而是直接開赴沙龍。同時命令沙隆守軍死守陣地。
雙方沿著巴黎到沙隆之間的馬恩河防線,展開了激烈的角逐,開戰以來的最大規模戰役開始了。
戰鬥至今,波蘭人上沒有碰到硬仗,他們一直在對付法軍後備軍,年輕人和老年人組成的軍隊。
而波軍訓練、裝備水平都在倉促武裝起來的法軍之上,戰術素養上更是不知高了多少,指揮上,也優於法軍,因此一路勢如破竹,這時候卻遇到了硬茬,法軍死守不退。
一個月之間,從沙隆到巴黎之間,法軍沿河、沿鐵路構築防禦工事,鐵路被炸斷了,但河流還在,波軍多次突進到河對岸,又多次被法軍擊退。
法軍的戰損一直高於波軍,但他們勝利了,因為他們成功的守住了防線。但付出的代價十分高昂,先後出動80人次的兵力,損失高達25萬人。
此時經過初期的混亂之後,凡爾登防線也已經穩固,開始從前線抽調兵力,回援沙隆,此時波軍後撤了,如果不後撤,他們將麵對凡爾登與沙隆守軍的兩麵夾擊。
可這一撤退,讓毛奇明白,戰爭開始轉入持久戰和消耗戰了,這樣的戰爭,不是毛奇想要的,因為這樣的戰爭不會有勝利者。
毛奇將自己的意見傳回國內,希望皇帝和內閣考慮這一因素,毛奇表示,通過單純的戰爭手段,已經不可能摧毀法國了,如果要避免更大的損失,應該考慮和談解決爭端。毛奇表示,他可以在談判期間,給巴黎施壓,但僅此而已,攻占法國首都的計劃已經失敗,圍殲法軍主力的計劃同樣失敗了,繼續打下去,隻會無謂消耗德國和法國雙方的鮮血,將沒有任何戰略利益。
連毛奇都這樣說了,以他的威望,這幾乎就是定案,德國內閣毫不懷疑,戰爭手段已經無法解決問題。
要麽選擇進入消耗戰,要麽就隻能和談了。德國通過了尚未斷交,但關係已經到了破裂邊緣的英國,傳達了德國可以接受談判的態度。
德國認為他們依然占有優勢,因此可以提出一些符合自己利益的要求,而且德國認為這要求一點都不過分,因為他們隻是要求讓西班牙卡洛斯政權獨立建國,不謀求割占一寸法國土地,也答應英國,會保證比利時的獨立,第一時間撤出比利時。
但法國人拒絕了,因為他們剛剛打贏了一場大會戰,將德軍(波軍)的進攻擊退,樂觀的法國輿論甚至認為法國反攻的時機到了,接下來不但要全麵擊退德軍,而且要收回失地。在這種樂觀態度下,法國政府不敢答應任何讓法國人民感到屈辱的條件。
而且法國打這場仗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法國陷入德國勢力的兩麵夾擊之下,因此法國不能接受法國西部邊境上有一個對法國充滿敵意,跟法國有領土爭端的新國家出現。
法國明確表示,拒絕德國的條件,甚至在前線穩定,後備軍建立基本完成的情況下,法軍再一次跨過了比利牛斯山脈,攻入了卡洛斯派勢力範圍。因為法國人希望,能盡快聯合西班牙政府軍,打破西班牙內戰的僵局,將卡洛斯政權消滅之後,德國就沒有了繼續戰爭的理由,到時候不管是繼續戰爭,還是進行談判,法國都將占據主動。
法國不但拒絕了德國的談判條件,而且還派兵再次侵入了卡洛斯派領土,這被德國人視作挑釁,德國徹底憤怒了。
此時什麽都顧不得了,速戰速決也好,持久戰消耗戰也罷,都不得不全力以赴打下去,德國開始進行第二次動員,這一次德國跟法國一樣,宣布五十歲以下,十八歲以上的所有男性公民,全部進入軍隊服役。
德國人口比法國多,而且由於這些年增長快速,人口相對年輕化,因此他們能動員的士兵占人口比例更大,4200萬德國人口,足可以動員700軍隊,加上波蘭的兩百萬軍隊,以及波蘭還有兩百萬的動員潛力,德國可以武裝起來上千萬軍隊。
但問題是,如此龐大的軍隊數量,即便是德國的工業能力,短時間內也不可能為部隊配齊武器。
於是國際軍火商的狂歡,徹底爆發了,之前他們向西班牙內戰提供武器,隻是開胃菜,現在向歐洲兩個最強大的陸軍強國提供武器,才是真正的大餐。(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