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節 看守內閣不表態

字數:3944   加入書籤

A+A-




    此時德國人怎麽想的,沒人知道,總之英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麽辦。

    內閣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不過跟法國不一樣的是,英國內閣對政府的控製力更強,因為英國的議會製度下,內閣是由多數黨進行組閣的,也就是說,內閣的決定一般都會得到多數黨的支持。另外內閣中,往往為了拉攏不同派係,時常進行聯合組閣,會有幾個少數派勢力得到某個重要職位。因此隻要內閣通過的決議,一般都會得到議會的支持。非一般的情況是,內閣成員自己發生分歧,另外多數黨內部也出現分歧的情況下。

    此次複雜的政治事件,恰好就是一種能夠引發內閣和議會雙重分裂的事件。放任德國進攻法國吧,不但德國違反了之前英國對德國的態度,那就是不支持第三方勢力介入,可德國讓波蘭參戰了,罔顧了英國的警告;而且德國人還入侵了中立的比利時,比利時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受到英法的公開承認,現在比利時被無端入侵,英國不製裁德國的話,英國的外交承諾,將失去信用。

    可如果跟德國開戰,那麽一場世界大戰就會爆發,三十多年前那次世界大戰,英國人依然記憶猶新,那不但是恥辱,還是恐懼。那時候的英國軍隊,在常勝將軍威靈頓的帶領下,最後都隻能以投降退出戰爭,海戰中戰艦損失了三分之一,參戰海員幾乎無一幸免。最後的結果是,英國丟失了印度大量領土,還向中國支付了十億英鎊賠款。

    作為對比,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如今這麽強大,那時候的中國隻有三億多人口,工業化水平還很低;可如今的中國,世界公認,在工業水平上,已經超過了英國,總體水平比不上英國,但東部地區和美洲西岸地區,卻已經大大超過工業停滯不前的英國,而這一地區的人口,是整個英國人口的八倍。

    那時候的中國盟友,也沒有現在這麽強大。那時候中國幾乎是本土跟海外公司,單獨對抗英國、西班牙、美國和俄國的聯盟。如今中國跟強大的德國暫時結盟,而英國卻隻有一個法國可以聯盟,總體實力上,法國不如德國,英國也不如中國。當年英美俄西四國聯盟,打到最後,俄國幾乎被肢解,美國屬鼠兩端,西班牙被分裂,英國海軍受到重創。現在開戰,英國內閣認為,毫無勝算。

    沒有勝算的戰爭,也不是不能打,這一點上英國人向來是值得人敬佩的,比如對抗路易十四的戰爭,對抗拿破侖的戰爭,但英國人同樣是十分精明的,打不贏的戰爭他們會打,但一定是建立在本土安全的情況下。

    這一次一旦開戰,英國認為他們的本土安全,很可能無法保證,中國海軍經過這三年多的軍備競賽,已經達到了英國的兩倍,中國的附屬國和盟國的艦隊,也跟英國比肩,可以說英國將不得不對抗一個三倍於己的海軍力量。

    所以精明的英國內閣成員,堅決反對戰爭,但不表示他們坐視法國被德國擊敗,他們認為應該對法國施以前所未有的援助,讓法國人靠自己的力量抵抗野蠻的德國人的進攻。而英國,首先應該確保自己的安全。

    英國現任首相是格萊斯頓,他並不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在後世被評價為英國最偉大的首相之一。美國總統羅斯福公開表示崇拜格萊斯頓。在格萊斯頓手中,從1868年到今年(1874年),英國持續進行了五年改革。在各個領域都有大量改變。

    經濟領域中,格萊斯頓是自由黨,他推行自由貿易政策,英國強大的工業發展到巔峰,但也在他手中,英國工業開始走下坡路,美德等後起之秀後來者居上,通過關稅保護,各國建立的本國的工業體係,同時利用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大量向英國殖民地和本土市場傾銷。

    對全世界來說,格萊斯頓的自由貿易政策,確實貢獻頗多,因為許多後進國家,可以利用一個已經形成的龐大的英國市場,快速完成本國的工業化。但對英國來說,工業則在其他國家的競爭下,開始走下坡路。

    當然不同的世界觀下,對格萊斯頓的經濟政策評價是不同的,對英國來說,雖然在工業上開始下滑,可在商業上則因為這種自由政策而繼續保持優勢。英國維持了全世界最龐大的商船隊,那些競爭國家的工業品,也大量通過英國人的商業渠道和網絡對外輸出。依托發達的商業,金融業發展起來。最發達的商業網絡和金融體係,讓英國幾乎建立了商業霸權。這期間至少是歐洲經濟運行模式,是按照英國人的規範來的。

    可以說,格萊斯頓執政的幾年中,英國人徹底完成了經濟轉型。從一個工業國家,開始轉向了金融業國家。這種轉型,褒貶不一,但單純從經濟上來將,英國的各項經濟指標,其實都是大大提高的。英國的居民收入,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從這一點上來講,他是站在世界經濟產業鏈頂端的國家,他是成功的。

    同時這一階段的轉型,讓英國國內對政府影響力最大的勢力,從過去的舊貴族,徹底轉化為新貴族,讓航運集團、商業集團和金融集團,取代了過去的貿易和工業集團,成為英國政治的主導力量。

    格萊斯頓還做了政治、教育、行政和軍事上的大量改革,政治上,他通過立法,給了工會組織合法地位,同時又積極反對工會組建糾察隊的權力,結果一方麵他讓工會可以合法的活動,但又嚴厲打擊工會武裝的可能,其實就是希望工人學會進行和平的鬥爭,而不是發動革命。

    教育上,他開始推行義務教育,以前英國的學校都掌握在教會手裏,大量學齡兒童得不到教育。格萊斯頓通過建立大量世俗學校,讓基礎教育在英國得到普及。

    行政上,推行文官製度,開始加強對官員的約束,讓往日貴族壟斷政府職位,同時大肆貪汙腐敗的情況得到遏製。盡管英國政府的效率和廉潔程度,相比德國還有很大差距,英國在社會福利上的支出遠超德國,可德國城市裏幾乎沒有乞丐,而英國的大城市裏到處都有貧民窟。但總體而言,英國的行政機構,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跟其他歐洲國家平齊。

    軍事上,格萊斯頓廢除了英國最腐敗的賣官製度,像威靈頓這種富家子弟,再也不能通過花錢買到軍銜了。同時推行短期兵役製,讓英國開始建立常備軍隊,而不是以前那種,平時隻有軍官組成的空架子,讓這些花錢買到軍銜的軍官平時拿著政府下發的軍費花天酒地,戰時緊急雇傭雇傭兵。

    正是因為進行了如此之多的改革,讓英國在各方麵走向了現代,推行的許多製度,影響了後來的所有國家,因此格萊斯頓在後世才有極高的評價。

    可跟曆史上任何一個改革者一樣,不管在後世他的評價如何,在當時他可能不會被人認可,因為無論意義多麽重大的改革,不可能馬上發揮正能量,損失帶來的陣痛,或許會更讓人刻骨銘心。

    就好像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在二戰後歐洲各國社會思想影響下,建立了大量國營企業,英國就將鐵路、郵政、礦產等大量資產收歸國有,可麵對的,確實工人消極怠工,工會組織激進的維護工人利益,不允許解雇工人,結果這些國有產業大量虧損,卻無法解雇工人,也無法破產,隻能不斷的通過財政補貼。

    撒切爾夫人力排眾議,開始推行私有化改革,在後來被認為是英國經濟恢複良性的必要手段,可在當時,撒切爾夫人是受到底層民眾的責難的,走到哪裏都會被襲擊,如果不是一場利用民族主義打贏的馬島戰爭,撒切爾夫人很可能無法維持執政到改革完成。

    格萊斯頓也一樣,他改革教育,得罪了教會;他進行行政改革,得罪了權貴;他推行軍事改革,斷了所有富人花錢買官、買地位的路子;他給工會合法地位,讓工會短期內成為他的支持者,可當他在擺工中大肆抓捕試圖組建工人糾察隊,發動暴力行動的工會領袖,又被工會憎惡。

    在執政的尾聲,他已經失去了所有人的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德法戰爭爆發,英國陷入兩難,格萊斯頓威望最低的時候,對內閣和議會的控製力都讓他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至於他的想法是什麽,他沒有表態。

    在爭執之下,格萊斯頓馬上表示,作為看守內閣,暫時不適合做出關乎國家重要利益的決議,他決定將選擇權交給下一屆政府,因為此時正是大選時期,而格萊斯頓之前的政策,讓他鐵定失敗。(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