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節 奔向戰爭(1)
字數:4248 加入書籤
李章銅則勸說皇太子接受希臘人的條件,畢竟希臘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國家。
依靠區位優勢,他們是歐洲跟中國貿易條件最優良的國家,不管是從黑海出來的中國商品,還是經過地中海運輸的中國商品,希臘都是一個中間地區,借助這種優勢,希臘人發展出了規模龐大的海運業,加上他們本就有海洋文化和商業文化,投資海運的希臘資本極多,周成功也將海運業作為希臘的戰略產業來扶持。幾十年間,希臘海運業不斷增長,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有數的海運大國,僅次於中英兩大強國,可以跟法國、德國在海運上一較長短。
基於航運業的發達,希臘打造出了優良的港口,發達的造船業。這些都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資產,這場戰爭中能夠為中國所用的話,將極大的提高中國在地中海地區的優勢。
除了海上力量之外,希臘本身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巴爾幹帝國的加盟王國。
巴爾幹帝國人口已經達到了2000萬之多,其中希臘人口最多,已經接近了巴爾幹帝國人口的一半,高達900萬人。而且是三國中工業最發達,經濟基礎最好的核心國家。
周成功對軍事相當重視,巴爾幹帝國的軍事製度完備,盡管不可能比得上西歐國家,可動員200萬兵力的能力還是有的,周成功現在已經不是吳下阿蒙,雖然是在趁火打劫,可他確實有了趁火打劫的資格。
相比希臘的海上優勢,這些人力資源可能更重要。因為戰爭才剛剛開始,中國不是缺乏人力,隻是還無法將人力投射道這裏。希臘卻很方便就能做到這一點,因為他們距離塞浦路斯更近,更有利的是,希臘軍隊一旦登陸塞浦路斯,當地的希臘人會支持他們。
這些優勢固然重要,但還不是無可替代的,大不了西西裏島讓英國占了去,中國早晚也能拿下塞浦路斯,這是一場大戰,短期的得失不必過於在意。
李章銅更擔憂的是:“殿下,如果希臘站在英國一邊,英國一定願意將塞浦路斯和克裏特島都交給希臘。希臘中立我們不怕,但他們倒向英國的話,對大局極為不利。”
盛怒之下的皇太子冷靜了下來,這讓李章銅鬆了口氣,皇太子已經不是過去的皇太子了,經過這麽多年的曆練,他已經成熟穩重了起來。
皇太子看得出來希臘倒向英國的危害,那就不是損失塞浦路斯和西西裏島這種基地的問題了,而是短期內會被英國壓製的大問題。一旦英國人搶先攻占西西裏島,他們還能得到希臘支持的話,英國就有能力向東地中海進攻了。畢竟在地中海上,英國還得到了法國的支持,法國海軍也是有一定實力的,他們的主力艦雖然少於德國,但也有60艘可用的主力艦。加上希臘海軍,以及希臘港口作為支撐,英國就能迅速向東地中海投放近兩百艘主力艦。
一旦丟失地中海製海權,這場戰爭將十分不利,中國如果不得不從西非海岸一步步打過去的話,這一場海戰不打個四五年都不可能分出勝負。一個弄不好,就是上次世界大戰中的局麵,中國可以壓製英國,但無法摧毀英國。這就沒有意義了。
相比摧毀英國,克裏特島、塞浦路斯這樣的希臘人占多數的島嶼,皇太子是可以放棄的。
他陰沉著臉道:“海軍基地必須掌握在我們手裏。”
李章銅道:“這是自然,我們將永久占有基地周邊領土。”
中國迅速答應了希臘的要求,而希臘人這一次沒有像以往那樣做牆頭草,而是戰爭初期,就迅速擺明了立場,選擇了參戰。他們以跟中國有同盟關係為由,宣布對英法宣戰。同時公開了中國的條件,用來鼓舞希臘民心。希臘海軍迅速開進塞浦路斯,希臘陸軍登陸,並且立刻得到了當地希臘人的支持。可當地的奧斯曼突厥族群又反對他們,這個島是分裂的。
就像中國成功拉攏希臘一樣,英法說服了意大利人參戰,意大利在看到英軍已經聯合西西裏人控製了整個西西裏島,中國海軍龜縮在基地要塞中負隅頑抗,判斷中國不可能守得住這裏。同時法國人將突尼斯交給意大利,英國則答應戰後將埃及統治下的昔蘭尼加(利比亞地區)交給意大利統治,這讓意大利在地中海沿岸的非洲擁有了廣大的殖民地,意大利迅速跟英法結盟,對德國、中國和希臘宣戰,希臘也同時向意大利宣戰。
此時距離中國參戰才剛剛過去了一周,就已經先後有兩個國家按捺不住在戰爭中選擇了立場。
像意大利和希臘這樣的蠢蠢欲動者,在歐洲還有的是。
現在他們都紛紛跳了出來,開始試圖利用這場戰爭,取得一些利益,或者解決一些懸而未決的爭端。
北歐的丹麥試圖解決境內日耳曼邦國的法律問題。
丹麥跟德國之間不存在領土爭端,因為德國本就是一個由大量小邦國,自由城市慢慢合並成的國家,各邦國之間的領土爭端,就不存在,因此統一後的德國,跟鄰國之間也沒有明顯的領土爭議。
可因為丹麥跟德意誌地區的曆史關係,這裏存在著曆史性的法律問題。此時的丹麥領土,或者也不能叫丹麥領土,而是叫丹麥國王統治下的領土,是比現代丹麥麵積大的多的。丹麥國王統治區域,大概能分為三部分,北部地區,大部分日德蘭半島可以算作一個主權單位,是丹麥王國領地,占整個丹麥領土百分之四十的南部地區,則是兩個有法律糾紛的邦國,其中最南端靠近德國的是赫爾斯坦因公國,夾在赫爾斯坦因和丹麥王國領地之間的,是石勒蘇益格公國。
赫爾斯坦因和石勒蘇益格兩個公國,都因為曆史上複雜的繼承製度,是丹麥國王領有的,丹麥國王同時也是赫爾斯坦因和石勒蘇益格大公。這在中國或許不是什麽問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的土地是不會分個一二三等的,都是天子臣民。可在歐洲,這是有明確的法律區分的。公國就是公國,王國就是王國,國王就是國王,大公就是大公。
就好像曆史上,普魯士王國,長期以來是不算德意誌邦國的,在德意誌,普魯士國王的地位是勃蘭登堡大選帝侯,國王身份隻能用於歸屬於波蘭的普魯士地區。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普魯士和勃蘭登堡大公,雖然統治著兩塊領土,並且連塊領土結成不可分割的國土,但東部地區的普魯士是向波蘭王國效忠的,西部地區的勃蘭登堡則是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國王分別以兩種身份,成為兩個國家的封臣。
丹麥的問題也於此類似,丹麥國王是赫爾斯坦因和石勒蘇益格兩個公國的大公,這倒也不是丹麥吞並了這兩塊領土,或者爭奪到了兩塊領土的主權,事實上,丹麥國王家族本身出自德意誌地區,可以說是德意誌地區的格呂克斯堡,可以說是德國血統的貴族,繼承了丹麥王位,同時又在不同時期,繼承了赫爾斯坦因和石勒蘇益格大公的頭銜。
而赫爾斯坦因和石勒蘇益格在複雜的曆史變化中,宣布雖然作為兩個獨立的公國,但大公將由同一個人繼承,兩個公國的聯合不可分割。這種宣稱,是有法律效率的,在某種法律文件中體現,已經形成了曆史現實。
可這兩個不可分割公國,人口構成卻又不一樣。南部跟德國接壤的赫爾斯坦因公國,是一個純粹的德意誌邦國,人口基本上都是德意誌人,語言基本上是低地德語,官方語言受到德國影響,采用高地德語。夾在德國和丹麥王國領土之間的石勒蘇益格,則是南部主要是日耳曼人,北部主要是丹麥人。
在歐洲政治發展到現代階段之後,這種古老的分封繼承製度傳統,加上現代民族觀念的形成,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麻煩。
尤其是丹麥,雖然是一個小國家,但民族主義情緒很高,加上曾經有過北歐海盜時期的輝煌,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很強。
社會製度的發展,讓丹麥各種政治勢力在推動現代化進程,他們希望實行君主立憲製,君主他們有,而且他們的君主願意接受立憲製的約束,議會他們也有,立憲也不是問題,問題是憲法的施用範圍。
是單純的隻在丹麥王國領土內實行,還是在丹麥國王統治下的丹麥王國、赫爾斯坦因和石勒蘇益格公國,這三塊領土內都施行,這在丹麥都是有爭議的。
丹麥政治勢力希望將新的丹麥憲法,在丹麥王國和石勒蘇益格公國同時施行,將丹麥王國徹底凝聚成一個現代民族國家。
這並不是丹麥要吞並石勒蘇益格,事實上民族主義情緒很濃厚的丹麥政治勢力,甚至連最南部的赫爾斯坦因公國都不想要,不在乎這個公國的歸屬,甚至希望把這個公國直接分裂出丹麥。(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