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節 印度局勢(1)
字數:4921 加入書籤
﹄新八一中文網—﹃ 值得收藏的網絡小說閱讀網
中國軍隊如約沒有繼續進攻,美軍則退出了渥太華以西、聖勞倫斯河以北的英屬領地。
中國軍隊立刻調轉方向,一半兵力轉而西進,打算掃清落基山以東的廣袤土地,由於落後的交通問題,一旦調走他們短期內很難回來。
另一半兵力就地清掃五大湖區的抵抗力量,占領區的自發抵抗十分激烈,渥太華戰役輕鬆勝利未必是好事情,大量脫離軍隊的當地青壯,許多都加入了抵抗軍,進行遊擊戰。他們熟悉當地的每一條小河,每一片樹林,這給占領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盡管英國農業的資本化程度很高,但在殖民地,獲得土地還是相對容易,於是有大量的自耕農,盡管他們的土地規模,很難歸類於小農,上千畝土地的農場隻是小農場,放在中國都算大地主了。
永遠不要低估農民保衛自己土地的勇氣,中國人如是,英國人亦如是,跟中國不同的是,英國人的自發抵抗行為比較散亂,因為他們缺乏鄉村級別的組織,沒有宗族之類的凝聚力。而且居住地也相對較散,很難集結起來。不過他們的抵抗軍規模卻比中國鄉村團練要大一些,此消彼長,鄉村一級的組織力弱,導致他們以黨派為組織的地方組織卻相對較大,因此他們可以組建民兵。
這些民兵多則數百人,少則數十人,互動範圍很大。
民兵又具有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的特點,沒有軍裝,隻有武器,躲入農場,你很難分別他們是農民還是民兵。
占領軍第一步計劃是,勒令所有英國農民交出武器,並在各地拉網式圍捕抵抗軍,一旦那個地方發生襲擊行為,立刻搜查當地所有農場,發現武器,立刻將整個農場居民逮捕。
這種措施非但沒有把抵抗行為鎮壓下去,反而愈演愈烈,激起了更大範圍的反抗,因為沒人願意交出武器。
這種情況,讓占領軍感到頭痛不已,但卻短期內無法解決問題。
不過大問題解決了,北美的戰事已經進入治安戰階段,不會大型戰役了。而另一塊英屬領地,問題遠比想象中複雜。
英屬印度,正麵戰場上,中國軍隊占據絕對優勢,問題還是占領的問題。
印度人比英國人更加馴服,自發反抗這種事他們做不出來,最大的問題不是抵抗運動,而是治安問題。
英國人始終無法解決殖民地經濟化程度這個問題,或者說他們沒有意願解決,還要故意推動經濟化。所以英屬領地的糧食產量是逐年降低的,連續三十年的和平,讓這裏的經濟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在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北美地區,比歐洲的法國、德國等傳統國家都高。
土地都被用作種植棉花、黃麻、靛藍、甘蔗等經濟作物了,種糧食的土地自然就少了,一方麵這是英國人的推動,他們建立的商業網絡,讓農產品十分便於交易,另一方麵也是農民被迫的選擇,由於包稅製下的高賦稅,種植糧食在這裏根本就活不下去,隻能種植經濟效益更好的經濟作物,然後換取糧食,反而能勉強為生。
這種經濟模式,導致很容易發生饑荒,因為糧食總量是有限的,儲備糧食很少,戰爭中饑荒自然而然的爆發了。饑荒引起了大規模的叛亂,到處都是搶糧食的饑民隊伍,他們沒有目的性,眼裏隻有糧食,誰有糧食他們就跟誰作戰,不管是英軍還是中國運輸隊,都會遭到他們的攻擊。
前線戰場並沒有什麽難度,在絕對優勢兵力下,公司印度軍隊的訓練水平、裝備水平跟英軍相當,甚至更好,而作戰意誌上,更是遠高於傭兵性質的英印軍隊,結果突破之後,長驅直入。
在北方平原地區,突破了恒河防線。在其他方向,從海上進行了登陸作戰,加爾各答、孟買這樣的大城市不容易登陸,可是一些小城市還是很容易攻占的。比如東南沿海的本地治裏,這裏是法國殖民地,但法國人早就失去為了保衛這裏投入的動機。這裏曆史上多次被因國人攻占,是英國考慮到平衡問題,才將其歸還法國的,隻是一個基地而已,不可能向內陸擴張。因此法國人也不投入軍事,武裝力量隻局限於維護治安。
這次法國也參戰了,結果中國海軍迅速攻占了這裏,法國人沒有進行激烈的抵抗,一來是知道打不過,二來中法關係一向不錯,中國商船停靠這裏的次數很多,一些中國商業勢力跟當地政府關係良好,於是法國人少做抵抗就投降了。
西海岸的科欽也是如此攻占的。
由於遍地叛亂,印度的問題,已經不是誰能占領這裏,而是誰能養得起印度人。
誰都養不起兩億印度人,隻能印度人自己養活自己,相比英軍占領區,中國占領區的情況要好很多,因為中國占領區可以迅速跟外界恢複聯係,大量糧食輸送到這裏,當地物產出口出去。可是占領軍的壓力還是很大,需要穩定秩序,恢複經濟體係。
英印軍的情況也不好過,軍糧當然是能夠保證的,可平民陷入饑荒後,越來越多的反抗力量出現,有許多民族主義者趁機組織軍隊,導致英國能用來作戰的部隊越來越少。好在非洲公司的武裝同樣陷入治安戰中,無法全力進攻,否則英軍很難堅持。
饑荒是開戰後第二個月開始的,第三個月起,就大範圍蔓延開來。
這導致印度戰場已經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牽扯到經濟、軍事和政治等方方麵麵。
軍隊解決這個問題是欠缺經驗的。
皇太子派了自己的長子,周固去這裏坐鎮,采用政治、軍事相結合的手段。
周固相比弟弟周淳,沒有那麽大的名氣,但他是嫡長孫,受到重點培養,學識上是沒有問題的。經驗上也不欠缺,作為嫡孫,就像當年培養他父親一樣。除了在國內地方任職之外,他還在國外有任職經驗。
最大的經驗正是在印度周邊地區,三十年前,他弟弟周淳大婚,阿薩姆王國被作為彩禮交給了他與俄國公主。阿薩姆南方的效果曼尼普爾王國,則由周固一直管理,他以攝政的身份在這裏進行了二十多年的持續執政。
曼尼普爾同樣是一個以東亞人種為主的國家,當然血統中必然夾雜了一些印度成分,但從外貌上看,明顯跟緬甸人相似。當地傳說中,古代中國齊朝國王與中亞王朝公主通婚,後代建立了這個國家,這個傳說可信度不高,跟波斯、馬六甲等地傳說的某某中國公主曾嫁入這裏的故事相似,都是因為古代中國太過強盛,周邊民族給自己臉上貼金
跟阿薩姆不同,曼尼普爾不是一個容易發展的地區,這裏沒有大河通往大海,主要以山地為主。東部跟緬甸以若開山脈、納加丘陵為界,西部、南部跟孟加拉接壤,北部就是阿薩姆王國。
曼尼普爾相當於後世印度的曼尼普爾、米佐拉姆和特裏普拉三個邦,土地麵積跟北邊的阿薩姆王國其實差不多。但山地占了國土的一半,可以開發的穀地隻占了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被封閉在一個個山穀地帶,交通極為落後。而且民族眾多,分割的地形,非常容易形成獨立的民族。能夠明確區分開來,在語言、文化上明顯不停的民族,就有三四十個。
這樣的一個國家,想要發展起來,當真是地獄難度。
對比一下北方的阿薩姆,皇太子在這裏經營的時候,費盡了心力,吸引了大量移民,才終於發展起來。而曼尼普爾連移民都吸引不到。周淳成為阿薩姆國王之後,對這裏幾乎是放任自流的,為了吸引投資,甚至將一些地區的管理權都授權給一家家商業公司。采取高度自由化的政策,隻要能帶來錢的,就能得到一切。結果阿薩姆人口在最近三十年中,從八百萬人增長到了三千萬,翻了三倍。
而曼尼普爾在皇太子執政的時候,人口一百多萬,交給周固後的二十多年中,也隻增加到三百萬人。
但周固這個皇太孫在這裏的執政,卻得到了高度的認可。曼尼普爾經濟落後,發展條件差,周固主要精力放在改善交通和鼓勵教育上。他將財政的絕大部分都用來發展教育。結果阿薩姆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可識字率勉強達到一半。但曼尼普爾卻建立了覆蓋所有人的學校,識字率高達九成。
鑒於沒有出海口的劣勢,周固用了二十年時間,用緊縮的財政修建了一個覆蓋全國的鐵路網,鐵路網的核心還不在國內,而是屬於孟加拉的吉大港。國內所有重要城市,都有通往吉大港的鐵路。
吉大港所在的孟加拉,歸非洲公司管轄,因此周固加強跟非洲公司的關係。除了吸引投資的考慮之外,他更需要通過非洲公司的商業網絡,出口曼尼普爾王國的物產。
用了二十年時間,曼尼普爾人口從他接手時候的一百多萬,發展到了三百萬人,盡管連阿薩姆的一成都不到,但相比貧弱的基礎來說,堪稱脫胎換骨。
經濟上,除了改善交通之外,還高度重視農桑,山地眾多就種植茶葉,山穀平地,這植桑養蠶,花費重金建立了桑蠶學校,繅絲、織稠,盡量延長產業鏈。
這裏的桑蠶業之發達,甚至已經取代了中國,成為非洲市場上的第一大絲綢供應國和第一大茶葉供應國。利用桑蠶、茶葉、造紙等工業,將一個貧弱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工業產出和稅收高達七成的工業國。
搞教育、修鐵路、培養產業,這些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但更需要的是耐心,這被看作是皇太孫最大的優點。
{老鐵請記住 新八一中文網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