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節 印度局勢(2)

字數:4294   加入書籤

A+A-




    ﹄新八一中文網—﹃ 值得收藏的網絡小說閱讀網

    因此普遍認為,皇太孫跟他父親不同,持重大氣,皇帝執政的時候,就看好這個孫子,甚至一度反太子勢力寄希望於周固直接繞過他爹登基,可穩重派擔心那會重演建文帝的覆轍,加上反太子勢力主要反的是外戚幹政,太子本身是個符號,太孫依然是這個符號,跟外戚勢力關係同樣緊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皇太子一直不喜歡這個暮氣沉沉的兒子,不然也不會將他按在曼尼普爾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一待就是二十年。

    周固到印度後,做出了一個爭議很大的決定,他跟印度半島上的民族勢力建立了聯係,用武器裝備支援這些勢力,讓他們的反抗軍配合中國軍隊作戰。他跟某些勢力達成了協議,他不同意印度民族勢力要求的獨立,但是答應戰後允許他們在中國的統治下自治。

    這並不能讓所有的民族勢力滿意,不過周固隻需要一個派係支持他就夠了,誰支持他,他支持誰。他支持誰,誰就強大。

    於是一支自稱印度獨立軍的武裝開始強大起來,領導者是一批商業領袖,他們在英國人打造的商業網絡中受益,可他們沒有選擇做英國人的走狗,而是一直為民族獨立默默付出。

    軍隊在前線奮戰,周固坐鎮後方,一方麵跟非洲公司一起,努力恢複交通,恢複物資供應渠道。他甚至還跟當地的英國以及其他歐洲商業勢力合作,這些人手裏也是掌握著一張複雜的商業網的。單靠非洲公司,在英屬印度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難將海量的糧食分發到每一個饑民口中。

    非洲公司從中國、非洲、澳洲大量采購糧食,然後通過當地的商業網,出售出去。大大壓低了當地的糧價,窮人也漸漸能夠吃得起飯了。同時重建起來的商業網,也將當地生產的棉花、靛藍、蔗糖輸送出去。

    周固不急於在軍事上采取行動,反而耐心的用一個月時間署理民間商業網絡,反倒是非洲公司著急了,他們隻有半年時間,現在卻已經過去了四個多月,就剩下五十天時間,可英屬印度大部分依然掌握在英軍手裏。

    周固穩定了商業網之後,接著開始跟當地土邦進行聯係,他向這些土邦主許諾,會尊重傳統,這些土邦依然獨立,以前英國怎麽樣,現在中國就怎麽樣,不會幹涉和剝奪土邦王公的權利。

    條件則是,這些土邦不能再支持英國了。在英國統治下,土邦王公很少有大量軍隊的,因此拉攏他們被認為沒什麽價值,所以軍方一直沒怎麽進行拉攏活動。

    可周固成功拉攏到周邊土邦之後,卻讓形勢大大逆轉,這些人雖然無法為軍隊提供直接的軍事支持,但卻能提供情報,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他們的國土迂回攻擊英軍,駐紮在這些土邦的英軍,兵力分布、火力情況,都被這些土邦送到了非洲公司軍官的手中。

    周固基本上做到了軍隊占領一地,他就能安撫一地,治安問題大大好轉。他還招募大量偽軍,不是用來作戰,主要用來維護治安,隻發放冷兵器,也不訓練,日常就是巡街,解釋說與其將大量資金拿來救濟難民,不如將少部分難民組織起來維護治安,震懾大部分難民。這不是周固心狠,隻是他實在沒有辦法救濟所有人。

    難民問題很嚴重,破產的農民到處都是,他們脫離了農村之後,都湧入城市,恢複經濟需要一個過程,而這些人已經脫離了舊體係,反而導致舊體係恢複更加遲緩。

    徹底解決難民的方式是給他們找到工作,周固想盡了辦法,起初他希望教會能幫忙安置一部分難民,等到戰爭結束,他發現當地一家印度教會發放救濟的同時,讓信徒幫忙修建損毀的神廟,這啟發了周固。

    於是他跟所有教會協商,要求教會雇傭難民大興土木,不要求他們支付工錢,隻要能給口飯吃。他甚至威脅這些教會,警告他們,如果不聽話,就要關閉教堂之類的。他的威脅很管用,因為他手裏有兵,而且他不信教,他不怕滿天神佛的降罪。而且印度宗教林立,這就形成一種爭奪信徒的競爭,如果基督教在救濟難民,印度教不管,他們的信徒會怎麽想。如果回教在救助信徒,而錫克教不管,信徒會怎麽想。

    可教會的資金畢竟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歐洲教會,他們在印度的經費,大部分甚至是歐洲的信眾募捐的,這筆緊張的經費是讓他們來東方傳播上帝的榮光的,不是漫無目的的救助所有人,盡管他們也不是拒絕救人,隻是他們沒有能力。

    周固知道這些困難都是實情,很好辦,他介紹銀行貸款給這些教會。為什麽介紹銀行貸款給教會,而不是直接給難民呢,這牽扯到一個信用問題,借款給教會,那是一門生意,借款給難民那就真的是慈善了,銀行家不是慈善家,他們是要賺錢的。相比個人,教會卻是一個不會破產的組織,有政府信用擔保,當然是占領軍政府,戰爭尚未結束,那麽這個政府就未必能一直留在這裏,因此這風險是很大的。風險大,當然利息就會很高,一分五厘的利息都是人情價,是看在皇太孫宅心仁厚的麵子上。

    為什麽擔保借錢給教會來做這些收買人心的事情,而不是直接讓政府來做?那是因為政府實在做不過來,政府接收的難民比教會多得多。所以才往教會塞人,在這種經濟崩潰的狀況下,周固實在找不到其他組織可以不計盈虧來做這種事,隻有教會的目的跟政府相近,把利益放在次要位置。

    在教會的啟發下,政府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市政工程,將戰爭中損毀的道路修複起來,港口碼頭修複起來,政府辦公機構修複起來。撥款讓學校繼續運作,讓醫院恢複正常經營。恢複政府機構,警察局、法院率先恢複起來。

    政府做這些事情,盡管能起到一定的成效,可跟宗教救人一樣,不具有盈利性,也就不可持續。是一種臨時措施,而不是一種商業秩序。

    於是周固覺得,應該讓工商業恢複起來,那樣才能通過持續盈利來恢複秩序,他免稅鼓勵商店、商人開門營業。鼓勵新開商店,新開工廠。

    但效果不明顯,資本家在戰爭爆發之後,都想辦法逃跑了。歐洲人,能跑的都坐船跑回歐洲了。本地商人甚至有的也跑去了歐洲,或者跑回鄉下躲起來了。後來鄉下饑荒,沒被饑民殺死的,又不知道跑去了哪裏。即便又回城了,可能都已經破產了。而且即便有資本的商人,他們也不打算馬上恢複營業,這是戰爭期間啊,鬼知道那發炮彈就又打過來了。

    為了恢複工人就業,周固采取了緊急措施,拍賣資產。先是將大量英國殖民政府的官方資產以低廉的價格拍賣,吸引周邊的資本家來抄底。從中國、公司印度領地、阿薩姆和曼尼普爾招商。

    英印政府持有大量的固定資產,英國人擅長土地財政,他們手裏持有大量的公共土地,拍賣出去就是一筆龐大的資產,但政府不是要這筆緊急的資金,要的是投資解決就業問題,因此定價很低,可有相關條件,相應麵積的土地,必須提供相應的數量的就業崗位。

    於是一大批的港口碼頭,鐵路、機車廠被廉價拍賣給了資本家。大量公共土地被廉價賣給了商人,哪怕他們蓋豪宅,大修土木呢,能解決就業問題就行。

    但最大的殺手鐧還是有組織的恢複生產,他跟當地歐洲人商會談判,跟印度人商會談判,告訴他們,他們的產業必須在一個月之內恢複生產,否則政府將按照商業登記吊銷他們的營業許可。對歐洲人更狠,限期內如果不願意開業的,直接拍賣他們的資產,尤其是那些工廠,因為能解決大量就業問題,如果不開工,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如果這些人肯開業,占領軍將會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難題,包括原料供應問題,治安問題,同時也會保護他們的私產。

    低廉價格的公共資產誘惑,沒收財產,吊銷許可的威脅,讓短時間內大量商業機構恢複營業,大量工人回到工作崗位,大量難民找到工作。

    當然遇到的問題還很多,這畢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體,這個經濟體跟舊的商業體係徹底脫離之後,想讓他重新嫁接到新的經濟體係之中,困難重重。周固建立了一個經濟恢複委員會,邀請一些大商人進入其中跟占領軍政府官員一起工作。

    碼頭開始運作,原料問題可以解決一部分,從附近的公司領地可以采購原材料,從當地農村也可以采購一些原材料,棉紗廠等初級加工業開始恢複。但產品賣到哪裏去呢?過去這裏的棉花和棉紗雖然也向中國出口,可絕大多數是用來滿足英國市場的,現在作為世界排名第一的棉紗進口國英國斷絕了跟亞洲的經濟聯係,這個市場如何填補。

    {老鐵請記住    新八一中文網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