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節 北非戰役
字數:4590 加入書籤
﹄新八一中文網—﹃ 值得收藏的網絡小說閱讀網
即便擊退了英國海軍,闖入了西地中海,那也沒有意義,中國海軍在四周得不到一座港口補給,恢複元氣的英國海軍一旦再次出現在突尼斯海峽,反而把中國海軍堵在了西地中海。
可之前的海戰都證明,即便從清晨開始交戰,用過用兩倍的軍艦數量跟英軍進行海戰,一整天時間,都無法擊沉英國主力艦。這跟三十多年前的地中海大海戰截然相反,當時是誰都有摧毀對方的能力,爆炸彈威力巨大,雙方的木船遇到大炮都是摧毀性效果,結果把雙方都打怕了,加上認定去攻擊對方的陸地炮台損失更大,也無力登陸作戰。結果紛紛選擇了防守。
這次是誰都消滅不了誰,甚至不如當初,如果當初咬牙跟英國人互相毀滅,反而能摧毀英國海軍。
不同的是,現在的皇太子比當年的皇帝更堅決,當年的皇帝會考慮巨大的損失,會考慮巨大的傷亡是否值得。現在皇太子不考慮後果,隻要消滅英國海軍,哪怕付出巨大的損失。哪怕付出整個海軍老兵全部消耗殆盡也在所不惜,但卻沒有了消滅對方的手段。
要消滅英國海軍主力,最便捷的方式還是直接從地中海突破,這叫攻其必救,隻要中國艦隊選擇從這裏突破,英國也隻能選擇在這個方向攔截,因為英國不敢放棄這裏,不敢讓中國突破地中海。
相比從外圍一步步削弱英國,從戰略上全麵削弱英國的補給能力,需要的時間太長。
皇太子的態度,讓水師十分為難,從地中海突破,確實是最便捷的。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經過反複討論,推演,水師還是認為,直接從海麵上突破,不具有可操作性,除非技術突然爆發,誕生出能夠對鐵甲艦造成摧毀性破壞的火炮,否則就不可能在英國基地附近,將英國海軍殲滅,隻要短期內無法殲滅海軍,就隻能撤退。這是鐵甲艦的一大劣勢,因為不像風帆戰艦那樣,鐵甲艦對後勤補給的依賴,是工業時代的。作戰一天之後,炮彈,燃料都需要補給,而敵人的海軍隻是受創的話,下次回來後,依然要再跟對方消耗。
無法直接摧毀敵人艦隊本身,水師認為,不如先削弱對方的持續戰鬥能力,也就是從英國人的基地入手。英軍前沿基地是馬耳他,就好像中國一直將克裏特島當基地一樣,這個基地的缺點是規模小,不具備支撐大艦隊的能力。英國艦隊在這裏停泊沒問題,基本的維修能力也有,但如果遭到重創,就隻能到更完備的基地去進行維修。英國有利的是,他們占領了西西裏島,西西裏島有一定的人口數量,歐洲公司在這裏建造了相對較好的造船工廠。
但如果大艦隊全麵受創,西西裏島的維修能力就不夠了,但附近的意大利顯然能提供幫助,在退一步,法國距離也不遠。因此即便中國艦隊將整隻英國艦隊都重傷,他們也有能力在附近快速進行維修。法國、意大利,尤其是法國完備的工業體係,是英國海軍在西地中海最大的後盾。
而要重創整隻英國艦隊,中國艦隊不可能沒有損傷,要完全恢複戰鬥力,就沒有英國那麽好的優勢了,首先必須回撤到克裏特島,克裏特島的維修能力絕不可能支撐整隻艦隊,因此希臘就顯得重要了。但希臘的工業實力跟法國相差巨大,所以整隻艦隊規模的損傷,還得回撤到黑海沿岸,利用黑海沿岸發達的航運能力進行維護。
現在鐵甲艦這種複雜的工業機器戰爭,對工業體係的依賴讓雙方都無法遠離基地作戰,曆史上,日俄海戰,俄國敗的那麽慘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遍布世界的海軍基地,跨越半個世界來到日本後,不但人是十分疲憊的,艦船的狀態其實也不是很好,這時候遭遇了以逸待勞,準備充足的日本海軍,才導致了那麽慘的敗局。
現在在地中海的比拚中,中國的基本力量雖然不差,黑海沿岸依托繁盛貿易發展起來的航運體係,絕對不比法國、意大利差,但距離太遠。而英國人控製的前沿基地,馬耳他、西西裏島就在法國和意大利邊上,英國人占了絕對的地利。除非希臘的造船工業,能跟意大利和法國之和相比。
在這個劣勢無法改變之前,水師認為,以目前的兵力優勢,並不具備正麵突破西地中海的可能,那麽就退而求其次,先削弱英國的優勢。
水師參謀部提交了新的方案,這次以謀求打擊英軍基地,而不是消滅英國海軍。之前,中國艦隊之所以連續三次,都在海戰占據一定優勢的情況下,無功而返,就是因為距離,無論從克裏特島出發,還是從希臘出發,距離馬耳他的距離都比意大利要遠很多。
海軍決定一步步縮短這個打擊距離,讓海戰之後的水師艦隊和士兵可以就近停靠,休整之後繼續作戰。
正麵攻占馬耳他、西西裏島這樣的海島,難度太大。必須完全依靠水師的力量,目前看來不現實。
可是地中海是一個歐亞非大陸圍起來的封閉海域,在歐洲無法找到突破口,可是非洲可以。英國人奪取了西西裏島之後,就輕易封閉了墨西拿海峽,現在中國要到西地中海,就必須通過突尼斯海峽,而馬耳他就卡在突尼斯海峽的入口。
馬耳他不容易攻占,可是突尼斯就容易多了。從非洲沿海一路打過去,海陸夾擊,水師認為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突尼斯曾經被法國和埃及阿裏王朝激烈競爭,實力強勁的法國最終勝利,當年跟中國結盟期間,法國將突尼斯作為一個對抗英國西地中海海權的戰略支點,在這裏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盡管不可能在突尼斯發展出龐大的工業體係,但港口設施,船廠還是比較完備的。
一旦占領這裏,中國水師不但可以取得一個就近的補給基地,而且縮短了對英國海軍的打擊距離,持續性作戰能力加強。而且突尼斯的地理位置,直麵西地中海,相當於突入了英國勢力的腹地,已經位於馬耳他的後方。
英國人繼續維持馬耳他的軍事存在,反而陷入局部的劣勢。因此英國絕不會接受這裏被中國攻占,會全力援助突尼斯,突尼斯是法國殖民地,法國人肯定會嚴防死守這裏。這注定是一場海陸惡戰,而中國在這個方向的陸地兵力有限。
由於現實條件限製,加上沒有必要性,中國一直沒有進行總動員,隻在美洲領土和西北邊疆進行了局部動員,缺乏進攻突尼斯的陸地兵力,加上路途遙遠,即便有兵力,也很難短期內運輸到這裏。
不過印度戰場卻基本上結束了戰鬥,治安戰不需要太多兵力,加上皇太孫周固組建了一大批印度偽軍,從正麵戰場上鏖戰了半年的五百萬非洲公司軍隊完全可以抽調出來作戰。
利用印度軍隊作戰,有許多便利條件,一來這是公司武裝,動用這些力量,在國內不會引起太大的輿論關注,二來一個極為有利的條件是,當年烏拉爾國王周淳為了將阿薩姆跟烏拉爾相連,想盡辦法促成了印歐大鐵路的修通,這條鐵路的路徑,是從印度通往波斯,跟滿清帝國的鐵路聯係起來。
滿清帝國的領土,從中亞到波斯,再到兩河流域,在地中海還有一個狹窄的出海口。希臘國王為了加強跟滿清的聯係,又支持修建了通往地中海港口伊斯肯德倫的鐵路,這意味著從印度調兵,可以直接到達地中海。
甚至更進一步,埃及本國也是有鐵路的,在跟法國爭奪突尼斯失敗之後,為了加強在昔蘭尼加的控製力,埃及後來修建了從埃及通往昔蘭尼加和的黎波裏的沿海鐵路。另外,埃及國土是跟滿清帝國接壤的,滿清的兩河流域,跟埃及統治的敘利亞省接壤。兩河流域作為滿清帝國最發達的地區,有鐵路,敘利亞同樣有鐵路,盡管因為鐵路公司的不同,鐵路標準和技術的不同,兩國的鐵路網並沒有連通,可是轉車並不是一個困難的事情。
唯一麻煩的是,在敘利亞投資鐵路的,是在這一地區投資規模最大的法國,敘利亞的鐵路是法國人在經營的。而現在法國跟中國是交戰國,他們不可能老老實實將鐵路交給中國控製。
中國暫時無力對埃及統治的敘利亞省進行控製,加上如果要通過埃及國土,從陸路攻擊突尼斯,都需要埃及的配合。所以這個方案的關鍵,是拉攏埃及參戰。
中國對埃及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並不是直接影響,而是通過歐洲公司施加的影響。控製了蘇伊士運河的歐洲公司,相當於控製著南非金礦的非洲公司對南非王國的影響一樣,基本上控製著埃及的財源。
拉攏埃及也不難,施加壓力並給與利益,不難讓埃及就範。突尼斯不能全部給埃及,中國可以隻要求建立基地,將突尼斯國土並入埃及。同時法國資本在敘利亞等地的投資,也並非是埃及人心甘情願的,隻是他們無力反抗而已,許諾他們可以沒收這些法國資產,相信埃及會十分積極的立刻查封、接管法資鐵路。
水師將計劃的方方麵麵的考慮周全了,如果皇太子還不能滿意,水師參謀部決定,隻能引咎辭職,讓皇太子另請高明去。
慶幸,這一次難伺候的皇太子統一了。
這次世界大戰的另一個戰場,北非戰場就此拉開了序幕!
{老鐵請記住 新八一中文網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