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回京途上
字數:2750 加入書籤
一晃就是幾日,京城遣來的人早早到了,闔府都開始匆忙準備了起來,待到第二日一早,楊正淇交代了幾句,便目送著她們出城去了。
薑氏與兩個女兒同坐在前,董氏與楊惜薇其後,再就是兩個哥兒了。黃媽媽並了如姐兒跟前的趙媽媽和煊哥兒的王媽媽,再加上六個丫頭廚娘坐在最後的兩輛車裏,加上護送的隊伍和幾車的雜物禮當,一行二三十人,就這麽浩浩蕩蕩的往北去。
楊幼禾怕人悶,準備了茶點和話本書籍備在車裏,出了城門三個時辰,便到了最近的驛站,薑氏命人駛到後院,眾人吃過,又收拾妥當,在車裏歇息,方要趁著天黑前趕向下一個驛站,便聽得黃媽媽在外頭輕扣了三下道:“夫人,沈大人的家眷求見。”薑氏皺眉問她:“是哪個沈家?我倒記不起來。”
“夫人沒有印象也是正常,那沈大人是今年出才來焦州上任,在太通縣做知縣。”
“原是他家,老爺與我提過,說是難得清正廉白之人,言語上頗為欣賞,倒不知在此遇見,快快請來。”薑氏忙讓女兒端正形容,取了果子熱茶備上,便覺馬車微微一晃,一前一後上來兩個人。
前者著一件蓮青色的襖裙,發上隻點了幾隻翠,麵色和善,恭謹小心,後者不過同楊幼禾一般年紀大小的女孩子,麵若銀杏,嬌憨可愛,又著了淺粉色的襖裙,梳著垂雲髻,十分討喜。
“妾身見過夫人小姐。喚雲,快過來行禮。”那名喚喚雲的女孩子乖乖巧巧的行了禮,一雙眼卻時刻帶了笑意。“不必多禮,沈夫人快來坐下,喝杯熱茶暖暖身子。”薑氏拍了拍右手邊讓沈林氏坐下,又讓女兒與她行了禮,教幾個女孩兒行禮認過,才拉著沈喚雲坐了。
“你竟也讀《世說新語》!”沈喚雲指了指楊幼禾身邊的書,一雙眼甚為清亮“我才讀了一頁,竟就被迷住了,可惜匆匆出門,倒忘了帶。”說罷便有了些惋惜的神色。“你若喜歡,隻管拿去看,我讀了兩三遍了,倒不如給有緣人。”“當真?”少女興奮的微微紅了臉,起了身便要撿去瞧,被她母親喝住:“怎可如此無禮,還不快快坐好。”少女聽她訓斥,並不羞嚇,微微吐了吐舌頭,端端坐了,隻是眸子仍舊亮晶晶的望著書。楊幼禾心中發笑,親自為她拿了過來,又取了碟馬蹄糕放在她麵前:“你隻管讀罷,隻是精彩之處不許笑出聲來。”沈喚雲急忙點了點頭,笑著道:“謝謝你。”
沈林氏拿女兒沒有辦法,笑著道:“夫人莫怪,她性子被寵慣了,無法無天的,待會兒妾身必定好好訓她。”嘴上說著,隻是眼裏滿是寵溺,薑氏笑著拍了拍他的手:“這性子與我家茵姐兒以前倒有幾分相像,我倒是喜歡得緊。”沈林氏笑著應了。頓了一頓,麵上卻泛起紅暈來:“楊夫人,今日偶然叨擾實在過意不去,隻是馬車不小心壞在半路,天寒地凍,可巧碰上了夫人,不知有沒有懂得修理的車夫,不然隻再弄輛車等明日走。”
“這條路通往鹹州,在往上就是京城了,不知沈夫人要去往哪裏?”“卻正是去鹹州,原是我那妹妹待產,他丈夫做生意出了遠門,公婆又年老體弱,身邊無人照看。”
“如此難為你趕路,待馬車修好可需些功夫,隻怕天色已晚,耽擱到明日,不如隨我同去,一路上也有個照應。”薑氏笑著執了她的手,便要吩咐人去安排。那沈夫人急紅了臉,連連推卻:“這怎麽使得,適才擾了夫人清淨已是罪過,如今再來拖累夫人-------”“你隻管安心!”薑氏笑著虛推了她一把道:“一路上煩悶,我正愁如何解悶,可巧你來了,隻當我硬要留你說話。”
沈夫人忙拉了女兒與她謝過,薑氏命人將東西收拾妥當,又遣兩個女兒坐在董氏車中,那喚雲笑著也要隨他們去,不等沈夫人說話,楊幼禾便笑著拉了她的手一並下車了。
董氏適才已聽見動靜,忙讓了座給幾個女孩,半起身行了禮:“姐兒快坐罷,薇兒快拿了果子點心來吃。”
沈喚雲抬眼打量了一番董氏與楊惜薇:“她也是你家的姐妹?到瞧著有些不足之症。”語罷,幾人皆有些訝異,董氏倒先開口回她:“我家薇姐兒常年帶病的,倒不知姐兒如何曉得。”“祖父熟通藥理,我與哥哥自小被他撫養,不過耳濡目染罷了。”沈喚雲並不在意,仍舊撿了書去瞧,楊幼禾才知她有個哥哥,倒更覺得有趣。
一路安和,揭過不提,到達鹹州城外,已是第五日的酉時,沈夫人再三謝過薑氏,又親自拿了三個成色頗好的佩玉給了幾個姐兒,兩方端硯與哥兒,幾個女孩兒換過帕子物甚,沈喚雲紅了眼拉了楊幼禾的手:“倒不知何時才能再見了,別人都覺我癡憨,到隻有你與我最合得來,若是得空,定要約在一起頑。”楊幼禾輕輕捏了捏她的手:“你放心,一定寫信給你,不許哭,倒像花貓似的醜極。”沈喚雲噗呲一聲笑了,才點頭應了,一步三回頭隨母親去了。
楊幼禾便又回到前麵的車坐了,又走了十多天的路,才到了城外,此間,楊惜薇不大不小的病了一回,耽擱了一天,其餘倒也順利。
早有府中人得了信,站在城外迎著她們進去,卻是叫換了轎子,行至停處,楊幼禾掀了一角的簾子去瞧,卻是四個個婆子整整齊齊的立在轎外,一應的裝束,向遠望去,正是正門,漆紅鎏金的“楊府”,門前立了兩個大石獅子,兩邊各種人般高的鬆柏,待到有人將門打開,婆子便穩穩抬了轎子,從正門進了。
穿過了一門,又轉了幾個彎,婆子便將她請下來,薑氏與他幾個稍整了衣服,楊幼禾便瞧著一個熟悉的身影來。“夫人姑娘一路辛苦,正巧老太太念叨,可算來了。”那丫頭二十來歲的年紀,於身後的小丫頭不同,著了一身深綠色的襖子,除了一隻點翠步搖,發上腕上皆是幹幹淨淨不見裝飾,滿月臉,姿色不過中等,膚色白皙,卻讓人過目不忘。正是老太太身邊的大丫頭,名喚雁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