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趨勢與發展

字數:3525   加入書籤

A+A-




    17年12月23日周六,上午上完班,兩點多鍾我就離開了公司,我在這家公司還屬於試用期,一個月,做的文案的工作,還處於一個熟悉的階段。

    回家的路上我特意到了白雲公園地鐵站附近的凱德廣場,我不太理解“廣場”這個詞是怎樣一個定義,它和商場、購物中心能有什麽區別。在我眼裏,它們都是一般性質的“綜合型購物/銷售服務中心”,提供比較專業的購物體驗服務或商家銷售服務。

    就是這個廣場,我逛了大概兩三個小時,從負二層到六層,每一層我都轉了一圈。逛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觀察裏麵人流分布的情況,以及商店的類型,這種市場調研行為我做了六七年了,都做習慣了。

    廣場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模塊——飲食、服飾(時尚)、健康、生活和藝術。而其中,人流分布最密集的區域是飲食,飲食提供了一個可以坐下來聊天的地方。而在這些地方當中,甜品、飲品類型尤其是咖啡廳的占座情況是最理想的,而正兒八經的餐廳占座率不算理想。

    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家甜品店叫做“九龍冰室”,雖然它給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但我覺得我可以拿它來作為案例進行剖析——原因是這家店是我這這一生迄今為止遇見的第一家排斥現金交易的商店。

    我起初進這家店是因為這家店在前台位置除了菜單以外還在顯眼的地方放置了加盟合作的手冊,這是比較罕見,我想了解一下他們的銷售模式和招商模式,於是我拿了菜單和加盟手冊進去了。

    商店裏麵食客很多,也很熱鬧,不過我進去以後有兩個不習慣。

    第一個不習慣,我坐下等了老半天,沒有服務員過來。

    第二個不習慣,當我叫服務員的時候,他們就直接甩了一句“用微信掃二維碼點餐就可以了”,然後頭也不回就離開了。

    我問了好幾個服務員,他們都像操練過一樣,甩下一句話就走,這讓我感覺挺尷尬的。最後我逮住一個看起來有點像領班的人物,我就問她一定要用微信嗎,能用支付寶或者現金嗎?

    她遲疑了一下,說不出話。

    氣氛老尷尬了,我隻好丟下一句“我搞不懂你們”,然後灰溜溜跑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能明顯感覺到他們對除了微信支付以外其他支付方式的排斥,也就是說,現金在這家店不具備公信力、購買力,這大概是人民幣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再有錢你在這裏,你花不出去。

    這個過程引起了我的反思,於是我一家店一家店逛進去,隨便買點什麽。整個過程中我敏感發現,所有的商店都有這樣一種趨勢,結賬前他們會優先問一句是用微信付款嗎?

    這句話其實是“你能用微信付款嗎”的委婉表達。

    有一家咖啡廳甚至直接對我說“用微信支付更優惠一點”,相當於在說“你難道就不能給我用微信付款嗎”。

    我說沒關係,就這樣吧。

    我去感受這個購物過程,我會有一種小時候拿一元錢硬幣去買東西,然後商店對我搖頭說“我這裏不收硬幣”的感覺。

    我會有一種失落感,好像自己的行為很low,感覺自己被淘汰了一樣。

    是的,被淘汰。

    趨勢是什麽?

    別想太複雜,趨勢簡簡單單就可以理解為“新陳代謝”,不過它不是指的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而是指某一個行業、某一個領域乃至於社會、全人類的新陳代謝。

    中國是新陳代謝很快的國家,每每過個三五年就覺得大環境不一樣了。我看過一份資料,我不確定它是不是對的,但我相信它是對的,這份資料裏顯示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兩年。

    你可以理解為,你當下正在做的事業如果你不去圖謀發展,那麽兩年不到你就得清算資產、解散團隊,宣告破產。

    這是一種殘酷的美,我不說它殘酷在哪裏,我隻說它美在哪裏。

    美就美在,新的趨勢誕生了。

    中國的商業領袖之一馬雲曾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一個卓越的領袖每一次開會的時候都會向員工傳達一個明顯的信號——再不努力(創新)我們就要死了。這話說得很實在,一個合格的領袖能預見死亡,並且引領團隊逃離死亡,這也是每一個領袖所具備的一個基本能力。

    一年前吧,我在第一家公司一個品牌運營部門裏當領導,我就每天被這種感覺困擾著。我能清晰的感覺到我帶的十來個人的團隊很快就要死掉了,更可怕的事情是我能親自帶團隊的時間並不多,我自己有大量的事務性和學術性的工作。

    一直到了半年前,我26歲生日那一天,1月5號,我寫了一句很感慨的話“我這輩子感覺最困難的事情是活進別人心裏,感覺最痛苦的是在別人心裏死去”,這句話不僅僅是在說我的人生,而且是在闡述我對品牌的理解。品牌運營最難的,是活進別人心裏;品牌運營最痛苦的,是在別人心裏死去。

    最終,我選擇了從崗位上離開。這個決定是在2016年1月5日下的,用了一年時間,到了2017年1月5日把我團隊的人能力帶出來,原定8月合同期到期自動離職,在領導的許可下提前到了6月份正式離開。團隊剛交到我手上的時候是個爛攤子,我把團隊交出去的時候是一個草班子,至少在這點上我無愧本心。

    現在回過頭我去反思自己當年帶團隊的經曆,我開始明白當初為什麽我會抑鬱、會痛苦、會絕望,源於我看見了團隊的死亡,但看不見團隊的活路。一個看不見團隊活路的人無論如何都不適合做領導,簡單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掙不到錢的領導就是狗屁領導”,這句話是我當了領導以後說的最多的、自嘲的一句話。我把錢看得很重,不是因為我愛錢,而是大家就指望這個東西生存、生活,掙不到錢帶什麽團隊,我要為團隊裏每一個人負責任,負不了就滾蛋,如果沒有這種覺悟,就更不合適做領導。

    言歸正傳,我們知道了趨勢是一種新陳代謝,而立足於企業自身的發展,同樣新陳代謝。在整個社會的大環境裏,這種新陳代謝叫做“趨勢”,而精準到一個企業、機構裏,這種新陳代謝叫做“發展”。

    企業發展的重點在於產品或者模式如何轉型成為未來趨勢裏麵的“新產品”“新模式”。

    每一個企業發展客觀存在這樣的關隘,這就看企業領袖對自身所從事的這個行業的理解、定位,能不能預見將來。

    2017年12月23日

    鄭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