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女俠

字數:3470   加入書籤

A+A-




    黑暗中,張氏隱約看見玉姝秀眉微蹙,“我也拿不定主意啊。原想做件好事,倒成了孽障。”她始終想不通幺妹的恨從何而來。

    張氏輕歎,“畫眉說幺妹還拿著木棒去的西廂,估摸著是用來打殺阿豹的。那天我瞧著她看阿豹的眼神就不善,沒想到她真動了惡念。”她很難相信十歲的孩子能這般狠毒,頓了頓又道:“或許,她太想給池昊報仇了吧!”

    幺妹那點小心思,玉姝不多不少也看出些端倪。所以出門時才故意跟琥珀、茯苓一唱一和,把阿豹單獨在家的風兒吹出去。目的就是引幺妹上鉤。

    可她真上了鉤,玉姝心裏又不痛快。歎口氣,從被窩裏伸出胳膊把阿豹撈進來,阿豹也不掙紮,就勢躺倒在玉姝臂彎,乖順的打起了呼嚕。

    玉姝下頜貼上阿豹小腦袋,絨絨暖暖的,喃喃道:“幺妹小小年紀心毒至此,絕不能留下她。”

    這一點,張氏頗為認同,“就是,長大了真就了不得了。她跟池昊,真不像是一個娘生的。”

    “可是,就這麽把他倆推出去也不太妥當。”玉姝真是左右為難。

    “玉兒,並非人人都能做到知恩圖報。就像幺妹對你,不但沒有報恩的心,反而生出仇怨。所以你就得學會施恩莫忘報才行啊!”

    玉姝默默點頭,“阿娘,我記下了。”

    “你也不要因為幺妹就再不做善事。這世上,總是好人多。俗話說,嗑瓜子兒還能嗑出個臭蟲呢!幺妹就是那臭蟲,不過,大多數都是好瓜子仁兒!你也不能偶爾出個臭蟲就不嗑瓜子了,是不?”

    玉姝噗嗤一聲樂了,“阿娘,你知道的俗話都挺可樂的。”

    張氏故意逗玉姝開心,目的達到了,也跟著笑起來。

    玉姝順著阿豹脖頸上的軟毛,悠悠問道:“阿娘,那當年你是受了父親的恩惠,所以才照顧我這麽多年的?”

    提及此事,張氏微微動容。

    “是啊,阿娘受了王爺很大的恩惠,所以甘願以此為報,當年啊……”

    遙想當年舊事,仿若隔世。

    張氏自幼喪母,阿爹沒有續弦,孤身一人拉拔她兄妹倆長大。要說起來,張氏這一生遇到最離奇的人和事,就是與她師父,江湖人稱淩波仙子淩美姑的師徒緣分。

    張氏八歲那年,淩美姑路經永年縣。行至張家門口,向年幼的張氏討了碗水喝。

    因這碗水,淩美姑相中了張氏,想收她做徒弟。

    張氏的父親是永年縣縣衙的門吏,日子過得波瀾不驚,從沒想過,會有一位女俠來跟他說,要把他的女兒帶走,傳授武藝。

    才八歲的張氏,懵懵懂懂。女俠二字於她來說,高深莫測,卻又異常期待。她也想成為茶樓歌女口中仗劍走天涯,快意恩仇的江湖兒女。

    對張父來說,女兒要是拜淩美姑為師,那麽嫁人生子,循規蹈矩的日子就離她遠去了。

    可是,女孩子也不一定非得循規蹈矩,相夫教子了此餘生。平淡安穩卻也了無生趣。於是,張父做主為女兒選擇了多姿多彩的江湖路。

    對外人一律說,張氏去姨母家暫居。旁人也沒起疑,畢竟家中兩個大男人,張氏再大些也有諸多不便。

    如此,張氏跟隨淩美姑苦練武藝。

    再後來,在江湖上闖蕩出名號的張氏,與陸峰相識,二人定下婚約,隻等擇日嫁娶。

    就在此時,淩美姑身受重傷,須得千年雪參做藥引,才能救命。

    張氏打探之下,得知東穀秦王府裏藏有一支,便偷上門去。

    結果可想而知,被逮個正著。秦王得知張氏用來救師父性命,便用這支參做契,換張氏十五年光陰。

    為救師父,張氏毀了婚約,就此遠離江湖。帶著玉姝隱姓埋名,悉心撫育她長大。

    玉姝原以為張氏與陸峰是舊情人,沒想到是先定未娶。為了謝玉姝,有情人難成眷屬,蹉跎十二年……

    說到此處,張氏自嘲一笑,“啊,阿娘行走江湖時,沒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唯有玉兒,是我此生最大的驕傲!”

    玉姝眼眶一熱,把手伸到張氏被窩裏,緊緊攥住,除了感激感動感恩,她還能說什麽呢。阿娘就是這般重情重義重承諾的女俠!

    玉姝暗自打定主意,一定要盡快讓阿娘與陸峰重續前緣。

    這一夜,玉姝睡的極不踏實。攪得張氏也沒睡好,清早起來,她倆都是眼底青黑。阿豹神清氣爽的吃完魚粥躺床上洗了一會臉,接著睡回籠覺。

    多添了三個人,兩進小院顯得狹小,可也更加熱鬧有生氣。

    一餐早飯用下來,就看出茯苓與金釧銀釧的差距。果然經王妃調教的婢女就是不同,有條不紊的布菜之餘,還能照顧到玉姝右手不便。就連張氏都對她倆讚不絕口。茯苓嘴上不說,心裏是佩服的,在一旁邊看邊學。

    用罷飯,玉姝把蓮童叫來問話。

    過了這個年,蓮童就十一歲了。玉姝不想讓他跑腿傳話過一輩子,男孩子還是多學點本事傍身才好。

    玉姝想了想,問他:“蓮童,你想不想讀書認字?”

    蓮童眸光突的一亮,難以置信的瞪大眼看看立在旁側的銀釧,再看看玉姝,“小娘子,我也能讀書?”

    “有何不可呢!”

    金釧、茯苓向蓮童投去豔羨的目光,都明白小娘子這是要抬舉蓮童呢。

    玉姝微微一笑,對另外三人道:“金釧銀釧前後差了兩個月,都十四。茯苓十三了,都不小了。你們三個也該學些本事。再過兩年,回到王府時,你們幾個都能獨當一麵才好。”

    四人神情一肅,心知小娘子這是在為將來籌謀。現而今,小娘子身邊可用的人太少。他們最好能以一當十,才能助小娘子一臂之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