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藏鉤
字數:4162 加入書籤
護僮侲子中間,夾雜很多赤腳塗麵扮作瘦鬼的男童,瘦鬼們不斷被手執桃弧棘矢的侲子射中,哀嚎連連,抱頭鼠竄。引得坊中百姓發出一陣高過一陣的歡呼。
如此,驚擾小兒的鬼魔就被驅散幹淨,在新一年中,再不能為禍人間。
鼓笛人聲漸漸遠去,頑皮的小童三三兩兩蹲在地上撿棘矢,攢夠一小把牢牢攥在手裏,寶貝的了不得。
看罷驅儺,坊中百姓便回到家中,開始準備晚上守歲的應用之物。
冬日裏,天黑的早,忙碌一陣就到了掌燈時分。
謝府中也是如火如荼的各自忙碌著。
桂哲將火油澆在庭院中高高堆壘的柴禾上,慈曄和秋曇合力搬出五六張四足床團團圍在柴禾四周,再在四足床上擺好矮幾。
金釧銀釧端著的托盤裏有膠牙餳,五辛盤以及色澤豔麗的假花果並著屠蘇酒。
屠蘇酒亦稱八神散,是將八位藥材浸在酒中而成。除夕守歲必不能缺少,可起到辟疫氣,不染溫病及傷寒的效用。
待一切準備停當,坊中有些人家院裏已經燃起庭燎,笑語歡聲隨風傳來。
大喜從爐灶裏取出一根燒的正旺的木柴,丟到澆了火油的柴禾上,火苗噗的一下,熊熊燃起。
謝府庭燎紅火旺盛,預示來年年景興隆。
花醫女玉姝在四足床上對麵而坐,火光將她倆麵龐映的紅彤彤,輝煌火焰在二人眼底跳躍升騰。
“誒?這膠牙餳好吃!”花醫女嘴裏嚼著一半,手裏拈著一半,不等全部咽下,便迫不及待的讚道。看來,百裏極家的膠牙餳深受花醫女喜愛。
“哦,是百裏極送來的,說是從道姑那兒得的方子,還是秘製呢。”玉姝邊給阿豹撓癢癢,邊含笑說著。因她受不得凍,四足床上鋪著厚厚的羊毛氈,身上裹著羊皮毯,腳下還放著湯婆子取暖。
“此物香甜,卻不宜多用。”身為醫者,花醫女總不忘提醒玉姝何物有益,何物有害。
玉姝對她所說忌諱之類,都能遵從,是以,花醫女也願意與她多絮叨幾句。
相處日久,玉姝摸清花醫女好惡,同她有不少話聊。
其實,花醫女很是健談,不過,她所說幾乎都與藥材、攝生有關,尋常人便覺得她言語高深難懂。
雖說玉姝尋著規律,與花醫女閑談,有時也接不上話,但她知道靜心聆聽,待花醫女言罷,再另起一個話題接著講。
“屠蘇酒啊,是用大黃、蜀椒、桔梗、桂心、防風各半兩……”正如此時花醫女從膠牙餳說到屠蘇酒,讓玉姝也長了很多見識。
阿豹被火烘一烘,困得眼皮子直打架,再加上花醫女在側跟念經似得叨咕個沒完,也讓它更加難忍瞌睡,腦袋一歪,睡了過去。
玉姝熟練的剝著瓜子仁兒,剝一個一吃一個,聚精會神聽花醫女講解明白如何釀製屠蘇酒。花醫女說罷酒水,不無惆悵的又再說道:“待你阿娘嫁去振威鏢局,咱們府中就更加清冷了。”
張氏頗具江湖兒女的豪俠之氣,說話幹脆,辦事爽利。花醫女與張氏相處倍感暢意,所以她也不願與張氏這麽快分別。
玉姝撇下剝了一半的瓜子,憂傷道:“是啊,清冷亦無趣。”
除夕守歲,不該說這些,玉姝便把話鋒一轉,與花醫女絮絮說起百裏極的養的狼犬也叫
阿豹,又說起狼犬阿豹與小貓阿豹在鏢局門口為小布耗子打架的趣事。
花醫女聽後忍俊不禁。
茯苓等人做好手中活計,便圍坐在四足床上守歲,氣氛融洽,歡樂和睦。
這是他們遠離東穀在南齊過的第一個年。大喜所做菜式多是他們熟悉的東穀味道。各人吃著喝著,愈發想念遠在東穀的家人。可今日除夕,為討個好意頭,就算心裏記掛,麵上還是得笑著,才夠喜慶。
過不多時,天黑透了,張氏回來了。
她顧不得解下蓮蓬衣,一屁股坐到四足床上,連灌了兩三盞溫水,這才長舒一口氣,說道:“哎呀,累死我了!”
花醫女忙接道:“正月裏不興說這些不吉利的話!”
過了今晚可不就是正月了。
張氏聞言失色,手指掩住嘴角,懊惱不已,“哎喲,忘了,忘了!”
大家被她逗得哄堂大笑,玉姝也淺淺笑了。
張氏口中說著,“百無禁忌,百無禁忌”雙腿一揚,蹬掉鞋子,兩腳擱在湯婆子上,眉開眼笑的講述宮中驅儺的盛況。
“那護僮侲子足足有一千幾百。瞧那陣勢,真夠隆重……”
茯苓和金釧銀釧被她所言吸引過來,圍坐在玉姝周遭,興味盎然的聽著。
慈曄和秋曇那邊玩起了藏鉤。不論在南齊或是東穀都是備受推崇的小娛樂。人員分做兩隊,一隊人偷偷將一枚小鉤攥在其中一人的一隻手裏,由對方猜小鉤在哪人的哪知手裏,猜中為勝。
慈曄大喜一隊,桂哲蓮童一隊,秋曇做了飛鳥,暫且歸附在慈曄隊中。
兩隊猜了三四會合,桂哲這隊大獲全勝。秋曇連說他心是向著桂哲的,下一輪就投到桂哲隊裏。他們幾個說笑喧嘩,就為了能夠多些年味兒,也好叫玉姝開懷。
謝府中人丁不旺,可熱鬧蕃昌不能比別家有絲毫遜色。
與謝府相比,豐山村的農家小院裏,因為驟然聽聞趙矜死訊而愁雲慘淡。
就連院中高高的庭燎,都是在勉為其難的燃著。
每年除夕這日,大郎都會把家眷送到容氏家中回避,待宮裏人離開,再接他們回家過年。
今年,容氏正在坐月子,受不得風,她就與小娃留下,另兩名子女隨同二郎、三郎的妻子去到容氏家。
二郎妻子赫氏與三郎妻子史氏與容氏一樣,都是看中二郎、三郎的德行與才情與之結為夫妻。妯娌三人相處融洽的好像姐妹,互相幫扶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從不讓夫君為家中事務勞心。
大郎這邊廂穩住心神,才去到嶽丈家裏,把二位弟妹以及子侄兒女們接回。
赫氏與史氏一到家,就覺察出二郎、三郎不大對勁兒。她二人把孩子們安頓好就去問容氏。
終歸容氏是長嫂,妯娌三人但凡有事,都要容氏拿主意。
家裏出了這等大事,就算她們不問,容氏也要與她們交代清楚。當下就把趙矜身故的消息,說給她倆知曉。
赫氏與史氏聽了亦是悲傷不已。
這個年,於趙家三兄弟,是道難過的坎兒。
遙想他們來在豐山村時,還是不諳世事的少年郎,一忽兒,他們就都娶妻生子,成了家中妻兒的主心骨。
(. =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