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枕頭大戰
字數:2965 加入書籤
獲得倫敦街頭表演比賽的勝利的劉平洋,梅豔芬天後,國民妖精李曉利和會計趙麗英的隊伍享用了《花兒與少年》導演組提供的豪華午餐,失敗的周亦凡,音樂女王林一蓮,天後王飛和導遊秦夢瑩的隊伍得到了《花兒與少年》導演組提供的懲罰食物,非常難喝的終合性混合飲料,裏麵居然還有芥末和辣椒的混合飲料,讓周亦凡,林一蓮,王飛和秦夢瑩都是非常痛苦的喝了,不過大家喝了一點都立即跑到洗手間吐掉了,真的是不能完全喝下的,混合飲料的味道實在是太難讓人接受了。
更加讓他們感到生氣的就是劉平洋,梅豔芬,李曉利和趙麗英還在他們麵前顯擺他們獲得的豪華午餐。這也同時激發了周亦凡,林一蓮,王飛和秦夢瑩他們的鬥誌,他們決定在下午的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枕頭大戰中報仇,好好教訓一下現在得意洋洋的劉平洋,梅豔芬天後,李曉利和趙麗英他們。
國際枕頭大戰日起源於網絡快閃文化,它當時由“快閃族”通過互聯網創立。快閃族是一種通過互聯網組織起來的群體。他們可能相互熟悉也可能一無所知,隻是在指定時間、指定地點聚集在一起,然後同一時刻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古怪行為,接著幾分鍾後又迅速分散。枕頭大戰是的緩解工作和生活壓力的減壓聚會方式。枕頭大戰組織目前較為流行的是通過網絡招集陌生人,每個人帶著自己的枕頭在固定時間和地點集合。將枕頭撕開一個小開口互相擊打,將枕芯全部散光時截止。
枕頭大戰是在歐美非常流行的一項活動,其創立的目的在於讓都市裏的人們不要每天坐在電視機或者電腦前,而是到城市中心與其他人接觸,也為平日緊張忙碌的人們提供發泄渠道。如今枕頭大戰成為都市人緩解緊張生活節奏和釋放壓力的一種有趣發泄方式。水藍星的倫敦特拉法加廣場剛在每年的十月份舉行枕頭大戰,這也是很多旅客來倫敦必須參加一項活動。
雖然花少團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枕頭大戰被攻擊得很慘,但是他們全部都玩得很開心,在之後進行的劉平洋,梅豔芬,李曉利和趙麗英組成的隊伍對戰周亦凡,林一蓮,王飛和秦夢瑩他們的隊伍時,由於周亦凡和劉平洋這對情侶不好意思向對方下手,所以比賽的勝負就成為了四大天後和兩大影後之間的戰爭了,最終林一蓮和秦夢瑩都戰勝了對手,雖然王飛輸了一場,但是最終還是周亦凡,林一蓮,王飛和秦夢瑩他們的隊伍成為了枕頭大戰的獲勝者,他們享用了《花兒與少年》導演組提供的豪華晚餐,而失敗的劉平洋,梅豔芬,李曉利和趙麗英的隊伍得到了《花兒與少年》導演組提供的懲罰食物,就是英國的傳統食物黑布丁。
黑布丁三個字可不是黑色的甜點,像是咖啡布丁或巧克力布丁之類的,但一看到黑布丁的樣子,也許有些人就會望而生畏、聞之色變了,但它卻是不折不扣的英國美食。據說是13世紀一位叫boudin的廚師發明的。初看外觀,黑布丁是一個黑漆漆的圓形食物,感覺黑到發亮,表麵則呈現點綴著淺色塊狀的東西,有點讓人不敢領教。而吃起來的時候,發現口味帶點鹹味和血腥味,和以往我們吃的布丁大相徑庭。黑布丁其實並非布丁,黑布丁主要原料是動物的血,像是牛、羊或豬的血為底,然後加入絞碎的內髒、肉、豬油和穀麥、洋蔥、黑胡椒等製作而成。
對於英國的傳統食物黑布丁隻有劉平洋才能麵不改色的吃得津津有味,其他三位女士梅豔芬,李曉利和趙麗英都快要絕望了,她們三位女士看到這麽惡心的食物,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嚐試了一小口,結果她們都到洗手間吐了出來,還好這個節目《花兒與少年》的導演組,還算旨比較通情理的,隻要她們嚐試過後就算他們過關了。《花兒與少年》的導演組想要的效果就是她們嚐試的表情,而不是要她們真正的吃下去,這一點周亦凡之前都已經交代清楚了,《花兒與少年》的導演組也執行得非常好。
花少團到倫敦的第五天,花少團終於告別了他們討厭的倫敦小房間,轉戰到了英國的劍橋。雖然花少團在趕火車的時候遇到了一些緊急的狀況,但是他們還是順利的來到了劍橋,這次的他們的房間比起倫敦可是要好太多了。不但寬敞明亮而且環境優美,花少團的成員們都很滿意,這也讓導遊秦夢瑩挽回了一些顏麵,大家滿意秦夢瑩也是非常的興奮。
劍橋是音譯與意譯合成的地名。就是劍河之橋的意思。這裏確有一條劍河,在市內兜了一個弧形大圈向東北流去。河上修建了許多橋梁,所以把這個城市命名為劍橋。劍橋是英國劍橋郡首府,劍橋大學所在地,早在兩千年前,羅馬人就曾在這個距倫敦約90公裏的地方安營紮寨,屯兵駐軍。雖然如此,在漫長的歲月裏,劍橋隻是個鄉間集鎮而已。直到劍橋大學成立後,這個城鎮的名字才漸為人所知,今天它是座9.2萬人口的城市。劍橋市位於倫敦北。地處平原,劍河從城市西門經市區流向東北,注入烏斯河。從13世紀末創辦劍橋大學的第一所學院彼得學院起,劍橋作為一座大學城存在至今。劍橋環境幽美,綠草如茵,著名的有“耶穌“草坪、“馬克斯“草坪、“綿羊“草坪等宛如絨氈鋪地。一進劍橋市,一座紀念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劍橋學生的青銅像迎麵矗立。
劍橋大學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的研究型書院聯邦製大學,是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學之一。劍橋大學為英語世界中曆史第二悠久的大學,是英語世界裏成立的第二所大學,也是世界上現存第四古老的大學。劍橋大學由31所獨立自治書院及6所學術學院組成。雖大學本身為公立性質,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書院則屬私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框架、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工作有別於負責教研的大學中央。目前有三十一所學院,以及150所學院等研究機構。劍橋大學在學術方麵始終是世界領先的大學之一。其中聖凱瑟琳學院,麥格達倫學院,聖約翰學院,彼得學院,三一學院,皇後學院和國王學院是劍橋大學內最有名的學院。
劍橋每學年有3個學期,每學期隻有短短的8周。第一學期從10月初到12月初,接著一個多月的聖誕假期;第二學期從1月中旬到3月中旬,然後是複活節假期;第三學期從4月中旬到6月中旬,主要是在圖書館複習,以及考試,之後就是長達3個多月的暑假。劍橋真正上課的時間也就前兩個學期,區區4個月,可謂全英最短。劍橋的老師自視甚高,把學生亦看得很高。他們認為,既然這個學生進入了劍橋大學,他就具備了在這個領域進行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在這樣的課堂裏,學生被鼓勵,也被鞭策,把書本上的知識消化並發展成自己的觀點,以回應老師拋出的開放式問題。不用舉手,不用起立,任何時候都可以打斷老師,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哪怕是謬論,也會受到讚許。這種授課環境,對於會讀書、會思考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學術的天堂;而對於讀死書、不動腦子的學生來說,也許比地獄還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