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製造新聞

字數:4010   加入書籤

A+A-




    寬敞的馬路,馬上被看客們擠滿。

    一個穿反光背心的警察,指著電動車司機,一臉臉哭笑不得,“我說各位啊,你們7個人可是正兒八經的千斤啊!小小的電動車,能承受那麽大的重量?”

    前兩年的春晚,五個大胖子組成了“千斤樂隊”,讓千金成了調侃次。

    司機笑嘻嘻的掏出香煙,“警官,抽一根。這小破車還不賴,我們已經跑了5公裏,速度能到20邁!”

    警察拍掉遞眼的手,勃然大怒,“老實點,別給我嬉皮笑臉。你們違反交通規則,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啊?”

    司機不服氣,開始胡攪蠻纏,“我們七個人,超過了1200斤,不止1000斤!可以侮辱我們的智商,不能侮辱我們的體重!”

    兩人開始爭辯了二十分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完全是雞同鴨講。

    一個穩重的警察走過來,小聲提醒,“有人打了爆料電話,生活頻道的記者來了。那司機是個二貨,腦子不清楚,別和他吵,小心被曝光。”

    說完話,也有點好笑,“林子大了,真是什麽鳥都有!”

    司機是人來瘋性格,看到人圍過來,還有生活頻道的記者,吐沫紛飛,“我剛買的暢行電動車,就想試試最大能載幾個人。最後一試,好嘛,7個人妥妥滴……”

    年輕交警忍無可忍,打斷了對方的吹噓,“交通法規定:摩托車隻能載一個12歲以下兒童,電動車和摩托車相同。你知法犯法,罰款也是妥妥滴!”

    交警的這句話犯了眾怒,被圍觀群眾們群起而攻之。

    司機眼睛一轉,指著周圍,“警察同誌,咱們可不能選擇性執法啊!那麽車子都載人,不能隻逮我一個。”

    年紀稍大的警察,忍無可忍,“你哪裏那麽多廢話?罰你是因為嚴重超載,別亂甩鍋。”

    對著周圍揮揮手,提高聲音,“大家夥散了吧!該買菜的去買菜,接孩子的去接孩子,別耽誤了時間,發生家庭糾紛呀。”

    司機的小算盤落了空,狠狠地踢著車子,大聲抱怨,“讓你那麽皮實,害老子要去吃免費的白麵饅頭。老子不好過,也讓你不好過,馬上丟你進河裏。”

    記者馬上跟進,繼續采訪車主和警察,腹稿已經打好。

    晚飯前的社會新聞,出現了啼笑皆非的一幕,一輛電瓶車載7人,風馳電掣的在路上行走。給了電動車幾個大大的特寫,尤其“暢行”兩個字,更是醒目。

    當天的晚報、次日的早報,大篇幅的介紹了電動車情況,當成了一篇奇葩新聞。

    ……

    次日早會上,陶紅姍姍來遲,未語先笑,“我們辦公室的人員,兵分三路,把市麵上的報紙都買到。3家晚報,7家早報,對昨天的新聞做了報道,其中4家配了圖片。”

    話音落下,會議室裏響起熱烈的討論聲,分成涇渭分明的兩派。

    王大陸皺眉,“孫總,大力鼓吹作奸犯科的事情,影響不太好。企業不但要創造經濟價值,也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功能……”

    倪建軍點點頭,“違法犯罪的事情,咱們不能幹!”

    胡大海撇撇嘴,站了起來,做指點江山狀,“現在是什麽時代?眼球經濟時代!沒有抓住眼球的爆點,意味著沒人能記憶。腦白金,恒源祥的廣告,又有什麽。”

    對著陶紅拱拱手,“陶經理,麻煩把今天的報紙,買上幾十、上百分。咱們業務員下去的時候,人手一張。那些有意向的合作商,也多發幾份。一份報道,省卻我們太多口水,成功率至少提高一半!”

    陶紅笑著點點頭,對“異想天開”的孫不器佩服不已,也對工廠平添幾分信心。

    孫不器任由下麵爭論,等快結束的時候,做總結發言,

    “大家太樂觀!每天的突發新聞那麽多。沒有持續的熱點,很難繼續維持熱度,馬上被民眾忘記。陶經理,你打點好記者、報社,多發幾篇類似的軟文。胡經理,你們不能坐等事件發酵,要主動出擊。比如寫幾篇內幕新聞,詳細介紹咱們電動車,說明為什麽那麽給力。另外,在其它城市,也要策劃相應的新聞,重點突出咱們電動車的各項優勢,質量杠杠滴。”

    胡大海拍著胸脯保證,“放心吧,孫總!我們比著葫蘆畫瓢,提前做好準備,保證效果高於這次。”

    孫不器點點頭,“也不要做得太刻意,要注意投放時間。新聞要有持續性,維持品牌長時間曝光。”

    倪建軍臉色陰沉,小聲抱怨,“孫總,這不太好吧……”

    陶紅橫了一眼,“按部就班,一板一眼的發展。別人吃肉,你頂多喝湯。孫總略施小計,改變了咱們被動局麵,你要多學學。”

    孫不器搖搖頭,“這些都是歪門邪道,重視質量、研發,才是企業的王道;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是企業的長久之道。”

    現在的暢行電動車廠,和後世聯想、中興、小米一樣,都是組裝廠,本身不生產任何配件,也沒有拿出手的技術優勢。唯一的優勢就是專業的管理團隊,再加上後世的產業鏈思維,保證質量、產量穩定。

    高薪從富士康挖來供應鏈管理人才,正熟悉電動車的生產流程,編製相關文件,把各配件廠納入供應鏈體係後,才是工廠產量迸發的時候。

    ……

    李小平出生於江南小鎮,學習成績不錯,主動報考中專。

    可惜他沒趕上好時候,中專畢業後,國家不再包分配,白讀了兩年書。

    正在此時,在電視上看到藍翔的招生廣告,馬上收拾行李,學了一年的汽修班。

    學完後,技校包分配,做了一個修車廠的最底層學徒。

    幹了一年,對工作環境極端不滿。說好的穿白大褂的藍領修複師,其實比乞丐還不如。

    整天躺在布滿油汙的水泥地上修車,身上的機油味永遠洗不清,指甲裏總是藏著黑色汙跡,連續談了兩個女朋友,都因此分手。

    春節過後,他痛定思痛,辭掉了修車廠工作,返回江南的家鄉,準備找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兩個月也沒有找到,隻好委身於縣城的電動車銷售點。

    三月底的一天,正迷迷糊糊中,一對年輕男女找上門。

    兩人和老板談論了半天,也沒有達成合作意見。雙方約定好時間,下次繼續談,可惜大多都是場麵話。

    李小平在旁邊侍候茶水,看到離去的兩人,忽然有了新主意。

    他隨便找了個借口,不顧老板扣工資的威脅,匆匆忙忙離去。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