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劉備奸計奪徐州

字數:3256   加入書籤

A+A-




    穿越男馬超正密切關注著劉備是否能拿下徐州;而小沛的劉備也確實正謀劃著爭奪徐州。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正因為劉備的出身根正苗紅,所以這點被劉備大大加以利用,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並借此籠絡了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早年顛沛流離,備嚐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而此時正是劉備的人生轉折點,謀取徐州的千載良機。這個機會來自於陶謙和麋竺:

    陶謙早年被朝廷任為徐州刺史,擊破徐州黃巾,並推行屯田,恢複生產。爾後聽從王朗、趙昱建議遣使進京朝貢,獲拜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然而很多徐州當地的世家豪族對陶謙的統治並不滿意,認為陶謙親信曹豹等小人,對很多名士置之不理。典型的如趙昱,他是徐州的名士,卻因為正直而不得重用。再比如,陳家是當地有名的世家,但在陶謙手下,陳登隻是個管理農業的官,並沒有被重用。陶謙以軍事起家,手上握有來自家鄉的丹陽精兵,武力足夠震懾本地的豪強世家。所以縱有不滿,這些豪族也無可奈何。

    然而矛盾積累越久,也就越容易爆發,麋竺就是其中的一個關鍵人物,麋竺原為徐州富商,後被徐州牧陶謙辟為別駕從事,但其骨子裏仍然代表著徐州本土世家豪族的利益。

    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因陶謙部下張闓貪圖曹嵩(曹操的父親)資產而將曹嵩殺害,從而引得曹操大怒,以替父報仇為由,起兵討伐陶謙,陶謙麵對兵臨徐州城下的曹操大軍,自知難以抵敵,便采納別駕從事糜竺的建議,請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來相救。孔融請劉備同去救陶謙。劉備遂欣然帶領關羽、張飛和數千人馬奔赴徐州。

    就這樣劉備和麋竺結識了,二人相見恨晚,各種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均有類同,於是二人引為知己;這時劉備此前苦苦塑造的寬厚仁慈、仁義忠貞的漢室宗親形象起到了作用,麋竺願意傾全族之財力助劉備成就大業。

    且說陶謙連場敗戰之下心灰意冷,心力交瘁,再加上陶謙本身年事已高,身體欠佳,很快陶謙就病倒了...

    陶謙膝下有兩子,一為陶商,一為陶應,均沒有領兵打戰的本領,也沒有當官從政的誌向,於是陶謙想將徐州的基業傳給親信曹豹。

    徐州的政治經濟中心是下邳,陶謙任命曹豹為下邳相,和許耽一起統領陶謙手下的丹陽士兵。

    陶謙一天天病重,眼看活不長久了,作為別駕從事(相當於近侍)的麋竺自然極為清楚,也特別著急。

    不得不說陶謙確實不擅長用人,且用人唯親,把兵權都交給了親信曹豹和許耽,但這二人武力尚湊合,智謀和政治上毫無可取之處!陶謙尚且守不住徐州,連遭敗戰,更別說曹豹和許耽。一旦陶謙將徐州牧之位傳讓給曹豹,麋竺估計徐州撐不了三個月就將滅亡,一旦徐州消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徐州的世家豪族也得跟著遭殃,這絕不是麋竺想要看到的。

    而在麋竺心中,無論是陶謙還是曹豹都遠遠比不上遠見卓識的雄主劉備,隻有跟著劉備幹,徐州才會有前途。

    於是一條計劃出現在麋竺的腦中。作為陶謙的近侍,隻有他最了解陶謙的病情,也隻有他清楚陶謙欲傳位給曹豹,陶謙膝下兩子皆豎子也,不足與謀,隻需要以利誘之,則陶謙死後的一切都是麋竺說了算。而曹豹和許耽統兵在外,並不知陶謙命不久矣,等他們反應過來,一切都木已成舟。

    想到這裏,麋竺乘坐馬車出了家門。

    冬天的夜晚來的很早,大街上漆黑一片,隻有少許的富戶家中透出一些昏暗的燈光。由於時間尚早,街燈尚未亮起,路上行人腳步匆匆,似在躲避著冬日的寒風,麋竺匆忙趕往劉備的住處。

    “玄德公,麋竺特來拜訪,有要事相商!”

    “子仲兄(即麋竺)快快請進,先喝杯熱茶暖暖,然後你我二人再促膝長談!”

    麋竺喝了口茶,暖了暖胃,說道:“竺觀玄德公乃當世之英雄也,他日必成大器!你我二人雖結識不久,但一見如故,今竺有些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子仲兄謬讚了,備今年已三十有四,怎奈一事無成,空有匡扶漢室之誌,卻報國無門,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更是缺兵少糧,身無長物,徒有雲長、翼德千夫之勇,卻無安身立命之所,談何成就大業!”

    “玄德公過謙了,公乃漢室宗親,有關羽、張飛等絕世猛將相助,如今更有一千載難逢之良機擺在玄德公麵前,得之,將解公燃眉之急,大業可圖,公意下如何?”

    “願聞其詳!”

    “以玄德公之見,徐州將來如何發展?”

    “你我將團結在恭祖兄(即陶謙)身邊,共拒曹賊!”

    “可是主公病在旦夕,恐命不久矣!”

    “此話當真?”

    “千真萬確,竺乃主公之別駕從事,消息自然準確無誤!而且此事隻有你我二人得知,暫無第三人知曉。”

    “那恭祖兄可安排好了後事?欲傳位何人?”

    “主公欲傳位於親信曹豹將軍!然曹豹乃一村野莽夫,安能扶徐州於亂世?若曹豹即徐州牧位,竺料徐州三月內必亡於曹操之手!”

    “那以子仲兄之見,現今該如何是好?”

    “玄德公,明人麵前,不說暗話,竺以為,以玄德公之才,當即徐州牧位,從此玄德公當如龍入深海,鳥飛天空,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當如此如此…!”事關重大,麋竺怕隔牆有耳,於是口附於劉備耳邊:“如此則事必成,事成之後,竺當傾全族之力,助玄德公成就大業!”

    劉備正想著如何安身立命,二人一拍即合,定下奸計,商量完細節,劉備說道:“子仲兄之大恩大德,備無以為報,備在此向天發誓,他日大業有成,子仲兄必成百官之首,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於是後世史書上出現了以下內容:公元195年12月,陶謙病重去世,去世之時,隻有兩個兒子和別駕從事麋竺在床前,陶謙給麋竺留下遺言:‘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將徐州托付給了劉備,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