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母子閑聊

字數:3031   加入書籤

A+A-




    王秀蘭這幾天跟著老公兒女在婆家住了兩天,也跟著大家一起去後山看了看二弟李雙墸種的油茶樹。雖然種下去的時間還短,但從油茶翠綠的樹葉可以看出來,這一小片油茶樹成活的幾率很大。

    在婆家過年這兩天,二弟李雙墸又向自己兩口子再借了兩千塊錢用作開春後買新苗木,這眼看婆家二弟一家日子將會過的越來越紅火,自己兩家哥哥和弟弟自然也不能忘。

    隻是自己和丈夫都是紡織工的職工,對於做生意並不在行,這事呀,還得靠自己的兒子。於是王秀蘭吃過午飯就把兒子李良喊了出來,兩人沿著村裏排水渠的堤壩邊走邊說。

    李良聽了媽媽的話,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於是說道:“媽媽,這個事情我還得琢磨琢磨,這兩天我和小叔討論了一下種植獼猴桃的事情,但是不知道外麵的行情怎麽樣,小叔答應我等他回學校就幫我打聽打聽,到時如果這個生意能做的話,我們就把舅舅們都帶上一起做。”

    根據李良上輩子模糊的記憶,紐西蘭人在本世紀初從華夏引進獼猴桃後,把它命名為“ki-wifruit”(奇異果)。紐西蘭人從40年代開始出現商業化獼猴桃栽培,獼猴桃開始大量供應紐西蘭國內市場。50年代開始進行獼猴桃出口貿易,並在70年代後迎來了出口貿易飛速增長時期。

    獼猴桃這個市場如果向上輩子一樣在國內發展培育的話,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在李良自己的印象中,國內最早的獼猴桃種植、消費市場就是在紐西蘭奇異果進入國內以後慢慢發展壯大的。

    而且這個市場一旦打開,那就不是一戶兩戶農民的種植量能夠滿足需求的,就算是整個禾k縣的山區農民都投入這個種植市場,都無法滿足國際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這從後世那麽多縣市將獼猴桃產業作為經濟農業主打品牌就能看得出來。

    聽了兒子李良的話,王秀蘭也知道這個事情是急不來的,她說道:“行,那這個事情就交給你了,你大舅和二舅在村裏都不容易,你帶著你小舅發了財,他們嘴裏雖然不說,但心裏多少會有點想法,你留意著能幫就幫吧!”

    “媽媽,你放心吧,我心裏有數!”李良說道。

    “嗯,但媽媽還有一個要求!”

    “什麽要求?”

    “不能耽誤你自己的學習!”

    “好!”

    幫助自己娘家哥哥弟弟再重要也比不上兒子的學習重要,這點王秀蘭認識的很清楚。要不是兒子李良去年這半年多一來在學習上的表現不錯,不但學習成績穩居年級第一,還編出了在整個學校推廣的學習法。否則王秀蘭是不會同意兒子李良去琢磨生意上的事情的。

    有時候在床上,王秀蘭還在和丈夫李雙柱商量,很擔心李良和王發根他們的春聯以及旺客來飯館生意。

    動亂年代剛剛過去,雖說報紙上高層領導人已經在推動改革開放,還設立了經濟特區;對待城市裏的待業青年也允許他們從事一些個體生意,放開了個體工商戶的注冊管理。

    但現在普遍存在的投機(和諧)倒把罪是這些人頭上始終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初中文化的王秀蘭雖然不懂這個名詞,但不妨礙她會這樣理解。

    在這年代一個人如果是把生意做的大了,又或者得罪人了,就總會有人用各種方法去整治你。李張兩家運氣算是很好的,李良碰巧救了禾k縣縣高官龍業民的女兒龍少雲,更重要的龍業民的治政思想比較開明,和上層的思想一致。對於李張兩家經營飯館、開發出租店鋪的事情,他指示相關管理部門盡快辦理了營業執照。也正是有了龍業民的背書,李張兩家的個體生意才進行的紅紅火火,沒有人來幹擾。

    當然,王秀蘭擔心的這些事情李良不太清楚,雖然他知道80年代的政策是一步三回頭。

    簡單談了一下這個事情,母子倆沿著排水渠的堤壩,沐浴著早春午後的驕陽,渾身暖洋洋的。

    “媽媽,這些地裏種的是不是油菜?”李良問道。

    小河堤兩岸是大片的田野,剛剛分田到戶幾個月,農民們很勤勞,不像後世那樣冬天的田野裏都是收割後的水稻殘根。現在雖然是正月裏,但田野依然是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大塊大塊的農田裏種植著綠油油的油菜。此時還沒有到油菜開花的季節,再過個把月天氣暖和了,就是油菜開花的季節,到時候的田野就會變成金燦燦的。

    “是呀,媽媽還沒上學的時候,冬天寒假在家經常下田,那時候你外婆家每年冬天都會在自留地裏種一些油菜自己榨油吃!”

    那時候還沒有分體到戶,田地都是大隊集體的,種植的油菜籽除了一部分要上交以外,分給每家每戶的菜油隻有一點點,根本不夠吃。勤勞的人們隻好利用自家的自留地來種植一些補充作物。隻有這些自留地裏麵產出的農副產品才真正算自己的。

    李良因著父母的關係,從小就沒有種過地。寒暑假來爺爺奶奶家和外婆家玩,也隻是跟著大人們後麵,在田野裏釣釣青蛙、釣釣魚,逮點螞蚱玩。

    和媽媽在野地裏轉了一圈回去,爸爸李雙柱和三個舅舅在屋前的空地上打牌。他們把中午吃飯的桌子從外婆房間裏麵搬了出來,曬著太陽打著牌。

    外婆則帶著兩個舅媽、小姨在廚房準備晚上的吃食,兩個表弟則貓在小舅的房間裏麵看電視。

    自從小舅媽年前回來的時候將這台彩電搬回村裏,她家就變成了村裏最熱鬧的地方,經常有人沒事就會過來瞅瞅,看看王家是不是開了電視。如果王家正看電視,他們就會厚著臉進來一起看。

    兩個表弟更是如此,每天吃完飯,隻要有時間,就會往奶奶和小叔這裏跑,這台在李良看來隻有14寸傻乎乎笨拙的彩電,在這個時代的人眼裏,無疑是最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