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籌劃(一)
字數:2881 加入書籤
猴子的遠房姑父姓鄒,名叫鄒光照,今年40來歲,老家在臨近贛省省會的封城市。他是50年代末的老高中生,高中畢業以後跟著在禾k縣務工的長輩進了縣建築公司。他很愛學習,平時鑽研技術的勁頭在單位上很少有人比得上,硬是把建築類大專的書都啃了一遍,在單位上技術過硬,才40多歲就評上了高級工程師。
隻是他的性格不太好,人很耿介,有時候看到建築公司的領導偷工減料他會主動說出來,慢慢的就不太受領導重視了,現在建築公司裏麵當一個小小的檔案室主任。
在單位上雖說評上了高工,工資比以前有所提高。但自己的性格自己知道,自己看不慣某些建築公司上麵領導在一些工程上的偷工減料、假公濟私的勾當,偶爾還會直言不諱。領導們雖然礙於自己的技術過硬,在一些關鍵項目上需要自己,但實際上自己已經變成了單位上的邊緣人,就一個小小的縣建築公司,需要自己這樣的人去做隻有一個編製的檔案室主任嗎?
領導調自己過去的時候,美名其曰這是重用自己,領導的口吻他至今依然清晰。‘單位的檔案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一些重要工程的檔案,需要自己這樣技術好又年富力強的青年幹部去把關。’
因此這兩年改革的春風不僅在南方沿海的城市吹響,還吹醒了鄒光照的夢想,催發他想幹一番事業的萌動。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李良後來才慢慢了解到的。
鄒光照首先說道:“我在建築公司幹了20多年,縣裏的一些大工程都是交給建築公司來做。這兩年一些來自鄉鎮小工程越來越多,建築公司忙得很,很多私人的蓋房業務都不接了。
如果我們投入到這一行,業務方麵是不用愁的,隻是初期的投入會比較大!”
鄒光照開門見山,沒有過多的寒暄,直截了當的說道。
王發根和張猛都沒有接觸過建築行業,他們倆有些茫然的看了一眼李良。張猛唯一一次和建築打交道還是上次水泥廠那邊的店鋪開發,不過那20間一層的磚瓦結構店鋪真的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工程了,沒有什麽含金量,當時找的師傅都是黃崗村周邊的一些懂泥水工手藝的農民。
李良問道:“鄒叔叔,具體需要哪些方麵的投入?”
鄒光照聞言,嫻熟的介紹道:“我們組建一支小型建築工程隊的話,大型機械暫時用不上,不過一些必要的小型設備投入是需要的。比如電焊機、鋼筋切斷機、鋼筋剪、鋼筋冷拉機、木鋸、水準儀、經緯儀、建築模板、竹腳手架、雙輪小推車、鐵鍬、抹泥刀等等,另外最好還需要有一輛小型載貨車或者農用車。
如果將來規模大了,到時候可能還需要塔吊、攪拌機、鋼筋彎曲機、鋼筋冷拉機、鋼筋調直機等。
現在剛起步,像鋼筋彎曲、調直我們可以自己手工製作替代設備。
另外一塊比較大的投入還是前期的資金墊付,比如人工、物資等,就像鋼筋、水泥這些緊缺物資,我和良仁在水泥廠、鋼鐵廠都有些關係,可以在便宜的時候我們多買點儲備,然後再按市價賣給客戶,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儲備物資也是為了加快我們的建築速度,如果每次都要等到客戶付款以後我們再去購買物料,浪費的時間、設備成本就太大了。
另外還有一塊就是技術人員和場地這一塊,技術人員方麵暫時我一個人就行,但如果以後規模擴大了,技術人員需要儲備一些,這一塊的投入會比較大;場地也少不了,我們必備的設備、人員辦公需要有這麽一塊場地。”
李良和其他人一樣,對於建築這一行都不熟,聽鄒光照介紹的頭頭是道,看得出來他對建築業務真的很精通。
看幾個人都沒說話,鄒光照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另外,我們做建築這一行,最重要的是質量、安全,我的想法是寧願少賺點,也要保證質量安全。”
長期在水泥廠工作的宋良仁很了解他這個遠房姑父的處境,他能夠從縣裏一個幾百人的大廠裏麵脫穎而出成了銷售科科長,人情練達占了很重要的因素。縣建築公司從解放以後開始,就幾乎承建了禾k縣大大小小的政府建設項目,一直以來都是水泥廠最重要的客戶之一。擔任水泥廠銷售科科長以後,宋良仁h縣建築公司這樣的大客戶接觸很多,與建築公司的領導混的比較熟,平時經常宴請建築公司的領導,過節過年常送節禮。
宋良仁幾次想出麵幫助鄒光照緩和一下他與建築公司領導們的關係,不過都被執拗的鄒光照拒絕了。
鄒光照覺得做建築,就應該將質量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築公司部分領導在工程裏麵偷工減料、將結餘的工程材料私下倒賣營利的行為他極為不齒。所以他拒絕了宋良仁的好意,一直呆在清水衙門般的檔案室。
“姑父,按你說的,我們前期大概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宋良仁問道。
改革開放這一兩年,宋良仁接觸了很多麻著膽子做生意悄悄富起來的一批人,這些人富裕起來以後的第一件事大多都是修房子。在可預見的未來裏,隻要上層的政策不再保守,宋良仁覺得建築行業應該會有很大前景,隻是要拉起一隻建築隊伍,不僅需要投入技術,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加上自己暫時也不舍得放棄好不容易攬到懷裏的銷售科長職務,所以宋良仁一直都在猶豫中。
這次自己的小舅子猴子牽頭將已經先富裕起來的王發根、李良舅甥倆以及旺客來一分店的張猛拉進來,這個事情倒是有些眉目。宋良仁在這之前已經找姑父鄒光照商討過多次,對於組織一直建築工程隊伍,需要多少資金和人員投入都有了些譜。
李良幾人也連連點頭,到底要投入多少資金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