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籌劃(二)

字數:3055   加入書籤

A+A-




    鄒光照從自己帶來的一個黑色的皮革手包拿出了一本筆記本。他翻開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寫著一些小字。

    “按我的估算,如果暫時不考慮物資和技術人才儲備,隻是將最基本的設備購置齊全的話,大概需要2萬塊錢。但小型載貨車或者農用車的預算不在內,新車實在太貴了;但如果沒有車的話,我們的設備轉運可能就不太方便。

    另外場地的話,我傾向是先租一塊場地。租場地成本比較小,但最好要有一個大院子可以存放設備,另外還需要有必要的行政人員辦公室。”

    鄒光照人長的又黑又瘦,人看起來貌不驚人,做的事卻很仔細、漂亮。

    “姑父,場地這個沒問題,我們水泥廠在西城郊有一塊土地,原來是打算蓋職工宿舍的。不過職工們都嫌那裏離廠裏太遠,上下班不方便,現在廠裏準備在廠子周邊另外買塊地。西城郊的地現在閑下來了,我和領導們說一說,租賃給我們應該沒有問題。

    另外車的事情,我是這樣想的。初期如果要用車,就由猴子或者我出麵幫你們臨時租用。如果業務量大,我們再考慮買一輛舊車。”

    宋良仁從陳春花手裏租用了兩間店麵,一間就是小舅子猴子開的水泥店,銷售水泥和河沙。另外一個是用自己老婆的名義開的汽車修理店,他花重金請了一名汽車修理工,這名汽修工剛滿60歲,80年從省柴油機廠退休後回到老家禾k縣養老,退休後閑著有點難受,在宋良仁的重金邀請下,發揮餘熱,做起了汽修工,還帶了幾個徒弟。

    手裏有一家汽車修理店,再加上自己還是水泥廠銷售科科長,宋良仁毫不懷疑自己隨時租到車的能力。

    聽了宋良仁的話,李良想了想,問道:“鄒叔叔,如果按宋科長的意思,先期投入3萬元夠不夠?”

    先期投入叁萬元的話,設備款占去兩萬,剩下的這一萬可以作為前期籌備資金。

    “不太夠!”鄒光照搖頭道,“主要是圓鋼和螺紋鋼這兩樣材料價格貴又經常缺貨。我們要利用計劃內指標,有貨的時候多備點貨,這樣在市場上買不到計劃外鋼材的客戶就會來找我們了!

    我想如果隻是想小打小鬧,賺點小錢的話,三萬塊是肯定夠的;但我們如果想進一步擴大規模,與縣建築公司去競爭的話,這點投入就不太夠。隻是不知道你們能不能接受這麽大的投資!”

    解放後,我們長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製度,在計劃經濟體製下,物資分配體製以行政區劃為界,以行政指令為手段,通過層層申請、層層分配,並在此基礎上有組織有限製地訂貨,價格完全由國家有關部門控製,結果是企業被管死,產品“多年一貫製”,物資和資金周轉緩慢,各種浪費嚴重。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外資的進入、私營經濟的發展,國家允許在完成計劃的前提下企業自銷部分產品,其價格由市場決定。這樣一來就出現了社會上某些物資緊缺,計劃外價格奇高,計劃外價格又相對較低。

    鄒光照說的意思就是利用這種機製,通過宋良仁或他自己的關係,盡量拿到計劃內指標的建材,再利用手裏有現成建材這一優勢,吸引客戶選擇自己的建築工程隊。

    李良深深的知道,隨著這種價格雙軌製的形成,眾多緊俏商品如水泥、鋼筋等建材就成了某些手中有權人牟利的工具,產生了倒爺這個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稱號。就像猴子,利用宋良仁低價從水泥廠獲取到的水泥,再高價賣給他人,兼帶著銷售自己的砂石,也是一枚小小的倒爺。

    改革開放30多年,這種利用手中權力賺錢的事情多著呢。

    比如後世某著名的地產大王,他在鵬城發現對麵港城的玉米價格達到7毛錢一斤,而當時北方的玉米是2毛錢一斤。傻子都知道隻要當時拉過去玉米都會掙錢,但是那會兒,全國實施計劃經濟下,這樣做就是會被抓起來判刑的。因此他跑去粵省海運局讓他們開辟北方航線,而且他手裏還沒錢,他就讓對方先發貨,自己半年之後再結清。通過這樣倒賣玉米,一下子就讓他賺了300萬元,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不過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李良晃晃腦袋,還是回到現實來。

    “鄒叔叔、宋科長!我們今天既然在這裏坐到一起談這個事情,就是看好這項事業的前景。你們再估算一下,看看前期投入多少資金比較合適?”接著李良又轉頭對小舅王發根、張猛說道,“小舅、猛哥,你們說呢?”

    王發根聽了李良的話,接過話頭:“是呀,鄒叔、宋科長,我們坐到這裏就是有誠意的,你們直接說吧,如果我們能夠接受咱們就合作;如果接受不了咱們也還是朋友嘛!”

    鄒光照和宋良仁聽了李良和王發根的話,又看了看還沒說話的張猛。

    張猛搖搖頭說道:“良子的話就是我的意思,你們直接說吧!”

    “行,那我就直接說了!”宋良仁接過話頭,他之前已經和姑父鄒光照深入的交流過,因此直接說道,“我和姑父的計劃是先期投入6萬元資金,占90%股份。剩下的10%的股份由我姑父直接按技術入股。至於這6萬元的資金怎麽出,我們現在可以商量。對了,你們知道什麽是股份製嗎?”

    宋良仁將自己和鄒光照事前商量好的方案拋了出來,又擔心王發根、李良和張猛三人不懂什麽是股份製,於是又問道。

    李張兩家合作的旺客來就是采用的股份製,後來李良、王發根與縣印刷廠合作成立掛靠在印刷廠的集體企業性質的銷售公司也是暗中采用的股份製。他們自然是都懂的。

    有人以為股份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其實不然。早在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在華夏第一次引入股份製。這種籌資方式,開闊了國人視野並促進了招商局的迅速壯大。此後十年間,中國的股份製企業增至20多家。到了民國時期,這種製度更是深入人心,隻是隨著解放後國家對私營經濟的改造,國營經濟模式全麵控製華夏,才讓後世的人們有了這樣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