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魔都和開埠

字數:4023   加入書籤

A+A-




    在諸天萬界的某一平行位麵,冬日陽光靜靜照著大地上的河流和城市,似乎一切都跟平常沒什麽不同的。

    就在這時候,城外某處河灘上出現一個藍色光點包裹的不明物體,接著光點消失,從裏麵跌跌撞撞跌出一個人形生物來。

    “該死的,這五色祭壇隻知道把人送到其他世界,卻不管這過程中會不會顛簸,用戶體驗太差,必須給個差評!”

    趙大貴落到地上滾了幾滾,覺得自己腦袋暈乎乎的,而且渾身難受,似乎剛被一輛三輪車撞了一下似的,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穿越綜合症了,不由咒罵了起來。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趙大貴覺得好了一些,才從地上站起來打量四周的景況。

    仔細一看,他的右側是一條數百米寬的河,他所在這一側的河邊倒很空曠,但對岸那邊卻密密麻麻停著數百數千艘船隻,從這裏看過去,似乎都是古色古香的中國古代木船。

    這些船上的水手們穿著相當襤褸的古代衣裳,結合他們中不少人身後都拖著長長的辮子,這個世界應該處於清朝時期。

    不過,這其中有一艘船異常高大,船舷浮出水麵五六米以上,幾乎兩層樓高,船體結構也跟其他船隻迥然不同,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應該是一艘西洋船。

    更重要的是,這艘帆船的船舷側邊安裝著巨大的圓輪,船身上還拓印著幾個碩大的英文字母,在河這邊都能看清楚,就是“MEDUSA”六個字母。

    “美杜莎,水母,哦,不對,這是麥都薩號的意思。

    這麽說來,這條河就是黃浦江,對麵那個縣城就是上海縣,那艘船就是上海的第一任英國領事喬治.巴富爾乘坐的麥都薩號。”

    趙大貴畢竟是做過一段撲街作家的男人,為寫書專門查詢過大量史料,此時此景立刻判斷出自己被送到哪裏。

    “這麽說來,這條河就是黃浦江,對麵那個城市就是魔都,就是不知道現在是開埠前還是開埠後。

    道光二十三年也就是西元1843年,魔都正式開埠,英國的駐上海領事喬治.巴富爾乘坐麥都薩後來到上海,與道台宮慕久商談一番後於11月17日起正式開埠。

    總之,現在至少是11月8日以後,這是可以確定的。

    不過,看這船隻停泊的位置,我現在是在浦東而不是浦西,這倒是件麻煩事情。

    誰都知道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我怎麽好不容易穿越了,都要到更屌絲的地方來?”

    趙大貴緊張地探查著周圍的情況,分析自己所處的環境,琢磨著自己應該跑到縣城裏求得食物和睡覺的地方好呢,還是應該就近找個漁村,借來衣衫,打聽點情報後再到對岸去。

    也就在這個時候,有一艘小船從北邊的吳淞入海口駛來,解決了趙大貴不知做什麽事的尷尬。

    原來,黃浦江原則上是從西南往東北方向流的河流,剛好在末流這段幾乎是從正南方流向正北方,然後通過吳淞口匯入長江,接著一起流入大海。

    按照地裏位置,這一段黃浦江的西側就是浦西,東邊的自然就是浦東了。

    這本該是件很常識性的事情,隻是趙大貴對魔都一點都不了解,還是後來要寫小說,惡補一些地理知識才搞明白的(知了語:怪不得這貨一直做個屌絲)。

    很多人喜歡稱呼開埠前的魔都為荒僻的小漁村,事實上清代的上海一點都不荒僻,從明朝洪武年間就是繁華的大縣城和納稅大戶,在道光時代更是總人口多達五十三萬的大縣,其中城市人口二十一萬,農村人口三十三萬,比起很多府城都繁華。

    而且,魔都數百年來都是內地商品輸入到東南沿海各大港口的商業大城,也是往南洋和扶桑出口商品的外貿大港,每年都有五千艘以上的船隻往來,年貿易總量達到五千三百三十萬兩。

    另外,還有一個數據能讓人立刻明白上海的繁華程度,那就是在開埠前上海的人口隻有五十多萬人,但每年向清廷繳納的稅款卻多達一百萬兩以上,比絕大多數府城都多,絕不可能是荒僻小村落。

    黃浦江上經常有大量船隻往來,河流上的交通規則就很為關鍵,按照一些不成文的約定,停泊在上海縣城附近的船舶隻能拋錨停在浦江西側,東側就要空出來,隻許通船,不許停泊,以保證船舶運行的通暢。

    後來,魔都開埠,歐美商人也認可這種約定,同時還發揚光大。

    這也解釋後來為什麽會出現浦西繁花似錦,浦東卻荒涼殘破的情況出現,畢竟船舶都停在浦江西側,相應的碼頭和倉庫以至旅館等,也都隻能建在浦西了。

    冬天行船比夏天少一些,但數量也不少,此時正有一艘小船從下遊處逆流而上,按照規矩貼著東岸行駛。

    本來這也沒什麽,結果從上遊處也有一艘差不多大小的小船行來,順著河流往下走。

    結果,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兩艘船未能互相錯開,兩艘船在河流中的行進路線又出奇地重疊,接著就發生大多數人都能預料的事情,那就是兩艘船撞在一起了。

    兩艘船這一撞,發出不小的聲響,然後互相被撞翻,船上的人員和貨物什麽的都撲通撲通地掉入水裏。

    這一下人嘶人喊,亂成了一團,有求救的,有盡力往岸上遊的,有想辦法搭救的,有趁機撈取掉進水裏的包袱的,總之什麽樣的人都有。

    就在趙大貴猶豫著自己是否要過去幫忙,搭救那些落水的人的時候,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原來有一人掉入水裏後使勁撲騰,可惜水性不佳,很快就喝了幾口水,然後在河裏載浮載沉,一直飄到東岸邊上趙大貴所在的荒灘附近。

    趙大貴一看那人頭朝下泡在水裏,離岸邊隻有十幾米,便急忙跑過去,把人從河裏拽出來,拖到岸上。

    等把人拖到岸上,趙大貴就覺得有些不對勁。

    原來,這人跟一般人不一樣頭上梳的不是清廷戲裏常見的大辮子,而是普通的短發。

    本來這也沒什麽,趙大貴早就知道雖然清廷嚴格要求國人留辮子,但是南方天氣炎熱,風紀鬆散,很多幹苦力的普通人都喜歡直接剪成短發,清廷也因為實在管不過來,對此睜一眼閉一隻眼。

    因此,有人留著短發倒是很正常的事情,隻是趙大貴把人從水裏撈出來,放到岸邊上,立時就感到不對勁來,原來此人身上溫軟,觸感不一樣,卻是個女扮男裝的女的。

    “這真是什麽事情都有,一到清朝就遇到女扮男裝的。”

    趙大貴心裏有些腹誹,沒想到電影電視裏最俗套的橋段都讓自己遇到了,不過此時救人要緊,趙大貴也顧不得想別的,還是急忙搭救那個落水的人。

    那個溺水的人看上去年紀不大,身後還背著個包袱,不知道是落水後來不及解下來呢,還是說本人很財迷,根本沒想過鬆開。

    趙大貴多少知道一些急救方法,就半蹲下來,膝蓋半曲,使溺水之人趴伏在膝蓋上,然後用力敲打其後背,心裏卻猶豫不決,如果這套急救方法不管用,到時候他是給人做人工呼吸呢,還是不做。

    也不知過了多久,那人從嘴裏吐出水來,不斷咳嗽起來,雖然神智還不怎麽清醒,但這條命總算是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