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魔都孽緣

字數:3473   加入書籤

A+A-




    這還是其次,沒過多久這些英國人就發現天天都有大量中國人到姚家來,看著他們洗漱吃飯,看著他們辦公做事,甚至看著他們上茅房,其中有些膽大的,甚至伸出手來摸這些洋人的膝蓋,想知道洋人的膝蓋是不是天生就有毛病,不能彎下來,所以不能跪下來磕頭。

    在偶然的機會,可敬的英國領事還發現姚家的下人們偷偷收取外人的門票錢,讓其他中國人可以花錢進來看洋人。

    這一下終於惹怒了領事以下所有英國人,過不多久他們就在上海城西的姚家弄,以每年六百塊大洋的高價租住一家姓顧的大戶出租的單獨的院子,然後就搬過去,不願意再跟姚家來往。

    上海開埠前後英國領事怎麽解決居住問題,這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很有意思的公案,趙大貴以前查閱資料的時候就有幸翻看過,早就知道英國人現在應該還住在縣城裏的姚家裏,去找英國領事見麵應該比之後任何時期都會容易一些。

    趙大貴本來是想逗陳小二說話,想看看這裏的情況是不是跟史書中的記載一樣,沒什麽變化,沒想到這陳小二交往廣闊,居然還認識姚家看後門的老王,還能代為引見,那就更好了,省了好多麻煩。

    總而言之,兩人約定好第二天去姚家拜訪,趙大貴就放心下來回自己房間休息。

    第二天早上,陳小二果然早早地就過來叫門,隻是來得未免太早了些,趙大貴身上還戴著從現代社會就用的石英手表,一看隻有六點鍾,不由大怒,讓陳小二回去兩個小時後再來。

    結果,這位陳小二同誌回去後,過了半個小時又回來,再次叫起門來,把趙大貴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出竅。

    “回去,一會兒我去找你再出去。”

    趙大貴開了門,不由分說就把陳小二趕走。

    大體而言,陳小二在旅店裏是要做工的,如果能早出去早回來,旅店掌櫃都意識不到人出去;如果去晚了,還要跟掌櫃的找借口忽悠才行,自然希望越早越好。

    隻是,他就不明白,現代人這種生物還有床氣這種奇怪東西。

    趙大貴果然呼呼睡到八點鍾才起來,然後打水洗漱,吃點粥和雞蛋、饅頭等填飽肚子,再找點柳枝,沾上廚房裏弄來的細鹽刷牙,才算了事。

    旅店的掌櫃和夥計暗地裏搖搖頭,覺得這人窮困潦倒還死要麵子,都跑到這樣的小旅店投宿,甚至衣服都隻買得起二手舊貨,卻要擺出偌大的牌麵,大早上的還要吃雞蛋炫耀,簡直是無可救藥的敗家子。

    不過,以趙大貴而言卻覺得自己晉升主神以來生活水平不升反降,就是想刷牙都做不到,還得用帶皮的柳枝糊弄,有些欲哭無淚的感覺,隻能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等話語激勵自己。

    之後,趙大貴才穿戴整齊了,戴好帽子,先走出旅店,在不起眼的路邊小攤等待陳小二出來。

    過了好一會兒,陳小二才用不知道什麽借口糊弄住掌櫃的,鬼頭鬼腦地跑到外麵。

    等跟趙大貴匯合後,陳小二卻是一陣埋怨:

    “客官,我就說要早點出來嗎,趁著店裏沒活的時候早去早回多好,偏生要等到太陽都升上三竿了才出門,還落了掌櫃的一通埋怨。”

    趙大貴卻不由搖搖頭,早上六七點鍾就去看英國領事,你還真以為我是去別人家裏看新鮮呢,我見到領事是要談一些事情的,好歹也得等到別人吃完早飯,開始上班工作的時候再過去吧,六七點鍾過去看英國人怎麽吃飯,這算什麽事兒。

    不過這點小九九自然是不用跟陳小二解說的,趙大貴便打個哈哈,不在意地說道:

    “急什麽,沒聽說過欲速則不達的話嗎?

    俗話說得好,早起的鳥有蟲吃,早起的蟲子被鳥吃。

    咱們現在就是最底層最小字輩的,最好不要去得太早才是,要不然被人吃幹抹淨,當做餐後甜點消滅了,那才叫倒黴呢。”

    說完話,趙大貴還覺得自己說的話俏皮好笑,不由大笑三聲,很是自得。

    不過,這些話落到陳小二耳朵裏,就根本不明白有什麽好笑的,此時隻能配合著幹笑兩聲,心裏卻瞬間給趙大貴貼上另類奇葩的標簽。

    此時的上海縣城還隻是個小地方,好吧,就是再過數十年,到民國時期也隻是個小縣城,真正發達的是城外的租界區。

    趙大貴和陳小二一起出發,很快就到姚家大院附近。

    不過,看著陳小二一臉的興奮,似乎對接下來進入姚家觀看洋人充滿期待,趙大貴就感覺有些看不明白了。

    如果是別的地方也就罷了,魔都在鴉片戰爭期間是真正受到過戰火蹂躪的,其中的吳淞之戰還是寫進曆史教科書的著名戰鬥。

    現在是1843年的11月中旬,而就在前一年,也就是1842年6月份,鴉片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英軍派遣三十餘艘戰艦迫近黃浦江入海口的吳淞炮台。

    當時打頭的有兩艘蒸汽軍艦,其中一艘是“複仇女神”號,另一艘是“麥都薩”號,正是此次巴富爾乘坐到上海,正停泊在城外的那艘西洋蒸汽船。

    這裏再說明一下,麥都薩號本身是軍艦,但是在戰後發現破損和老化嚴重,不能再做軍艦使用,後來就退役,直接賣給一家英國商行做商船,所以麥都薩號的身份現在是商船,而不是軍艦。

    吳淞之戰打得相當艱苦,英國人先後傷亡數十名士兵(一說是數百人),後來評價說此戰是清軍在整個戰爭期間反抗最激烈的一次。

    不過,在此戰中清軍守將陳化成及其部下八十八人全都壯烈犧牲,吳淞炮台被摧毀,上海縣城也被英國軍隊占領。

    接著,英軍分兩路進攻上海縣城,守城清軍望風而逃,使得英軍在6月19日輕鬆占領上海縣城,占領蘇鬆太道道台衙門和知縣衙門,最後在城隍廟設立指揮部。

    之後,英軍在當地大肆搶掠,又向本地士紳勒索五十萬元的贖城費,然後在1842年6月23日才離開上海,直逼南京,最後在8月29日迫使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正因為知道這段曆史,知道魔都跟英國人的孽緣,趙大貴才無法理解巴富爾等英國人到達上海後,上海縣的百姓怎麽會生出花錢看洋人的想法,更無法理解陳小二現在這樣的充滿好奇,毫無緊張感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