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茶棧

字數:3237   加入書籤

A+A-




    這樣,茶農-茶販-小茶商-產茶區大茶商-集散地茶棧-目標區批發商-目標區零售商,形成完整的生意鏈條。

    這裏注明一下,上海正好是南北和東西的貨物匯聚在一起的大港口(貿易規模可能比蘇州還大很多),因此到這裏賣茶的茶商很多,使得茶棧和貨棧也很多,導致這裏的茶葉資源非常豐富,價格也相當低廉,傳統上就是茶葉的集散地之一,英國人到這裏買茶葉,那是來對了地方。

    從這個生意鏈上講,過來買茶的英國船長就是批發商人,要把茶葉運回國內批發給本國的零售商人的。

    如此一來,趙大貴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找一家可靠的茶棧,獲得茶葉,然後再以合適的價格賣給船長,獲取應得的利潤。

    這裏,還要再著重介紹一下茶棧這種現代人不清楚的生意模式。

    按照趙大貴的理解,茶棧的起源應該是產茶區的大茶商用船運來大量茶葉,然後在本地找大的客棧住宿,茶葉也順便存入客棧的倉庫裏;

    接著,這大茶商發現自己在這裏人生地不熟,便委托客棧老板代為銷售茶葉,從中給其支付代理費,然後這樣的事情多了,就形成完整的生意模式,每次過來都在固定的客棧投宿和銷售茶葉。

    事實上,趙大貴到這個世界,第一步做的也是找旅店老板打聽情況,甚至買其衣服,請旅店夥計幫忙聯係到姚家那裏去的,看來這旅店老板也是強大的隱藏職業,出門在外的人必須要結交好的存在。

    本地的茶棧又叫九八行,正常來講隻是在幫茶商出售茶葉後獲得茶葉總價百分之二的代理費,但實際上中間賺錢的門道很多,收取的費用遠在這之上:

    茶商在本地人生地不熟,茶棧就要幫茶商報稅、衙門陋規和破箱費等,約為茶價的百分十以上,茶棧在中間就可以多報少交;

    茶棧設有倉庫、旅舍等,如果茶商需要資金周轉,就可以用存貨抵押借款等,通常情況下這都方便茶商的經營,但有時也會形成勒索和欺壓等;

    茶商在本地遇到什麽事情,如得罪官府和幫會人物,都可以請茶棧周旋,但也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等。

    事實上,茶棧這種模式在上海乃至清朝的各個口岸,都非常普遍,而且並不僅限於茶葉這種商品。

    就是上海本地也有很多貨棧,經營模式也都是茶棧的模式,隻是經營茶葉的叫茶棧,經營生絲的叫絲棧,經營糧食的叫糧棧等,有的貨棧隻經營一兩樣商品,有的貨棧就可能經營很多種類,不一而足。

    其實,趙大貴對這世界的認知更深了以後,就覺得自己當初笑話姚書平姚老爺不知量力,想一口氣吞下英國人的所有貨物,壟斷所有中英貿易,那種批評可能不太準確。

    更明白一點講,那位姚老爺可能就是開這種貨棧的老板之一,遇到英國人到上海來,便基於生意人的敏銳請英國人將貨物存在自己的貨棧裏,然後由自己幫英國人代理銷售商品,其實是本地很常見的經營手法。

    英國人拒絕代理請求後,姚老爺便立刻轉為提供住宿的地方,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姚老爺想做的其實隻是正常的貨棧九八行的生意。

    隻是,可能因為是翻譯上的問題,也可能是文化差異,英國人卻以為對方要壟斷自己的所有貿易,才會急於拒絕,接著又因為經常有中國人進院子裏觀看他們,感覺受到冒犯,才使得姚老爺的發財大計成為泡影。

    想到這些,趙大貴便感到非常慶幸,要不是姚老爺早早就出局了,那就沒有自己什麽事情了。

    按照趙大貴的理解,自己下一步就要訪問本地的聲譽比較好的茶棧,為船長購買優質的茶葉。

    這一步按理說不難,趙大貴這幾天也不是白混的,早就跟旅館掌櫃和一些生意人打聽清楚,本地茶棧極多,其中規模大聲譽好的主要有六家,都能提供數千擔以上的茶葉,做生意也很守規矩,不會欺騙客人。

    想到自己身後有英國人做後盾(這話真別扭),一些拿不上台麵的黑道手法和官府勒索(趙大貴想象的),應該能讓巴富爾領事跟道台大人協商解決,自己隻要重點關注正常的生意內容,也就是不要花高價買次品貨之類的,趙大貴不由得膽氣一撞,抬腿便走進傳說中本地最大、口碑最好的李家茶棧。

    得虧趙大貴這次穿的衣服不錯,不見得很得體,但至少能讓人看出很貴重,好歹值數十兩銀子,進去跟夥計攀談幾句後,很快就被領去見主管業務的掌櫃。

    “不知這位老爺怎麽稱呼,到本號有什麽事情呢?”掌櫃是四十多歲,看起來很精幹的中年人,將趙大貴上下打量一番後,便開口詢問。

    “在下姓趙,來自廣東欽州,此次來上海是受人之托,想買些茶葉回去。

    對了,這位掌櫃的,不知貴姓如何呢?”趙大貴盡量沉穩地問道,畢竟要擺出能做幾萬元生意的譜來,不容易啊。

    “鄙人姓呂,虧本號東家器重,混口飯吃,您叫我呂掌櫃好了。

    不知趙老爺此番過來,想買什麽樣的茶葉,要買多少量呢?”呂掌櫃客氣地問道。

    “在下其實對茶葉知道的不多,隻是有朋友經營茶葉,讓我幫他購買些茶葉而已。

    隻是,在下有自知之明,對茶葉不是很熟悉,害怕隨便找個茶號,就被人以次充好,甚至使些不知名的手段,讓朋友虧了本,那就不好了。

    我在上海打聽了良久,都說李家茶棧建立時間悠久,做事又最是公道,絕不會欺生,還望呂掌櫃多多幫忙,讓我能買到好茶葉,完成朋友的囑托。”

    “嗬嗬,趙老爺客氣了,本號做生意最是講究童叟無欺,絕不會亂了規矩,趙老爺放心好了。”

    兩人寒暄一番,客氣話就跟不要錢似地嘩嘩倒出來。

    初次見麵,趙大貴對這呂掌櫃印象倒還不錯,麵向和善,說話講究,隻是人家一輩子都練這個功夫的,會不會笑裏藏刀暗下殺手,還要有待考察。(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