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趙大貴的拜訪

字數:4031   加入書籤

A+A-




    1843年11月11日,也就是巴富爾等人在姚家定居下來不久,趙大貴就決定到姚家,拜訪巴富爾等人。

    話說回來,趙大貴發現自己弄錯了很多事情,原先他以為英國領事館必然是要落在姚家弄的顧家大院的,沒想到中間冒出來個姚老爺,中間截胡,把巴富爾等人都弄到自己家裏去了。

    趙大貴又翻看好多資料,才發現是自己沒仔細看曆史資料,英國領事館最早的確是設立在姚老爺家的,過幾個月後,在1844年二月左右,才會搬到顧家去的,這個烏龍擺的趙大貴欲哭無淚。

    如果早意識到這一點,趙大貴就不會在顧家大院旁邊租房子住,而是直接跑到姚家旁邊去了,可惜現在後悔有些晚了。

    好在魔都縣城本來就不大,姚家和顧家離得也不是很遠,並不妨礙趙大貴跟英國領事套近乎。

    為了這次拜訪,趙大貴事先也做好了準備。

    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個剃頭匠,把頭剃了。

    在咱們大清朝,講究不剃發就剃腦袋,每個成年男人腦後都必須留極長的鞭子,反而是女性自由一些。

    除了這種長辮子發型外,唯一能接受的就是剃光頭,隻要跟人說自己有頭疾,沒法留長發,這一關也能過。

    趙大貴把自己的頭發全剃了,上麵戴一頂瓜皮帽,自覺這形象滑稽得要命,但也比留長辮好多了。

    接著,自然是找家成衣鋪,置辦一套好一點的衣服,絲綢做的長袍,體麵的布鞋,腰間掛個玉佩,手上戴個扳指,裏麵的衣服褲子也要講究,前前後後居然花了一百兩銀子。

    清朝物價不貴,如果隻是平日穿戴,二三兩銀子也能置辦一套合適的衣服,但如果想做大生意,給人有錢、體麵、誠信的感覺,就得有這麽一套正裝了。

    趙大貴賣煉糖秘方得到的五百兩銀子,其中二百兩獻祭給自家圖書館,租房子押金一百兩,房屋租金三十兩,購買三兄弟的被褥、衣服、鐵鍋、雇廚娘花了五十兩,再加上這套做生意套裝一百兩,前後花了四百八十兩,手頭隻剩下不到二十兩銀子,讓趙大主神心裏很是咆哮了一陣,這錢真不經花啊。

    也就趙小虎和趙小妹年紀幼小,從不過問家裏的錢財情況,隻要三頓不斷炊就行,換了任何人家,趙大貴都會被人罵死的。

    不過,趙大貴所圖甚大,11月11日上午早早地起床,花五兩銀子買四色糕點和稀罕瓜果等,直奔姚家而去。

    此時的魔都縣城隻是個小縣城,好吧,就是再過數十年,到民國時期也隻是個小縣城,真正發達的是城外的租界區。

    說起來魔都跟英國人還有不小的孽緣,1832年的時候英國武裝商船阿美士德號拜訪過魔都,才使得這個地方第一次進入英國人視野;

    接著在鴉片戰爭期間,魔都受到戰火蹂躪,其中的吳淞之戰還是寫進曆史教科書的著名戰役。

    現在是1843年的11月中旬,而就在前一年,也就是1842年6月份,鴉片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英軍派遣三十餘艘戰艦迫近黃浦江入海口的吳淞炮台。

    當時打頭的有兩艘蒸汽軍艦,其中一艘是“複仇女神”號,另一艘是“麥都薩”號,正是此次巴富爾乘坐到魔都,正停泊在城外的那艘西洋蒸汽船。

    這裏再說明一下,麥都薩號本身是軍艦,但是在戰後發現破損和老化嚴重,不能再做軍艦使用,後來就退役,直接賣給一家英國商行做商船,所以麥都薩號的身份現在是商船,而不是軍艦。

    吳淞之戰打得相當艱苦,清軍在魔都縣城外的黃浦江下遊流域奮力作戰,英國人先後傷亡數十名士兵(一說是數百人),後來評價說此戰是清軍在整個戰爭期間反抗最激烈的一次。

    不過,在此戰中清軍守將陳化成及其部下八十八人全都壯烈犧牲,吳淞炮台被摧毀,魔都縣城也被英國軍隊占領。

    接著,英軍分兩路進攻魔都縣城,守城清軍望風而逃,使得英軍在6月19日輕鬆占領魔都縣城,占領蘇鬆太道道台衙門和知縣衙門,最後在城隍廟設立指揮部。

    之後,英軍在當地大肆搶掠,又向本地士紳勒索五十萬元的贖城費,然後在1842年6月23日才離開魔都,直逼南京,最後在8月29日迫使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

    因為知道這段曆史,知道魔都跟英國人的孽緣,趙大貴後來就有些無法理解巴富爾等英國人到達魔都後,魔都的百姓怎麽會那麽好奇,甚至生出花錢看洋人的想法,這神經是粗到一定程度了。

    英國人在魔都立足後,在此地生活過的很多外國人都表示魔都人對洋人相當友好,做生意也極少抱團欺負外人。

    換到廣東和福建等地,民間可能就沒有這麽好說話了,很多民間武裝和幫會都對洋人保持敵視,使得這時期西方人對這兩個省民眾的描述中多有“民風彪悍,經常結夥鬧事取利”的評論,隻有對魔都人的評論中有“魔都人生性溫順謙和,對外國人保持友好”等評語。

    總之,這算是一筆爛賬吧。

    一路到達姚家大院,在門口被看守大門的門房攔住,一問姓王,原來是傳說中的老王啊。

    老王拉著衣著光鮮的老趙說了半天話,說要交二百文錢,才能進去看洋人。

    英國領事館剛搬過來,趙大貴也不清楚這裏有交錢看洋人的生意,覺得偌大一個英國領事館雇中國人收訪客的錢,有些莫名其妙,但也不去討價還價,直接掏出二十塊銅板遞給老王。

    老王收了錢,才讓他進去,一路還叮囑:“趙老爺,您進去看洋人可以,千萬不要發出什麽大響聲,把洋人給驚動了,更不要出手摸洋人。

    就在昨天,就有一位張老爺光看不過癮,還伸手摸那洋人頭領的膝蓋,弄得洋人很不高興,當場都差點打起來了。

    兩位可記住了,隻看不說話,更不能摸人。”

    丫的,還有這新鮮事情,趙大貴終於明白了點什麽,不由嘴角抽了抽,心說知不知道這巴富爾本來就是炮兵上尉,挺能打的,沒有當場拔槍已經是看在四顧無人,舉目無親的份上了。

    此時也沒什麽可說的,隻能跟著老王一路過去。

    姚家的院子其實挺大,但是姚家人本身也住在這裏,然後分出其中的一半租給英國人居住,就顯得這地方局促了些,各有不方便之處,這就不難理解英國人為什麽最後會搬離這個地方,到大東門西的姚家弄找單獨的院落居住。

    趁著走這段路的空擋,趙大貴在心裏也整理一下魔都開埠前後的故事,同時組織一下見到英國領事後的說辭。

    通常來講,英國人對魔都有所了解,是通過1832年來華的阿美士德號的報告。

    1832年,英國商船阿美士德號違背清廷官員的指示,硬闖進魔都進行考察,後來在回國後的報告中說:

    “...這個地區的自由貿易對於外國人,尤其對英國人的好處是不可估計的...(這地方)過去竟然未曾引起相當注意,是十分令人奇怪的...這一地區在對外貿易方麵擁有的特殊優越性...”

    根據阿美士德號的英國官員報告,他們進入魔都麵見清廷官員的時候,清朝官員們表示當地居民有可能對英國人表現出敵意,擔心做出些傷害英國人的事情,因此要求英國人為自身安全起見,不要輕易到街道上走動。(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