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生絲,最賺錢的生意
字數:3690 加入書籤
這一次到魔都賣生絲,劉鏞賺了不少錢,回到南潯後便不懂聲色,跟以前一樣繼續在南潯收購生絲,然後又拿到魔都賣,就這樣一直來回倒騰。
就靠這麽倒騰,劉鏞在短短的一個冬天裏賺了數十萬兩銀子,積累了龐大的原始資本,為之後成為湖州生絲行業的首富奠定了基礎。
趙大貴以前就挺過劉鏞的故事,也一直對劉鏞的好運羨慕不已,此次到了這個世界,倒有機會提前賺一把。
這時代的清朝商人有很有意思的習慣,按照傳統的公行習俗,隻管自己一家的生意,對生意鏈上的上家或下家的貿易方式以及貿易價格,既不了解也不願意了解,認為那樣一來就會壞了規矩,做不長生意。
這種想法,在封建時代的公行模式下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官府和封建行會也要求商人按照這種傳統運作,否則會加以懲戒。
但是,到了外國商人湧進來後,這種陳舊的模式,就有些落後於時代了。
事實上,南京條約簽訂,開始五口通商後,外國商人第一次有機會深入中國做生意,並不止一次地對商人們關於價格信息的無知,發出種種驚歎。
以茶葉為例,茶產區的茶商將茶葉運到魔都的茶棧出售後,隻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錢,並不知道茶棧向洋行出售茶葉收多少錢;相應的,茶棧也隻知道自己的售價,並不知道這些茶葉賣到英國,能賣出多少錢。
中國人向來以會做生意的民族自負,但在這一時期表達出的對各生意鏈上價格的無知,堪稱驚心動魄,而且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期,甚至二十世紀初期。
事實上,說到生絲,生絲的貿易利潤比茶葉要高出很多。
以清朝早期的對日貿易而言,商人以一斤一兩的價格收購湖絲,賣到日本就是一斤三兩四兩的價格,就是便宜一點,也是二兩五錢以上,中間的利潤極為可觀。
當然,考慮到日本對貿易收取的關稅為百分之六十以上,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這利潤並不是由商人獨享的。
從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中日貿易不斷衰退,到了道光年間就幾乎沒有商人向日本販賣生絲,但通過廣州向歐美販售生絲的生意,卻一直沒斷過,而且規模還不小。
在簽署南京條約的時候,英國人拿出之前幾年的貿易資料商談關稅稅率,其中廣東生絲的收購價為每擔200元左右,浙江絲(也就是湖州絲)因為質量好,收購價達到每擔四百元左右。
英國人未曾預料的就是,單以內銷價格而言,雖然浙江絲的質量比廣東絲好很多,但在中國國內的內銷價格其實並不比廣東絲高出多少,最多差個一二成。
按照魔都地方誌的記載,開埠後1844年的魔都生絲出口總量為6433包,售價為湖州輯裏絲每包390元到480元,大蠶絲每包300元到365元,圓花絲每包280元到470元。
其中,大蠶絲和圓花絲都是每包一百斤,唯獨湖州輯裏絲是每包八十斤,也就是說湖州絲每斤價格五元到六元左右。
這就不難理解劉鏞在1846年冬天賣生絲到魔都洋行的時候,洋行為什麽會很樂意以每斤生絲二兩(約等於三元二角)的價格,收購其手上的全部生絲了。
不過,生絲的出口價格也跟茶葉一樣,在1843年到1844年外國人不熟悉情況的時候最高,之後逐年遞減,在1849年左右達到最低點,之後又逐步往上走。
無論如何,趙大貴到達南潯的這一時期,是生絲貿易利潤最大,生意也最好做的時候。
在這之前,不管茶葉還是生絲的利潤,都是由廣州十三行所獨占的,直到五口通商以後,十三行以外的商人才有機會涉足這些利潤巨大的貿易行業。
按照正規的曆史,在魔都第一個涉足生絲行業的西方商人還不是英國人,而是美國的旗昌洋行,派人坐船到湖州一帶,收購生絲後販賣到國外,攫取了驚人的利潤。
考慮到旗昌洋行這一時期在魔都最大的生意夥伴是吳健彰,可以預見吳健彰在這一事情中出力不少;
再考慮到怡和洋行的買辦楊坊出身為寧波的絲莊夥計,怡和洋行在之後肯定也在這方麵賺了不少錢,也不難解釋為什麽楊坊這個欠債跑到魔都的小人物,在幾年之內居然能聚斂百萬兩以上的巨額財富。
那麽,這時代歐洲各國自己生產的生絲價格又是如何的呢?
歐美國家在這一時期的生絲價格極為昂貴,歐洲意大利或法國的生絲價格每百斤至少六百元以上,而單以質量而言,1870年以前的所有外國人記載都表明,湖州輯裏絲的質量遠勝法國絲的質量。
這也使得很多外國人都相信,隻要中國商人加一把力,就能將法國生絲和絲綢產品,能從美國市場完全驅逐出去,然後獨享美國市場。
可惜的是,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最後是由日本生絲後發先至,占走了歐洲和美國的絲織品市場的。
1879年的“Commercial Reports(應該是英國海關商務報告)”中有關於中國生絲業的很有意思的記載。
“生絲到達英國和發過後,在織成絲織品以前還要再繅一次,並分成小束。但在美國勞動力昂貴,對輸入商來說,在生絲離開魔都之前就地再繅一次,更為合算。這種絲就叫做再繅絲。
最近一位生絲檢驗員給我看了一些再繅絲,...跟未經再繅的絲比較了一下。
後一種絲在我這個外行看來似乎是一團白蜘蛛網,任何一個非專業繅絲的人很難從其中抽出一條超過幾尺長的纖維來;
而再繅絲則像是一團明亮、光滑的絲線。
我的朋友告訴我,在裏昂普通白絲每公斤價值47法郎,而再繅絲則值63法郎。”
在這裏再看一下英鎊和法郎的匯率,這時代英鎊的含金量為每英鎊含金7.32238克,每法郎含金量0.2903225克。
如此算來,普通白絲每公斤約等於1.8633英鎊,相當於5.59兩;再繅絲每公斤約等於2.497英鎊,相當於7.493兩。
按照清朝的一斤相當於605克算,普通白絲每斤約等於1.127英鎊,相當於3.382兩,約等於5.268元;再繅絲每斤約等於1.511英鎊,相當於4.532兩,約等於7.061元。
1879年的生絲價格信息與1843年的情況相比,應該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從上述資料,我們依然能一窺當時生絲貿易的基本情況。
(知了注:有一些朋友可能覺得這本書的資料過於翔實,有些影響閱讀體驗,如果真是如此,請在論壇說一下,知了可以適當減少資料的引用。)(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