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開始有錢了

字數:3598   加入書籤

A+A-




    “還有這種說法,我因為覺得布料生意不好做,倒是抱怨過幾次,但也沒有說直接退出行業那麽離譜。

    老哥這些話,是聽哪些人說呢?”趙大貴臉上笑容不變,毫不在意地問道。

    “道聽途說,道聽途說而已。”吳健彰嗬嗬一笑說道:“如果老弟沒有退出布料生意的主意,那就太好了,這個行業如果沒有老弟引領,那會很無聊的。

    對了,我手裏有一萬匹洋布,我想用這布匹來代替一部分買房買地的錢,怎麽樣?”

    “哦,老哥手中都是什麽布,想怎麽個代替法呢?”

    “我這是優質的英國本色市布,老弟當初將庫存賣給義升行的時候,是按照一匹布三元的價格買的。

    我這便宜一點,按照兩塊七一匹布賣,怎麽樣?”

    “那,不好。”趙大貴想了想,便搖了搖頭:“當初我賣那批布,賣的其實是整個商界的老大地位,所以賣高了一些的,老哥又不是不知道。

    那種本色市布,我跟英國人買,一匹布絕對在兩塊五以下,而且還是要多少有多少的,甚至還能用茶葉或生絲交換。

    您這每匹兩塊七,其實是要我虧三四百塊錢的。”

    “知道老弟有些虧。這樣會,這一萬匹布我就當做兩塊五一匹賣給你,然後那七十畝地的價格,就算五萬兩千塊錢,我用現金補上剩餘的錢,怎麽樣?”吳健彰問完,一瞬不瞬地盯著趙大貴看。

    趙大貴遲疑了一下,似乎認真思索著其中的利害關係,又拿眼偷偷看向徐文強,直到徐文強很不明顯地打了個眼色,才遲疑地點了點頭。

    “吳老哥如果真要堅持,那我也隻能同意了,誰讓我跟老哥親近呢。

    不過,這也算是做出巨大讓步了,老哥可要記著啊。”

    “那是,我明白的。”吳健彰點了點頭,嗬嗬一笑,笑聲中卻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無奈。

    兩人就此定下賣地的細節,吳健彰為那七十畝地和上麵的建築支付一萬匹本色市布和兩萬七千元的現金,獲得其三十年的使用權。

    趙大貴自從獲得上海縣城以北的土地以後,陸陸續續賣出過很多土地,其中一些單價還很高,但這依然是單筆價格最高的生意。

    吳健彰談妥這個生意後,又跟趙大貴閑聊一陣,最後才依依不舍地告辭,走了。

    “東家,這吳健彰此番過來,並不僅僅是衝著這些地來的。”等到吳健彰走了,徐文強才跟趙大貴說道。

    “他此番過來,買地是一回事兒,探我的底兒又是一回事情。

    這商界盡是聰明人,你能從各種數據看出洋布生意前景堪憂,吳健彰做老了生意的,自然也能從蛛絲馬跡看出我的用意。”趙大貴點頭說道。

    “那怎麽辦?”徐文強畢竟是第一次接觸商界,而且第一次涉足如此巨大的生意,心裏一點底氣都沒有。

    “怎麽辦,涼拌。”趙大貴不由搖搖頭,“這老吳比林阿欽精明,想用點布料探出我對洋布生意的看法,如果我還願意收洋布,說明我對洋布還看好;如果我不願意收洋布,說明我不看好洋布生意。

    不過此人一向扣扣索索的,想用兩萬多塊錢的生意就想探出我的底細,卻是休想。

    我們大貴商行有一段時間沒做洋布生意,也該補充點貨物了,讓商行的掌櫃們想辦法拿到湖州或杭州賣去吧。

    隻是,這商界裏的人一個比一個精明,旁敲側擊打探人心的辦法多得是。

    我們想一下子坑死所有人,一統商界,要走的路長著呢。”

    徐文強點了點頭,心裏卻感到壓力山大。

    原來,趙大貴之前跟徐文強來過一番長談,覺得徐文強這人數學功底好,對經濟也很敏感,是很好的經濟學家苗子,便將徐文強拉到大貴商行做秘書室室長,要他幫著自己趁洋布生意起伏之際崛起。

    徐文強到了大貴商行後受到重用,原本有些飄飄然,但此番經過吳健彰和趙大貴的會麵,見到兩人不著痕跡地試探對方,從最微小的蛛絲馬跡判斷對方的意圖,對人心把握得無微不至,才明白這行業的精明人士無數,原來一些自傲之氣就打消了不少。

    吳健彰從趙大貴這裏回去,跟管家商議了一陣,琢磨趙大貴到底是不看好洋布生意呢,還是有意誤導自己呢,一時得不出結論來,隻能先壓下,看大貴商行怎麽動作再說。

    這一日開始,趙大貴突然發現自己手上的流動資金逐漸變多起來。

    這段時間,因為物物貿易的風行,上海的貿易分為物物貿易和現金貿易兩種,其中前者的規模比後者大好幾倍。

    因為不願意做風險極大的物物貿易,所以大貴商行的生意一度萎縮過;但隨著時間推移,商行反而在現金貿易方麵逐漸占住腳,發展到如今,居然占領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現金貿易。

    雖然如今的現金貿易總量不大,但通過控製成本和積極開發湖州等外圍市場,大貴商行還是賺取了不菲的收益,每個月都能純賺三萬元左右。

    比起物物貿易的火熱,這隻是小生意,遠不如去年八九月時候的收益,但畢竟是相當可靠穩定的現金收益。

    另外,趙大貴先前在吳淞江南北岸開發的土地,也開始給他帶來大量利潤。

    原來,大貴商行在吳淞江兩岸擁有大量土地,又請英國人建造西洋建築,道路整潔,建築堅固美觀,使得很多西方商人都願意購買。

    以旗昌洋行花五萬兩千元購買七十畝地為契機,又有多家洋行和商人願意購買房屋租賃權,商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出讓近三百畝土地和附帶的建築。

    這時候,租界土地和房產的出讓均價是每畝八百元左右,趙大貴獲得其中的三百元,作為土地出租價格;另外的五百元,趙大貴得到二百五十元,巴富爾跟幾名英國軍官分享剩餘的二百五十元(印度人其實分不到什麽錢)。

    也就是說,每出讓一畝地,趙大貴能得五百五十元左右的純收入。

    通過這種房地產開發模式,趙大貴陸續獲得十五萬元以上的純收入。

    “一邊做土地提供者,一邊還能跟房地產開放商分錢,這錢賺得爽啊。”趙大貴不由感歎起來,自覺在現代時候的某種怨念得到滿足。(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