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沒有現金,隻有廠絲

字數:3590   加入書籤

A+A-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那位叫保羅的外國人想了一下,突然拍起掌來:“的確是這樣。

    您的蘇州經商圈是掌握在義升行手裏的,如果你將義升行買下來,自然把這權利也獲得,就是請最嚴苛的法官來判案,也必然要說這是最公正的做法。”

    “我讀書不多,你們可不要為了解決自己的債務就蒙我。”趙大貴疑惑地說道。

    接下來,大家請各家洋行的人詢問,包括當初參與那場誓言的保證人,如怡和的馬地臣和巴富爾領事等,就是宮慕久也過來露個麵。

    大家商量的結果,果然覺得這不違反任何法律和道義,就是教堂的神父也挑不出任何錯誤,還說這是幫助業界同行的高尚之舉。

    在這種情況下,趙大貴的口氣就鬆動了不少,越發遲疑起來:“如此說來倒是可行,但也不能讓我出太多錢吧。”

    經過一番商議後,債主們又跟趙大貴商議一番,討價還價,終於決定以一百五十萬元的價格,將義升行整個盤給趙大貴,其中包括原來屬於義升行和林阿欽的所有財物,如房產、土地、店鋪、洋布、洋貨及其他存貨。

    “既然義升行我整個盤下來了,原來的掌櫃夥計就都到我們大貴商行工作吧。”趙大貴這才鬆了口。

    債主們對此毫無意義,這些掌櫃夥計他們留著一點用處都沒有,還要管飯,再說義升行倒閉後這些人就要自己找活計去,跟他們這些債主一點關係都沒有,有也隻是負擔。

    債主們無所謂,旗昌和怡和的大老板們不自覺地皺起了眉頭,雖然早知道是這個結局,但到了這個時候,還是覺得很不爽。

    趙大貴此番等於獲得義升行的全部生意渠道,就算此番變故後義升行原來的生意渠道損失大半,也能給大貴商行帶去可觀的生意機會和人脈。

    如此之後,在整個上海,又有哪家商行能跟大貴行競爭呢。

    大家在價格上達成了一致,快要簽約,交割錢財和貨物,趙大貴又有些反悔。

    “這一百五十萬現金,實在太多了,大貴商行實在出不了這麽多,倒是能出價值一百五十萬的廠絲。”

    原來,繅絲廠在十月份被一把火燒了後,大貴商行一直在積極複建,因為之前就做過一次,很快把繅絲廠房重新建立起來,順便解決了很多技術問題,還趁機擴大了生產規模。

    九十月份還是秋蠶的時候,因為沒有洋行競爭,大貴商行在湖州和杭州等地低價收購了大量蠶絲和蠶繭,又在廠子裏一番加工,生產出大量的優質廠絲來。

    趙大貴願意用這些廠絲抵了盤下義升行的貨款,廠絲價格還不便宜,達到每包六百五十元的高價,兩千多包就能頂上購買義升行所需的一百五十萬元。

    “什麽生絲值那麽多錢?湖州絲也就每包一百六七十元,您這絲是金子做的不成?”在場的商人並不全是明白生絲生意的,覺得這生絲價格太高,當場就有人不高興地說道。

    “嗬嗬,要我說這生絲比金子做的還好呢。”趙大貴也不生氣,細聲細氣地解釋:“我給諸位現金,也就是一錘子買賣,拿多少是多少。

    但如果給諸位這些生絲,拿到英國去,至少能獲得三四成的利潤,多少能彌補一下之前的損失,何樂而不為呢?”

    那些不懂事的還想指責,卻被心急眼快的同伴攔住,把嘴捂上,讓他們仔細看那些洋人。

    原來,那些洋人債主聽到趙大貴願意用生絲抵了貨款,並沒生氣,反而是一副仔細衡量的表情。

    “趙買辦,您這廠絲是好貨,但六百五十元一包,也太高了些。”一位洋商猶豫地說道。

    “怎麽會呢,以前拿廠絲的人到英國,可都是賺了大錢的,這個您應該比我更清楚。”趙大貴不以為然地說道。

    再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洋商們勉強同意將廠絲價格定在六百元每包上。

    那些不懂廠絲好處的人感覺很奇怪,但既然洋商們願意接收這批貨,自己至不濟也能按此價格轉賣給洋商,不會受到任何損失,就沒必要在這裏得罪人了。

    到了最後,趙大貴就以兩千五百包廠絲,盤下義升行的所有財物,包括林阿欽這兩年置辦的私人房產。

    這兩千五百包廠絲,趙大貴的收購成本也就每包一百八十元左右,總價四十五萬,加上加工費也不到五十萬元,此番既高價賣了生絲,又增加廠絲的名氣,這個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

    至於這些洋布,現在看著滯銷,但也隻是暫時的問題而已。

    中國老百姓對洋布還是非常喜歡的,現在隻是因為湧入的洋布太多,各家都有很多儲備,才導致洋布一時賣不出去而已。

    趙大貴可知道,過不了一年,洋布銷售會逐漸恢複,上海的商人們繼續開始向英國紡織廠訂購洋布,隻是沒有先前那麽多而已。

    按照曆史記載,1846年下半年開始,此次洋布危機就基本結束,到年底洋布價格又會恢複原先的高價。

    大貴商行吞並義升行後,實力暴增,將這一百多萬匹的洋布賣出三百萬元的價格也說不定,到時候就發大發了。

    義升行的事情,就此落下了帷幕,趙大貴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自然滿心歡喜。

    義升行的掌櫃夥計們這段時間本來人心惶惶,知道義升行被大貴商行吞並,自己等人就此成了大貴商行的員工,大部分人倒鬆了口氣。

    隻要能吃口飯,哪個商行不能去,一般員工都彈冠相慶,原來身處高位的一些掌櫃就有些心情複雜了。

    還好,趙大貴倒沒有趾高氣揚的樣子,跟義升行的重要職員都一一見麵,溫言相勸,聲稱既然到了大貴商行,就會當做大貴商行的員工對待,絕不會差別待遇,總算把這些人的心籠絡住了。

    說起來,大貴商行對員工的待遇一向很好,基礎工資之外還有很多業務津貼,對員工也和氣,絕無克扣之事。

    林阿欽雖然對員工也慷慨,但不脫草台班子氣息,自己看得順眼的人給的好處多一些,看不順眼的就一般,缺了那種透明經營的味道。

    而且,大貴商行如今實為上海灘商界的翹楚,此番幫忙托底洋布危機,又闖下極好的聲譽,以後生意必然興隆發達,就沒必要抱著原來義升行的老牌子不放了。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