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看秋月春風十九

字數:5478   加入書籤

A+A-


    郭嘉很快就來了。

    他這人雖然病弱,行事卻很是風風火火, 剛在路上, 已經聽聞了北海相孔融派太史慈送來的求救信, 心中已有忖度, 故而進了書房,便直接開口道“主公是要出兵”

    譚昭適時露出一個和善的笑容“北海相素以儒學治下, 在士林中頗有威望,如何能不救”

    知弟莫若兄, 郭嘉直接開口“說人話。”

    然後某人就說了人話“素聞北海人才輩出”

    郭嘉、郭嘉心想弟弟當真是被賈文和給帶壞了,人孔北海軍隊都不建都要培養的人才, 你這是要去摘果子啊他托著腮,道“你可知北海境內, 有多少黃巾軍此去, 又要耗損多少軍需”

    譚昭攤手“這個無妨,青州襄助北海,朝廷總該給些撫恤吧,兄長,你說是不是”

    “”某兄長想了想, 也不是不行, “可以,但有一點,我要隨軍。”

    譚昭涼涼的眼神抬起來“兄長, 恕弟弟直言,北海孔公與長安蔡公私交甚好, 你確定”

    “”這些個酸儒真沒勁

    郭嘉自己也是讀聖賢書長大的,但他這人向來放浪形骸,吃你家大米了天天看他不順眼,瞅他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這會兒,倒是有些思念文若了。

    “若文若在此,這差事最合他。”

    他倒是也想啊,可荀彧這牆腳他是不太挖得動了,荀攸倒是可以試一試。一想還是扯太遠了,既是下了決定,譚昭立刻召太史慈相見。

    太史慈早聽聞新任青州刺史年輕,卻未料竟還是個麵無長須的少年郎,隻他心中焦急,無意去估計這些,聽人決定派兵五千,立刻欣喜叩拜。

    隨後他才說黃巾軍管亥糾結數萬人圍困都昌,孔相身處險境,特來求救。

    “管亥”這個人名有點兒耳熟。

    沒人回答譚昭的輕聲疑問,不過他很快自己就想起來管亥是誰了,這不是被呂布攆得差點沒命那位黃巾首領嗎,怎麽這麽快壯大又跑北海去了

    算了,不過既然是老朋友,那麽他就稍微友善一些,派誒“上次,是誰擊潰了管亥亂軍來的”

    郭嘉就是管軍事的,這會兒他門兒清“回主公,是徐榮。”

    徐榮乍一聽陌生但又覺得有點兒熟悉的名字,譚昭適時擺出一個疑問臉,郭嘉這才悄聲給弟弟科普徐榮的履曆,怎麽說呢,這位挺牛逼啊,硬杠過孫堅孫文台,還以一人之力力克曹操,實力非凡。

    “他怎會在我軍中”

    這就要說起徐榮的出身了,徐榮出身遼東,受董卓的恩惠進入軍中,隻可惜這點兒恩惠還太小,他又不受董卓看重,酸棗聯盟那會兒,他的戰功都記在牛輔身上了,他在董卓死後歸入了長安防軍。

    隻可惜王允也看不上他,故而後來賞賜青州刺史也是譚昭,他就跟一群老兵被歸入了新任刺史的府兵之中。

    也就是譚昭不太管軍中之事,否則他早該注意徐榮這個人了。

    了解完事情的始末,譚昭立馬就拍板,就他了

    然後很快,譚昭就見到了徐榮,典型的武將長相,又是北方人,生得頗有些凶狠氣,不過談吐並不粗俗,對待他也挺恭敬,聽了他的調任後,立刻就接下了。

    至於文官,郭嘉不行,趙豐那身體更不行,賈詡要替他總領政務,餘下的人不是口才不行就是名望不夠,譚昭掰折指頭算了算,他缺個能說會道的hr啊要是徐庶在,倒是可以,隻這會兒

    譚昭忽然有個絕妙的主意。

    徐榮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他老早就聽聞新任刺史大人行事不拘一格,然後他如今才算知道何謂不拘一格。

    “主公還請三思啊。”

    “放心,本公不會拖累將軍的。”

    是這個意思嗎徐榮覺得心累,他剛才其實應該拒絕的吧

    他連忙轉頭望向郭別駕,然而郭別駕竟不與他對視,這對兄弟的感情會不會太過淺薄了一些

    “無妨,徐將軍莫怕,主公年幼,此番上任,若此次親去,也不算輕狂。”

    這倒是,等賈詡來了,幾人一會兒商議,覺得挺可行的,當然了,幾人能同意,也有幾分對郭琛武力值的蜜汁自信。

    說實話,弟弟腳踹呂布那一幕,已經給郭嘉本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即便後頭他帶著幼主夜奔被救,也沒有那麽深刻的。

    既是如此,兵貴神速,第二日便點齊兵將東進。

    徐榮一開始還戰戰兢兢,又生怕主公幹預軍中事務,然而他擔心的事情一樣都沒發生,甚至他覺得這個主公有點厲害。

    怎麽厲害呢,直觀體現就是二十招之內幹趴了他,又在十八招內幹趴了來求助的太史慈,那場麵,他都替太史慈可憐。自個兒孤身一人來求助,還被人反正兩相對比,徐榮覺得從前他在董卓那兒的冷落,就都不算什麽事兒了。

    就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快速行軍,等到了都昌城外,不過十日的功夫。

    太史慈此時也是內心一震,他老母尚在家中,隻等著青州軍揮師向黃巾,然而想象中的激戰並沒有到來,甚至他內心平靜得像一灘湖水一樣。

    青州軍開進北海,自然是大張旗鼓,囂張至極,沿途也收拾了一些黃巾軍。

    這些人總有些漏網之魚,這會兒這些魚已經遊到了都昌城外,徐榮打馬上前叫陣,他氣場全開,戰馬又十分得用,那模樣,對於管亥而言,無異於地獄修羅鬼了。

    管亥當即就被嚇破了膽子,他麾下的將領也無人敢上前,他下了死命令才有一人打馬上前,等他走出百米的距離,管亥立刻拍馬逃走,徐榮眼尖,立刻示意太史慈動手。

    太史慈也是一員猛將,隻是北海無兵可用,他才不得不向外求救。他有一手百步穿楊的好箭法,當即就拉開滿弓,箭矢如同流星一樣急射而出。

    管亥聽到後頭的風聲,心跳驟停,然還未等他俯身,一根尖利的箭已經從他的心口穿膛而過。他應聲落地,黃巾軍即刻四散。

    青州軍已對這樣的場景非常熟悉,徐榮的屬下已經非常熟練地處理後頭的事宜,收攏了亂軍又打掃了戰場,才將管亥的首級交予太史慈。

    太史慈本人

    譚昭自然沒上前線,畢竟就算他想上,底下人也不會坐視他任性,等他收到勝利的消息,他才剛剛剝完第十五顆小核桃。

    可以可以,非常迅速了。

    “傳令大軍,即刻在城外紮營。”

    徐榮得到指令,便要動作,卻此時竟又有斥候來報,言東北方有一隊三千人馬的軍隊急行軍而來。

    徐榮還以為是敵軍又來,他方才不過癮,立刻有些躍躍欲試,卻見太史慈臉上訕訕,顯然是知道些內情。

    “徐將軍,實不相瞞,那或許是”

    圍困之難已解,都昌城中的人自然早早得到了消息,等到太史慈打馬去與那三千人馬接洽時,外頭就說北海相孔融來了。

    按照現在的官職,譚昭是比對方大的,但以威望而言,一百個譚昭都比不上人家孔北海,所以譚昭立刻就出去相迎了。

    孔融如今已經年近四十,他穿著長布衣,顯然很是樸素,像極了鄉間那種隨處可見的私塾先生。但他顯然不是,對方乃是確確實實的孔廟後人,儒林大佬。

    孔融顯然十分感動,他覺得這青州刺史是個可造之材,明明平原離都昌比青州府還稍近一些,卻是早來了這許多。

    那劉皇叔莫不是嘴上功夫,徒有虛名

    “孔公過獎了,小子如何敢當”

    孔融立刻看郭琛愈發順眼了,不驕不餒,是個好孩子。當下,他就請人進城做客,當然了,這是禮數,譚昭表現地非常之信任,他讓大軍待命,隻帶了徐榮並兩個親兵,於是孔融愈發欣賞郭琛了。

    他早聽聞郭琛於長安危難關頭相救幼主,又不居功,反是到了青州來清剿黃巾亂軍,可見其赤子之心。

    不像如今某些人,竟連個少年也比不過。

    “郭刺史請,府中已備下陋宴,城中眾人聽聞,都在此等候。”

    那感情好啊,譚昭一看,確實簡陋得緊,但都昌被圍困許久,就是不設也無妨,更何況這麽多人才,該是盛宴才是。

    孔融一見這少年滿眼赤誠,半點也無嫌棄,好感度就愈發好了。

    酒過三巡,立刻就有一儒生舉杯相邀,其自稱禰衡,當場就作了一篇辭藻華麗的美文,還邀他品鑒。

    籲還好是品鑒,幸好不是讓他做。誇人他會啊,譚昭是上賓,也不用太過“諂媚”,他說罷,便有另一青年站了起來。

    他生得端方,峨冠博帶,士族典型的打扮,儒雅驕矜,譚昭幾乎一下就能判斷對方出身必定不低。

    “刺史大人倒是不似長兄,陳群在此處多謝刺史大人救命之恩。”

    陳群就那個以前潁川聚會那會兒,跟他哥鬥得跟隻烏雞眼那個譚昭第一反應,幸好啊,沒讓郭嘉來否則就要結仇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