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看秋月春風二十
字數:5229 加入書籤
早先那會兒潁川還算太平時,潁川的名士經常組織小型類似沙龍一樣的聚會, 參加的自然是潁川及到訪潁川的各大士族青年才俊。
都是混一片兒地方的, 潁川地界上雖說出才子, 但頂尖的也就那麽一小撮人, 陳群和郭嘉的矛盾最初起源於對荀彧的爭奪。
怎麽說呢,潁川荀氏, 那絕對是板上釘釘的,潁川陳家也是名列前茅, 郭家雖然也是有些名氣,但郭嘉父早殤還是個旁係, 偏偏從來文雅和善的荀彧除了侄子荀攸,獨獨對郭嘉另眼相看, 這讓自恃才學的陳群如何能忍得下去
這必須不能忍啊, 當初幾人還沒出仕時,鬥酒鬥詩鬥文鬥了不知道多少回,雙方各有輸贏,反正陳群看不慣郭嘉放浪形骸,不成體統的樣子, 郭嘉呢, 也十分嫌棄陳群老學究、滿口大道理的模樣,兩人擱一塊兒,荀彧和荀攸不知道勸過多少回, 連戲誌才都遭過池魚之災。
在坐的自然也有從潁川來的,對這番恩怨情仇十分了解, 這一聽,也是樂了。不要以為端方的讀書人就不八卦,正相反,同道的八卦,他們可以聽一天都不帶累的。
隻是很可惜,兩人並沒有掐起來,譚昭就像是沒聽明白一樣,微笑著搖了搖頭“其實我與兄長,生得還是挺像的。”
誰問你倆長得像不像了
陳群被一堵,餘下的話也說不出來了,一碼歸一碼,他對郭嘉這位弟弟郭琛觀感還是挺好的,並不因為身處高位而眼神輕慢,也並不因身處大儒中間而怯弱。
他無意在大庭廣眾之下懟人,剛才剛才隻是看到神似郭嘉的臉,下意識的反應而已此番想罷,他便也隨著禰衡作了一首小詩,反正文人拍馬屁,那都非常清新脫俗,被誇的人反正挺開心的。
說起來,這還是譚昭來了之後參加的第一次正兒八經的文人聚會。以前在潁川時,他是沒名氣沒人找他,去了長安更沒有,救主後倒是有人邀請他,不過他沒去。等到了青州,青州士族十不存一,幾個人的倒是接待過,像這種規格的那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你想想,周邊全是大儒和大儒的弟子,大家引經據典,就算是行酒令都文氣到不行,他一個剛十六的小子,還沒拜師,堪稱全場底層。
大家夥兒都感念人救命之恩,拚命地遞台階,然後他們發現這個刺史臉皮有點厚啊,但即便這樣竟然也讓人討厭不起來,是不是有毒
譚昭表示,挖牆腳,他專業的。
這一大群人呢,直接開口那多沒意思啊,必要時刻必須展示下就業前景和工資待遇,這才是挖牆腳的終極奧義。
再說青州缺人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消息靈通的估計都知道,這年頭的謀士,也是騎驢找馬,各個都想找問鼎天下那一個,他其實不介意當那頭“蠢驢”的。
反正能“奴役”一個是一個,他挺樂意的。
打定主意在都昌城多參加幾個聚會,順便再打開一下他青州青瓷的銷路,一舉數得,非常好。
正是賓主相得之時,外頭便有通傳聲響起,卻道是平原相劉皇叔率軍而來,譚昭遠遠望去,便見門口一人身著棕紅色緇衣,他麵帶和煦的笑容,五官並不多麽出眾,唯一雙耳垂,出奇地厚實。
唔,非常符合他印象中的劉皇叔形象了。
後頭還跟著一身高九尺的大漢,他身穿一身鐵甲,手執一柄長刀,整個人瞧著就有一股非常悍然的感覺,看著那柄青色的刀,譚昭約莫已經猜到此人的身份了。
果然,等一行人進來介紹,此人果然是擁有青龍偃月刀的關羽關雲長。
對嘛,總算有一個對的上了。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提一下呂奉先了,後世人都傳呂布手執方天畫戟腳胯赤兔,赤兔他倒是見到了,方天畫戟據某人喝醉酒後說,確有此物,但就是個樣子貨,就是人中呂布,也覺得用起來非常地不順。
換句話說,你呂爸爸更喜歡隨大眾用長矛。
唔,一下子就扯遠了,卻說幾人進來,劉備其人,確實如同江湖傳言一般,跟誰都不會紅臉,他先見過了孔融,畢竟孔融是大儒又是請他來的人,甚至他一個來解圍的還十分真誠地就遲來道了歉,臉上的歉意不作偽,孔融當即臉色就好看了許多。
又聊了兩句,孔融引著劉備來見譚昭,沒辦法,這一屋子人論官位,還真就是譚昭最高,當然年紀也是最小:。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郭刺史年輕有為,將來必定是我大漢的棟梁之才。”劉備一見郭琛,果然是玉秀兒郎,他心中確實有些嫉妒,但這並不妨礙他身處雙手握著郭琛動情地說道。
譚昭不不不,你等等,這個頻道跳得有點快啊
然後,眾人就瞧見不太會說場麵話的郭刺史微微有些臉紅地開口“多謝劉皇叔美譽。”
是吧是吧,這個刺史的臉皮真的非常之厚。
劉備顯然沒遇上過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難道不應該謙虛地說不是嗎
“郭刺史快人快語,實是性情中人。”
劉備羨慕啊,青州焦和死時,他已經自己的機會來了,多方活動,即便不是他上位,也會是好友田楷,早知長安事變,他該去長安勤王才是。
他心下喟歎時運不濟,但麵上卻仍然好好先生模樣,他比譚昭會做人許多,與堂下諸位都打了招呼,顯然是跟譚昭打的一個主意。
北海真是一個好地方,大漢人才的搖籃啊,難怪除了黃巾軍,有點兒腦子的諸侯都不會動這塊地方。如果曹操離北海再近些,即便孔融不求助,估計也會點了兵馬來解圍。
這筆買賣真的一點兒都不虧啊,非常合算。
再次入座,譚昭的左手邊就換了人,酒過三巡,文人在一塊兒,不是談知識,那就是品評時勢了。
不知是何人,突然就提起了董卓和長安,講的無非是忠義,比如若我是有能力,必定不會等到董卓反才應對等等,紙上談兵,可以說非常之厲害了。
一群人巴拉巴拉討論完,那叫禰衡的似乎是這群人的頭頭,代表發言問譚昭和劉備,孔融在旁邊,似乎還一臉正好的表情。
譚昭或許他應該收回從北海挖人的念頭,憤青啊這是。
“劉皇叔先請。”
“不,還是郭刺史先來。”
兩人一番太極,最後還是劉備先說,他其實也覺得這群小毛孩沒長大,空口治天下多容易啊,要真這般容易,他也不會年屆三十還隻是個平原相了。
但他不能這麽說,要真這麽說,豈不是那人給得罪全乎了,所以他讚揚了幾人的愛國熱情,又共同譴責了董卓的狼子野心,至於幹貨,沒有。
都是聰明人,不過說這樣的話,實在不討人厭,還會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
然後,所有人都看向了譚昭。
譚昭要真也這麽說,就非常平淡非常幹了,當然他的人設也不容許他說這樣的話,當著幾十號人的麵,他就開口了“在座眾位,有誰可稱自己才比蔡公嗎”
蔡公,指的自然是蔡邕。
沒人說話了,因為在座除了孔融,其他人都不太夠格。即便是孔融,也不會當堂口稱自己比蔡邕厲害,這成什麽了,王婆賣瓜嗎
“我雖年幼,卻也明白長安城中正義之士每日都在為大漢天下而奔波,我明白眾位的心,但王司徒、蔡公等人的斡旋努力,也不能磨滅。戰是勇,蟄伏更是勇。”
劉備一驚,他或許明白為什麽這個少年能走到這一步了,若此前還有些輕視,如今這三分輕視,已經全部收起來了。
這少年,不凡。
同樣有這感觸的,還有在場絕大多數人,自然也包括陳群。
這話,說得是漂亮,因為這實在不能說錯,即便有人心中不讚同,也絕不會表露劉備非常神奇地盯著這名叫禰衡的青年,因為他被此人打臉了。
隻聽得此人開口“君子言勇,出乎其心,心若不誠,如何言勇刺史救主令學生佩服,但學生實不敢苟同。學生告辭。”
然後然後人就直接大喇喇地走了
劉備驚歎了,他在平原曾聽聞過禰衡此人,言此人腹有才華,與眾不同,如今看來,這是非常地與眾不同啊
然後說實話,譚昭的驚訝一點兒也不比劉備少,他望向孔融,孔融一臉這孩子就是倔強的包容,唔,看來明日就可以回青州了。
哦對,此人是叫禰衡對不對,以後要誰敢對付他,他就派人把禰衡套麻袋給人送過去,人形自走拉仇恨機啊。
宴飲既罷,回程的路上,譚昭問徐榮的感想,徐榮表示沒什麽感想。
譚昭再問“徐將軍覺得,太史慈此人,如何”
唔,主公這是要徐榮悄麽麽低頭對上主公亮堂的眸子,立刻便道“此人不錯,主公欲用他”
“這便要看徐將軍的能耐了。”
而另一頭,劉備也盯上了太史慈。(m.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