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看秋月春風三十八

字數:5218   加入書籤

A+A-


    同袁紹一塊兒來的,還有曹操曹孟德。

    兩人現在是同盟軍, 以前還是一塊兒長大的竹馬竹馬, 至少這會兒感情絕對不錯, 否則不會一同覲見。

    一個郭琛一個袁術就已經夠讓人頭疼了, 再來了袁紹和曹操,劉協本來還生著病呢, 這會兒臉色愈發蒼白了,他雖年幼, 但政治嗅覺並不差,他聞到了風雨的味道。

    “微臣拜見陛下。”

    同樣的塑料君臣情再次上演, 譚昭聽著莫名有種酸爽的感覺。

    “方才,似是聽聞郭大人在為王氏族人求情”

    譚昭頷首“確有此事, 王氏族人雖有罪, 卻罪不至死,微臣鬥膽,求陛下一道恩典。”

    當然了,郭琛此為合情合理,他若是當真袖手旁觀, 坐視王家倒台, 外人瞧了,未免要說他冷心冷肺,如此年紀便狠絕至此, 日後恐怕更甚。但沒想到的是,此人竟半點不為王允求情, 反是為王家其餘眾人開罪,令人頗有些意外。

    “依微臣看,卻是不然。”說話的是袁紹,“王司徒意欲謀害陛下,妄圖毀壞陛下清譽,此事事關天下蒼生,陛下仁德,可若此次饒恕王家,恐怕日後招歹人效仿,豈非亂了綱常,還請陛下三思。”

    劉協的心啊,就跟坐雲霄飛車,他想開口說話,但根本沒有人給他機會開口,還有哪個皇帝比他更悲催

    袁紹為什麽這麽生氣那自然是因為他查到了他府中王允安插的釘子,這人竟已當到了他的長史,那日那位鄒子後人話未說完突然暴斃,便是因此長史之故。如此窺伺,豈不令人惱怒

    沒親自動手,都是他這些年修養好了。

    這一頂頂高帽子帶下來,王家就是板上釘釘的藥丸,劉協有些小期待的眼神望過來,譚昭真的覺得小天子做人有點絕妙,怎麽,當他開聖父作坊的,他就長得這麽像缺心眼嗎

    嘿,他還真想做個缺心眼,隨後譚昭就跪了下去“陛下明察,王公為陛下做事多年,不辭辛苦,此事各種巧合,微臣不敢妄言。上回出京之前,陛下曾許微臣一個口諭,如今微臣以此,希望陛下法外施恩,上蒼必定感懷陛下仁德。”

    “”這人怕不是有毛病吧長腦子的都知道王司徒是為了算計他跌進去的,這人不看熱鬧也就算了,竟然拿救駕的恩情去填補

    雖說如今天子詔令已不如從前有分量,但漢室正統,若利用得當,也是一段助力。他這就輕巧地以德報怨了這郭琛怕不是聖人投胎吧

    袁紹早在查出長史有問題時,就對郭琛的懷疑削減了大半,王允想借他的刀殺人,他偏是不借,而袁術這會兒也覺得要是郭琛都能是帝星,那他恐怕早已登臨帝位了。

    譚昭不知道自己歪打正著,他還在想王允要是知道是他求情救了他的家人,估計鼻子都要氣歪了。

    劉協一聽,卻是臉色都紅潤了三分,趁著空隙,立刻便道“即使郭刺史如此保王家,那朕便網開一麵,隻死罪可饒,活罪難免,還需警誡一番。”

    “陛下聖明。”

    看病,求情,兩樣事情都做了,譚昭也算是能“功成身退”了,但大佬在前,也不是他想退就能退的。

    說起來,這會兒曹操也算是個“叛軍”,他幹跑了朝廷派來的兗州牧金尚,鬧得兩方在任城直接剛了起來,但他有袁紹撐腰,照樣能大搖大擺地進京賀壽,天子劉協也不能把人怎麽著。

    袁術是來告狀的,拿的是金尚的告罪書,通篇都是臣無能,其實意思就是影射曹操擁兵自重,不尊朝堂不尊天子,有二心之嫌。

    而袁紹呢,他敢帶著曹孟德來,自然也是有所依仗,他手裏有一份兗州豪族和百姓的請願書,說是曹公仁義為民,乃是暫代兗州牧,並未有僭越之意,卻未料金尚一來,便喊打喊殺,兗州百姓看不下去,才訴諸武力,還望陛下明鑒。

    陛下本人明鑒個鬼黑白都你們說了,要他何用

    吃瓜群眾譚昭

    “回稟陛下,卻非如此,金刺史為人忠厚端方,絕非是如此莽人,據微臣所知,金刺史遇危時,曾向青州刺史求助,郭刺史,可有此事”

    譚昭覺得這瓜不太好吃,他其實想回青州吃地瓜來著,他已經好幾世沒吃過了,甚是想念“確有此事,微臣還派呂將軍與治中從事一同前往。”

    “”這人是真蠢還是假蠢呂布跟賈詡來是來了,卻是根本就沒出青州

    但既然譚昭都這麽說了,袁術也不再逼迫,他來的目的是將曹操拉下來“還請陛下明察,還金刺史一個公道。”

    劉協心想我是很想還金尚一個公道啊,但他就算是偏袒你又能如何,你們袁氏兩兄弟,沒一個好東西,還不如郭琛呢

    “既是如此,袁刺史還有何話要說”

    曹操非常人,袁紹能為他出頭,他必定不能讓袁紹難做人,便上前兩步叩拜道“陛下容稟,微臣無愧於心,願同金刺史當堂對峙,臣對陛下衷心一片,今日陛下任何決斷,微臣都心甘情願。”

    所以說嘛,玩權謀的人心都髒,一群心機狗算計一隻小心機,這皇帝當得真的有夠憋屈的,譚昭原本對劉協有些埋怨,這會兒統統都沒有了。

    算了算了,小場麵小場麵,就原諒他算了。

    係統紅紅,你的良心我不這麽覺得:。

    劉協最後隻能和稀泥,他也沒辦法啊,這他要是當堂表態了,兩方得撕起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這也算一個好消息。兩方不和,兗州必定起衝突,幾番消耗,總歸與漢室是個好消息。

    但劉協的算盤,誰都能猜到,袁術和袁紹難得一條心,逼著劉協給個態度。

    一個有任職書,一個有民心,這能怎麽辦難道兗州還能分而治之不成沒了王允,也沒個出主意的人,最後劉協隻能“拖”,說三日後下詔令。

    幾位大佬才算是退下。

    譚昭走出宮門時,天邊的彩霞都已經快隱沒了。他緊了緊衣袖,此時的長安尚還有些冷。

    “郭刺史,郭刺史,請留步”

    “嗯曹公有事找我”

    因為疾走,曹操有些微微的喘,不過他是行伍出身,一會兒便斂了喘息“操特來感謝郭刺史援手之恩。”

    “曹公不必這般客氣,你我皆為天下辦事,百姓有難,如何袖手旁觀便是曹公易地而處,也會如此。”

    能說出這樣的話,郭琛即便不夠聰明,也絕對是個好人,曹操臉上笑容多了兩分“此話在理,郭刺史果非常人也。”

    再次相見,曹操發現郭琛竟然又長高了,要不是關係還沒到位,他都有心問人長高秘訣了,不過兩人一路聊,等分別時,他已叫上元璟了,怎麽說呢,排除青州刺史的身份,郭琛本人也討人喜歡。

    譚昭送別曹操,一進馬車就直接癱倒了,今天趙雲閑著無事,正好客串了馬夫一角。他癱倒後才發現,旁邊還有個未來武侯。

    “這是怎麽了”

    趙雲指了指,小聲道“朋友離別。”

    孫策和周瑜要走難道兩人不是跟著袁術一塊兒來的嗎兩個小子偷偷入京,這世道可以說非常大膽了。

    “看來,阿亮很喜歡這兩位朋友了。”

    諸葛亮其實也不是悲傷,亂世他見多了生離死別,隻是難得有兩個投機的朋友,一時有些留戀罷了“刺史大人,你說此番一別,日後還能再相見嗎”

    聽公瑾他們說,這回之後他們就要回江東了,青州與江東隔著那麽遠,若無意外,恐怕很長時間都見不著了。

    “這可不好說,不過君子之交,非在朝夕,若是阿亮想念朋友,去信便可。”譚昭也實在說不出安慰的話,難道要他說你倆以後陣營不同,針尖對麥芒,既生瑜,何生亮嗎

    說起這個,諸葛亮更愁了“此番回去,定要讓叔父為我取字不可。”

    “哈哈哈哈哈那阿亮可有的磨了”譚昭跟趙雲都忍不住笑了,說起這個,實不是諸葛玄的錯。諸葛亮性子孤傲,他自小聰慧異常,不與同齡人交往,他父親有意磨他性子,便先不給他取字。等他父親病逝,他又守孝,才拖到如今還未取字。

    然後呢,他叔父跟他爹簡直一個脾性,反正就是心累。

    諸葛亮果斷轉移話題“大人可曾也有過想見卻見不到的知己好友”

    譚昭一楞,繼而臉上暈蕩開了笑意,這笑容沒一點兒酸澀苦痛,有的隻是疏闊曠達和淡淡的祝福“自然是有的,你覺得像本公這般討人喜歡的人,怎麽可能沒幾個知己好友呢”

    “”怎麽就這麽讓人不敢相信呢,“那大人會想他們嗎”

    “想啊,但隻要知道他們好,便足夠了。”若是一味緬懷過去,那麽即便活在當下,也不快樂。既是如此,不如享受當下,他的朋友還在,隻是見不到而已,作甚悲傷。

    諸葛亮和趙雲都有種感覺,這一刻的大人,似乎在發光一般。(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