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①氣運與長壽

字數:5105   加入書籤

A+A-


    氣運這種東西,說到底是非常玄學的, 頗有一種信則有, 不信則無的感覺。昔年漢高祖劉邦開始自己天下霸業之時, 也要搞個斬白蛇的儀式, 給自己安一個赤帝之子的身份,老百姓聽了, 就覺得此人非常厲害,反正苦日子也過夠了, 既然有人要帶他們過好日子,還是個厲害人物, 那絕對是跟從啊。

    現在譚昭這個套路,其實就跟當年劉邦搞的差不離, 老百姓當然好說服, 但很多時候,話語權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要不然誰都可以這麽搞了。

    譚昭不懂打仗,他自己的性格,大概是江湖武林混多了, 骨子裏更偏向江湖式地解決問題, 信則信,不信便是不信,很多時候, 更多決策的其實是賈詡和郭嘉,打仗呢, 也是呂布和徐榮他們,譚昭給自己找了個定位青州吉祥物。

    他自己本身不能上陣殺敵,當然了,他的屬下們也不會讓他這麽做,所以到最後,他就變成了搞基層建設和文化傳播的形象大使,順便還搞封建迷信活動,兼職做人工降雨和降兵安排工作。

    當然,譚昭明白這種模式是極度不成熟的,帝皇心術,講究的從來不是放權,當前就是封建統治社會,他也不會異想天開地去大搞明主,一來老百姓承受不來,二來也會引起貴族世家的反彈,這種變化,最好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而亂世,是最容易催生這種改變的時候。

    但這種變化,五年十年是絕對做不到的,世家的力量看似微小,但已根深蒂固這麽多年,這就需要後繼者的努力。

    後繼者郭暢雖然我很渴望權勢,但並不喜歡這種趕鴨子上架,謝謝:。

    不過機會擺在麵前,郭暢並沒有任何理由拒絕,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資源,讓他在短短數年之間有了根本的蛻變。他再也不是潁川城中東跪西求的男孩,而是一個帝國的繼承人。

    “文和,是不是覺得很奇怪”

    賈詡卻是難得的沒笑,他不笑的時候,有種莫名的冷感,也難怪他每次都是笑臉迎人了。兩人君臣多年,這點默契還是有的。

    “長壽他沒有為帝的氣運,對不對”沒錯,譚昭這個人,半點不懂什麽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給人郭暢取字為長壽,簡單粗暴,被某位莽夫評價為比他還不如,當然這些言論某主公隻當做沒聽到過。

    賈詡點了點頭,何止沒有氣運,甚至氣運弱得這種氣運,他隻在早夭之人身上看到過。他以為是自己才疏學淺,後來他遇上特地重回青州的元放先生左慈,稍微使了點心計誘人看了小太子的麵相,竟當真是早夭之相

    也是因此,他這心裏時常墜墜,他明白主公為人最是平和也最是輕狂,決定的事情便不作改變,他甚至覺得主公早已猜到小太子的命格,這才在取字時,取了長壽二字。

    不過,這一切都是他的猜測,賈詡抬起頭,望向麵前這位過分年輕的帝皇。

    “其實,我也沒有。”譚昭並沒有用尊稱,語氣平和極了,“文和的擔憂,我明白,但長壽的努力和天賦,還不夠嗎”

    “先生,我並不是任人唯親之人,亦並沒有拿天下開玩笑的意思,您明白嗎”

    賈詡就明白了,他如何不明白,隻是不想明白而已,雖說他不想承認,但很多時候他更多的是以氣運識人,再加上多年處事的經驗,決定要不要與此人相識,對人如此,對事亦是如此。

    這些年他名聲大了,外頭有許多人說他最善識人處事,其實不然,或許真正看透的人,從不是他,所以他隻能為臣,對方才能為君。

    聰明人想通,或許隻是一秒鍾的功夫,賈詡想到此,笑意又重新回到他的臉上“主公是何時知道的”

    譚昭非常坦誠“昨日才知曉的,你知道的,我待不住,左右無事,就跑出宮玩了,很是不湊巧地遇上了元放先生。”

    人元放先生沒打死您嗎前些年不知是誰哦,為了躲人,都拉出子龍擋箭

    “文和,大家都是文明人,再說他也打不過我啊”

    “”為什麽主公能猜到他心裏的話。

    而事實上,是譚昭自己找上門去的,左慈修道,年紀挺大一把,見到譚昭來找他,並沒有任何的不高興,還感歎自己也有錯眼的時候,很是讓譚昭有些不好意思。

    係統夭壽你竟然也會不好意思

    譚昭出門的時候,還特地把和氏璧跟阿和都放在了皇宮裏,可即便是如此,左慈還是一眼認出了他。事實上,左慈在來青州之前,特意跑去見過趙子龍將軍,這位小將作戰勇猛,可他一瞧,就明白當初他上了當。

    他氣呼呼地往青州而來,等他到時,已經清醒許多。隨後遇上太尉賈文和,再瞧了景朝太子,忽而有些明悟,似乎某些桎梏在一刹那解開。

    這才是為什麽左慈態度會如此之好的原因。

    “元放先生說,隨緣自在,亦是修道。”

    賈詡恭敬地拱手“微臣謹記陛下教誨。”

    主屬和君臣,終究是有些區別的。譚昭並不強求,當然了,他倒是蠻想強求他兄長能聽點話,這個辣雞兄長又偷偷加班不喝藥了

    藥不能停啊,兄長

    “元璟,你放過為兄吧,軍中需要為兄”

    那不行,小阿琛最大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你長命百歲,譚昭在動武之前,試圖講道理“兄長,你放心,這回的藥,我已經請仲景先生改良過了,絕對不會苦的”

    郭嘉一臉憤恨“你還說,上次為兄就是聽信你的話,那藥是不苦了,但那味道”光想起來,就讓人難受,上頭,惡心,短壽。

    譚昭“兄長,弟弟的玻璃心,需要搶救一下。”

    “為兄的味覺,也想搶救一下。”

    譚昭不死心“真的,這回我都沒動手,都是仲景先生做的藥劑。”

    郭嘉聽著怎麽覺得像是坑呢

    但他也知道弟弟是為了他好,再想想戲誌才一直靠他弟弟的藥方續命,那苦澀,郭嘉決定再忍一次“為兄便再相信你一回。”

    譚昭趕緊把藥送出去。

    不管是何時,郭家兄弟的相愛相殺,還是完美地保留了下來呢,小太子郭長壽拿著奏折,默默路過。

    說起來,當年譚昭稱帝時,所有人都給他捏了一把汗。三方諸侯壓境,三麵夾擊,除了北海之外,其他勢力都趕著來鏟平青州。

    可青州呢,竟然硬生生熬住了,是非常正麵地直接剛,眾人這才發現青州軍竟早已用上了新裝備。

    曹操袁術袁紹我們之中出了一個叛徒他竟然偷偷用上了高級裝備

    但誰都沒有想到,馬蹄鐵、盔甲、兵器、糧草和各種福利措施,竟然都比不上火炕。譚昭也算是會做輿論工作了,可他前頭做的,都沒有火炕的推廣來得賺民心。

    這一年的冬天,格外地冷,冷到什麽地步,就算是譚昭這樣不缺吃不缺穿的習武之人,都覺得冷到了骨子裏,溫度竟然突破了零下十七度,才僅僅是十月中旬,這是要過冰河世紀嗎

    然後問了係統,譚昭才發現,這特麽真是小冰河紀啊

    這樣的惡劣天氣,別說打仗了,就連走路都打哆嗦,連平日裏生龍活虎的呂布都窩在火炕上喝黃酒,更別提普通老百姓了。

    青州百姓還好,火炕早就推廣了,包括徐州長安一帶,也已經在開工,但其他地方,諸侯嚴格把控,譚昭的勢力還沒大到這種地步。

    可這種日子,就是活生生拿老百姓的命填,如果沒有法子,忍著也就算了,可明明有法子的呀第一個來信的,是曹操,把信帶來的人,出乎意料,竟是荀彧的侄子,當初在長安有過一麵之緣的荀攸荀公達。

    荀攸是個非常神奇的人,他有少年意氣,也有老謀深算,譚昭起先還以為人投靠了曹操來當說客,誰知道人非常騷操作,是跑去曹操那兒說服了荀彧,然後通過荀彧見到曹操,以百姓之性命,終於說服了曹操。

    他是來投誠的。

    可以可以,譚昭非常歡迎,同時在派人去兗州推廣火炕,也詔令天下,仗可以接著打,對立可以接著對立,但他希望百姓能活下去,他願意無條件將火炕贈與所有人。

    這條詔令一處,幾乎所有諸侯都在罵郭元璟小王八犢子,可挨餓受凍的,除了百姓,還有將士啊除了將士,還有嬌貴的文士啊

    在天災之前,人力忽然變得渺小,三十萬大軍,若熬過這一場,少說會死上好幾萬,甚至十幾萬,這如何不讓人心痛。

    就在此時此刻,忽然就有人明白,大概這就是和氏璧選擇郭元璟的原因吧,必是預感到了天譴,才會另擇他主。

    大漢自此,氣數亡盡。

    景朝,一個新生的王朝,正在冉冉升起。

    和氏璧喵喵喵倫家隻是想找小夥伴玩而已呀你們在說什麽,倫家怎麽聽不懂(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