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384.老態龍鍾

字數:1652   加入書籤

A+A-




    太後不悅道:“皇帝就不問問,晁衡因何前往灊山?”劉啟裝作詫異道:“朕聽聞,他已將師父遷葬到灊山,此番去灊山難道為了盡孝?當真如此,倒也有情可願。”太後歎道:“皇帝也不必言不由中,你說你完全不知情,娘甚難相信,你的心思娘明白,不就是對三兒還心存芥蒂,生怕娘心向著他,覬覦皇位。”

    劉啟心生愧疚之情,動情地說道:“皇考與太皇太後,母子情深,二人終生節儉,均留言隻用瓦罐之器陪葬。然而這才幾年,三兒在睢陽竟奢侈成癮,且不說應用器具,皆飾以黃白之物,甚至於連夜用之物,都飾鑲上寶玉。皇考的一世英名隻怕早晚會毀在他的手中。“見太後沉默,他又說道:”據朕所聞,晁衡之所以不顧朝廷律令,前往灊山,正是因為三兒欲對其用兵。不過僅過了一年,他竟然已將晁衡的功績抹得幹幹淨淨,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更是令人不齒。他如此乖張率性,即便朕能容忍,但不能容於天下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太後辯解道:”此事不能全怪三兒,晁衡娶了婧兒倒也罷了,。琦兒本是願意前往匈奴和親,晁衡卻膽敢將她也收了,這種羞辱,依三兒的秉性,焉能咽得下這口氣。“

    劉啟道:”當初在睢陽,琦兒病入膏肓,晁衡心生憐惜,便與琦兒有約定,若是擊退叛亂,便娶琦兒為平妻,三兒也有所知,若是他不允,為何當時不阻止,反而待到木已成舟之時,才來反悔,殊不知,牛過河才來拽尾巴,已然太遲。“頓了頓又說道:”三兒屢屢以親情逼迫琦兒,琦兒無奈之下,才勉強同意和親。此也隻是琦兒不知晁衡所在,施得緩兵之計,然而三兒卻一葉障目,信以為真。待她在鴻臚寺中打聽到晁衡的消息,才全然不顧地前往臨邛。“

    太後問道:”那依皇帝之見,三兒為何又與晁衡交惡?“劉啟道:”還不是他的欲心,前番三兒引誘晁衡刺殺袁盈,卻不想晁衡並未上當,三兒惱怒之下,自行其事,不想惹火燒身,這是其一。數月前,劉買與晁衡在蜀都偶遇,劉買竟汙言穢語,辱及晁大夫,被晁衡當眾責打,想來也有他在背後,推波助瀾。“轉而又說道:”這個劉買,他害怕朕待三兒故去後,削減梁國的封地,竟在回轉之時,特意來到長安,在朕的麵前,故作楚楚,數落三兒的不是。“

    太後大怒,以杖捶地,破口大罵道:”狼子野心,豺虺狼性,應將他投畀豺虎。“轉而又道:“皇帝謹記,若是孤早亡,待三兒之後,封國即便不廢除,也要平分三兒的另外四子。“

    劉啟心下大喜,勸道:”娘不必動氣,因此傷了身子,倒是朕的不是。“太後看了他一眼,冷冷道:”皇帝作為兄長,應及時勸三兒向善,而不是隔岸觀火,伺機坐收漁利。“

    劉啟點點頭,問道:”朕謹記娘的教誨。不過三兒,如今已成騎虎之勢,依娘之見,朕該如何?”太後搖搖頭,長歎一聲,苦澀地說道:“娘老了,不中用了,有些事情管不了,也不想過問,任憑皇帝處置便是。”說著,又擺擺手道:“娘累了,你去吧!”說罷,在宮女的攙扶下,緩緩離去。劉啟躬身看著太後離去的身影,心中不免一陣酸痛,方才還健朗的太後,一瞬間,便顯得老態龍鍾,蒼老了許多。

    梁軍大營前,趙涉如坐針氈,甚是覺得不安,隻好起身,不時望著緊閉的帳門,不時焦急地踱著方步,暗自唉聲歎氣。正在其一籌莫展之際,帳門大開,趙涉大喜,正欲迎上前,突然一盆汙水向其潑來,趙涉大驚,避讓不及,被澆了個狗淋頭。

    (本章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