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 三十五 章
字數:6946 加入書籤
蔡禦史一塊大石, 激起了千層巨浪。
戶部右侍郎梁振軒立即被羈押,緊接著, 刑部左侍郎張進被任命為主審刑官。
這人是中立忠君黨,相當能幹,偏又鐵麵無情,聞聽此事已大怒, 一領了旨意,立即著手徹查此案。
整個京城的氣氛立即緊繃。
這麽大一件事爆發開來,不足一個時辰, 消息便已傳到了坤寧宮。
“這梁振軒, 難道真敢盜賣官糧?”
皇後的話雖是疑問, 但實際心中已經相信。畢竟此事很大, 沒有些許證據, 哪個言官敢貿貿然上奏,昌平帝可不是好脾氣的君王。
她又急又氣,狠拍了一下炕幾,這力道極大, 幾上茶盞等物應聲跳了跳。
紀皇後還真不知道這事。
她母子與臨江候府收攏黨羽也是有要求的, 不是什麽勢力都要,就是以防得利不成反被拖累。
隻是常在河邊走, 今日終濕了鞋。
梁振軒這幾年來,也有向坤寧宮孝敬過不少銀兩, 很為紀皇後勢力擴張出了一把力, 但梁家數代簪纓, 是大家族,那些銀錢數額也合理,從未引人疑竇。
紀皇後想起從前那些銀錢,一時頗覺燙手,隻是銀錢已經花用出去,無法倒騰回來。
而且即便能倒騰回來,這時候也不可能還回去,並撇清關係了。
“枉本宮當初看在他的麵子上,還選了他外甥女為魏王妃!”皇後麵色陰沉,咬牙切齒。
她兩個兒子就坐在左右,正一臉凝重,聞言,魏王臉色陰了陰,“也不知那梁振軒吞了多少?”
折子在昌平帝手裏,經手的倒有幾個閣臣以及蔡禦史本人,不過,這個關頭,可沒人敢湊上去詢問此事。
看皇帝的震怒程度,此案肯定不小,隻不過,不知道到了何種程度?
這案情的輕重程度,對紀皇後一黨影響是巨大的。
畢竟,這幾年為了製衡東宮,昌平帝一再扶持紀皇後母子,這梁振軒能繼續穩坐戶部高位,少不了他睜隻眼閉隻眼。
即使案情隻算中等程度,梁振軒也是肯定要垮掉的,紀皇後一黨已注定失去一大支柱。
這還隻是最輕的情況,若是案情比想象中嚴重,影響將會更加深遠。
梁振軒投於坤寧宮好幾年,勢力早已糾纏在一起。若是案情巨大,超越了昌平帝容忍底線,他下令連根拔起,那就損傷就大發了。
更有甚者,昌平帝還可能對皇後母子心生疙瘩。
最後一點才是最重要的,畢竟隻要皇帝偏頗,勢力可以重新聚攏,而失了聖心,那才是失去立身依仗。
要知道,昌平帝後宮佳麗不少,光兒子就序齒了十五六個,麗妃所出的四皇子已經十四了,她們母子並非不可替代。
紀皇後眉心緊蹙,問魏王,“你舅舅如何說?”
“舅舅說,先靜觀其變,看清這事情究竟有多大再說。”
進宮前,魏王兄弟飛馬跑了一趟臨江候府,此刻聽了問話,魏王立即作答,“舅舅說,以張進行事作風,這幾日便能看出端倪。”
“舅舅還說,應先盡量撇清與梁振軒幹係,要不著痕跡。”魏王很讚同臨江候的意見,“母後,我已經讓舅舅著手辦了。”
皇後點頭,“這個做法很對,目前情況不明,隻能先這般處置了。”
暫時的處置方法議定後,魏王頓了頓,道:“也不知此事有無東宮手筆?”
母子三人的大敵正是皇太子,事情一發,俱立即聯想東宮,皇後冷笑一聲,道:“若是有他插手,也不足為奇,太子心思慎密,手段向來非同一般。”
最了解你的,果然是你的敵人。高煦溫潤太子形象毫無破綻,連昌平帝也騙過去了,偏偏皇後從不相信,她篤信自己的直覺。
她們這位皇太子,表麵溫文爾雅,手段卻一貫雷霆萬鈞,高明非常。
母子三人對皇太子研究頗深,此事若有對方插手,恐怕會更加棘手。
室內寂靜片刻,三人臉色更加陰沉。
“母後,”魏王想了想,道:“太子妃不是答應了為我們探聽消息嗎?如今正好用上。”
非常時期,魏王也不管紀婉青初來乍到了,消息能有一點是一點,能得知太子有無插手也是好的。
紀皇後點了點頭,“本宮正有此意。”
陳王一直安靜聽著,此時蹙眉道:“太子妃不得寵,恐怕要探聽這等機密頗為不易。”
“本宮也沒讓她深入刺探,隻是細述一番太子的神態舉止罷了。”
太子大婚還沒滿一個月,不管他是否寵愛太子妃,這頭一個月,新房也不能空。
既然每天都能見到人,仔細留意一下微表情變化,也不是不能窺見些端倪的。
紀婉青是個聰明人,皇後不懷疑她的能力,卻倒知道她打算敷衍的心思,大約是發現了端倪也不會說的吧。
說句實話,梁振軒一案事已至此,即便知道太子插手也不大能改變什麽。不過皇後卻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探聽消息是其一,關鍵是可以借此給紀婉青壓力,讓她知道,一直敷衍是不行的。
逐漸深入,才能讓太子妃這顆棋子發揮大作用。
*
紀婉青那不好的預感是正確的,次日早晨她再到坤寧宮請安,便立即感受到了不同的氣氛。
表麵看著沒任何變化,實際從引路宮人,再到大宮女翡翠,都給了她隱隱不一樣的感覺。
紀婉青表麵不動聲色,實際心下已一沉。
她有預感,賜婚以來最大的難題,就在眼前。
沿著大紅回廊而上,到了皇後慣常日間起居的西暖閣,門簾子一掀起,紀婉青立即覺得一陣熱意鋪麵而來。
她皺了皺眉,舉步進去。
今日西暖閣的地龍,燒得格外旺盛,屋裏還放了幾個大熏籠,炭盆燃得正旺,兩者相加,屋內燥熱得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紀婉青額際當即隱隱沁出一層薄汗,梨花忙上前,伺候她解下狐皮鬥篷。
這丫頭也很熱,額頭已見黏膩之感。
主仆二人穿著打扮按照往日,紀婉青即便解下了鬥篷,身上還有加厚錦緞宮裙以及兩層夾襖,依舊捂得很。隻是她已不能再脫,不要說太子妃,即便是普通官眷,在外隨意寬衣解帶,也不是小事。
她抬眸掃一眼屋中諸人,上到皇後,下到奉茶小宮女,個個衣著單薄,一眼看過去,恍若置身夏日。
這是明顯針對她,隻是紀婉青卻不得不接招。
皇後不僅是婆母,人家還是國母,即便她疾言厲色追問,人家輕飄飄一句“身子不爽,這樣才舒服”,就能利索打發她。
君臣一重,孝道一重,這種軟刀子,紀婉青隻能硬扛著。
她大約猜測到皇後為何如此。
果然,請安之後,皇後隨口讓她落座,對這詭異情景半點不提,卻淡淡道:“婉青,昨日朝堂發生了大事,不知你可有聽聞。”
這麽大一樁事,身處皇宮,隻要不是死人都收到風聲了,紀婉青點了點頭。
“這事,大約太子是插了手的。”皇後直接下了結論。
她心情不虞,也沒心思裝和善,隨後話鋒一轉,看向紀婉青,便道:“不知這幾日,太子可有那些異處?”
來了。
紀婉青眼瞼微垂,“殿下威儀赫赫,婉青不敢直視,而他並不喜我,早晚一見也並無交流。”
“這等朝堂大事,婉青不過一介女流,實在無處知曉。”她是知曉的,隻是不能說。
這與清寧宮後宅內務架構不同,涉及高煦任何言行舉止,紀婉青都不能透露半點,哪怕無足輕重。
這問題很敏感,她既然選擇了站在東宮,沒有得到高煦同意前,絕不能向坤寧宮提起一星半點。
哪怕此刻皇後身邊,應無東宮眼線。
紀婉青覺得天下無不透風的牆,在這種關鍵問題上,絕不能存僥幸心理,否則一旦他日被高煦知曉,這便成個去不掉的疙瘩。
她與高煦日漸融洽,相處一日比一日好,給內部埋下禍根要不得,因此,這外部的壓力她必須扛住。
左右各有一個大熏籠,炭盆燃得旺旺的,一陣陣燥熱從身體深處湧出,後背已有汗濕,但她心如止水,紋絲不動。
她聽見皇後淡淡地說:“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怎可能一點不察覺。”
“你在此處好生想一想,若想到了,再告訴本宮不遲。”皇後淡淡一笑,站起來,“本宮還有宮務需要處理,你慢慢想。”
話罷,她直接詢問胡嬤嬤,開始處理宮務。
暖閣內很安靜,僅與皇後與胡嬤嬤的對話聲音。
人家既然借機開始馴服她,自然不會讓她好過,沒多久,這室內的溫度似乎又高了些。
一滴汗從額上滑下,她雙目微閉,眼觀鼻鼻觀心,沉默忍著陣陣熱浪,始終沒有任何動作。
紀婉青心內苦笑,其實,這就是當初她答應皇後重要原因之一。不僅為了妹妹,更多是為了自己。
皇宮中有的是讓人煎熬,卻說不出苦處的手段。夏天用冰,冬天用炭,種類繁多,這兩種隻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紀婉青剛進東宮時,太子完全不信任,一絲人脈也無,若非想出計策,恐怕這些招數早就使過來了。
她本以為,掌內務一事過後,最少能支撐幾個月的,不想計劃趕不上變化,大婚不過半月,還是給享受上了。
汗水一滴接一滴,裏衣已經濕透了。紀婉青不忘苦中作樂,如今太子待她很不錯,堅持到底大約就是勝利,這煎熬也是有價值的。
這大約是她在坤寧宮待著最久的一次,足足有兩個時辰。
午時將至,宮務處理完畢,皇後掃了她一眼,“今日你先回去,明日再來細想不遲。”
皇後意思很明顯,這煎熬並非一朝一夕,在紀婉青“想清楚”前,估計都少不了。
她也不多說,直接站起離去。
行至門簾旁時,同樣一臉汗水的梨花忙取了大鬥篷過來。
外麵便是冰天雪地,紀婉青即便熱得汗濕重衫,也隻得咬牙受了。
一出門,冰火兩重天,寒風卷著鵝毛大雪撲進廊下,主仆二人同時打了個哆嗦。
紀婉青貼身衣裳早已濕透,這麽一下子,極速由火熱降至冰點。她臉色瞬間從紅潤轉為青白,顫抖自心髒處而出,狐皮大鬥篷似乎已經不管用了。
女人果然熱愛為難女人,軟刀子讓人苦不堪言。
“娘娘,……”梨花咬唇。
“住嘴!”
紀婉青低喝,“有什麽話,回去再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