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 八十三 章
字數:7330 加入書籤
坤寧宮。
皇後掃一眼前來請安的後宮大小妃嬪, 坐在右下首頭一位的正是麗妃。這位成功分割了宮權的寵妃,表麵恭謙,實際腰背挺直,
她心裏一陣無名火起,蹙了蹙眉心,抬手將諸女揮退。
皇後心情陰鬱, 不過很快,便陰天轉晴了。
陳王來了, 魏王也來了。
魏王被皇帝勒令閉門思過,一晃眼已有數月, 終於在鑾駕返回京城時,悄聲無息被放了出來。
原因無他,萬壽節到了,後麵緊接著就是魏王娶繼妃的吉日,繼續關著不行。
昌平帝經過幾月時間,火氣消了不少,就把他放出來了, 這是頭一回進宮給皇後請安。
“鈞兒。”
皇後幾個月沒見大兒子,憂慮牽掛,眼圈微微發紅,握了魏王的手,“好孩子, 快快起來, 讓母後好生看看你。”
魏王雙膝著地, 沒有依言起身,“孩兒不孝,讓母後擔心了。”
“那你下次便多謹慎些,莫讓母後多勞神。”
“是,孩兒知曉。”
母慈子孝,二人真情流露,陳王一直微笑看著。
朝堂大事果然十分鍛煉人,他獨挑了幾個月大梁,成長速度飛快。如今不管心內作何感想,表麵也不露絲毫痕跡,反倒上前勸道:“母後,二哥出來了是好事,我們該高興。”
“對對,該高興的。”
皇後連聲應和,抽出絲帕抹了抹眼角淚花,把大兒子攙扶起來,“你們兄弟都坐下,陪母後好好說話。”
又歡喜了一番,陳王主動開口,“母後,既然二哥出來了,重返朝堂想必不遠,我先把手頭上諸事整理一下,二哥重掌也不會千頭萬緒。”
魏王雖放出來了,但昌平帝還沒開口讓他重領差事。
不過想來也不會遠了,繼妃秦氏之父是英國公,頗有些能量,到時候雙方一起使勁兒,皇帝必然會順勢下台階,把魏王召回來。
“好,好好。”
皇後看著麵上隱帶關切的小兒子,極為欣慰,“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她拍了拍陳王的手,“你哥哥重新接掌,難免忙亂,幸好有你多協助著。”
陳王微微一笑,“刑部陳條之事正到關鍵時候,那我便先掌著,其餘諸事,就整理一番 。”
“好。”皇後點頭。
魏王拍了拍兄弟的肩膀,笑道:“辛苦你了,三弟。”
陳王笑意不減,“我長大了,正好為母後二哥分憂。”
算計了一場,他終究不是一無所獲。
母子三人笑語晏晏,大殿氣氛和樂,隨後魏王話鋒一轉,蹙眉道:“母後,兒子聽說太子妃有了身孕。”
他雖然被遣回京城,閉門不得出,但不代表耳目蔽塞,皇後臨江侯會傳消息給他,他自己也有信息渠道。
這所謂的“聽說”,不過就是引起話題的說法罷了。
這個話題,讓和樂氣氛陡然一滯,皇後瞬間陰沉了臉,“沒錯,如今已經六月了,聽說胎相穩固。”
魏王這麽多年來,吃盡了嫡次子的虧,雖元後繼後不可逆轉,但母子幾人難免耿耿於懷。
這種前提下,再加上皇長孫的位置相當重要,這五六年來,皇後魏王都為此廢了不少心力。
前頭是很成功的,魏王順利成為頭一位成婚的皇子,比太子還早了一年,隻可惜後麵觸礁了。
魏王日夜耕耘,甚至不限於王妃屋裏。王妃雖沒懷孕,但倒有幾位姬妾懷了,隻可惜總會出各種各樣的意外,終歸是流了。
一句話概括,顆粒無收。
後麵不等他繼續努力,前一位魏王妃就要“病逝”,而剛大婚不久的皇太子,卻傳出大喜之訊。
這是何等讓人咬牙切齒的消息。
紀婉青翻臉,邊城眼線被鄭毅設法拔除,皇後已無法掣肘對方的法子,要生的氣早生過不少了,再多說也沒意思,她如今的關注點在另外一處。
“這個孩子若順利誕下,就是陛下頭一位孫輩了,若是男胎,就是名副其實的嫡出皇長孫。”
意義之重大,不必細敘,她緩緩說來,眸中有化不開的憂慮。
奪嫡進行到如今,已有近十年時間。
因一開始有皇帝傾斜,坤寧宮甚至能隱隱占據上風。可惜皇太子不是吃素的,不過兩三年時間,東宮便穩穩站住腳跟。
那時候,雙方還能平分秋色,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太子逐漸占據上風。
到了近兩年,東宮根深蒂固,已然是個龐然大物。即便昌平帝本人想動,都得拿上個短處,才能發作一番。
反觀紀皇後一黨,屢屢遭遇挫折,不進反退。
好在得益於皇帝的平衡之道,過後總會大力扶持坤寧宮,倒還能與之抗衡。隻不過,每每雙方交鋒,臨江侯皇後母子皆有隱隱的力不從心之感。
這源於高煦一直執行的低調策略,皇後一黨能察覺到的,僅是東宮勢力的一部分。諸如霍川等文武要員,都是秘而不宣的,以免刺激到昌平帝那根敏感的神經。
皇帝到底是皇帝,硬碰硬絕對討不了好。
皇後雖不知道詳情,但僅僅那一絲力不從心之感,就夠她警惕的了,心底隱憂感始終揮之不去。
這種情況下,東宮要添嫡子了,她如何能坐得住。
皇後抬手,揮退了大殿中侍立的宮人太監,低聲對兩兒子說:“這次幸好陛下給太子妃賜了禦醫,她身體康健,不能繼續閉門不出。”
本朝以孝道治天下,皇帝皇太子更是天下表率。
昌平帝好些,畢竟先帝太後都沒了,他按規矩做足禮數,就沒人能挑出刺來。
東宮則不然,太子妃有孕但身體康健,若萬壽節也不肯出席,孝道一事,便沾上汙點了。
夫為妻綱,這汙點皇太子乃至東宮,都跑不掉。
皇後以己度人,認為太子必會讓太子妃出席的,這麽一來,她便有了動手腳的空間。
在朝堂,皇後一黨勢力比不上東宮,但換到皇宮內部,就並非如此了。
宮權,皇後掌握了近二十年,即便幾月前有麗妃橫插一竿子,她也不算傷筋動骨。
反之,太子不掌宮權,即便暗地裏發展人手,無論是速度還是數量,也遠遠趕不上行事光明正大的坤寧宮。
在自己的主場,皇後還是頗有自信的,隻要太子妃出席萬壽節大宴,她至少有超過五成把握。
魏王聞弦音而知雅意,眸光登時一亮,忙追問道:“母後可有了安排?”
“有了,這兩天母後已準備妥當。”皇後點了點頭,目含欣慰看一眼陳王,“這主意,關鍵之處是你弟弟給母後想的。”
麵前的是親兒子,沒什麽好隱瞞的,於是,她立即把母子二人的布置詳敘了一遍。
這次,皇後並沒有打算在大宴當中動手腳,而是將位置換到清寧宮通往大宴的兩條必經之道上。
經過柳姬一事,如今她很謹慎。左思右想之下,認為大宴的食物茶水以及人員等,必然會是東宮防守重點,與其在此處硬碰硬,她不如把換個地方。
另一點,宮道灑掃,如今是歸麗妃管的。這正是對方攜皇帝口諭,硬從她手裏搶去的宮務之一。
麗妃接手的時候,雖遠在行宮,但也遙控著將人手狠狠洗涮了幾遍。但問題是,皇後經營了已有二十年,哪裏是輕易能徹底洗幹淨的。
一些關鍵位置,總有一兩條漏網之魚的。
皇後冷冷一笑,隔了這麽一層,出了事也牽扯不到坤寧宮。
正好一箭雙雕。
*
“明月姐姐,你剛下值?”
明月,即是崔六娘。魏王陳王進殿時,她剛好在大殿伺候,等皇後說到關鍵處,揮退了諸宮人,她便低眉垂目,與大夥兒一起出來。
皇後母子說話耗時不短,她在殿外候了一段時間,下值的時間便到了,跟換崗者交接了工作,她便往側殿後的排房行去。
灑掃的小宮女見了,忙熱情打個招呼。
崔六娘脾氣好,人緣不錯,微笑點頭應了,駐足說了兩句,才返回自己的房間。
進了門不久,外麵便有敲門聲響起,來人是與她交情不錯的三等宮人。
崔六娘一見此人,忙側身讓對方進來,隨後將隔扇門掩上。
她附耳聽了片刻,外麵一切如常,這才返身悄聲問道:“如何?”
從回宮到萬壽節,其實才幾天功夫,皇後要安排布置,時間其實有些緊迫了,崔六娘是從臨江侯府帶進宮的老人,難免察覺些許異動。
剛巧聽見皇後談話的機會,其實很難碰上,畢竟她隻是二等宮人,等級不夠。於是,她便另辟幽徑,命人盯著胡嬤嬤用慣的幾個心腹。
也不需要刻意跟蹤,引人生疑,隻是注意她們往那些方向去了,大概接觸哪些人即可。
崔六娘待在坤寧宮快二十年了,雖非貼身心腹,但皇後大致的人手分布,她還是能察覺一些的。
憑著這些底子,具體計劃肯定不知道,但模模糊糊揣測個方向,應是沒問題的。
果然,那個三等宮女附耳說:“今日一早甘泉、碧影兩人,再次往禦花園去了。這回我們的人設法尾隨,發現她們在一處宮道丟下一個小紙團,被灑掃的小太監撿了。”
“那小太監撿起塞在袖袋裏,沒多久,便離開了,我們的人沒能繼續跟上。”
昨日此兩女便出了一趟坤寧宮,彼時崔六娘底下人不敢跟,畢竟尾隨而去,目標太大。
崔六娘想了想,傳信給她的上峰,暗探首領郭定安,由對方安排個非坤寧宮的人手,專心等著,下次再跟上。
畢竟這等暗算事宜,應不會一次就安排到位的。
果然,次日兩女再次出門。
“好,非常好。”
崔六娘聞言大喜,這效果已比她想象中好了,得了這個消息,雖不知皇後具體計劃,但對方行動地點已能確定。
皇宮一切事物,歸內務府管轄,而內務府諸部門涇渭分明,管灑掃修繕的是奉宸苑,無論如何也跟萬壽節布置搭不上線的。
如今宮道灑掃歸了麗妃管,難道皇後欲一箭雙雕?
肯定是這般了,畢竟時間緊迫,明天就是萬壽節,皇後應不會多費周折,讓個把灑掃小太監再傳信到其他部門。
崔六娘心一定,立即寫下書信,將皇後應會在宮道動手的消息傳出去。
*
這封密信,在午膳前到了紀婉青手裏,她立即吩咐何嬤嬤把高煦喚回屋,並將密信交到他手裏。
“殿下,這與我們的計劃不謀而合。”
雖不知道對方具體計劃,但地點確是契合的,這種情況下,有很大幾率能將計就計。
高煦點了點頭,“明天,我讓林陽跟著你,若有疑慮,立即放棄計劃返回。”
一切以母子倆的安全為要。
他見妻子應了,猶自覺得不甚放心,隨後召來林陽,詳細囑咐了一番,這才算罷。
皇後已布置得差不多了,高煦卻仍在忙碌,半日一夜的功夫很快過去。
翌日,便是萬壽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