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第 八十六 章

字數:8174   加入書籤

A+A-


    好端端的萬壽節, 出了這麽一個大岔子, 昌平帝之前興致有多高昂,現在就有多沉鬱。

    好在禦醫沒多久這折返, 回稟說,太子妃情況不算太糟糕,皇嗣保住了,臥榻一個月左右, 便可無礙。

    隻要日後小心謹慎,不再出意外的話, 還是能母子均安的。

    這算是大好消息了,昌平帝神色微緩,賜下賞賜於太子妃, 並吩咐太子好生關注。

    高煦站起,替妻子謝了恩。

    他回身落座,不動聲色間, 將大殿上諸人表情盡收眼底。

    諸如首輔王瑞恒等一幹保皇黨中堅力量,放下心頭大石, 目露欣慰。

    安樂大長公主,麗妃亦然。

    前者是真關心東宮,後者則掌灑掃宮道之事務,太子妃在宮道出了意外, 她怕被牽連, 如今沒造成不可挽回後果, 當然鬆了口氣。

    高煦眸光一轉, 最後落在紀皇後臉上,對方麵上掠過一絲驚詫不甘,轉瞬即逝,但剛好被高煦收與眼底。

    他冷冷挑唇。

    他雖打算暫時低調,以待日後一網打盡,但麗妃與保皇黨們,可不是省油的燈。

    果然,王瑞恒隨即出列,再次懇求皇帝從速查清此事。

    眾目睽睽之下,昌平帝可不能敷衍,他立即頷首稱是。不過因為萬壽節被攪,他心情陰鬱,麵上總帶了些出來。

    高煦目光閃了閃,站起拱手道:“既然紀氏並無大礙,此事應暫且擱置,今日是父皇萬壽,不應為旁事一再延誤。”

    不管內心如何想法,他這二十年來,於孝之一道確實做得無可挑剔的。

    昌平帝忌憚皇太子,是因為這個身份及其才幹,對於大兒子的孝順,他曆來還是滿意的

    尤其方才這話,說到皇帝心坎去了,他確實不願意壽辰出幺蛾子。

    昌平帝神色鬆了很多,對鬧出幺蛾子的東宮也心平氣和了,他捋了捋短須,正要順勢應下。

    隻可惜還是被打斷了,禁衛軍統領已匆匆進殿,利落見了一個禮。

    這正在高煦意料之中,他重返太和殿時,已經收到李統領正趕來的消息了。估摸著時間也差不多,方才一句話,僅為抹去東宮在皇帝心中新添的不和諧印象。

    既然李統領已經來了,宮道桐油事件就不得不繼續了,昌平帝板著臉,說:“還不速速道來。”

    禁衛軍負責徹查現場,李統領是個能幹的人,很快便將大致情況摸清楚了。

    抬油的小太監們,撞人的灑掃太監,以及那個有孔洞的大油桶。他還抓緊時間派人去了清寧宮,問清了探路小太監們當時的觀察結果。

    林陽見時機合適,就將孔洞邊緣冰冷的一事也給透了出去。李統領不是笨人,腦筋一轉,立即得出冰塊結論。

    這麽一來,所有事情都被成功串聯起來了,僅剩背後主謀及實際操作者沒曝光而已。

    李統領說話絲毫不拖泥帶水,句句在重點上,故意撞人的小太監是關鍵,他已命人押在殿外。

    好歹毒的心思,大殿中群臣嘩然,首輔王瑞恒已憤然出列,懇求陛下查個水落石出,並嚴懲幕後主謀。

    一宗保皇黨紛紛附議,宗室中不少人也跟上。

    昌平帝立即大手一揮,命人把那個灑掃小太監帶上來,禦前親審。

    那灑掃小太監嚇得兩股戰戰,癱軟在地上,不斷磕頭道:“奴才是無意的,奴才並不知。”

    翻來覆去這兩句話,讓本來心情不佳的昌平帝更添煩躁,濃眉一蹙,直接喝了一句,“來人,給朕大刑侍候。”

    這等喜慶日子,是不能見血的,所以用的是杖刑。施刑的禁衛軍早熟能生巧,甚至練就了不見血便打折人骨頭。

    現在雖沒到打折骨頭的地步,但幾杖下去,痛徹心扉,灑掃太監五官扭曲,一臉冷汗,被堵住的嘴“嗚嗚”悶聲痛呼。

    這禁衛軍是打人的專家,秉承著速戰速決的速度,立即便讓灑掃的小太監經受不住要招供。

    堵嘴的帕子被取出,小太監勉強爬起來,“奴才說,奴才都說。”

    這人眼看就要招供了,皇後卻一臉鎮定,不見半分慌張之色。高煦瞥了一眼,便猜到個七八,他挑了挑眉,冷眼看著。

    果然,那小太監磕了個頭,便將這事的前因後果說出來了,過程是不差的,隻不過最後說到幕後主謀,卻頓了頓。

    他垂下眼瞼,遮住眸色。

    其實,被安排的這個任務,就有了必死的覺悟,主子事前早已遂了他的某個心願。方才的狡辯及受刑,不過為了鋪墊,為了更凸顯此刻供詞的真實性。

    小太監猛地抬起頭,看向後宮妃嬪席位,慘聲高呼道:“麗妃娘娘,奴才支應不住了,望您萬萬信守諾言。”

    他說話間,直接往旁邊某個大臣的桌案撲上去,一頭撞在尖尖的案桌一角上麵,力道非常之大。

    “轟”一聲悶響過後,他腦袋出現一個血窟窿,睜著大大的眼睛倒在案前,死得十分慘烈,把案後那個文官嚇得魂不附體。

    這個小太監是有心計的,開始敘說的時候,故意挪動身體,更靠近桌案,而遠離了李統領。後者伸手去抓已晚了,讓他得了逞。

    萬壽節禦前見了血,還是死不瞑目那種,昌平帝臉色鐵青,虎目圓睜,“刷”一聲側頭,死死盯著麗妃。

    大殿上鴉雀無聲,眾人矚目的焦點換成麗妃。

    高煦不動聲色掃了大殿一眼,也淡淡看了過去。

    據他所知,這位多年得寵,又趁機奪取一部分宮權的妃子,可不是盞省油的燈,能任由皇後潑髒水的。

    這場大戲要進入高潮了。

    果然,驚駭的麗妃 “騰”一聲站起,隻是沒等她喊冤,便聽見皇帝陰測測的聲音響起,“雲氏,你有何話說?”

    麗妃娘家姓雲不假,但昌平帝從來不會這般喚她,從前都是“麗妃”或者“愛妃”的。由此可見,現在他的惱怒到了何等程度。

    壽辰出了這麽大一個幺蛾子,之後又是死人見血的,皇帝的不豫早轉化為憤怒,這怒意早已到達了一個爆發的臨界點,一旦找到宣泄點,傾瀉的猛烈程度可想而知。

    這個宣泄點,由灑掃小太監以生命為代價,硬生生套在麗妃腦門上。

    這也是皇後計劃中的一部分。

    經過多次謀算失敗,她謹慎了很多,連事後有可能失敗都料想過一遍了。

    多年夫妻,她很了解昌平帝。對方不算英明,但性格卻頗為暴躁,一旦怒意盈胸,而觸犯他的人分量卻不那麽足夠的情況下,這人下場是很悲劇的。

    麗妃雖得寵多年,但卻真沒到讓昌平帝百般忌憚的份上,他一怒之下,很可能會直接賜下責罰。

    隻要責罰隻要下了,這是便算了結,事後即便有疑慮,也翻不了案了。

    因為這次皇後確實很謹慎,不但灑掃太監,即便是直接木桶的宮人也會自殺身亡。線索斷了,沒有證據,偏偏皇帝已經懲罰了“罪魁禍首”,這個黑鍋麗妃隻能背定了。

    皇後目中閃過一絲譏誚,她的宮權,可不是那麽好搶的。

    然而,事情真會這般發展下去嗎?

    不一定。

    皇後了解昌平帝,那麽得寵近二十年的麗妃就不了解嗎?

    當然不可能的。

    她站起之時猛仰首,正對上昌平帝陰沉的臉色,以及皇後幽深的目光,她瞬間明悟,對方是想讓她當替罪羔羊。

    這情況很危急,皇帝暴躁易怒,不分青紅皂白打人入冷宮的事不是沒有過,她份位高有兒子,不能打入冷宮,但貶位失寵必定是少不了。

    她是受寵多年不假,但並非不可取代。今天若吃了這大虧,即使日後能翻案,份位也回不來了。

    麗妃當機立斷,不等皇帝繼續說話,立即出列,重重跪於玉階前,舉起右手,肅然朗聲道:“我麗妃雲氏,當天發誓,這桶油暗算太子妃之事,我若是有一絲一毫涉及,教我腸穿肚爛,不得好死,死後永無超生之日。”

    她起這個誓非常毒。然而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若要扭轉這個千鈞一發的不利局麵,非得使用重錘敲打不可。

    麗妃沒有證據,灑掃太監臨前的指認,昌平帝即將爆發的怒火,也讓她沒有辦法喘息之機。

    一宮妃主,膝下還有皇子,當著滿朝文武、勳貴宗室的麵下跪發毒誓,實際上是一個極為丟麵的行為。已等於撕下自己的臉皮,放在地上踩了。

    然而麗妃卻不得不踩,她還得慶幸自己反應夠快,否則就不是撕下臉皮能解決的了。

    時人敬畏天地,是不會胡亂發誓的,她這個誓言連死後輪回都涉及了,非常有說服力。

    昌平帝麵色稍緩,又見麗妃眸光清亮,視線絲毫不回避,心下篤信了幾分。他蹙眉,問道:“隻是此事,你又有何解釋?”

    麗妃心中一定,冷冷一眼掃了臉色微變的皇後,恭敬回道:“啟稟陛下,臣妾蒙陛下信重,托以協管宮務數月矣。”

    “隻是時間尚短,臣妾愚鈍,未能如臂使指。此間諸事,因大約皇後娘娘能知悉一二。”

    麗妃單刀直入,直接點明自己接掌部分宮務不過數月,再含蓄表示,這事兒皇後逃脫不了幹係。

    畢竟,坤寧宮才是東宮最大的利益衝突者。

    她是個聰明人,否則就無法緊跟著兩位皇後誕下皇子,並順利養育成人了。要知道,昌平帝後宮美人數不勝數,能脫穎而出,本身就不是件容易事。

    有時坦言說話,反更能讓人信服,畢竟她說的是實話,不是嗎?

    有些事經不起理智分析,麗妃憑借毒誓打底,順利脫身,並將疑點轉移到在對方的身上。

    皇後速戰速決的謀算落空了,昌平帝憋著一肚子怒火,將視線移到身邊鳳座上。

    “陛下,麗妃胡言亂語,不過是砌詞狡辯罷了。”

    因為相隔很近,皇後甚至能聽見昌平帝粗重許多的呼吸聲。她心頭一跳,若是不能及時擺脫唯一嫌疑人的身份,後果不堪設想。

    “麗妃接受部分宮務之後,數次大肆替換人手,若臣妾有動作,如何瞞得過她?”

    皇後心跳急促,好在麵上還能保持鎮定。隻不過,她的話卻並沒有說服力。

    短短幾個月時間,麗妃除非將全部人手更換,否則怎能徹底消除坤寧宮十幾年的影響呢?

    在內務府,除卻皇帝本人,是沒有人能徹底更換一整個部門人手的。

    昌平帝不聰明,但卻不是傻子,長於皇宮的他,自然深諳其中關竅。

    他的目光又冷了幾分,皇後看得分明,不待對方爆發,立即壓根一咬,舉起右手,“臣妾當天發誓,這桶油暗算太子妃之事,我若是有一絲一毫涉及,教我被白刃剜心而死,死後永無超生之日。”

    不得已,她也被迫起了一個毒誓。

    皇後與麗妃不同,這事兒真是她做的。她起誓完畢心跳急而亂,手足冰冷,麵色發白,好在脂粉甚厚,才掩蓋住了。

    時人篤信鬼神,她倒想起個輕點的誓言,可惜情況並不允許。

    事情陷入僵局了,昌平帝一時判斷不出誰真誰假,濃眉一擰,麵沉如水。

    朝臣不敢再胡亂插言,整個太和殿陷入詭異的寂靜。

    這時候,看足好戲的高煦站起,拱手道:“父皇,請聽兒臣一言。”

    “既然無法查明,那便來日再議。”他聲音一如既往溫潤,帶著關切,“今日是父皇萬壽,怎可因外事一再耽擱?”

    不能繼續沉默下去了。

    一後一妃當場發毒誓,昌平帝已經大失顏麵,偏他還沒辦法查明真相,被架到台子上下不得。

    高煦很了解自己這位父皇,再繼續醞釀下去,他該惱羞鬱憤交加,化成耿耿於懷的怒火了。

    昌平帝很愛遷怒,到時候必然會重新注意上東宮。

    有道簡在帝心,反過來亦然。哪怕你是受害者,皇帝膈應了就是膈應了,沒什麽好辦法能挽回的。

    高煦此舉,意在讓妻子避開萬壽宴,並找好以後閉門不出的借口。既然目標已經達成,就需要見好即收。

    他沒想過就此能打死皇後,查清鬆堡之役後,更不希望因此打死對方。

    太子一言,再次說到皇帝心坎去了。

    昌平帝神色稍霽,頷首順勢下台,“太子所言甚是,那此事容後再議。”

    他瞥了皇後一眼,始終覺得對方嫌疑大一點。對於攪亂自己萬壽之事,他是非常不悅的,於是沉聲道:“看來皇後諸事繁雜,麗妃也無法為你分擔太多,既然如此,那就再讓容妃一同協理吧。”

    昌平帝手段很粗暴,也不等查明什麽真相,直接做出處罰,又奪了皇後一部分宮權,割肉割在對方最痛的地方。

    皇後臉色登時青了。

    可惜無人搭理她,乾清宮大總管孫進忠一見此事暫告一段落,忙抹了把汗,揚聲唱道:“進獻萬壽節禮,開始!”

    高煦淡淡掠了皇後一眼,眸底閃過一抹譏誚,轉瞬即逝,無人能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