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 一百一十 章

字數:8958   加入書籤

A+A-


    一到了關鍵時刻, 其實很容易看透一個人的真實內心。昌平帝命人匆匆整理,點了親衛軍與京營數萬軍士護駕, 天一亮,鑾駕便出了宮。

    他是一個人離開的, 皇後寵妃、皇子公主,一個都沒帶上。

    高煦已沒空搭理他那父皇, 一道道教令自皇宮發出, 先點了京營十萬大軍, 令到集結, 立即準備拔營。

    接著,他還得安排京城防務問題,立即召了幾萬山東班軍過來, 連同剩下的七萬京營將士, 一起拱衛京城。

    最後,還得安排皇城防務。

    拱衛皇城的是禦林軍, 禦林軍屬於親衛軍之一,昌平帝已帶走大半,剩下的人手嚴重不足。

    高煦將餘下的禦林軍收縮, 隻負責守衛皇宮,外圍皇城的防務, 就交給京衛指揮司。

    “博聞、雲清, 皇城與京內防務, 就交予二位。”

    博聞, 是京衛指揮使褚宗保的字;而雲清, 則是副指揮使齊耀林。前者明麵保皇黨,實際卻是高煦的鐵杆心腹;後者雖沒倒向東宮,但卻是安樂大長公主的駙馬,皇室的一員。

    高煦十分敬重大長公主,因此對於齊駙馬也另眼相看,將皇城已京內交給這二人,他頗為放心。

    “你二人連同京營兵馬,堅守京城,不得有誤。”

    “末將領命!”

    褚宗保齊耀林齊齊鏘聲領命,高煦點了點頭,沉吟半響,最後囑咐一句,“若到了萬不得已之時,以主子們安全為要。”

    他雖篤定京城不會被破,甚至不會被圍,但妻兒皆留於此,也不得不多想了些。

    昌平帝獨個兒離開,皇宮留下貴人極多,高煦話語隱晦,但心腹褚宗保一聽即懂,立即利落應是,“末將謹遵殿下之令!”

    至於旁邊的齊耀林,這是個一貫沉默,隻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人,兢兢業業,從不以駙馬身份自傲。對於皇太子的吩咐,他毫不遲疑,當即拱手,“末將領命!”

    高煦頷首,揮退二人,匆匆出門登上轎輿,。

    雖說出發在即,但京營十萬大軍集結,怎麽也需要一點時間,趁著這個空檔,他得返回清寧宮一趟。

    高煦直奔後殿,不過他還來不及多說,便知悉了通敵信箋到手的事。

    “這兩封信箋,我稍後放在外書房的暗格中。”

    時間很緊,匆匆敘說完皇帝南狩、他代天子親征之事以後,便立即將自己的安排說出來。

    “京城應不會被破,也不會被圍,但若有萬一,你立即領著安兒離京。”

    事涉愛妻嬌兒,高煦慎之又慎,“京衛指揮使褚宗保,是孤的心腹,屆時你母子二人隨他離開即可。”

    “孤將許馳留下來,他會領著一幹人守衛東宮,你留在屋裏即可,不必忌憚任何人。”

    他說的是皇後,即便沒有通敵信箋,這次大戰之後,朝局也會發生大的改變。他的妻子,將無需再顧忌坤寧宮。

    沒錯,高煦此刻已經想到戰後的事情了。

    危急時刻不顧及的壞處,和平時期便會凸顯,以及被無限放大。他那皇父心胸並不寬廣,他絕不會讓自己落入窘迫的境地。

    “殿下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與安兒的。”

    曾經作為一個武將之女,每一次獲悉大戰爆發的消息,紀婉青總是難掩忐忑的。

    她未必有多迷信,但從小到大,也跟著母親往京郊寺廟無數次,虔誠叩拜,撒了極多的香火錢。

    無他,在無處使力之時,求個心安而已。

    紀婉青知道,自己不能露出不安讓男人掛心,滿腔熱意翻滾,千言萬語隻匯成一句話。

    “我與安兒留在京城,靜候殿下平安凱旋。”

    她不是第一次麵對這種場麵,深呼吸幾次,麵上看著倒也平靜,隻不過,她一雙纖手緊緊握著他的大掌,那力道還是泄露了心思。

    “好!”

    高煦了然,他低聲安慰道:“孤雖代天子親征,但與領兵大將是不同的,青兒莫要擔憂。”

    這句倒是大實話,千金之子,尚且坐不垂堂,更何況是天子親征。

    高煦雖會親自上戰場指揮,但肯定不會衝鋒陷陣,他必然會被重重保護在大軍腹地。

    領兵衝殺是大將們的事,彼此分工不同,就好比讓將軍們去當馬前小卒,這是天大的浪費。

    紀婉青的心定了定,小臉這才真正鬆乏了些,“那就好。”

    高煦愛憐,他亦舍不得妻子與新得的小兒子,隻是局勢發展如此,他不得不這般行事。

    他待妻子總是極溫和的,這是頭一次在床榻以外的地方,展現他的強勢與侵略性,狠狠一吻印在她的櫻唇上,吮吸舔舐。

    紀婉青溫順承受,熱烈回應。

    匆匆一吻結束,高煦拍了拍她的手,“青兒,我先到前殿一趟,安兒還小,你莫要帶他出門。”

    他還有事情需要安排,快步繞道左稍間,看了一眼熟睡的胖兒子,他便急急往前殿去了。

    紀婉青抓緊時間,領著何嬤嬤等人,快手快腳給高煦收拾了一些寢衣冠服之類的必須品,迅速打包妥當,也趕到前頭去了。

    打包好的物事交給張德海,她腳步不停往外書房行去。

    高煦已換了一身裝束,銀白色的連環鎖子甲,腰束金獸麵束帶,腳蹬戎靴,肩上披了猩紅色披風。一身鋥亮的男人,凜然氣勢鋪麵而來。

    他一邊展臂讓人伺候更換鎧甲,一邊沉聲吩咐徐馳,“……,許馳,清寧宮就交予你,不得有誤。”

    林陽照例跟在高煦身邊,至於許馳,就被委以護衛紀婉青母子及清寧宮的重任。

    他仔細聽罷主子吩咐,利落應是,“屬下絕不辱命。”

    紀婉青進門後,一直安靜立在一邊,男人英俊不同於往日,她卻無心欣賞,一待他處理妥當後,才急急行至他的身畔。

    “殿下,你莫要忘了魏王陳王。”

    方才時間緊,她想不起這兩人,現在憶起不免有些擔憂,畢竟對方一黨有過通敵賣國行為。

    “還有那穆懷善。”

    魏王陳王從前沒接觸過兵權,乍然間折騰不了幺蛾子出來,但有了手掌重兵的親舅舅,那就多了不少不確定因素。

    事實上,上一次若沒有這人主導,皇後臨江侯想賣國也找不到地兒去。

    說到底,這穆懷善才是關鍵人物。

    對方有不良前科,紀婉青雖知道夫君能耐,但難免有些擔憂,說話時,秀眉不禁微微蹙起。

    高煦拍了拍她的肩,夫妻二人並肩前行,他低聲道:“魏王陳王初初接觸兵權,能指使得動的,大約也就是英國公手下的兵馬,此二人不足為懼。”

    “至於那姓穆的,孤已經下令,讓他領一半大同駐軍,立即拔營馳援。”

    大同是穆懷善的老巢,將人拉出來,對方就少了極大的地利人和優勢。至於大同的防務,就暫且交予稍下一級的大同指揮同知嶽義。

    這嶽義是穆懷善的鐵杆心腹不假,但若上升到賣國地步,人家未必樂意。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跟穆懷善一般無牽無掛的。

    嶽氏家族不小,他老父老母還在老家。高煦早已查探過,這人還挺孝順的,若非走投無路,他肯定不願意誅九族。

    畢竟官場有黨派,但通敵賣國又是另一種說法。

    至於穆懷善帶出來的那一半馳援兵馬,匯入這邊的大軍後,力量就不大顯眼了。

    屆時,高煦在布置作戰計劃時,再給對方安排一些合適的位置,他即便想折騰,這浪花也掀不起太大。

    紀婉青鬆了一口氣,展顏一笑,“那就好。”

    夫妻二人邊說邊走,已出了外書房,高煦垂首溫聲道:“青兒,你先回去吧。”

    如今春寒陡峭,妻子才出了月子,他不希望她在外麵待太久。

    “好,我等一會就回去了。”

    紀婉青站定,眼巴巴看著他,高煦亦不舍,但也隻得狠狠心,登上轎輿。

    轎輿快速出了清寧宮。

    紀婉青目送一行人離開後,卻沒有馬上回後殿,而是飛奔出了宮殿大門,往皇宮前一側的角樓而去。

    許馳等人趕緊跟上護著。

    她登上高高的角樓時,正好宮門大開,一隊健騎迅速奔出,被親衛緊緊簇擁護衛的為首者,正是高煦。

    他英姿颯爽,不見絲毫病弱之態,跨馬持韁動作十分嫻熟。

    宮門前黑壓壓肅立了一大片禁衛軍,立即齊聲見禮,高煦抬手叫起,駿馬速度不減,往城門方向奔去。

    禁衛軍訓練有素,一列列跨馬跟上,很快消失在眼前。

    紀婉青翹首眺望,一直到最後一人背影消息,才不舍收回視線。

    “此處風大,娘娘請回去吧。”

    說話的是一直站在上風位,無聲替女主子擋去一部分寒風的許馳。

    他話音一落,何嬤嬤也趕緊接口,“對,娘娘如今還是不能吹太久冷風。”

    照她說,是一點風不吹才好,隻是如今情況特殊,她也不好多勸。

    “嗯。”

    紀婉青攏了攏方才披上的厚錦緞鬥篷,“那我們回去吧。”

    話罷,她依依不舍回頭看一眼,才下了角樓,等轎輿折返清寧宮。

    希望高煦凱旋之日,不會太久。

    *

    由於形勢緊張,高煦將他暗底下一套傳信係統拿到水麵上用,當天午後,大同就接到了皇太子教令。

    “領大同半數兵馬,令到馳援張為勝大軍。”穆懷善垂目,盯著紙箋上那一方鮮紅的印鑒。

    事實上,他密切關注著薊州之事,眼線剛剛傳回消息沒多久,他已知悉皇帝南狩,皇太子代天子親征之事。

    高煦並不允許任何人裝糊塗推搪,在昌平帝還未出宮前,他就抓緊時間讓命人擬了上諭,第一時間發往各大小駐軍據點。

    既有正式聖旨飛馬傳下,還有飛鴿傳書提前抵達,飛鴿帶不了不大的紙箋,但上麵用了皇帝玉璽,真實性毋庸置疑。

    大同在收到皇太子教令前,就已接了上諭,信鴿落下時看見的人太多,將士們跪迎,可糊弄不過去。

    “主子,我們要馬上出兵嗎?”問話的人,是暗衛首領穆德。

    “當然要。”

    穆懷善雖將大同兵馬牢牢掌握在手裏,但卻不能讓所有兵將死忠於他的心超越皇帝,眾目睽睽,他不但得發兵,還得立即發。

    他立即招來副將,命對方去點一半兵馬。

    大同駐軍共有接近十五萬,帶走一半,還餘七萬人。目前韃靼大軍都深入薊州方向,這七萬人配合雄關,即便遭遇攻擊也能等到馳援,完全可以確保無虞。

    “主子,好在這回魏王陳王也主動請纓,沒有讓皇太子專美於前。”雖然遠比不上代天子親征,但好歹這兄弟反應及時,爭取了自己能力的極限。

    “這二人倒沒蠢到家。”穆懷善嗤笑一聲,語氣毫不親近,反倒難掩諷刺。

    這是因為,他最近又與兄姐產生意見分歧。

    通敵信箋一事,他本來挺關心的,特地派了心腹穆德領人過去協助,並一直暗中密切關注著。

    韃靼可汗回信,第一時間抵達皇後手裏,知悉信箋遺失後,她立即讓兒子去找英國公,並嚴查下麵的人。

    穆懷善距離遠,晚一步獲悉這件事,他不大看好這個舉動,但既然進行了,那就持了觀望態度,隻囑咐那邊動作隱蔽些,勿要驚動東宮。

    後來,沒找到信箋,皇後拿了那幾個人,嚴刑拷打。

    到了這裏,穆懷善就不認同了,他敏感認為,應是己方找錯了方向。

    他立即傳信兄姐,讓他們回頭好好分析查探,尋找突破點,並立即停止刑審,處理好那幾個低級武官。

    這動作不但無甚意義,反而有些大了,有弊無利。

    很可惜,皇後並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反而認為信箋必定在那幾人手裏,加重刑審。

    穆懷善一哂,他是什麽性子的人?熱臉湊過來他都未必搭理,更何況這般?

    他幹脆將所有人撤回來,不再搭理那對兄姐。

    “主子,如今皇太子掌了大權,日後我們該如何是好?”

    東宮是了不起的人物,既然掌了權,就絕不會讓自己落入窘迫位置,日後皇帝自南京回鑾,怕是會風雲變幻。

    皇太子若不落入下風,坤寧宮就該大勢已去了,主子另一重隱蔽身份,總是潛伏的大危機。

    “該怎麽辦,就怎麽辦。”

    穆懷善扔下教令,斜靠在圈椅上呷了口茶,目光在案上都指揮使獸鈕大印上掠過,並未停留絲毫。

    當初母親去世後,被父親安排入伍,他沒其他事情可幹,無可無不可地順從了。

    既然從軍,他不樂意居於人下,那肯定力爭上遊。

    打敗競爭者挺有趣的,奪嫡也富有挑戰性,於是,穆懷善便饒有興致地參與多年。

    但其實,他並非那般留戀權位,奪嫡多年,看著一雙常出蠢招的兄姐,把大好的一盤棋下成今日這局麵,他實在有些膩味,興致索然。

    如今皇帝南狩,皇太子掌軍政大權,其實穆懷善已隱隱察覺不好,隻可惜,麵對龐大皇權,如今的他根本無處下手。

    既然這樣,就靜觀其變吧。

    他拒絕娶妻,若非有姬妾,旁人會以為他斷袖。但他卻給每個姬妾都灌下湯藥,拒絕生下孩子。

    潛意識裏,他認為自己是孤身一人的。

    事實上,穆懷善現在確實孑然一身,他無牽掛,什麽也不太在意。

    他不畏懼失敗或者死亡,平靜如死水般的生活被打破,他甚至感覺血液也要沸騰了起來。

    “傳令下去,立即出發!”(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