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 一百三十八 章
字數:7691 加入書籤
昌平帝被抬回乾清宮,孫進忠親自把人扶到龍榻上, 借著身體的遮擋, 悄悄將手裏一粒藥丸子塞進主子嘴裏。
這藥丸子是昨夜一起送過來的, 放在裝藥粉的小瓷瓶裏, 一張小小的紙張包裹住這顆藥丸, 紙張裏麵寫了蠅頭小楷, 上麵說明, 皇帝昏闕後, 禦醫診脈前, 務必給服下去。
藥丸子是上佳之物, 入口即融, 塞進去不必再理會。
有句老話說得好, 隔牆有耳以防萬一,某些事不能宣之於口。
孫進忠心跳急促, 手也是微微顫抖的, 但好歹大事小事經曆過不少,還是十分利落地辦成了,不露絲毫破綻。
他也不知這藥丸子什麽功效, 隻能心下惴惴伺候昌平帝脫鞋躺好, 扯了錦被蓋上。
皇太子以及好些文武重臣入內候著,其餘人隻能等在殿外的廣場上。
三名禦醫以最快速度趕到, 其中禦醫之首是被禦前太監背著狂奔過來的, 他年紀大了跑不了, 落地後一把老骨頭也顧不上歇, 扶了扶帽子,連爬帶滾進去了。
老禦醫姓金,一把脈就是一驚,“陛下脈象洪大弦硬,又緊又急,這是急怒攻心引發的肝陽上亢。”
肝陽上亢,即是高血壓,嚴重者可當場斃命。昌平帝這二年已隱隱有這方麵的症狀,並被禦醫告誡過多次要保持心境平和。
三名禦醫都知悉情況,因此沒人詫異,按規矩另兩人趕緊上前輪流探脈。
真是這樣嗎?
其實並不然,此次皇帝固然暴怒,但遠沒有禦醫把脈出來那般嚴重,這源於那顆藥丸子的偽裝。
沒錯,就是偽裝。
高煦了解過昌平帝這情況,命人專門研製出這種針對性的偽裝藥物。不過凡事都有兩麵性,劉太醫表示,要想不被診斷出痕跡來,選用的藥物隻能無毒無害,並且效果維持很短暫。
這就可以了,畢竟除了帝位,高煦並沒打算對他這位父皇做什麽,完事就讓對方頤養天年吧。
偽裝成功後,下一步計劃他另外安排。
安排了什麽呢?
下一步安排就是這位金禦醫。
等那三位禦醫,以及後麵趕到的太醫們輪流診脈,快速確認情況屬實無誤後,金禦醫作為禦醫之首,當即就對高煦道:“殿下,陛下病情頗為嚴重,須立即施針,晚了就來不及了。”
其餘禦醫太醫深以為然,紛紛附議。
高煦頷首,“立即施針,不得延誤。”
負責施針的人,醫術最高明的金禦醫當仁不讓,不過皇帝這次情況顯然有些嚴重,他溝壑縱橫的老臉十分嚴肅,“稟殿下,這內室人頗多,恐怕……”
話未說完,但大家都懂,施針現場當然必須保持安靜,閑雜人等能少就少。
“金禦醫選人協助,乾清宮再留下兩人伺候,其餘諸位隨孤一同退出去。”
高煦幹脆利落,領著王瑞珩霍川等人出了內室,等在外麵。
金禦醫選了自己的藥童當助手,乾清宮這邊留下來的人,則是孫進忠與他的徒弟,名為伺候實則監督。
為了不受影響,內室的隔扇門被掩上,雙方不禁對視了一眼。
彼此雖不了解對方,但能最後留下來的,大家心裏都有數的。
金禦醫有一套祖傳金針刺穴法,十分精妙,治病救人相當了得。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是,這套針法還一小部分不是救人用的。
救人與害人,往往隻在醫者一念之間。
金禦醫當然不敢害皇帝,他的任務,就是大局定下之前,讓皇帝的身體狀況不再適合坐在龍椅之上。
牆倒眾人推,雖這樣形容昌平帝不大合適,但理是這個理,東宮已經大權在握,父子相爭,他是必贏的。
老禦醫固然是忠心於皇帝的,但他還有四代同堂的兒孫在,既然大勢已去,結果已定,他沒有掙紮太久,就被攻陷了。
他手上動作不停,一根根金針紮在皇帝頭上身上,心底安慰自己,好歹皇太子隻需要偽裝,顯然並沒有弑君的打算。
唉,不得不承認,今上比較昏庸,東宮英明,黎民百姓少被折騰一二十年,也是好事。
金禦醫孫進忠雙方雖不交談,但卻配合得十分默契,大半個時辰後,內室的門被打開了。
高煦領著王瑞珩等人迎上去,沉聲問道:“父皇如何了?可曾清醒?”
金禦醫額際沁出豆大的汗珠,抹了一把拱手道:“回稟殿下,陛下此次凶險,微臣無能,隻能堪堪穩住陛下性命,至於病況,還得等陛下清醒後,才能清楚判斷。”
他雖說話留有餘地,但麵色很凝重,顯然情況不客觀。
高煦點了點頭,“金卿等人務必細細留神。”
一眾禦醫太醫應了,他又轉頭看向王瑞珩,“王閣老,陛下龍體暫無虞,你先領諸卿散罷。”
昌平帝性命無礙,但不知要昏迷多久,六部需要正常運轉,滿朝文武一直罷工不行的。況且這乾清宮位屬前朝後廷交界點,又不是事有萬一,一大群外人長久聚攏不是事。
輪流留下重臣,陪伴皇太子守著,就可以了。
王瑞珩點了點頭,安排好輪流陪守的重臣,就出去傳太子教令,讓外麵的人都趕緊散了。
他年紀大,連續幾次大刺激後緩下來,人有些焉了,高煦命人給把過脈,讓老首輔先下去稍歇一歇。
諸事安排妥當,人也散了,高煦駐足龍榻前片刻,替皇帝掖了掖錦被,麵帶關切,實際眼神十分平靜,半響直起身軀,他吩咐孫進忠等人好生伺候,就踱步出乾清宮。
“陛下於早朝上的旨意,立即頒下。”
他點了兩個人,分別負責內廷與臨江侯府,又囑咐道:“紀家九族先收押,再按律處置,此外,需將靖國公一脈排除在外。”
昌平帝話沒說完就倒下了,也沒來得及被提醒,於是,高煦就將其補充完整。紀明錚是大功之臣,他父親紀宗慶又是通敵事件的受害者,當然不在牽連之列。
隨後,他又下令大理寺馬上立即徹查通敵一事,力求一個不漏。
這點不難,因為這事兒東宮實際已查得差不多了,現在按名單抓捕,並把枝丫末梢補充完畢即可。
諸人領命下去,候在一旁已片刻的林陽才靠了過來。
“殿下,陳王與英國公果然趁亂離宮,現在大約已抵達各自府邸。”
高煦冷哼一聲,“按原定計劃行事。”
*
臨江侯紀宗文作為通敵的罪魁之一,當朝被押下,陳王與英國公幸運點,昌平帝倒下太突然,大殿頃刻混亂一片,他們不進反退,趁亂出了文明殿。
二人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先趁亂出宮,再抓緊時間出城奔赴京營吧,若不想坐以待斃,隻能拚他一拚。
早朝的事還未被宣揚開,這兩人一個親王之尊,一個是國公,很順利就出了皇宮。
他們分開行動,疾奔回各自府邸。
畢竟僅帶一群親衛出城,明顯是不智之舉,怎麽也得把掌兵信物、通行令牌等重要且必須的物事帶上才行。
掌兵信物、京營通行令牌這些都是英國公需要取的,而陳王,他要拿的是票號的存銀憑證,還有一個地下密室的鑰匙。
從前的陳王,在紀後一黨十分憋屈,但很無奈他隻能蟄伏,這般壓抑著,他難免往旁的地方思索以宣泄精力。
他這些年也攢下不小一筆銀錢,斷斷續續都存在全國最大的“寶慶錢莊”裏頭,雙方約定不認人,隻認憑證提取,不過這幾筆數額頗大,要盡取需要提前預約。
他未雨綢繆,還在通州郊外尋了個偏僻莊子,匿名買下並挖了個巨大的地下密室,存的是糧草,數量也不少。
這密室防護嚴密,非鑰匙不能開啟。
從前,陳王為防日後有變做的準備,如今倒真能用上了。
他在陳王府勒停駿馬,翻身而下,一邊吩咐親衛首領點齊所有親衛,一盞茶後必須抵達大門前集合,一邊已跨過門檻,匆匆往外書房去了。
穿過前廳,沿著大紅回廊而上,他抵達外書房,屏退所有伺候的下仆,獨自進門並回身掩上。
聖旨沒來得及出宮,王府暫保持風平浪靜,但陳王依舊謹慎,駐足傾聽片刻,一切如常,他才直奔書案後的的隱蔽暗格。
俯身打開暗格,將銀莊憑證以及鑰匙取出,陳王仔細端詳兩眼,確認無誤。
他深呼了一口氣,心頭卻沉甸甸的,此行很凶險,九死一生也不為過。
隻是他卻不能不拚,不然作為廢後兼通敵罪人之子的奪嫡失敗者,等待他即便不是貶為庶人,也得監視幽禁終身。
如果真落得這個下場,他寧願拚死。
陳王大掌猛地收緊,黃銅鑰匙尖紮進他的掌心,尖銳的疼痛。
他已經沒空想其他事,立即出城,是當先要務。
千頭百緒隻是一瞬間,陳王立即鬆了力道,一邊轉身,一邊將掌心的物事揣進懷裏。
誰料這時,變故陡生。
“哐當”一聲巨響,外書房大門被人從外猛踹了一腳,兩邊厚實的門扇突兀繞了半圈,“砰”地重重打在相連的隔扇上,又被反彈了一個來回。
陳王心頭一凜,倏地抬頭,暴怒:“何人膽敢放肆?!”
因早朝變故,聖旨還未來得及出宮,此時的京城一切如常,他心髒猛地一縮後,倒還算鎮定。
隔扇門快速開了合,合了開,書房外情景已盡收眼底。
門外果然有人,領頭並排兩個,左側是個是陌生的英俊青年,一襲深青色勁裝,目光如電,而右側一個赫然是丁文山。
“丁文山!!”
一瞬間思緒翻湧,陳王頃刻明悟,他目眥盡裂,胸膛炸裂,“你這個狗賊,竟敢背叛本王!”
他曾經多麽信任丁文山!後者是陳王府幕僚第一人,若非他生性謹慎,不少機密事從不讓幕僚沾手,恐怕結果會更糟。
不過,現在已經很糟是了。
“殿下此言差矣。”
一身文士長袍的丁文山始終笑吟吟的,不緊不慢捋了把長須,才接著說:“在下本是東宮心腹,不過殿下三顧茅廬,我見殿下心意頗誠,於是,便勉為其難走一趟。”
這是真的,丁文山還是陳王誠意請進來的,不用多說,是東宮下的套。
陳王異常憤怒,心念急轉正思索對策,許馳卻懶得廢話,一揮手,“拿下,先押回去。”
對方集合所有親衛在大門前,倒給了他們便利,有丁文山接應,很快就放倒障礙,包圍外書房,並活捉目標。
陳王現在好歹還是皇子親王,一身蟒袍十分醒目,被人看見了會有不必要的麻煩。於是,許馳命人給對方套了件黑鬥篷,直接從側邊小門離去,幹淨利索完成差事。
將牢牢製住的陳王扔上車,他笑了笑,“你也不必惦記英國公,他很快就來陪伴你了。”
說到英國公,這人抓捕難度要比陳王高一點點,因為他曆大事更多,行動更謹慎。
他匆匆折返英國府後,一刻不耽擱,回了外書房取了要緊物事,低頭一看身上朝服,眉心卻一蹙。
外書房備有更換衣裳,他快速脫了朝服,撿了一套最不起眼的換上,晃眼一看,就是個勳貴家老爺們。
英國公沒有往前門去,反而囑咐心腹,低調牽了匹馬去後門。
他毫不聲張,老娘嬌妻子女孫輩一個沒打算帶上,籍著府裏最後的平靜,他悄悄往後門去了。
不過英國公到底沒能走脫,有眼線盯著前院,國公府周圍也安排了足夠崗哨,大大小小的門的重點。
消息傳遞很快,等馬被牽了過來,英國公急急趕至,剛好被堵了個正著。
“殿下,陳王與英國公,已被順利收押。”
高煦站在乾清宮正殿前的回廊下,初夏的熱風拂過金黃色的衣擺,他收回眺望遠方的視線,點了點頭,問道:“坤寧宮與臨江侯府,情況如何?”
“回稟殿下,這二處進展順利,我們的暗探人手正按名單一一撤出。”(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