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遷居之喜

字數:6914   加入書籤

A+A-




    此時已是五月中旬,穆家的房子總共花了一個多月才建好,主要是中間又下了幾天雨,影響工期。

    建好後,他們會繼續留在清溪村幫陳香建房。

    這天,穆子期到村長家裏翻看黃曆,嘴裏發出邀請,道:“村長,等咱們家搬進新房,您記得去吃入屋酒。”

    “嗯,會去的。”郝村長坐在門口用竹篾編織著籃子,抬頭看他一眼,點頭答道。

    本村的山腳下多種有毛竹、麻竹、綠竹等,這是前一任村民留給他們的遺產,村長沒有把它們分掉,說明隻要有需要,村民們可以自行上山砍竹子。

    穆子期家裏也有幾樣竹篾編織而成的器具,與別家不同的是,他們家是買來的,畢竟全家上下都沒這個手藝。

    “嘿嘿,我估摸著到時村裏的人都會請您,您到時可能會忙到分身乏術。”穆子期想到明天就是袁家的入屋酒,忍不住笑道,心裏則琢磨著,這是搬到清溪村的第一次辦酒,到底該請哪些人?罷了,還是先看袁家怎麽做吧。

    鬱悶,又要支出一筆錢了,居家過日子怎麽就那麽麻煩呢?

    “正好不用我做飯。”郝村長悶聲說了一句。

    穆子期一囧,不由問道:“村長,嬸子什麽時候從明州城過來呀?她肚裏的弟弟好像已經五個月了吧?”

    一說起這個,郝村長就來了興致,嘴角微微翹起,沉聲道:“嗯,五個月了,她身體很好,剛接到信,應該過幾天就到,再遲不好趕路。”

    “恭喜村長,嬸子和大爺他們來這裏,您就方便多了。”穆子期一聽,拱拱手道,“一家人住在一起才是齊整的。”他剛才在村裏走了一圈,發現村裏的人大都開始建房了,估計過不久大家就該全部搬進新房。

    “嗯,是這樣。”郝村長想到即將到來的妻子和嶽父嶽母,心裏很是高興,要不是最近有事要忙,他還真想回城親自去接過來。

    “最近不是說明州城附近的港口可以通船了?”穆子期想起昨天去鎮上買筆墨時聽到的傳言,問道,“咱們芙蓉鎮有條河,村長,你說從明州府到芙蓉鎮會不會挖通水路?以後坐船方便啊。”

    “不會,鎮上那條河不夠深,到了夏季水位會下降,中途的河道有幾處地方太窄,不適合船隻行走。”郝村長搖頭,“不過咱們這裏離明州府還是很近的,走陸地不到一天時間,到了府城,去其他地方就方便了。再往好的一麵去想,這裏極少發過大洪水,三年前的那場洪水,村民們隻是房屋被淹到膝蓋,跑上山就好。”

    穆子期覺得有理,這也是他當初選擇這裏的原因。令他覺得可惜的是,明州城附近的那個港口小鎮沒有安排流民入駐,要不然他肯定選擇那裏。那小鎮地理優勢大,以後說不定做點小生意都能養家糊口了。

    一邊和村長說著話,他總算翻到了適宜搬遷新居的日子,心裏大略算了算,嗯,最近的日子是四天後。他相信家裏人已經很迫切地想入住了,不會等後麵一個日子。

    把日子告訴村長,穆子期很快告辭。

    他回到草棚就隻見到穆圓圓拿著針線在一塊破布上練習,旁邊的劉小妹和她坐在一起,兩人低著頭不知在說什麽,時不時發出一陣笑聲,然後這笑聲在他出現在門口後就立馬停止。

    “圓圓,怎麽隻有你在這裏?”穆子期先對著劉小妹點點頭,再問了一句,又見木盆裏浸泡有酸筍,就直接在門口蹲下,用手拿出一片,看了看,笑道,“奶奶醃製的酸筍竟然可以吃了。”

    這是老陳氏和村裏的老太太們之前上山挖回來的竹筍,帶回來後一時半會吃不完,她就按照別人教的辦法來醃製,沒想到還真的成功了。

    對於穆家而言,有些農家通用、不起眼的技能他們也需要向別人請教學習。

    穆圓圓願一聽,麵上露出笑容:“嗯,奶奶說晚上用酸筍做個魚頭湯,木桶裏的魚是陳大哥他們從河裏抓來的。”

    “什麽?他們去抓魚竟然不叫我?”穆子期瞪眼,心裏頗為鬱悶,他可是會遊泳呢,卻從來沒有在河裏抓過魚。

    “我二哥說現在天氣還不夠熱,就不叫上你了,葉奶奶知道了也不會肯的。”劉小妹掩嘴一笑,兩家關係好,所以劉小妹不用看家時就會來找穆圓圓、瑞珠她們聊天,大家很是熟悉。

    “那就沒辦法了。”穆子期聞言頗為泄氣。的確,才五月份的氣溫,老葉氏是不會同意讓他下水的。即便偷偷下,事後肯定會惹來她的念叨,他不想自找麻煩。

    “對了,萱妹妹,你們家的房子快建好了吧?”穆子期又問,劉家是再也不想住草棚子了,等農忙一結束,兄弟倆就到處找人建房,比他們家晚幾天。

    至於劉小妹的名字,穆子期剛開始不知道,那時講究未婚女子的名字不能為外人知曉,但來到大夏後,發現這邊對女性甚為寬容,女子可單獨立戶,可繼承父母的財產……也因為如此,他總算是知道劉小妹的全名。

    劉小妹的名字不錯,叫劉延萱。

    穆子期覺得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劉家對她的重視,前段時間在登記戶籍時,要不是自家妹妹的名字是過世的二叔起的,他還真想把穆圓圓改為穆子圓,這樣外人一看就知道他們是一家人。

    “嗯,快建好了。我二哥性子急,早早就翻看黃曆找日子搬遷。”劉延萱笑著回了一句,又提醒穆子期,“葉奶奶他們都在新房子那邊呢。”

    在新家那邊幹嘛?想一想,的確,就算暫時不能搬進新房,但還是有許多事情要做的。

    “那我過去看看。”穆子期見家裏有她們兩個,自然不會留在這裏,說了幾句話就立即走了。

    穆家的新房坐落在村尾,離村頭和村長的家最遠,他們的隔壁是陳香家,本來陳香的手氣不錯,抽中了村長旁邊的地,但他還是和別人換過來了。

    在村尾唯一的好處是離他們家的旱地近,以後誰想去後山都得經過他們家,到時果樹結果就容易看守,當然,最好是自己去看。

    要不買條狗回來?穆子期暗暗思考著。

    一路走來,穆子期和遇到的村民打招呼,偶爾還會停下來和他們閑聊幾句。不知不覺中,大家都把他當成穆家的當家人,和他說話也是用大人的口吻,也許他們會在私底下嘲笑他不會種地,不懂莊稼,但起碼不會當麵說出來。

    “大郎,等我家建好房子,我想請你幫我寫封信,官府把我們兄弟幾個都分開了,現在幾個月不見,我想知道他們現在好不好。”閑聊的時候,其中一個村民就說道。

    “行,我會寫,無論是咱們大夏的官方字體還是大金那邊的,我都能寫,說來你們可能不信,我之前在江省林縣那邊定居時,就曾在街上給人寫過信,還是很有經驗的。”穆子期隨口道,“阿叔,到時你直接上門來叫我就行,也不用給錢,大夏的紙張便宜多了。”

    他沒有想過在村裏掙錢,主要是為了把自家融進村裏,總不能格格不入吧。更何況,他相信村民們不會白白占他家便宜,這方麵,有些人還是很有講究的。

    這話一出,圍觀的幾個村民一想,紛紛覺得自家有需求,於是忙跟他說定寫信的事。穆子期一一應了。

    從村頭走到村尾本來不用一炷香,這次他倒是超過一刻鍾。

    到了新房後,穆子期看到眼前這整齊幹淨的六間房屋,心裏頓時一樂,雖然右廂房位置的廚房和雜物間是黃泥磚瓦房,但對比之前的草棚,眼前的房子簡直就是鶴立雞群,看起來氣派極了。

    老葉氏等人從屋內看到穆子期,忙把他叫進來,等問明選定的日子後,心裏也很是高興。

    還有五天,他們就要搬進來了!

    老葉氏拉著穆子期在幾個房子裏走了一遍,說好哪裏擺放什麽東西,看得出她很是興奮。就算他們因為銀錢的事,打的家具不夠多,但看到這結實的房子,其他的都是小問題。

    穆子期想起以前寧安縣的三進四合院,再看看眼前這農家小院,暗暗握緊拳頭,覺得自己還得繼續奮鬥,不能滿足。

    “雖說不能馬上住進來,但咱們可以先把一些行李放在這裏。”穆子期看著門上的銅鎖,笑道,“還有家具,已經打好了,我明天就去鎮上用牛車拉回來,等五天後的吉時一到,咱們就把最後的行李搬進來,到時再也不用住草棚了。”

    一旁的穆子清頓時歡喜起來,在旁邊轉圈圈。

    “哈哈,不用高興得太早,你還得和我睡一張床,誰讓咱們的錢太少,買的家具不全呢。”穆子期摸摸弟弟的腦袋。

    “嘿嘿,反正能住新房子我就很高興了,在草棚屋那裏連個轉身的地都沒有,奶奶和瑞珠姐姐他們洗澡不方便。”穆子清撓撓腦袋笑道,他的頭發依然是短的,村裏的很多男人都是如此。

    大家笑過之後,活還是照樣幹,起碼要把新房裏的雜物歸置好,不過這次是幹得興高采烈。

    往後幾天,穆子期除了去吃袁家的入屋酒外,其餘時間都花在自家的新房上。特別是前院的籬笆牆,更是花費他們三天的時間。

    為此他還和陳香去山上砍下合適大小的竹子,削成一根根竹棍,用它們把整個前院都圍起來,又在竹子籬笆的裏邊栽下荊棘樹,加上之前種植的荔枝、龍眼、楊梅和黃皮等果樹,一時之間,整個前院顯得生氣勃勃。

    籬笆做好還不行,他們還在前院用幾根木頭做了個簡單的門框,再用竹片做成竹門,起碼以後可以擋住雞鴨之類的。村裏的雞、狗都是散養的,不做個門家裏會很髒。

    幾天下來,穆子期發現自己的手雖然時有割傷,但手指靈活不少,已經能用柴刀把竹子劈成竹篾,他準備下一步就去村長家請教該怎麽編織竹篾器具,畢竟這些器具長期要用,老是在鎮上花錢買不合算,他們家的銀錢不多了。

    這樣的忙碌一直持續到正式搬進新家那天,穆家放了鞭炮,再請全村的戶主來吃酒席,和袁家請酒的程序差不多,連菜式也相差無幾,村民們沒什麽好比較的。

    這段時間村裏的其他人家還在忙乎自家建房的事,大家的經濟狀況並不富裕,所以這次請酒隻請了三十人,大夥能理解。

    搬進新家後,穆家人的精神狀況一下子不一樣了,雞去了後院的雞圈,牛有自己單獨的牛棚,他們雖然沒有自己單獨的房子,但比起漏風潮濕的草棚,地板鋪上一層青磚的新房顯得幹淨又整潔,住起來心情舒暢。

    就是花的錢多了點。

    “咱們家向大夏錢莊借了七兩,原先有十三兩多,建房用去十兩,給幫工建房的工錢是二兩又八百文,買樹苗花掉四兩,家具是二兩,辦酒席因為用的兔肉都是我和陳香去山上獵的,綜合起來是不賺不虧,所以我算一算現在家裏的銀錢還剩下……二兩和一百零五文錢。”當天傍晚,在送走村民後,穆子期就把賬算出來。

    雖然他早就知道家中大概剩下的銀錢,可現在一盤算,準確的數字還是讓他暗暗一驚。

    原來隻有這麽多了嗎?

    穆子清和穆圓圓相互看了一眼,有些不安。家中的財務情況一向不瞞著他們,隻要有意打聽,他們總能知道,更別提像現在這般直接說出來了,是不用他們回避的。

    “大郎,我這裏還有五兩。”陳香一聽,早已坐立不安的他馬上說道,“我這裏還有五兩銀子,正好可以還你。”之前的船票他們兩人欠下了二十兩,穆家不說要還,可他不能當做沒發生過。

    老葉氏見狀,暗暗點頭,麵上則微笑道:“還有二兩多,不著急,在鄉下隻要不吃肉,其實花不了多少錢,咱們幾個的衣裳暫時不用縫製,油鹽醬醋夠吃一兩個月,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總有辦法的。”

    她轉向陳香,笑道:“你的房子還未建成,居家過日子樣樣要錢,暫且不必還,真有必要,我們再向你開口。”

    她這麽一說,陳香和瑞珠總算是放鬆下來,連兩個小家夥臉上都露出笑容。

    “大家不必如此擔憂,今天是個好日子,咱們終於在清溪村紮下根來了,錢總會有的。”穆子期見狀,忍不住笑道,“比起逃荒,咱們現在已經是在過神仙般的日子了。”

    這話一出,眾人忍不住想笑。的確,盡管現在還有些困難,但比起之前逃荒,實在是好太多了。

    “對了,村長剛才散席時說咱們村要修路和修農田灌溉水利,每戶要出一人,大郎,你是出錢免掉,還是自己去?”陳香突然想起這個問題,趕緊問出來。

    穆子期一怔,這次修路和修水利的任務是徭役的一種,不過比在大金國好一點的是,這種徭役會根據就近原則,村民每天能回家,還能根據工作量發放工錢。但不管怎麽說,幹這種事都是非常累人的,他今年才十二歲,怎麽看都比不上一個成年男子,所以家人擔心很正常。(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