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第 139 章

字數:3255   加入書籤

A+A-




    季童和何尚侍伴隨著賈琰回到感恩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溫尚侍和安文,他們四個人經過一番討論之後,終於由何尚侍溫尚侍兩個決定,先去問過賈琰,然後再做下一步決定。

    賈琰對於他們的到來一點不意外。

    坐在感恩堂的暖閣裏麵,賈琰坐在窗下伏案疾書,等何尚侍四人回來之後、張口問她,賈琰這才放下了筆,道:“不瞞諸位,也許在別人眼裏,能夠在北疆刷功勞,或者在海外開疆拓土就是了不得的功勞了。可是對於我來說,這兩者,不過是過程。是我治理黃河的過程。”

    季童和安文都傻眼了。

    何尚侍結結巴巴地道:“這些隻是,過程?”

    “是的。”賈琰道,“我真正想做的,也隻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治理黃河,從根子上治理黃河。至於開疆拓土,不過是手段,在治理黃河的過程中減少國家賦稅壓力的手段。”

    何尚侍道:“那麽,娘娘想用多少年時間來完成這件事情?”

    賈琰道:“一百年。治理黃河絕對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我能夠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在六十年時間裏麵做出效果。真正想看到結果,也許我的孫子能夠看到,但是我,不可能。”

    “即便是花費上一百年,娘娘也要去做?”

    賈琰道:“是的。有人曾經說過,人生的目標應該定得高一點兒。明知道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卻把它定為目標,那未免無趣。而且北疆和海外不過是刷功勳或者是退路,治理黃河,才是我能夠做的、對這個世界的回報。”

    “回報?”季童和安文互相對視一眼,忍不住問道。

    “是的。我生於斯長於斯,吃著這片土地的出產,用著這片土地的出產。我能夠回饋給這個世界的,除了百年之後的一具屍骨,也隻有治理黃河了。”

    無論是養殖作坊,還是其他,都是在向這片土地索取。隻有治理黃河才是回饋這片土地。

    賈琰的心情,季童是不明白的,不過這不妨礙他向賈琰問問題。

    “那娘娘對北疆可是有看法?”

    賈琰道:“三件事情之中,北疆之事最為簡單。隻要三樣東西。”

    季童道:“哪三樣。”

    賈琰道:“羊毛、刀子,還有佛珠。”

    見季童等人不明白,賈琰少不得解釋道:“羊毛,就是財貨。先賢就曾經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北疆那些草原部族,以利誘之,草場是他們的不假,但是,他們的草場也是我們的牧場,就是他們的牧民也是我們的羊毛養殖工。待到他們的牧民放下了太刀,拿起來了剪羊毛的剪子,那北疆的安定就指日可待了。”

    “可是那些蠻子狼子野心……”

    “所以才需要刀子。必須把他們打老實了,他們才會聽話。其實北疆難以征服,一來是北疆茫茫草原,那些部族行蹤不定,所以就是我們追擊萬裏也難以捉到他們的尾巴。這也是我將水泥方子獻給萬歲的原因之一。草原部族逐水草而居不假、行蹤不定不假,可是草原上的河流卻不會跑。沿著這些河流,建立一座座軍營城塞,堅壁清野,一點一點地擠壓那些部族的生存空間。我就不信了,難道這些家夥還能飛上天去不成?”

    隻要有羊毛的利潤在裏頭擺著,草原上總會出現那些傾向於中原的部族。以夷製夷,本來就是先人留下的智慧。

    “那佛珠呢?”

    賈琰道:“幾千年下來,中國與草原部族的仇恨又哪裏那麽容易化解?草原人可是把我們中原人當成兩腳羊的。他們不會去想那些精美的瓷器是怎麽來的,他們也不會去想,那些華美的絲綢是怎麽來的,他們隻會覺得,是我們華夏占據了這個世界上最富饒的土地,奪走了他們的草場。他們隻會想著用他們手裏的刀子殺死我們的人民、搶走我們的土地,奪走我們的財富。對於這樣的部族,我們可以直接殺死,但是留在人的腦子裏麵的思想呢?所以才需要佛教,把這些家夥洗腦,讓他們皈依佛門。”

    安文繼續問道:“那海外呢?”

    賈琰道:“海上跟北疆又有不同。北疆草原部族數次殺入中原,甚至采取了種族滅絕政策,幾乎讓我中原亡國滅族。因此,必須把草原部族徹底征服,無論是威逼利誘,還是其他,都必須以徹底征服為先。而海外,則是以攫取財富和資源為要。”

    安文道:“就跟娘娘說過的那樣,銅?”

    “不止是銅,還有糧食。”賈琰道,“伴隨著紅薯的推廣,人口肯定會迅速增加。沒有足夠的土地,沒有足夠的糧食,朝廷那什麽養這些人?國家需要糧食,也需要土地。而這些,海洋會給我們。”

    季童和安文經過幾天的討論之後,決定還是把賈琰的原話記錄下來,六百裏加急,送到皇帝手裏。

    老實說,皇帝剛開始帶上欽天監所有的水文博士,目的的確是為治水。但是隋煬帝前車之鑒猶在眼前,因此,就是再不識趣的官兒都不會輕提用修建大運河的辦法來治理黃河。欽天監的官員不敢提,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至於曆朝曆代的君王們,有見識的也知道,這是唯一有可能的根治黃河的法子,但是,也沒有任何一個君王敢用這個法子。因為用了這個法子,他們很有可能步隋煬帝的後塵。

    不巧的是,當今皇帝是個有見識的皇帝。他看過這份暗折之後,當時就對沂王道:“朕原以為,淑妃提出注意兵權是在針對貴人。如今看來,她的心根本就沒在這上頭!”

    沂王笑道:“萬歲有淑妃娘娘,臣弟都不知道是應不應該恭賀萬歲了。”

    皇帝笑笑,沒說話。

    他不得不承認,這個賈淑妃的情況十分特殊,就是男子都未必有她這等眼界。如果是今天之前,皇帝也許會懷疑賈琰針對竺貴人是有心爭寵,那麽現在,皇帝隻會覺得,這丫頭根本就是嫌棄竺家手裏的兵馬太多,會影響她對北疆的布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