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第 197 章
字數:4904 加入書籤
皇帝微微起身, 伸出手,拉過賈琰的手,道:“皇後不忍對臣下和舊友失禮, 朕知道。不過, 皇後也知道,這世間女子艱難, 那薛氏即便是皇後的舊友, 可到底是跟皇後的堂弟和離了的,如今,又回返娘家, 就是皇後跟下麵打過招呼,也難說有那不長眼的上門欺辱,不是嗎?”
賈琰想了想, 轉過頭來,道:“萬歲的意思, 是寶姐姐會有麻煩?我交代了下麵注意並沒有太多的用處?”
薛寶釵之前自請下堂跟賈寶玉和離,現在又拒絕了竺明誠,隻怕在某些人的眼裏,她這是把皇後和貴人都給得罪了。怕就怕有人想在皇後和竺貴人之間左右逢源, 那薛寶釵和薛家作筏子。
皇帝笑道:“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不是嗎?”
賈琰想了想, 道:“可是, 我身在皇宮, 所做有限, 又礙著宮規,不能做太多。除非……”
“除非什麽?”
“除非萬歲帶我微服出宮一次,然後我們往寶姐姐家的鋪子走走,最好讓我跟寶姐姐說兩句話,然後我們嵬嵬赫赫地全副儀仗回來。”
皇帝傻眼了。
剛開始的時候,皇帝還以為賈琰會拿宮規當借口作為她不管薛寶釵的理由。皇帝沒有想到的是賈琰竟然會想到這樣的理由,更沒有想到的是,賈琰竟然會拉上他。
當然,如果賈琰隻是拿宮規作為不管薛寶釵的理由的話,皇帝也會覺得很失望。就跟方才他在弘徽殿那樣。皇帝很清楚竺貴人為什麽會跟他提竺明誠的繼室人選,也知道竺貴人選擇那個傅秋芳的理由。
如果皇帝沒有聽說過傅秋芳這個名字,那也就算了,也許就讓竺貴人過關了。可皇帝偏偏聽說過這個名字——大約是兩年前,也就是賈琰進宮的那年,有人向北靜王水溶推薦了這個美女,來人說得天花亂墜,說這個傅秋芳長得有多標致,又是多麽的才華橫溢。但是,聽說這個女人已經二十三歲了,北靜王就搖頭了。不是北靜王說,他貴為王爵,哪怕是個異姓王,他也是個不缺女人的大貴族。如果有需要,有的是人樂意向北靜王獻上自己的女兒、姐妹,北靜王完全不用將就一個二十三歲的老姑娘。
北靜王不止自己拒絕了,後來還在談笑間當成笑話說了出來。所以,竺貴人一說這個名字,皇帝就知道了竺貴人的打算。
沒辦法。皇帝寵了竺貴人這麽多年,竺貴人熟悉皇帝,可皇帝一樣熟悉竺貴人。所以竺貴人一說自己看中的人選,而且還是皇帝知道的、家裏一心想攀龍附鳳因此被耽誤了花期的傅秋芳,皇帝立馬知道了竺貴人的打算。
皇帝可以允許他的女人們有自己的小算盤,但是他絕對容不下他的女人對他作假、撒謊。
尤其是算計上來感情。
這是皇帝最最忌諱的事兒。
所以,竺貴人報上傅秋芳的時候,皇帝就問了一句:“你是真心想要傅秋芳做你的嫂子嗎?”
竺貴人當時愣了一下,而皇帝已經從她的臉上知道了她的想法,拂袖而去。
無論如何,竺貴人得寵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竺明誠,結果,竺明誠想討老婆了,竺貴人不是念著兄妹之情給竺明誠找一門好親事,而是先算計著自己的利益甚至把兄長的婚姻和下半輩子當成自己的籌碼,這讓皇帝非常不舒服。
所以皇帝根本就沒有留下繼續聽竺貴人的廢話。
可以說,在進入清涼殿之前,皇帝已經被竺貴人惹得差不多了,賈琰如果有一點點小錯,隻要踩到那個點,皇帝絕對炸毛。
可是現在,皇帝甚至有了“不愧是朕親自選的皇後,雖然稚嫩些,可到底不同。”這樣的想法。
不錯,如果賈琰交代了的話沒有用的話,她也隻能用行動表示了。而從行動上來說,她去探望薛寶釵的規格肯定是最高的,哪怕隻是微服私訪。
但是作為皇後,沒有他這個皇帝陪同,賈琰根本就出不去宮門。
而且,真要這麽做了,皇帝都可以想到明天禦史台上的折子的高度了。皇帝想到那宛如雪片一樣飛來的彈劾奏章就微微頭疼。
他道:“皇後,你不覺得,這樣太興師動眾了嗎?再者,對於這個薛氏來說,她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需要的,不就是一門好親事嗎?”
賈琰道:“萬歲這麽說,可是有了人選了?想做媒了?”
皇帝一愣,繼而笑道:“朕這裏的確有一個人選。”
皇帝說的這個人選,當然不可能是竺貴人向他推薦的。事實上,這個人是皇帝的母族,更準確的說,是生母這邊的家族的人,出身旁支,按輩分,應該說是皇帝的表弟。
這個人叫做陳元壽,在新元元年考中了同進士,然後在外地做縣令,十年下來,已經累積資曆升了知府。陳元壽曾經娶過一房妻子,還是他青梅竹馬、感情甚篤的表妹,隻可惜,這位妻子在四年前去世了,難產,連同他期盼了很久的孩子。
當然,作為一府的父母官,陳元壽身邊也是有姬妾的,一個是下屬孝敬的,地方上某富商的女兒,另外一個則是他妻子的表妹。
“妻子的表妹?什麽時候納進門的?這裏頭是不是有什麽緣故?”
看見賈琰的關注點竟然是這個,皇帝當時就愣了住了。
這個重點是不是有點不一樣。
皇帝道:“皇後,這個人你不滿意?”
皇帝記得賈琰曾經說過,林黛玉和薛寶釵,是她治理黃河的左膀右臂。而這個陳元壽,除了他是自己的表弟,又是同進士出身之外,還因為皇帝如今要用他。
沒錯,皇帝對這個陳元壽的下一步安排,就是讓陳元壽去商丘附近做知府,算是平調,也讓陳元壽再熬熬資曆,然後再升官。
把薛寶釵配給陳元壽,也是治理商丘和黃河的一步棋。
賈琰笑道:“皇上,事關婚姻,女子的焦點,自然跟男子不同。大約是家庭經曆使然,所以聽到這位陳大人的妾侍是他的妻子的表妹的時候,臣妾的第一反應就是這裏頭是不是另有文章。不管怎麽說,寶姐姐終究是二嫁,自然要更加小心一點。”
皇帝這才笑起來,道:“皇後的意思,朕明白了。皇後是擔心,這裏頭是不是有當年李後主的大小周後的故事在先,因此才擔心薛氏過門之後會受委屈?皇後放心,並沒有這種事情。朕不能說陳愛卿的這位妾侍到底好不好,朕隻知道,陳愛卿對這個女人的感覺平平,甚至還不如另外一個妾侍。”
這裏麵就是有故事,也不可能傳到皇帝的耳朵裏麵,更不要說從皇帝的嘴巴裏麵出來了。
“萬歲都這樣說了,那臣妾也沒有什麽好說的。不過,這事兒,還要他們兩個人看對眼才行呢。不如,找個機會,讓他們見個麵才好呢。”
“皇後說的,可是宋時的金簪之禮嗎?”
在宋代的時候,也有相親製度。男方家族和女方家族覺得對方家族和家族的孩子都還不錯的話,就會讓家裏的孩子見個麵,畢竟,過日子還是人家小年輕的事兒。如果年輕男女見了麵,男子對女方還算滿意的話,就會送對方一支金簪,如果不滿意,就送一塊布帛。
不管怎麽樣,這個陳元壽和薛寶釵都是二婚了,他們到底合不合,直接關係到他們日後的婚姻生活。就是薛寶釵不曾期待過愛情又行事周全足夠把所有的事情打理得妥妥當當,但是,有些事情,就跟原著裏的那句話那樣:縱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皇帝沒有反對。
而最後得到消息的陳元壽和薛寶釵兩個人都知道,既然是皇帝做媒,那麽這門親事就是他們無法拒絕的。薛寶釵甚至還知道,賈琰為她爭取到的,已經是極限了。
所以,薛寶釵沒有拒絕。
她低調地跟陳元壽見了一麵,陳元壽也送了她一根金簪,兩個人回家之後,就遣了官媒開始走婚姻流程,定下今年下聘來年就正式過門的安排。
跟上次一樣,薛蟠照例給薛寶釵準備了十分豐厚的陪嫁。在這方麵,薛蟠說他傻他也不傻,他這樣道:“妹妹嫁給寶玉的時候,那般不情願還帶去了十萬嫁妝。如今又是貴人做媒,這嫁妝就不能簡薄了,不然,就要有人說妹妹看不上這樁婚姻了。十五萬,最起碼的。好歹,人家也是萬歲的表弟。”
陳元壽的幾個姐妹有些看不上薛寶釵,畢竟,即便陳氏一族過去很卑微,可終究出了一個皇帝的外孫,哪怕因為太上皇、端懿皇後和太上皇後的緣故,陳家還必須保持低調,可底氣卻是有的。
但是薛寶釵這一次出嫁,賈琰不但讓人送去了添妝,還在薛寶釵拜堂的這一天送去了宮燈和席麵給薛寶釵長臉。
甚至薛寶釵在跟著丈夫赴任之前還進宮給賈琰磕了一個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