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第 270 章

字數:4877   加入書籤

A+A-




    坐在邊上的寧國公主這才笑盈盈地道:“皇祖母, 您難道忘記了,合浦在嶺南, 瓊州就在嶺南的對岸。既然遠在關外的北海都有大珍珠,就說明,珍珠蚌這種東西,很多海域裏麵都有呢。”

    太上皇後笑道:“這怎麽一樣呢?京巴兒是京巴兒, 細犬是細犬。罷了, 我明白了。”太上皇後頓了頓,道:“寧國的意思,那就是合浦的珍珠蚌拿到瓊州,一樣能活,是這樣嗎?”

    寧國公主道:“是的, 皇祖母。孫女兒聽說, 合浦的珍珠蚌, 隻要海水足夠幹淨就能活呢。張家舅舅隻是去合浦挑選了合適的珍珠蚌, 運回瓊州, 然後養在特製的竹篾簍子裏麵。因為是竹篾簍子,所以不需要珠民以命相搏潛入水下。而且瓊州跟嶺南一樣, 萬物快生快長,幾個竹篾箱子而已, 定時更換也就是了。就是多費些人手, 也比以前好很多。”

    “阿彌陀佛!”太上皇後道, “原來是這樣。那倒是本宮錯怪了這個張釗了。”

    趙敬妃這才道:“娘娘, 張家本是太上皇使喚出的人, 他們的本事自然是不用說的。”

    太上皇後立刻想起了當年老義忠親王之事來。

    她道:“張家人的確是有本事。可惜,終究是少了幾分運氣。當年張太傅沒得不巧。”

    太上皇後沒有繼續往下說。

    其實在場的人哪裏不知道。

    張太傅沒得不巧?不,應該說,張太傅沒得太巧了!就是因為當時張太傅當機立斷,“不小心”得了風寒,然後很快地轉為傷寒,去世了,張家人也不會借著丁憂全部離開朝堂,也不會順理成章地躲開了老義忠親王沒了以後的朝局以及太上皇的暴怒和清算。

    想當年,張太傅也是狀元及第,簪花遊街,連帶著張氏一族一個接一個地步入官場,張太傅走後,張家也立刻從朝堂上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人說張家興衰,全在張太傅身上。可要太上皇後這種在宮裏生活了一輩子、曆經兩任君王的老人們來說,張家,可不會因為張太傅而衰亡。

    張家,隻是選擇了沉寂而已。

    竺貴人這才笑道:“說起這珍珠,就很應該誇一誇那嚴家。據說他們家乃是嶺南第一家?嶺南可不是金陵,金陵終究不過一州一府,可這嶺南位於荊襄以南,可是足足兩省三道之地呢!嚴家若是真的是嶺南第一家,可比那個自稱徽王的柯承業要厲害多了呢。”

    徽王?

    太上皇後立刻想了起來,那個柯承業被朝廷招安之前,可不是在海外自稱徽王的嗎?這個嚴家竟然比柯承業還厲害、勢力更大?

    太上皇後立刻皺起了眉頭。

    “皇後,這嚴家在嶺南果然如此勢大?”

    賈琰道:“母後娘娘,兒臣久居宮廷,對外麵的事情並不是很了解。不過,兒臣當年在家的時候也聽說過,嚴家那時候就已經是嶺南第一海商了。”

    嶺南第一家?

    嶺南第一海商?

    是兩者取一,還是兩者皆是?

    太上皇後眼珠子一轉,立刻明白了。

    她笑笑,道:“看起來,這個嚴婕妤還真有個了不得的娘家!”

    語氣沒有任何的別不對勁,用詞也不會讓人覺得意外,但是就是這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人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嚴家和這個嚴婕妤,已經礙了太上皇後的眼。

    周德妃想了想,也道:“娘娘,臣妾聽說,這個養殖珍珠的法子還是皇後娘娘想出來的呢。哎呦呦,若是以後這珍珠可以用養殖的法子,那珍珠就不再是一珠一命,臣妾也能夠安心戴著了。”

    吳賢妃這才恍然大悟,連忙跟著說賈琰的好話。

    太上皇後便道:“皇後是好的,這本宮知道。可是皇後好,卻不等於皇後的娘家也沒有問題。唉!包括前頭的元皇後也是,她也是樣樣都好,就是娘家不行。皇後也是。承恩公,……”

    說著太上皇後也跟著搖了搖頭。

    竺貴人這才開口道:“關於這個,臣妾也佩服皇後娘娘呢。”

    太上皇後道:“哦?說來聽聽。”

    竺貴人道:“娘娘,承恩公府出孝也快半年了,論理,就衝著國舅爺在嶺南立下的功勞,衝著皇後娘娘的麵子,吏部的人隻怕早就準備好了位置,就等著國舅爺出孝補缺了呢。可國舅爺至今都在家,隻是上次進宮,萬歲誇讚,還留著他在勤政殿用膳,之後還賞了個雙份兒,別的就沒了。臣妾想來想去,也隻有皇後娘娘在萬歲跟前攔著了,因此國舅爺才沒有補缺。就是不知道臣妾猜得對不對。”

    賈琰深深地看了竺貴人一眼,道:“貴人果然聰明。不錯,本宮的確懇求了萬歲,隻給哥哥厚祿,不予任何官職。”

    竺貴人原本以為,這是皇帝的意思,賈琰最多也隻是保持了沉默和順從而已,她萬萬沒想到,還真的是賈琰的意思,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這位皇後,竟然真的壓製娘家?

    太上皇後也忍不住道:“皇後,你這樣,對國舅爺是不是太過嚴格了?他固然在女色上的運氣有些不好,可是,你作為妹妹,攔著他的前程……”

    賈琰笑道:“母後,當年兒臣的父親在的時候,也不曾領著任何的官職,卻經營出了偌大的家業。到如今,這份家業,可以說,若是沒有個人鎮守著,怕是會影響到晉中、豫州等地的安定。家兄也許在女色上比較糊塗,心軟,耳根子更軟,可是他料理這個的本事卻是有的。當年家父在世的時候也是如此。當年家父其實也可以靠著自己的本事領了官職,顯示自己的才能的同時也能夠讓以前看不起他老人家的人徹徹底底地閉嘴。可家父最後還是選擇留在了家裏,這其中,固然有把機會留給兒女的意思,可又何嚐不是因為這晉中和豫州的安定極其重要?如今,家兄不過是完成家父的遺願而已。”

    既然賈赦都可以在家裏窩上一二十年,那賈璉為什麽不能為賈赦守好這份家業?

    賈家是一個愚孝之家。孝道,一直是這個家族的行事法則。孝道在這個家族很多時候都是無往不利的。然後皇帝跟賈璉說兩句話,表示一下對賈璉的信任,然後重複一下賈氏一族現在的家業對國家的重要性,然後強調一下他這個掌舵人的意義,保管賈璉屁顛屁顛地守在賈家親自打理家業外帶培養子孫。

    聽見賈琰這麽說,太上皇後這才點頭。

    “原來如此。不錯,慶榮侯府的家當的確很多。能跟你娘家相比的,也就澈兒媳婦了。對了,現在要說林家了。林家這個哥兒身子可好?”

    賈琰笑道:“回母後,烯哥兒身子好著呢。不止是他,就是他娘澈兒媳婦,如今也懷上了。”

    “這是她第三胎吧?”

    “是。”

    聽見皇後這麽說,太上皇後不覺心動了。

    賈琰和林黛玉兩個,無論哪一個,都是父親的老來女,原本皇帝想迎娶賈琰為皇後的時候,太上皇後是反對的,因為她擔心賈琰不會生養,可是想不到,賈琰竟然是個極有子孫緣的。進宮之後,接連四胎,竟然讓她生了六個孩子出來。

    還有林黛玉也是,賈敏生她的時候,都是半截身子在黃土裏麵了,她結婚之後,竟然子孫也不少!

    賈琰的女兒,太上皇後不敢奢望,但是林黛玉的女兒,總可以嫁到她的娘家去了吧?別的不說,她自己也是父母的老來女,年輕的時候做了姐姐的替補,一輩子都沒能擁有自己的孩子。那些年,如果不是她三嫂定時來看她,寬慰她,她怕是早就瘋了。隻是她三嫂去得早,三哥回頭就再娶了,這個繼室對三嫂的幾個孩子也平平,如今,三嫂這一支,竟然隻剩下了一個小孫孫並兩個小孫女跟著寡母過日子了!

    太上皇後盤算著,如果是賈琰的女兒,她肯定是做不了主的。可如果是林黛玉的女兒,也許她能夠做個媒?

    太上皇後算了算自己的年紀,不覺有些泄氣。

    這個林氏還沒有生下女兒呢。

    想到這裏,太上皇後就忍不住想起賈琰的另一個妹妹。這姑娘的運氣不大好,先因為父孝給耽擱了,然後守了望門寡,之後又因為親哥哥的喪,婚事又耽誤了下來。自己三嫂有個外孫,好像已經考中了舉人,正在準備考進士。之前也定過一門親,不過,好像那姑娘沒等到未婚夫迎娶,就一病沒了?

    太上皇後就想著,能不能把賈琰的這個妹妹聘給自己這個侄外孫呢?

    就是,這門庭差了一點。不過,這位賈四姑娘似乎年紀不小了,條件放寬一點,也可以接受?

    太上皇後決定,等回頭讓夏太監跟賈琰探探口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