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第 289 章

字數:3580   加入書籤

A+A-




    緊接著, 趙敬妃也道:“可不是。雖然說嶺南本是我大晉領土而高句麗不過是我大晉的屬國,可是誰讓高句麗距離我大晉太近了呢?就在國門口啊。要我說,嶺南就是分裂出去也是不妨的, 可高句麗若是出了什麽事情……”

    不等趙敬妃把話說完,竺貴人已經斷然喝止了趙敬妃的話:“夠了!趙敬妃!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嶺南分裂出去也是不妨的?這種話你也說得出口?!”

    趙敬妃噗通一聲,跪了下來,對著上麵坐著的賈琰道:“娘娘, 是臣妾說錯了話。臣妾的意思是, 嶺南就是亂了, 一時半會兒的,也不至於威脅到京師。可是這高句麗卻不然。他們若是有了足夠的船隻, 就能夠冒犯我大晉北海,不能不妨。”

    周德妃也笑盈盈地道:“是啊,娘娘, 貴人娘娘,這趙敬妃不過是話不走心,意思沒有說明白罷了。不過,趙敬妃,你要記住,當年這高句麗本是周天子分封給臣子封地,到了漢代還有樂浪四郡之說呢。誰成想,。有人狼子野心, 乘著我們中原戰亂的時候, 奪走了我們的樂浪四郡。這才有了曆代君王遠征高句麗之說, 為的,其實是收複國土。”

    聽見周德妃這麽說,李清雅忽然抬起了頭,道:“德妃娘娘如此顛倒黑白,叫臣妾不吐不快!樂浪府本來就是我高句麗的國土。”

    “李清雅,你當本宮沒有聽說過你們高句麗的故事嗎?朱蒙、樂浪鼓,難道這些,都是本宮編造的不成?”

    李清雅愣住了。

    她忽然明白,什麽巨艋,什麽樂浪府,其實都不過是借口。朝廷真正想要的,乃是徹底征服高句麗。

    她又是後悔又是害怕。早知道,她就直接告訴高確、李霂一幹人了。

    可是,現在太遲了。

    正當她想爭辯的時候,就聽見上麵的賈琰道:“婕妤李氏衝撞德妃,禁足,罰抄寫禮記一百遍。”

    立刻有內侍衝過來,堵住李清雅的嘴,把李清雅拖了下去。

    李清雅幾乎可以說是被敲昏了,直接丟回了自己的碧波閣。原本溫馨明亮的宮室,第一次,散發著令人窒息的清冷和寂寞,讓李清雅縮在地板上,抱著胳膊,蜷了起來。

    沒有坐起來,也不需要坐起來,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她即將麵臨的是什麽。

    朝廷怕是要對高句麗動手了。

    如果要賈琰來說,這句話不應該是朝廷怕是要對高句麗動手了,而是朝廷已經在對高句麗動手了。

    李清雅在深宮之中,高確和高句麗王世子李霂等一幹人又在天京城,因此他們並不知道,此時此刻高句麗正在麵臨東瀛人的劫掠。

    高句麗王之所以為建造那麽多的巨艋,未嚐沒有東瀛的因素,而之所以會毀去那些巨艋,一方麵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敢得罪了宗主國,尤其是大晉露出的那些龜船,分分鍾可以把他們的巨艋撕成粉碎。最終他們不但會保不住這些巨艋,還會得罪了宗主國,收到宗主國跟東瀛的兩麵夾擊。而另一方麵原因自然是因為他們的船塢還在,隻要船塢在,他們要籌建新的巨艋,也不是高句麗王的一份教旨的事兒。

    這也是根據下麵送來的,這四百餘年來,倭寇侵犯高句麗邊疆諸島的事實來推斷的。雖然東瀛人時不時地會襲擊高句麗的濟州島等地,但是,高句麗實在是太窮了,沒有多少油水,所以有實力的倭寇都不會往高句麗去,會侵犯高句麗邊境的,隻會是一些小股的、實力不怎麽樣的倭寇。

    用柯承業的說法,就是,會侵犯高句麗的那些家夥,根本就是實力太小、他都懶得管的家夥。

    這也給了高句麗王庭一個錯覺,那就是倭寇的實力其實並不怎麽樣,而會被倭寇所苦的上國,其實也不過是外強中幹。

    這是高句麗上層的共識,也是高句麗人的普遍想法。它也是高句麗人選擇組建巨艋的重要原因:他們打算組建成一支以巨艋為主的船隊,然後沿著海岸線,收服東瀛靠著高句麗方向的第一大島,然後一步一步地蠶食東瀛,最後坐擁高句麗跟東瀛,跟大晉爭奪霸權。

    當年他們就是這個打算。

    要不是對東瀛的滅國之戰需要,高句麗王還不會造那麽多的巨艋。按照原計劃,高句麗王需要建造兩百四十艘巨艋才能達到這一目的。

    而東瀛戰亂了四百年,各大名之間征伐不休,給他們高句麗提供了絕好的機會。

    所以,當濟州島的戰報送來的時候,高句麗人都傻眼了。

    他們以為下麵的人在謊報軍情!要知道,之前侵犯高句麗的倭寇,大多都是幾十人,極少有超過一百的!可是這一次,戰報上居然說,來犯的倭寇竟然超過了一千!

    高句麗王庭如何會相信?

    實際上,濟州島方麵送來的戰報還是保守的,因為這一次,高句麗直麵的並不是一千,而是整整五千!這還是頭一批!

    五千倭寇,揮舞著唐刀,宛如蝗蟲一樣,衝上了高句麗的國土,所經之處,屍骸遍地。

    武|士|道|精神可不是憑空出現的,在院政時代的末期伴隨著源家出現在東瀛的政治舞台之上,武士勢力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粉墨登場,而四百年時間,足夠衍生出一種特殊的文化,那就是武|士|道精神。

    如果說靠近嶺南的倭寇很多都是大晉沿海因為禁海政策而過不下去的漁民的話,那麽,會侵犯高句麗的倭寇那大多數就是東瀛的浪人,有的,根本就是東瀛沿海的領主帶頭。

    當然,這個時期東瀛沿海的領主,用柯承業的說法,那就是一個個沿海村落的村長而已。因為生活困苦,所以這些村長不得不以劫掠為生,有實力的會南下,去琉球和大晉沿海發展,而沒有實力又靠近高句麗沿海的,就隻能在高句麗跟東瀛之間晃蕩。

    這些領主,或者說,村長,大多都是以村落為單位的,極少統一行動。

    可是一支神秘的,穿著黑色飛魚服的隊伍忽然把東瀛靠近高句麗的沿海的三四十個村子整編起來,然後出擊高句麗,沿途所過之處,秉承倭寇劫掠的特點,采取了三光政策:殺光、搶光、燒光。

    也因為這個政策,使得未能及時送到高句麗王庭,等高句麗王庭反應過來的時候,倭寇那邊已經不是五千人了,而是兩萬五千人。

    高句麗王庭倉皇北逃,而在他們的身後,高句麗遍地屍骸。

    高句麗的求助信在這樣的背景下送達大晉的天京城。(www.101noveL.com)